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太空竞赛:星舰技术

作品:《创世:我的神界是地球

    “我最近总有些心神不宁。”


    刚刚结束一天训练的沈湖眉头紧皱。


    “最近训练强度是有些太过了。”


    沈湖的一名同事附和了声,摘下头盔,擦了擦汗:“舰长,你和上面说一声,看看能不能放两天假,天天这样是真受不了了。”


    “加大训练强度是我主动向上面提的。”沈湖眉头依旧紧皱着,“就是因为,这几天我总感觉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沈湖的同事无语了:“能有什么大事啊?”


    “咋的,第三代『汉』级星舰研发成功了?”


    沈湖没有再理会自己这名同事,暗叹口气,目光移向窗外。


    这里是华夏在荧月星最大的星舰基地。


    经过长达两年的攻坚,第二代『汉』级星舰已经研制成功,并在三个月前开始建造,至今已建造有十三艘。


    这十三艘战舰,有十艘停靠在这座基地,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第二代『汉』级星舰,被命名为『汉-2』级。


    名字固然简单粗暴,但这在实际上表明华夏第二代星舰完全继承自一代『汉』级星舰。


    首先是『汉-2』级星舰继承了一代星舰轻武器重动能的特点,仅是能量储备空间就占据了整艘星舰五分之三的体积。


    相比一代星舰,『汉-2』级的能量储备空间占据全舰的体积已经减少很多,只是仍旧备显臃肿。


    其次是淡水与食物的储备空间,体积占据了整艘星舰的五分之一。


    由于『汉-2』级星舰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进行长期航行,此点却是并无什么不妥。


    最后是驾驶室,『汉-2』级星舰由于体积庞大,相当于一艘巡洋舰,故而不再像一代星舰,由五人就能够轻松操控。


    如此庞大的星舰,不仅需要定期进行能源系统的维护,更需要做好检修的准备,所以驾驶人数直接飙升至了上百人。


    每一艘『汉-2』级星舰所需要的大量人手,自然而然的让太空军扩编,最终更是直接让太空军改组。


    首先是太空军被改名为星际舰队,而只由此,便能看出这支军队未来的发展方向。


    太空,即超出天空的范围便可以叫太空。


    而星际,却只有在两颗星球之间穿梭才能叫星际。


    星际舰队,即就是指在荧月星与地球之间进行军事任务的军队。


    随着五大国对于荧月星领土的不断开发,每个国家在星球上的投资都已经到了天文数字。


    但也同样,随着荧月星上越来越多的珍惜矿石运回地球,一时不知有多少人轰然暴富。


    在巨大利益面前,使得地球与荧月星之间的星际航道变得愈发重要。


    于是一支维持星际航线稳定的星际舰队,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是对于新时代“制海权”的争夺。


    所以星际舰队,也在暂时承担着一定程度上的航运任务。


    华夏组建的第一支星际舰队,全名为“荧东星际舰队”。


    意为荧月星东部星际的第一舰队,继承了海军的命名方式。


    目前没有明确人数标准,只是在不断扩编。


    但很明显的是,荧东星际舰队的人数决定于『汉-2』级星舰的建造数量。


    事实上,『汉-2』级星舰的各项指标,国防部仍不满意。


    即便是科学院也不得不承认,『汉-2』级星舰就是一项半成品。


    武器系统不仅只能搭载常规导弹,更不能搭载什么超大杀伤性武器,只有载弹量勉强看得过眼。


    然而就如冷战时期一样。


    时间紧张,容不得科学院做到十全十美。


    华夏既然取得了星舰方面的领先地位,就绝不能落下,否则一定会对国内已经爆发的爱国情绪,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所以即便是半成品,华夏方面也只能硬着头皮制造。


