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回
作品:《锦缎程》 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回
清平六年。
春日宴, 一溪烟。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这过了一个暖冬,宋南锦还觉得自己身上都长了些肉, 想着是过年的时候,多吃了些。
这开春了, 宋南锦还想着忌口。
陆世微做了些消食的药膳, 宋南锦也是吃的乐。
这眼下是雪化了,春开了, 这花儿也都开了。
陆世微院子里的樱花也都开了好几株, 陆世微之前叫黄昏去买了桃花回来, 是要自己做胭脂。
之前过年的时候, 陆世微跟着宋南锦回了宋家, 在宋家待了有几日, 见了不少宋家的亲戚。
姑祖母也上了门来拜年,还给陆世微准备了一份过年礼, 是对白银缠丝镯,是很衬她, 陆世微清秀,总是选浅色的衣裳穿, 姑祖母还说, 再戴些好首饰, 更显得是个娴静闺秀的模样。
姑祖母给宋南锦还带了一支梅花步摇簪,她也知道宋南锦和郡主娘娘很喜欢梅花。
今年过年,明家的人也上了门来拜年, 宋南锦之前跟陆世微提过的, 明家是世代从医,家中长子如今在宫内做御医, 二子也学了些医术手段,如今在汴京城内还开了个医馆,三女和四女也都是跟陆世微一样的,喜看医书。
或许是知道了姑祖母也来了宋家,明家的楚娘子带着三女明忘忧和四女明菘蓝都来了宋家拜年,都是曾经长辈间的一点旧交。
宋南锦瞧了瞧楚娘子带的人,只是见了三女和四女,她倒是还惦记着明家的二公子,他已经十八了,想来也是适婚的年纪。
宋南锦存了一份小心思,想着以后都是要给陆世微择婿的,不如选一个跟宋家有关系的人。明家行医,陆世微和明家也算是志趣相投,即使是嫁了人,婚后她也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对陆世微也好。
明家大公子已经成了婚,还只有二公子尚未议婚,宋南锦却是没见着二公子来,委婉的问了一问,却是他急着出城去采药,说是耽误了路程,这药也就不好了,楚娘子拗不过他,还是让他去了,自然他就没有跟来。
宋南锦也做了罢,反正都是随意起的心思,这她一个人也说不准。
过了年,开了春,汴京城内的各处寺庙观宇,走动的人是又多了很多。
顾世侯家又递了帖子来,说是几家勋贵人户见着开春了,合办了一场雅集会,就在金明池那儿,什么马球捶丸,钓鱼花会的都有。
相当於是遍邀了汴京城内的世家女子,就是请各家姑娘和娘子们出来玩玩。
宋南锦吃早饭的时候,看了看请帖,又去探听了几回消息,说是顾世侯的大公子前几个月是刚回京,这眼下是要迎娶魏国长公主的嫡二孙女,这场雅会,也就是为了庆喜的。
四月谷雨时节,也就是成婚之时。
宫内赐婚的旨意已经下了来,顾字成写了信给陆世宁,说了自己已经回了顾家,日后也会封荫授官入朝堂之内,还要再次成婚,娶的是皇族贵女。
纵使,他心里还记挂着他的亡妻亡女,心里还有几分不愿。
但这么多年他都没有归家,顾世侯心里始终挂念的很。眼下他肯回来,还肯做官,顾世侯自然是拼尽了全力给他寻得了最好的前程,但是这也是有条件的。
顾字成若是要奔赴日后的前程,就要成婚,否则,顾世侯也不会这么轻易就答应了他,还原谅了他以往在外不肯归家不在父母跟前孝敬的事。
他也是知道陆世宁如今在外任职,自然是不能来喝他的喜酒了,想着来不来也无所谓了,反正他心里现在觉得娶谁都一样。
顾字成才一回家来,这汴京里头都已经是传开了,眼下这节骨眼,自然是流传这件婚事的美谈。
宋南锦接了贴子,想着这毕竟是喜事,顾字成又与陆世宁有交情,她若是不去的话,是扫了陆世宁的面子。
这才是三月,宋南锦已经开始想着该送什么礼了。
宋家曾经见过的那些东西,也是不少,宋南锦已经叫筠诸收拾出了一个箱子来,都是古玩珍宝,也刚好可以当作庆贺新婚之喜。
三月春,汴京里头歌声不止,桥头流水,折柳插花,万花竞放,芳草铺地。
这样好的时节春光,真是汴京好风景。
陆世宁去了西翠湖和几位同僚坐船游湖。
哪怕是这里一片湖色美如画,陆世宁还是觉得杭州之湖的春色,才是人间美景。可惜,他已经很久都没见到过了。
出来游玩的人也不止他们几个,这西翠湖上的游船也还有几只,陆世宁站在船头上,往湖水之上看了许久。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陆世宁行於这湖水之上,见着是雪已经化开了,披上了一层春色,也想念念几句诗。
这端上来的几位点心果子倒是应时节的很,陆世宁贪这一口浮玉春,已经喝过了好几盏。
他们都在作诗,陆世宁站在船头听了好一会儿,听着是借着今日这春色湖景来为题作诗,陆世宁边听着他们念诗,心里也在想,看看能不能捡一两句好的,最后在他的画里添进去。
之前陆世宁想着十二月十二,是宋南锦的生辰,她是冬月里头生的,天生伴了一袭梅香,陆世宁虽是没有办法赶回去,但是也作了两幅红梅图随着书信也递回了汴京。
希望她能稍稍开心些,陆世宁提了久客难归四字,是委婉的说了他如今是不能当面庆贺她的生辰,他是心愧几分。
陆世宁在月前还收到了顾字成的信,知道他如今的几件喜事,也是替他高兴,总归是不用再做那流浪无家的人,陆世宁对这个是深有体会。
也是无法赶回去喝喜酒,陆世宁叹了两口气,他如今身不在汴京,也是有几分无奈。
“听闻陆大人是杭州人氏,不知道陆大人觉得是这里的湖景好看些还是杭州江南之地的湖景更胜一筹呢?”
