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回

作品:《锦缎程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回


    陈家的事, 在南京城内是传开了,那几日陈家的人去过了府衙后,后续也确实没什么事再抖落出来, 不过也可能是他们手脚快,都给遮住了。


    陆世宁连续几日都在衙门上审案, 是派了不少的人去查个清楚。


    今日还要升堂, 陆世宁是请了不少做官的人在公堂上来做个见证,这个案子, 由城内的府衙公审。


    这样侵占民田, 欺压百姓之事, 自然是传的很开, 这可要比那杀妻案围观的人更多。


    判官和推官看过了这个案子后, 昨日便已经将判决意见写了出来, 已经给陆世宁看过了,但是这案子, 还是要再审审,以免出错。


    可巧的是今日来府衙报案的人, 投递的居然还有之前那被陈见深打废的人的状纸,说是也要状告陈见深仗势欺人, 强掠春妓, 还恶意打伤良民。


    这状纸, 就在公堂之上念了来,这堂下的陈见深,已经是瑟瑟发抖, 如今才是知道怕了。


    见着这一派的官服威势, 他也终於是明白天变了。


    知府大人也在堂上,这张脸已经是没了。


    陈家的人也都还在府衙之外, 等着这公堂之上的情势该如何转变。


    “陈见深?你可知罪?”


    陆世宁坐上了堂,拿着手中的惊堂木,是拍了两下。


    “如今他们状告你侵占百姓良田,欺压良民,恶意中伤,你可都认?”


    陆世宁身着官服,是瞧了瞧他的脸色,幸好之前先说了要将他押入大牢,否则就看那陈家人的意思,是要想尽办法给他脱身的。


    “大人,我,我,”


    陈见深是还要转眼去瞧瞧两边坐着的各位大人,这样的阵势,是他之前没见过的。


    他擡眼去瞧了瞧那黑着脸的陈知府,他没多馀的脸色,只是看着脚下的东西。


    “我认。”


    “我认。”


    这两声落下了,外面看热闹的百姓们叫好的声音,是已经响彻了整个公堂。


    陆世宁示意身边的人将那女子留下来的血书给他看看,看看他是何反应。


    这份证据,是指名道姓的将他所作之事写了个明白,血色写就的陈见深三个大字,是吓着了他。


    他立刻丢开了这个东西,是眼底里还生着十二分的恐惧,他不敢再去看。


    “大人,大人,我,我,我无话可说。”


    如此泣血的证据摆在了他的面前,逃是逃不了的。


    “那好,根据我朝律法,该怎么办便怎么办。”


    陆世宁甩了令签落了地,言杖责下狱,过后当堂宣判。


    惊堂木一拍,这各位大人的脸色更是多样,暗自叹气的有,背地说坏话的也有,陈知府等着陆世宁现在审完了案子,已经起了身,还拿下了自己头上的官帽。


    堂下誊录的书吏手里的笔可不停,急急的写完了今日的公堂情况,又起身呈递给了陆世宁。


    看过了几眼,没什么问题,陆世宁叫他们该怎么办便怎么办,如今知府大人涉案其中,陆世宁已经将这个事上报给了汴京,还连带着之前审理的几起案子,陆世宁已经详细写好了折子,递交上了朝廷。


    陆世宁退了堂,还叫着他们几位大人先别走,他还有事要说。


    一则是之前他审查到的田税一事,是还有问题,陆世宁之前只是跟他们旁敲侧击过,倒是还没有摆在明面上来跟他们多说。


    但是现在,陆世宁手里不仅有佃户庄子上缴税的账目,还有各处佃户的供词,这件事,板上钉钉,是有很大的问题。


    最开始发觉这个事不对,陆世宁便隐忍着不发,私下派了自己的人去挨个查问佃户庄子,使了些银钱手段,拿到了账目和供词,这也是前面时日里的蛰伏。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陆世宁前段时日熬着夜,可是整理了个清楚。


    “各位大人都是地方上的父母官,既然是做到了这个位置,也不要总是想着享乐,该办正事的还是要办正事。”


    就在这堂上,陆世宁叫着几位大人来听听他的话。


    “知县,总治民政,劝课农桑,平决狱讼,赋税徭役,钱谷赈济,财赋出纳,催理二税,都是分内之事。”


    “劝谕勤懒,以力田为倡导。可是,各位大人,如今是到了秋税之时,却是连这个问题都还弄不明白吗?”


