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诏书这东西,你不能乱发

作品:《何处觅芳亭

    褚中轩刚登基时,大臣们见他一表人才,修长俊美,兼之言语温和,通体贵气,尽显古老王朝的兴盛气相,颇为欣慰。


    但很快,大家就见识到了这位年轻帝王的另外几面。


    按照礼制,父丧,儿子应守二十七个月的孝,皇帝因是天下至尊,为稳定朝政,以二十七日替代二十七个月。


    不过,守满这二十七日之后,新帝通常也不会立刻寻欢作乐,至少要等几个月,好让臣民们知道自己的孝心。


    然而褚中轩与众不同,第二十八日,就临幸了两名小宫女。


    这种事情,本来外臣不会知道,是陶皇后跟娘家人骂那两名小宫女狐媚惑主,才逐渐传到外面。


    御史风闻奏事,唐朴方也很想试试新帝的肚量,便上折劝谏。


    褚中轩也不生气,还夸唐朴方是诤臣,转头就大骂了陶皇后一顿,晋封两名小宫女为才人。


    没几日,陶皇后替新帝纳了两名贵女入宫,分别封为慧嫔、丽嫔。


    看得文武百官咂舌不已。


    先帝大行不到两个月,新皇帝就急着广纳后宫,似乎有些好色,但这也不算违制,毕竟已经满了二十七日。


    然而他们不知道,褚中轩的好色程度,远在众人预料之上。


    先帝驾崩,没有生儿育女的妃嫔,应当到泽安寺出家,但只去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打了个转便悄悄回到宫中。


    谁让她们回来的?当然是新帝。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隐约传出,朝中哗然。


    唐朴方再一次上奏折,劝褚中轩修身养性,感念父恩,将先帝的妃嫔送回泽安寺。


    褚中轩不以为然,回说这是朕的家务事,外臣无需过问。


    赏了唐朴方一些金珠银宝,暗示他闭嘴。


    但唐朴方是立志要青史留名的男人,头可断,血可流,嘴是不能闭的,继续上折劝谏。


    其他御史也觉得此事实在不像话,紧随其后,也上了劝谏的奏折。


    褚中轩懒得理会,留中不发。


    陶皇后略有耳闻,很是担忧,小心翼翼地道,“圣上,不如先将她们送出去,待事情平息,再接进宫......”


    褚中轩冷笑一声,“你以为,这是什么事?”


    陶皇后被问得愣住。


    ......什么事?这不是明摆着么,儿子纳了父亲的姬妾!大臣们看不下去,劝他改邪归正。


    听说北蛮有这样的习俗,父亲死了,儿子不但继承他的财产,也继承他的女人,兄长死了,兄弟也一样继承,可他们不是北蛮子。


    也亏得她现在是皇后,不用应酬别人,否则羞也羞死。


    圣上刚跟她说要留下那些妃嫔的时候,她简直难以置信,更不想遵从,可又不敢违逆他的意愿。


    也不敢去告诉梁太后。


    梁太后身边的人,也都被敲打过,绝不能让梁太后知道此事。


    谁敢多嘴,立时杖毙。


    褚中轩不耐烦地道,“留不留先帝妃嫔,只是小事儿,不值一提。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此刹一刹朕的锐气,给朕一个下马威,朕若是依从,往后事事都要被他们管束,还当什么皇帝!”


    他并不是非得要父皇的妃嫔,要了,仿如对父皇的隐秘报复,让他有种难以言喻的痛快之感。


    其中的好几位,本就跟他暗通款曲,父皇还活着时,就常帮他做些小事儿。


    但他此时不听众臣劝谏,绝不是因为色.欲或旧情,而是觉得众臣胆大包天,想跟他掰手腕。


    他绝不能退让,此时退一步,后面就会有很多步。


    陶皇后惊呆。


    ......还有这种内情?!


    褚中轩看她那无知愚昧的样儿,倒生出几分怜惜,温声道,“替朕管好六宫,便是一代贤后,朕不会亏待你。朝堂上的事儿你不明白,不要妄言。”


    陶皇后嗫嗫,“遵旨!”


    她是不妄言了,但朝中妄言的御史还很多。


    褚中轩大发雷霆,指责他们捕风捉影大不敬,狠狠训斥了几顿,才让御史们消停下来。


    但不包括唐朴方,只要一逮到机会,他就还是劝说,用词越来越不客气,褚中轩恨得牙痒痒。


    不过,于他而言,这终究只是细枝末节,真正的大事是镇北王府。


    大臣们更关注的,也是新帝与镇北王府的过招。


    发往镇北王府的诏书一道接一道,看得众臣心慌。


    怎么说呢,诏书这东西,你不能乱发。


    发多了,就不金贵了。


    还会让双方都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已经是第九道,镇北王府竟然还不奉诏,朝廷若不严惩,威严何在?体统何在?


    而站在镇北王府的角度,新帝如此作为,无疑是逼他们造反。


    不反,大概就是岳飞的下场。


    喜欢何处觅芳亭请大家收藏:()何处觅芳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