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东林党的反应

作品:《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七天

    七月初六,曹府发生的事传到了南京城。


    “什么?”南京兵部右侍郎曹溶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再次询问道:“你说秀水知县带着士兵血洗了曹府?”


    “是。”


    “哪个曹府?”


    “就是大人您的府邸...”


    “......啊!”曹溶大喊一声,直接昏死过去。


    等他苏醒过来时,人已经躺在了床上。


    床边站着很多人。


    除了南京朝廷的官员外,还有太子的老师倪元璐。


    曹溶问:“我家里人...”


    马士英站在旁边解释:“曹兄的夫人没事,只是受了惊吓。不过府上的仆人死了不少,另外...”


    “另外什么?”


    “另外秀水知县在曹大人府上搜出了二十万两白银!他们以违抗圣旨的名义,将这些银子全都没收了,现正运往嘉兴府库!”


    二十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曹溶顿时觉得不对。


    他府上存银至少在五十万两以上。


    怎么却变成了二十万两?


    剩下的三十万两银子呢?


    没找到?


    不能!


    大明朝的官员都有两个基本技能。


    一是藏银子。


    他们总能把银子藏到意想不到的地方。


    另一个技能就是在抄家的时候找银子。


    无论把银子藏到哪里,他们都能找出来。


    秀水知县显然也拥有这两项技能。


    他藏银子的地方肯定躲不过秀水知县的眼睛。


    也就是说...秀水知县私吞了三十万两白银。


    他本想揭发对方,可是那些银子本就来路不明。


    朝廷追究起来,他反而说不清楚。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弹劾秀水知县。


    曹溶对着所有人说道:“秀水知县蓄意谋害我的家人,诸位大人一定要帮我讨回公道啊!”


    倪元路率先表态:“曹大人放心,我们这就去找太子商议。”


    曹溶的眼泪唰的一下流了下来,“多谢倪大人相助,曹某感激不尽!”


    众人又待了一会,一同起身前往春和殿找太子朱慈烺商议。


    刚一见面,曹溶就开始哭诉。


    说秀水知县草菅人命,强抢家财,请朱慈烺帮他做主。


    朱慈烺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秀水知县是七品官,曹溶是三品命官。


    七品知县敢带兵冲击三品大员的府邸,并且杀了人。


    说明绝对有人在背后指使。


    这个幕后黑手具体是谁暂时还不得而知,但必须严查。


    否则...


    今天七品知县敢以下犯上,冲击三品大员的府邸。


    那明天六品官员是不是就能带兵冲击二品官员的家?


    普通百姓是不是也能冲击官员的家?


    这个风气一旦形成,官场上将人人自危。


    官场一乱,朝廷就会乱,民间亦会乱作一团。


    为了尽快查明真相,稳定人心。


    朱慈烺向浙江嘉兴府派出特使询问真相。


    虽然他已经没有了监国之权,但不妨碍他过问一些大案要案。


    五天后,消息传了回来:秀水知县解释此事是他一人所为,并无他人参与。


    至于所犯罪名,也不承认。


    由于南京无权处理此案,当地官员只能将案子详细记在册并立刻发往京师。


    七月十五,卷宗送抵京师。


    内阁首辅谢三宾看完卷宗第一反应是高兴。


    现在东林党正在内斗。


    曹溶是钱谦益的党羽,打击曹溶就等于打击钱谦益


    但随后他就意识到有人在利用他和钱谦益的矛盾,渔翁得利。


    会是谁呢?


    谢三宾想了半天也没想到答案,于是他决定发起反击。


    对方不是想渔翁得利吗?


    他不但不让对方得逞,还要把对方的马前卒废掉。


    所谓的马前卒就是秀水知县。


    他拿着案卷来到都察院,找左都御史施邦曜商议给秀水知县定罪。


    二人寒暄了一会,谢三宾说明了来意:“施大人,秀水知县以下犯上,钱抢民财,影响极其恶劣,都察院是不是应该立即发起弹劾?”


    施邦曜看完卷宗后皱着眉沉思许久,立刻召集都察院的官员共同商议。


    商议了半天,都察院得出一个结论:秀水知县不但没罪,反而是推行国策,秉公执法的典型。


    “什么?”谢三宾差点惊掉下巴:“这怎么可能?”


    施邦曜反问:“谢大人觉得王知县犯有何罪?”


    “他带兵冲进官员府邸,岂能无罪?”


    不等谢三宾把话说完,施邦曜直接怼道:“朝廷正在强制推行货币改制,有人揭发曹府藏有存银。按照规矩,王知县必须亲自搜查一番,还曹府清白。”


    “结果可倒好,曹府不但不配合,反而抗拒执法。双方因此发生冲突,并产生了命案。”


    “问题就出在这!”谢三宾说道:“没有朝廷的旨意就擅自搜查三品大员的府邸,如果形成了这个风气,大明朝的官员岂不是人人自危?”


    “哎!”施邦曜叹息一声:“没办法!底层官员也不想这样做,可不这样做的话如何强制推行货币改制?总不能仅凭一张嘴吧?而且搜查前经过了李娘子的同意...”


    谢三宾指着卷宗的一个地方说道:“李娘子说她没有同意。”


    施邦曜指着卷宗另一处说到:“围观的百姓多达数百人,很多人都亲耳听到李娘子说出了这句话。”


    “另外,”施邦曜有些幸灾乐祸道:“曹溶身为朝廷命官,理应支持货币改制,主动将家中银两兑换成大明圆宝!可是他却背道而驰,今日遭此一难,也算老天开眼。”


    谢三宾不死心,开始动用关系打算给秀水知县定罪。


    结果不但没能给秀水知县定罪,反而让这件事很快传遍了京师。


    要知道京师有不少倒孔派的学生。


    他们都是反对权贵,嫉恶如仇的人。


    听闻这件事后,立刻声援秀水知县,同时联名向内阁施压。


    为了平息事件,谢三宾只能不了了之。


    当消息传回南京时,南京的东林党全都炸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