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千古佳话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


    昭庆坊,隶属于汴京城左厢第二区,所以也俗称‘左二厢’。


    属于汴京城中,第三大的居民区。


    左二厢起自东华门,并一直延伸到汴京内城的东城墙脚下。


    南则从皇城宣德门前的东西大街,向北延伸到内城北墙,南北长约一千三百步,十六个坊区混杂其中。【1】【6】【6】【小】【说】


    东西鸡儿巷与大小货巷从厢坊之间穿过,将整个厢切割成四个大小不一的区块。


    这也是大宋城市最显著的特点了。


    再也没有汉唐城市那种‘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风貌。


    取而代之的是杂乱。


    无论是街道商业区,还是坊市居民区,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违规建筑。


    大量涌入城市的流民们,在城市之中,到处乱建。


    官府无暇顾及,也就只能听之任之。


    因为刚刚下过雨的缘故,左二厢的石板路有些湿滑。


    所以,郭忠孝没有骑马进来,而是在东鸡儿巷的巷子口下了马,然后提着灯笼,走进了巷子里。


    他身上穿着的紫色武臣公服,还有腰间系着的佩刀,让所有看到他的混混们,都下意识的选择退避三舍。


    穿过狭长的小巷,走过一個个被分割的坊区。


    郭忠孝终于走到了昭庆坊前。


    因为他听到了机织发出的唧唧声音。


    昭庆坊是绫锦院的所在,也是汴京城中,织工最多的一个纺区,更是大匠数量最多的一个纺区,汴京城里婚嫁,皆以请昭庆坊中大匠打制嫁衣、婚衣为傲。


    因为,这坊中错落参差三五百户,大都都是当年平蜀后从蜀地带回汴京的那一百户织户的后人。


    家家都有着家传的刺绣或者织锦的手艺传承。


    所以,昭庆坊中的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汴京城里,也算是高的。


    于是,家家户户,皆是仿着官人的宅邸,门口也都挂着灯笼。


    郭忠孝走入其中,很快便看到了一颗大柳树。


    柳树下的门槛上,寒光凌厉,长戟横列,那是宰执之家。


    毋庸置疑,那就是天子所赐的执政司马光之宅了。


    司马光门前的灯笼映照下,郭忠孝看到了一个人影,被司马家的人,送了出来。


    他慢慢走过去,然后露出笑容:“彝叔!”


    “立之?”刚刚走出门的种建中,看到郭忠孝的身影,惊讶起来。


    郭忠孝微笑着上前,拱手做礼:“彝叔是来看望司马公的?”


    “嗯!”种建中点了点头,拱手还了一礼,然后他问道:“立之也是来探望司马公的吗?”


    郭忠孝摇摇头:“在下如今的身份,不适合做这个事情!”


    他现在是閤门通事舍人,是天子的近臣、口舌。


    哪怕下了值,也是如此。


    “那立之是来?”种建中有些疑惑了。


    他和郭忠孝是旧友。


    两人之间的老师,还有着深厚的关系。


    不止是学术上,还有血缘上的亲属关系。


    横渠先生张载算是程颢、程颐兄弟的表叔。


    加上郭家、种家之间的父祖情谊,可以说,郭忠孝和种建中是从小就认识的玩伴了。


    “来见见彝叔……”郭忠孝轻声说着。


    “某?”


    “嗯!”郭忠孝问道:“彝叔,端孺在家?”


    种建中点点头:“在的!”


    他有些疑惑:“立之,还要寻端孺?”


    郭忠孝点点头。


    这就让种建中百思不得其解了。


    须知他们兄弟,如今都已经放弃了武职,也不打算继承武职了。


    按照四叔(种谊)的话说是‘哪怕是做个选人,也比当武臣好’!


    选人再怎么样,起码也不必被人猜忌、打压。


    为武臣就不行了。


    年轻的时候,被文臣士大夫们打压。


    好不容易立下些功劳,地位高了,文臣不能再打压了。


    可他们又会在背后掣肘!