    反正大家都一样,合众国也不能未卜先知,在星舰方面的研究也是刚刚启动,大家都处于一个起跑线上。


    华夏提前宣布制造完成,已经落后一筹的合众国必定只能选择跟上。


    这也是一种竞争策略。


    无论如何,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出意外,『汉-2』级星舰不会建造太多。


    至多二十艘,就会停止建造,转而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新星舰的建造中去。


    所以短时间内,荧东星际舰队的战斗人员应会在扩编至两千人止步。


    但后勤人员,乃至预备舰员,却一定不会停止扩编。


    毕竟总不能等新星舰研发成功,再培养战斗舰员,那可就什么都晚了。


    事实上自从两年之前,怪物天降袭击五大国,各国政府就从未停止竞争。


    即便现已经在没有什么星际敌人。


    即便国际局势如今已经向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发展。


    但是几千年来的内斗,近百年紧张的国际局势,依旧让各个国家不敢安逸下来。


    谁都清楚,一旦哪个国家在星舰技术上落后,甚至不得不依赖其他国家的星舰,才能在地球与荧月星之间穿梭往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那么这个国家,无论之前有多辉煌,都必定将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他国的附庸。


    所以当五大国不惜代价建造星际舰队的时候。


    世界上的二流国家,也都在不惜代价的攻克这项技术。


    其中,以南亚和日本为其中佼佼者。


    南亚是人口大国,科技虽然称不上世界一流,但在软件开发始终占据领先优势,尤其加上一直保持着完整主权,可以说是世界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然而星舰技术,其难度已经完全超出任何一项高精尖技术。


    这不仅是要有无数科研人员共同完成,更考验一个国家的底蕴,以及一个国家调配全国资源的能力。


    只有调动全国资源,不惜代价攻克这项技术,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收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很显然,作为地方林立,种姓制度割裂社会以及没有全国通用语言的南亚大国,根本不可能像华夏一样,对全国资源如臂指使。


    哪怕星舰技术早在两年前就与五大国一同立项,然而时至今日,也仅仅是开发出一艘模仿『汉』级星舰的样品。


    且由于耗费全国巨大资源导致收获寥寥,现任南亚政府一度倒台,上台的反对派到最后更是直接废除了这项计划。


    南亚的星舰也就此无疾而终。


    南亚大国都是如此,其他二流国家,则更为凄惨。


    不是受限于科技与经济,便是受限于国土资源。


    毕竟就算你多么发达,拥有多么富裕的经济环境,可如果国土面积狭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探索太空。


    而相比南亚与一众二流国家。


    日本则就显得务实很多。


    一是日本当局知道自己国土资源本就贫瘠,不可能支撑起星舰的开发。


    其二则是受限于二战战败国的身份,对于已经跳反的日本,合众国不可能允许其拥有星际武器。


    于是。


    日本理所当然,且心安理得的选择了充当华夏附庸,转而开发纯粹的运输型星舰。


    这可称得上是一项极有远见的决定。


    但同时,也代表日本就此甘愿一直充当华夏附庸。


    不拥有枪杆子,拥有再多的钱也无用。


    然而日本显然不这么认为。


    提前买到十艘『汉』级星舰的日本,开发进度迅速。


    早在华夏宣布『汉-2』级星舰开发成功之前,日本事实上就已经完成三艘运输舰的建造。


    但日本故意晚华夏一个月,才在国际上宣布『樱花』级运输星舰开发完成。


    不得不承认在当“小弟”这一块,上启大唐,下继当代,从古至今日本无人能比。


    当然了,至于是独立完成,还是华夏协助完成。


    在东亚经济共同体逐渐建立的当下,答案不言而喻。


    不过,这仍是让日本在全球争先开发星际武器的大浪潮下,显得别具一格。


    成为了唯一一个除五大国之外,成功开发出星舰的二流国家。


    以至于让不少西方国家痛骂,日本是“民主自由”的叛徒。


    但面对星际贸易所将带来的巨大利益。


    日本不仅无视了西方国家的痛骂,并在第二天便再度访华,直接以每年三十亿华夏币,承包了华夏三年内的星际航运。


    崇尚利益至上的西方国家瞬间哑火,并同时默默在科研机构,加上了一条开发运输型星舰的重要计划……


    喜欢创世:我的神界是地球请大家收藏:()创世:我的神界是地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