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昭文帝的丰功伟绩

作品:《全家穿书,崩剧情不崩人设

    韩青云虽无奈,但想到李继信的本事,也不再操心了。


    就算李二想闹腾,霖王和世子必然也不会让他胡来,想来他们已经安排了后手。


    众人安顿下来后,吕富贵找来王掌柜,打听上阳府的情况。


    王掌柜说,如今各大商铺,除了正常税金外,每个月还要缴纳城市维护、安保、占地等等费用。


    像富贵酒楼,每个月这样的费用就有三百多两,每年就是四千两。


    再加上税金,以上阳府现在的情况,能维持下去的店铺实在不多。


    吕富贵苦笑摇头,难怪他们一路行来,很多商铺都大门紧闭,看上去萧条的很。


    他在其他府城,包括洛城的铺子,也有这样的情况。


    表面上赋税不变,可设立名目收取的费用越来越多。


    但是没有一个府城,是像上阳府这样明目张胆的。


    几年前,上阳府还没有这样的情况。


    韩青云也面色沉重。


    他六年前来上阳府参加乡试时,上阳府吏治清明,街道繁荣,百姓日子过得很不错。


    姚知府卸任不过三年,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李继信坐在韩青云与吕长平中间,手里转着一把小巧的匕首。


    “竭泽而渔,这帮蠢货!”


    王掌柜睁大眼睛,连连摆手。


    “这位小公子,不能说,别被人听到了。陈大人乃是当今陈太后的弟弟,圣上的舅舅,他爱民如子,清正廉明……”


    李继仁面上浮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


    “吕少东家,你家掌柜是眼瞎,还是心瞎?”


    王掌柜的话,戛然而止。


    他看向吕富贵,又看向韩青云。


    这少年是谁啊?


    长的比他见过的所有人都好看,可嘴巴也太损了。


    但他也不敢怼这少年。


    明明看上去只有十几岁而已,可气场强大的让他忍不住想跪下。


    吕富贵抿嘴不语,王掌柜什么时候学会的睁眼说瞎话?


    看着几人,王掌柜突然福至心灵。


    天下能有几个这样长相的少年?


    他东家和他小姐一家都是被带到蓟阳了。


    这少年的身份不言而喻啊。


    王掌柜拍了一下自己嘴巴,略有些谄媚。


    “小公子,您有所不知,府衙隔段时间,就要在街道上张贴公告单。


    这公告单上都是……咳,那位的丰功伟绩。要求百姓诵读,官府偶尔还要抽查,若是说不上来,那是要罚款的。”


    韩青云抚额,还挺会搞政治宣传。


    正常宣扬倒也罢了,可若要逼着百姓诵读,还要罚款,只会适得其反。


    李继信左手托腮:“丰功伟绩?李兆才有这玩意儿?你举个例子我听听。”


    王掌柜被李兆才三个字吓了一跳。


    他的祖宗呦。


    那可是皇帝的名字,哪能……


    王掌柜被李继信戏谑的目光盯着,也不敢再走神,老老实实回答。


    “去年八月份,第一次张贴公告,巴蜀郡花椒大丰收。”


    “花椒丰收,是老天爷给脸。跟他李兆才有什么关系?”


    王掌柜眨眨眼,他当然也知道没关系。


    可告示上写了,天佑吾皇,巴蜀郡花椒丰产……


    韩青云忍俊不禁,赶紧拿起茶杯掩住笑意。


    “巴蜀郡花椒丰产,是他的功劳。那去年陈留郡洪涝,湖州府蝗灾,粮食歉收,算不算降下天罚吗?”


    王掌柜低头,这个问题他不敢回答。


    “接着说!”


    “去年十二月,第二次张贴公告。国库六十年来,第一次盈余两百万两。”


    这话连吕富贵都听不下去了。


    国库?


    盈余?


    两百万两?


    这叫什么事儿?


    韩青云都想不出,这种事到底是昭文帝干得出来的,还是陈宿自己干出来的。


    这是正常帝王能干的事儿?


    大裕国不穷,但朝廷历来对百姓十分照顾,赋税不高。


    而且,大裕国面临的外敌多,养的兵士也多。


    国土面积又大,隔个几年总有一两个地方受灾。


    国库的收入,除了用于打仗与养兵,还用于赈灾,每年国库收支也就堪堪保持一种平衡罢了。


    当年孝显帝当政期间,放任明义太子从民间大肆敛财。


    国库与孝显帝的私库,前所未有的丰盈。


    永乐帝杀明义太子,迫孝显帝退位后,皇室私库几乎全部并入国库。


    那时百姓过得苦不堪言,国库的财物基本都用于恢复民生。


    国库再度空虚。


    之后惠仁帝上位,再一次减轻百姓的赋税。


    国库不丰,在大裕国不是一个秘密,也是大裕百姓爱国护国的主要原因。


    去年的盈余,若当真是国内经济稳定,各地的衙门收税收上来的,也的确算是一件有功的事情。


    可这几年大裕国的经济,是在下滑的。


    不说蓟阳连年受灾,就是去年陈留郡洪灾,湖州府突发蝗灾,百姓几乎颗粒无收。


    这两个地方不仅收不上赋税,国库还要补贴。


    梧平县事发后,周边六个府城的税粮和税银,都交到了蓟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闽州府与东陵国一战,东陵国长驱直入,整个整个闽州府损失惨重。


    就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居然以国库盈余两百万两为荣。


    这些钱,绝对不仅仅是赋税!


    李继信额角青筋直跳。


    他知道李兆才不聪明,但朝廷中不乏聪明人。


    他想不明白,这些人居然没有劝阻李兆才干这种蠢事。


    不说丢不丢人,大裕国现在漏的跟筛子似的,各地都有敌国的探子。


    李兆才居然堂而皇之的公示国库的情况。


    他脑子是进水了吗?


    “继续说!”


    王掌柜被李继信阴冷的语气吓了一跳。


    别说李继信了,吕富贵、韩青云和一直没说话的吕长平,脸色也不比他好看到哪儿去。


    王掌柜咽了咽口水。


    “今年三月,第三次公告。长兴知府徐大人进献了一块奇石,上面有一行天然形成的大字——昭文出,大裕兴。”


    “哈哈哈……”李继信笑倒在吕长平身上。


    “都说徐瑞长了颗曲膝向上的心,还真是……有点儿意思。


    这种天生异物,糊弄糊弄普通百姓,应当是十分有用才对。只是,为什么我没听说过?


    以李兆才的为人,这种事必定是要大肆宣扬的,那块石头也要拿出来各地巡视才对。”


    吕富贵倒是听过这件事,但也只在长兴府小范围流传过。


    连皇城洛城都没这种消息。


    吕长平也知道这件事:“若是百姓日子好过,真真假假谁又在乎?都会跟着附和几句。


    奇石的事情,最开始就是在长兴府先宣扬的。可长兴府在徐大人的管理下,可谓天高三尺。


    长兴府百姓,还因为这所谓的奇石,闹过不小的动静,被压了下去。


    这种情况下,继续宣扬与现实不符的传言,必然是要翻车的。况且,只怕那奇石做的也不够逼真。”


    李继信被吕长平的“天高三尺”逗的再次笑倒。


    笑完,又忍不住叹息。


    长兴府毗邻大裕国最繁荣的越州府。


    皇祖父在世时,长兴府也是十分富庶的城市,可如今长兴府百姓却被盘剥的厉害……


    喜欢全家穿书,崩剧情不崩人设请大家收藏:()全家穿书,崩剧情不崩人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