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买吧。


    又不是天天买。


    靳敏没想到,原本还冷清的店,如今更冷清了。


    衣服都没了,可不是空荡荡的冷清?


    “这还有四天,咱们也弄不出来这么多衣服呀。”


    “咱俩是不行,不过可以找人帮忙。”


    沈穗原本以为,得忙活一阵子才需要请人帮忙。


    但这个年代对美的追求很热烈。


    有人省吃俭用过日子,一毛钱一分钱都算计的不行。


    也有人选择大手大脚,不在吃穿用度上委屈自己。


    晏城那么大的城市,那么多人。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也足以让沈穗的生意红红火火。


    “我先去找芳姐,咱得先把布料定下来。”


    牛仔布是在美国发扬光大的,但起源于法国。


    原名丹宁布。


    牛仔裤在美国流行是真的,但这布料,还真不是进口来的。


    国内就能生产。


    “广州那边纺织厂生产的,据说是从国外引进的全套生产设备什么的,不过生产出的布料没卖出去。”


    “我表妹在那边工作,知道我开布店的,就给我寄来一点,你要多少?要是多的话,等明天中午你来找我,我打电话问问她那边,看能给你个什么价钱。”


    “成。”


    沈穗拿走了芳姐店里剩下的几匹牛仔布。


    其实牛仔布的主布料是棉。


    少量混合了其他纤维。


    但因为纺织工艺,再加上靛蓝染色,整块布料就显得手感坚实、更为耐磨。


    国外来的布料好念经,再加上美国文化的全面侵袭。


    在八十年代这个开放国门的时代,牛仔裤成为服装界的潮流新宠并盛宠不衰,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布料有点沉,沈穗借了徐芳的自行车,推回家去。


    靳敏看着这几匹布,有些犯愁,“僧多粥少啊,徐芳怎么说?”


    “她明天联系广州那边。”沈穗笑了笑,“到时候谈价钱,合适的话就多弄点。”


    “那成,要是不合适,我让老邓打听打听,看海关外贸他有认识的没。”进口肯定要走海关嘛。


    这道理靳敏还是懂的。


    “成,那你跟小满在家玩,我去找人。”


    其实如果她跟靳敏赶工赶点,这几天也能弄完。


    但不巧的是,九月一号学校就要开学了。


    刚开学这段时间,学校里有点忙,沈穗和靳敏大概率要在图书馆办公室老实待着。


    为了保险起见,请外援吧。


    杨春华那天去而复返,其实也是想找点挣钱的门路。


    做饭店这个沈穗不好说,毕竟不知道杨春华的厨艺。


    但纺织厂的工人甚至车间主任,业务能力自然没得说。


    只不过杨春华没想到,这还没半个月呢,沈穗就来找自己了。


    沈穗开门见山,“我这边需要几个人帮忙做衣服,一件一块钱,能找到人吗?”


    牛仔布比的确良要贵得多,哪怕是芳姐给算的便宜,一米也要六块钱。


    而一条裤子,所需布料在一米二到一米五之间。


    一条裤子的制衣成本在十块钱左右。


    从利润率上来说,还挺高。


    但如果是单纯的服装生意,那还得考虑到采购、运输、销售等种种成本,这个利润率要大打折扣。


    沈穗这边做服装生意要考虑的主要是原材料——布料和针线费用,以及加工费用。


    目前她跟靳敏两个人经营,不用考虑研发、运营和销售成本。


    连店面费用都可以不用算。


    但有件事沈穗拿不定主意。


    那就是牛仔布的价钱。


    现在芳姐手头上就这么几匹布料,给她按照六块一米来算,也不知道往后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