    十成的本领,能发挥出一半就不错了。


    更紧要的是——立的功劳再多,一旦不如官家的意。


    猜忌和打压,就接踵而来。


    所以,种家人要走文臣的路子。


    而,种家本来就是文臣世家,底子很好。


    重走科举之路,并不困难。


    “立之此来是?”种建中眨着眼睛。


    “先到彝叔家中再细谈吧!”郭忠孝微笑着说道。


    ……


    种家的祖宅,在昭庆坊的深处,毗邻着绫锦院。


    因是太宗赐种放之宅,自然很阔气,盈槛数十间,住着包括种建中兄弟在内的十几口人。


    此外还有三十多个下人、健妇,服侍着这些种家人。


    自然,这么大的宅邸,种家人也不是住在一起,而是分别居住。


    种建中兄弟,就住在他们父亲留下来的一个院子。


    此时此刻,种建中两兄弟满脸震惊。


    “陛下……陛下……想要我们兄弟入宫,为陛下教授武艺?”


    别说是年轻的种师中了,就是种建中也是张大了嘴巴。


    要知道,种家现在都还在被猜忌着呢!


    哪怕是四叔,也被压在熙河路的河州。


    现在,官家居然让他们兄弟入宫,成为御前的教授?


    郭忠孝点点头:“这就是在下今夜登门拜访的缘故!”


    “乃是奉口谕而来……”


    种建中兄弟对视一眼,然后,兄弟两人就齐齐面朝福宁殿方向叩首而拜:“臣等谨遵圣谕!”


    他们兄弟是打算弃武从文没错。


    可是种家已是三代武将之家了。


    而且,家族长辈们,如今都在军中。


    即使他们属于是被排挤,被猜忌,被打压的群体。


    但也是武臣!


    武臣,是没有资格和皇室讨价还价的。


    更不要说,天子亲擢为近侍这样的恩典了。


    拒绝?可以!


    但代价却可能需要整个家族来支付!


    甚至,从此被视为异类,贴上不忠的标签。


    更何况……


    无论种建中,还是种师中,都是跟着父祖,在陕西的军寨之中长大的。


    他们心中,都有着一颗武臣炽热的报国之心。


    现在,机会从天而降。


    天子近侍起步!


    外放的话,至少是大使臣阶!


    而且,作为天子近侍,根本没有文臣士大夫敢随便打压、折辱。


    种建中兄弟对着福宁殿方向拜了两拜,谢恩完毕,就站起身来。


    然后,种建中就问道:“立之,官家缘何会推恩我兄弟?”


    郭忠孝回忆了一下御前的细节,他就摇摇头:“天心神圣,臣子不敢窥伺!”


    种建中楞了。


    连郭忠孝也不知道吗?


    “那官家是怎么说的?”他问道。


    郭忠孝也不隐瞒,将今日御前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


    种建中、种师中兄弟,自然连忙感谢郭忠孝,作揖而拜:“多谢立之御前美言……”


    这可是大恩!


    御前这几句话,对种家来说,甚至可能比打了一场大胜仗的效果还好。


    作为武臣之后,种建中兄弟当然清楚。


    一个武臣的名字,天子知道和不知道,那是两种待遇。


    郭忠孝摇摇头:“某哪有这么大面子?”


    虽然服侍当今那位,也就一个月不到。


    但郭忠孝也差不多从日常行为中,察觉到了一点东西了。


    那位陛下,虽然年纪小,却是天生的君主。


    接人待物,成熟的可怕!


    更可怕的是,在用人方面——迄今为止,他还没有用错过人!


    京东路的熊本,沉寂数载,被新旧两党打压、排挤。


    他一启用为京东路转运使,不过数月,就已政绩斐然,那些从京东路来京城的官员、商贾,都说:熊伯通,循吏也!


    这可是难得的评价!


    沈括,就更不要说了。


    一个胆水炼铜法,就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沙盘、活字,也让人为之惊叹。


    虽然,沈括乃是先帝留下的人才。


    可能用、肯用,并且给与信任,这就不一般了。


    此外,无论新党大臣,还是旧党大臣,被接见过的,没有不称赞他的。


    同时,他还能让新党、旧党大臣们,在都堂上维持着表面的和气。


    这就更是让中外惊讶的事情。


    这可是先帝,花费了无数功夫,也没有办到的事情。


    更不要说,他还已立了下威。


    贬李定,杀张之谏,以及那个莫名其妙的从大内消失的入内内侍省都都知张茂则。


    这三个人,一文,一武,一内臣。


    尤其是张茂则,历经四朝不倒,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消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