这景大人见着陆世宁是在这里站了许久了,都不说来坐会儿,吃点果子,听听曲,也端了酒杯去了他的身边。
耳边渐渐起了曲调,陆世宁没多在意,先回了他的话。
“杭州是故乡,我自然是看它哪里都好的。”
“杭州和南京城一样,都各有各的美。”
陆世宁没多看他,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他在意的杭州之景,这又不是谁都喜欢的。
各花入各眼罢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哈哈,还是故乡的景色好啊。”景大人举着酒杯站在船头也念了几句诗,说着还是家乡的湖景好,这西翠湖终究不是故人之地。
陆世宁抿嘴浅笑,忽而又听得对面船上的曲乐声,也转了眼去看。
各样的花色都在船上肆意张扬,陆世宁远看入景,一时也没挪眼去。
“这位小郎君,生的这样好看,不如上来跟我们喝杯酒”
“这样好的春色,难道小郎君不动心?”
对面船上的人在对着陆世宁喊叫,这哪里是赏湖景春色,明明是要酒乱欲眼。
陆世宁这一身窃蓝色的衣衫圆袍,立於船头之上,自然是有些招眼,陆世宁只淡淡点了头,示意她们,自己只看眼前之景,这酒就不用再喝了,多谢几位姑娘的美意。
他及时的转过了眼,已经没怎么看了。这般冷淡,这景大人还说,陆大人向来都是独来独往的,要不是他自己亲口说了自己已经成婚了,外人不知道的,还当他是个楞头青,是个不近女色的主。
如今还是这般冷淡,但其实也不失温柔。
他们的这条船上,也起了管乐声,陆世宁和景大人才回身说要坐回去,正擡眼来瞧,是个怀抱琵琶的小歌女上了船来弹唱。
她头戴几朵杏花,不失素雅,身着黛色衣衫,额间点了一黄色小花,坐上了凳子,就要来唱曲。
陆世宁自觉有些饿了,拿起了桃花糕咬了几口,还没怎么注意这来弹唱的女子,也没这么注意她的样子。
只是,这女子刚一落座,於这群人中一眼就看到了陆世宁,他手里端着酒杯,刚喝了一口酒,这女子的眉目间,舒展了不少。
“熙春姑娘的琵琶也是有名的,不如先来一个曲淮调的好?”
陆世宁听着他们这般说,这气氛都似转向了这什么熙春姑娘,也转了眼来看。
是个清丽的姑娘。
他们的话才刚落下,这熙春姑娘才是上了手,划了几下手里的琵琶弦。
嗓音如黄莺般婉转,这一曲淮调,也是很合这春日景色。
“熙春姑娘的嗓音像是更甚从前了,这一曲琵琶弦乐,可值百金啊。”
“是啊。”
熙春姑娘的手才是一停,稍稍的擡了眼来,看了几眼陆世宁的样子,他这般年轻如玉的模样,在这群人里这般出色,怎么会不招眼呢。
陆世宁倒是只顾低头吃东西,他是有些饿了,吃饱了
还想着公事。
这开春了,江大人还跟他提了提这水利灌溉的事,是要他们各县上报水利情况,这不仅是对农田有利,也是为着水患无忧。
陆世宁想着跟水有关的事,觉得江大人说的很对,是该对这件事多上心些。
想的有几分入神,陆世宁都没听见身边的人在叫他,问着他是觉得这曲子如何。
陆世宁却是对这个没怎么上心的,只是听着他们这么问,顿了顿,掩饰着说,自己不懂音律,也不好多点评。
瞅着他还是这般不上道,他们也就不多说了。
他们是个什么心思,陆世宁一贯都很明白,之前只是推拒,现在还是装傻的好。
看着外头春色还很好,陆世宁径直起了身,说要他们将船停靠岸,他想起还有公务,就先回去了。
至於这曲子嘛,留着他们慢慢听就是。
小时候,陆世宁对这曲乐就不甚上心,没听几句,只便是觉得耳边的曲调都是一样的,要是再一晃神,也不知道她们到底唱的是什么。
想来,是没这分辨声调的天赋吧,他的天赋,都放在书法作画上了。
陆世宁连棋艺都不甚精通,陆父曾要他学,但陆世宁确实不是很喜欢,只学了点皮毛就没再多精进了。
停船上岸,陆世宁拿上了外袍,就要坐马车赶回去。
刚一坐上了车,四以不免得又来抱怨几句,说这陆世宁的同僚们心里抱着的都是些什么心思,什么良家女子,歌女唱曲的都要往陆世宁的眼前推,前头还有陈大人的教训,他们还不敛趣。
刚刚那什么熙春姑娘唱曲的时候,不经意间来看了陆世宁好几眼,十焉和四以都是警醒的人,想着这姑娘一来便是没什么好事,果然见她的模样,是正中了他们的猜测。
陆世宁现在都是装傻躲避,也是能暂时得一个清闲。
“那姑娘,看了大人好几眼,大人知道吗?”
十焉就跟在马车边,问了他一句,陆世宁只是说他刚刚一直在想公事,没注意到。就算看了又如何,他长的好看,姑娘多看一眼又怎么了,他不放在心上就是了。
十焉听着只笑,要是陆世宁这样的语气放在了宋南锦面前,他是想都不敢想陆世宁的样子。
陆世宁撩起了车帘来看,这开春了,出城来的人也很多,春色是很好,想着去年此时,他还在科考,真是时日瞬变啊。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此道自古多离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