    陆世宁甩了好些话来,这诸位大人是不知道还有什么话说。


    “抛开如今知府大


    人身上缠着的官司,这件事,是我与知府大人一同早就商议好的。”


    瞅着如今是这样一个面生的年轻人来问责,这上了年纪的人,自然是心里还有几分抵触。


    可是见陆世宁说话行事,都不是个面青的,心知不是个好应付的人,也只是揣着手,继续听他说话。


    “田税一事,我还希望各位大人多用点心思在这之上,要不然,也不好跟上级交代。”


    陆世宁话沈的很,是放了心思,这件事,若是这几日就能办好,或许,也不会受到太大的什么责罚,毕竟事情还没闹开之前,大家都还有几分薄面。


    陆世宁话还没完,还要接着说开这里面有的问题。


    “这田税一事呢,是要先分清公田与良田的征税份额,但是,这里面,该如何征收,征收的定额为多少,我看,这里面都是一笔糊涂账。”


    一堂官员会事,陆世宁叫十焉去让他们奉茶来,还有的好一段话说。


    “陆大人这话,我们听不大明白。”


    “若只是推诿责任,我看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怕诸位大人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在这征税一事上,以权谋私,欺压百姓。”


    “那我这手里的笔到时候对各位大人的功课考绩,怕是也要多添上一笔了。”


    陆世宁这话是笑着对他们说的,他们手里端着新奉上来的茶,手却还没捂热呢。


    都知道他是个新官上任,可也没想到,这不是个楞头青,不是个毫无主见,没见过世面的毛头小子。


    “是,陆大人说的是。”


    “我们听陆大人的。”


    “这到了秋税时节,希望大人们都多多上心,在入冬前将这事处理妥当,交上一张漂漂亮亮的结案公文。”


    “当然,还有几个问题,我想跟各位大人们提上一句。”


    “这一县的所有财税都记录在账簿之上,一县的所有乡典奸弊也都记录在簿上。”


    “一县之内所有人户该缴纳的税额都应当记录在上面,例如某户本来需要缴纳多少,实际收取多少,今年总体该收多少。”


    “若是谋一户欠缴,只需看看账簿都应该知晓的。”


    “但是我之前比对从各处庄子佃户那里听来的话,又看了看各县呈报上来的田税数目,怎么这般不同?我还当是我自己晚上没点足灯,哪里是看错了呢。”


    陆世宁喝了一口温茶,又擡头来往天上看了看,这日头,是已经过了正午,但是他还没聊完公事,哪里还顾得上吃饭。


    “我想问问各位大人,这是个什么情况?”


    陆世宁说完话,吩咐四以将他们之前得来的账目和供词拿上来给各位大人看看,免得说他是夸大其词,凭空捏造。


    不管是公堂审案,还是责问田税,都需要实际的证据嘛。


    这日头上挂上了高高的太阳,虽是秋季,起了冷风寒意,但是这会子还不算太冷。


    他们都看了看陆世宁说的东西,自觉是有些难看,这当着众人的面,被这样一个小生责问,自然是觉得折了几分面子。


    “这账簿要是被随意更改,导致这上面的数额对不上,诸位大人说说,这又该是谁的问题呢?”


    “我手底下的人去盘问,说是在收取的时候出了点差错,这不是在故意敷衍了事吗?”


    陆世宁继续又笑,其实今日的目的,他不是来真的责问,还是要告诉他们实情,赶紧办事才好。


    一味责问,但是处理不了实际的问题,也是白费功夫。


    “更有甚者,这账簿上写的是不甚清楚,有些字潦草细小,根本看不清楚,这叫人怎么查阅?这又怎么算清楚财物赋税呢”


    陆世宁一连发问,是看透了这里有的问题,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刀一样,扎进了他们的心里。


    “欺上瞒下,哄骗同级,这是常有的事。我现在只是希望各位大人们,赶紧将这田税一事处理好,要不然的话,我看各位大人还是要早早的写好辞呈脱了这一身官服吧。”


    陆世宁这句话是稍狠了些,但还是拿住了几分力度,没说要立刻叫他们请罪。


    如今还需要他们办事,陆世宁心里还清楚的很。


    “往后,这每一户的征税数额都要用大字,正楷体写在这账簿上,不能随意更改添注。”


    “等我和知府大人回去再行商议后,会在官府门贴上一张告示,官员向商户和佃户农户非法征税之情状。”


    “各税务门前都会张贴明示,以示严厉禁止。”


    “希


    望诸位大人们,都要上听下行,督办同级。”


    陆世宁喝尽了这碗茶,已经是说的差不多了。


    他的话刚一完,在他对面坐着的几位大人都起身来行礼,说着回去之后会对此事多多上心,也多谢陆大人将话跟他们挑明了,要是像如今知府大人陈家这般境地,他们也怕是要悔之晚矣了。


    陆世宁心里叹了口气,这件事还没完呢,这一个月他对这件事,是熬了很多夜,看过了不少的文书账目,眼睛都累了。


    十焉每日里给他都煮了明目的茶水来,之前跟着陆世微有样学样,还是学了几分。


    陆世宁最后跟他们提了说,等秋税一事完了后,他们要重新将这各县的账簿上交给应在司勘察监督。


    这样,朝廷每年对财税的的缴纳审查,就能对接到具体的部门和官员。


    完整的一套账簿整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从一户一家的账目,到朝廷赋税审查簿书,都十分重要。


    每一本账簿的封面上必须盖上官印,还要注明这账簿的页数,封题,编纂年月和所涉事目,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保存。


    若是账簿有借出归还,记录都要勾销。


    陆世宁写了公文,将这田税一事的文书细节,都下发去了各县,督促他们这段时日要赶紧办好此事,要是等着汴京那头来过问了,就是陆世宁也不好为他们说话。这几日为着这两件事,都已经很劳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