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刮目相看

作品:《灾荒年,我在深山老林里重建家园

    众臣子对新帝的做法,都暗自揣测。


    宫女太监鱼贯而入,摆设了桌椅,又端上来一盘盘的饭食。


    众人看着摆在桌子上的东西,都大眼瞪小眼。


    刚出地的野菜,粗面窝窝,清汤寡水的糙米粥。


    建安帝大手一挥,用膳!


    面对这样的饭食,众人神色各异。


    有人虽面露诧异,却是端起碗就吃。


    早晨急急忙忙起来入宫,没吃饭的,这会肚子可真是饿了。


    也有人看着饭时食,露出嫌弃的表情。


    这是人吃的东西吗?


    更有人左看右看,满脸失望,但是最后不得不端起碗来,将就着吃了一些。


    建安帝也吃着同样的饭食,边吃边看着殿上众人的神情。


    把众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


    他还特别注意了一下顾铮。


    发现顾铮神色平静,对面前的饭食并没有特别的表情,只是不紧不慢的一口接着一口。


    只是吃着吃着,竟然露出了怀念的神情。


    饭后,待撤下桌椅,建安帝就最近几天,朝堂上发生的一件大事,让众人提出建议。


    “日前,北戎鞑子派人到黑虎城,献上降书,黑虎城守将齐雄将军,已派人快马加鞭送来京城,诸位卿家,都说说吧,这降书是接还是不接?”


    ……


    殿下一片沉寂。


    这两天,满朝文武已经争辩了多次。


    北戎鞑子的降书,接,心有不甘,不接,也心有不甘。


    北戎侵犯大越多年,致使大越国力吃紧,百姓深受其害。


    北戎大败之后,大越并没有开放边城。


    关外军户,大多数都迁到了黑虎城。


    北戎鞑子无处掠夺物资,也无处交换物资,导致牧民生活非常困顿,一年到头,几乎在饥饿中度过。


    北戎王庭不得不妥协,做出让步,递上降书,向大越岁岁纳贡。


    “皇上,我大越地大物博,何须在意北戎贼子的些末小利,一旦大开边城,北戎贼子交换到物资,缓过气来,养精蓄锐,再来犯我大越,到时战火纷飞,悔之晚矣!”


    有一位老臣最是反对。


    “皇上,闭关自守,断绝一切让北戎贼子交换物资的可能,若是被逼急了,万一这些异族倾草原之力,犯我大越,以我大越现在的国力,未必能抵挡得住!”


    建安帝挥手让老臣退下,看向新晋学子。


    这些都是大越未来的栋梁之材,且看看他们怎么说。


    新科进士面面相觑。


    这样的考题还还真是要命!


    不论支持还是反对,都不好。


    连皇上和诸位重臣都没有商议出结果,他们这些新进之人,就更不好表态了。


    此时,一个青年出列,对建安地帝深深一揖,说道:“皇上,学生认为,还是接下降书为妙!”


    “哦?为何?”


    “草原民族好战成风,正如刚才那位大人所言,若倾草原各族犯我大越,未必是好事!”


    “依你所言,我大越难道为了怕草原各族来犯,就必须接下这降书?”


    “这,学生认为,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待他日我大越强大起来,自然有能力震慑异族和其它小国!”


    “你们,都这样认为吗?”


    “皇上!”


    此时,顾铮出列,对建安帝作了一揖,说道:“学生觉得,接下降书,未尝不可!此事对我大越利大于弊!”


    “何来益处?说来听听!”


    “皇上,北戎贼子民风好战,是与生俱来,此次有意议和,很有可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咱们正好可以提一些条件!


    草原牧民的生存根本是牛羊,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无法耕种粮食,可是牧民生活却不能全靠牛羊。


    牧民手中不但有皮毛,药草,特别是草原宝马,是我大越非常需要的!


    咱们开放边城,设立贸易市场,交换草原牧民手中的皮毛,药草,宝马,为我大越所用,惠民利己,何乐如不为?”


    “依顾公子所言,咱们难道要忘了北戎贼子犯我大越,造成的伤害吗?”


    一位年纪看起来四十左右的新科进士,不赞成的看向顾铮,语气嘲讽。


    “非也,正因为北戎贼子给我大越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咱们更应该接受降书 ,不过这条件,由我大越开!”


    顾铮并不在意那人的嘲讽,反而更加气定神闲的说道:“北戎贼子不是要纳贡吗?咱们就在这贡品上做文章!”


    “我倒是觉得,顾公子所言不假,损失和伤害已经造成,现在有机会讨回来,咱们根本没有理由拒绝不是?”


    一个神采奕奕的青年,对顾铮的提议非常赞同。


    接下来,又有几个人赞同顾铮的提议,纷纷说要向北戎要什么东西合适。


    草原上特有的药材,皮毛制品,宝马等等。


    “此事稍后再议,今日重在殿试,传朕旨意,今科状元顾铮,探花赵重言,榜眼陈志,……”


    顾铮少年天才,钦赐新科状元,任翰林院侍讲学士。


    下朝之后,所有新科进士打马游街,卫军开道,好不热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顾铮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前面,被京城百姓评头论足。


    “这就是顾大人家的公子?果真是一表人才!”


    “听说了没有,今年的新科状元,可是大越开国以来,年纪最小的状元,……”


    “过来了,过来了,看到没有,长的最俊的那个,就是状元郎!”


    “哇,状元郎就是不一样啊……”


    顾铮对大街上各种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毫不在意,既没有热情的回应众百姓的恭喜议论,也没有高高在上,全程面色平静,不卑不亢。


    顾府老夫人和宇文悦,还有永宁侯府的众家眷,早已定下了聚仙楼的包间,在游行队伍必经之地等候。


    看到游街的队伍终于来到了聚仙楼所在的街上,众人纷纷从窗口探出头,看向下面经过的队伍。


    顾铮早就知道家人和外祖家的人,在聚仙楼定了包间,等他游街。


    来到了聚仙楼下这边,他早早抬头看向沿街的窗户。


    果然发现了祖母,母亲和几个舅母的脸庞。


    他抬起手,向她们使劲挥了挥。


    楼上的人也看到了意气风发的他,都纷纷向他挥手,面露欣喜。


    顾铮也回以会心一笑。


    这一笑,顿时让天地失色,多少人都看的如痴如醉。


    怪不得新科状元一路上都没个笑脸,原来不笑的原因在这儿呢!


    游街回府,顾府定下三日后大摆宴席,庆祝顾铮高中状元。


    真的是一举成名,成为天子近臣!


    *


    陆元元回来后,真的是很紧张了一阵子。


    终于等到稻谷插秧之后,算是松了一口气。


    多亏家里人给力,还有外公的支持,张县令也非常尽心,才没有错过农时。


    八宝楼在开业这一个多月,也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各地商户慕名而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陆元元来者不拒,只要货品不错,货价合适,都让周沐定下,长期供应。


    这样就省去了不少麻烦,说起来还节省了成本。


    控制了成本,自然要回馈给新老客户,陆元元规定,以后每月月末,八宝楼都要举行一次打折促销活动。


    临川县每月逢五开集,鼓励老百姓进城做消费。


    这一系列措施推广下来,确实带动了临川县的经济发展。


    八宝楼的名气越来越大,连定州府城的富户和居民,都要每月来八宝楼转转,看看有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别的不说,这里竟然能够买到天南地北的东西,而且价格还不贵。


    临川县种植水稻的事情,也传了出去。


    周边府城百姓,对临川县真的是刮目相看了。


    喜欢灾荒年,我在深山老林里重建家园请大家收藏:()灾荒年,我在深山老林里重建家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