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你相信她吗
作品:《另类情敌(GL)》 作者有话要说:晋江文学城
静若寒蝉的会议室里。
3d打印的画像栩栩如生,清秀的娃娃脸,大眼睛,连旁人不太注意到的林笺嘴角时常挑起的一个小小的骄傲的弧度都纤毫毕现,呼之欲出。
林笺看着那幅画,画里的人也在看着她。
她眨了一下眼,抿唇:“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认识她。”
散会后,焦群单独把林笺留了下来。
“是巧合吧?灵魂化成实体的过程中随机生成样貌,不排除有长得像的可能,况且就算生得一模一样,你们俩也不一定是同一个灵魂。”
林笺手指扣在会议桌上,有节奏地敲着。
“天宿人死亡不会留下尸体,为什么古代的皇室会有陵墓呢?”林笺好像根本没有听见焦群的问题,自顾自的抬头问道,“老焦,你说是为什么?”
“距今为止我们共发现了几十座皇室中人的陵墓,都是衣冠冢,可能是出于某一种彰显贵族身份的需要。自从开国元帅建立共和,新纪元后就再也没见过陵墓了。”
“这个解释你不觉得牵强吗?”
“牵强又如何?”
“不如何。”林笺淡淡的说,收回了目光,继续在桌面上敲着,“我觉得不是巧合。”
焦群简直要被这个小崽子弄晕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林笺这次说的是那张画,便问道:“理由呢?”
“感觉。”
焦群:“……”
聊不下去了!
会议室的玻璃窗倾泻下一片橘黄色的阳光,林笺的眉眼就笼在那片光里,她转过头看向窗外,残阳如血,大片大片浓稠的云层渐次漫开,似乎从天边一路烧了开来,不远处那片已经掘开的土灰色陵墓好像突然就望不到头。
“新纪元……”她喃喃的说。
当日,新出土的陵墓画像与御天军校计算机系一年级一名新生长得一模一样的消息便上报到了军部。
***
九公主仗着天生的种族优势,居然跟了一路没有被薄珏二人发现,直到她们到达中转点,要搭载飞行器回去空间站了,九公主才不得不跳了出来。
薄珏眼见一道白光冲着自己撞了过来,条件反射就是一巴掌拍了过去,把九公主拍进了松软的沙子里,只留下半边圆润的白屁股,小短腿在外面蹬啊蹬。
薄珏上前把她拔了出来。
“是你?”
九公主摇身变成了人形,板正地站着:“是我,我有事找你。”
赵清阁眉梢一挑,不由得惊讶:“你找我?”
九公主认真地点点头。
薄珏看着赵清阁,赵清阁伸指弹了一下她的脑门,对九公主说:“我们去一边说。”
她们聊得时间并不算太长,本来还是侧对着薄珏的,后来竟都成了背对着她,一大一小两个背影,恨不得脖子就地伸长十丈远的薄珏看得好奇极了。
九公主说完便回去了,薄珏立马扒住赵清阁的肩膀,追问道:“你们说什么了?”
“这是属于我们俩的秘密。”
薄珏一瞪眼,赵清阁就去捏她脸,捏一下还不够,要再捏一下。薄珏把脸从她手里救下来,酸气十足:“她是不是喜欢你啊?我看她今天在密道里老是往后看。”
“你发现了?”
“发现了。”薄珏其实当时根本没有注意,现在抱着一个假设前提这么一想,简直处处都是疑点,“还有,道谢的时候她说完两个字就转向我了,根本不敢看你,她刚才是不是跟你表白去了?你为什么不让我听见!”
赵清阁:“……”
薄珏:“你说话啊,怎么不说话?”
赵清阁:“……别闹。”
薄珏鼓着脸嘟嘴:“那你亲一下我。”
赵清阁还是那句话,甚至透出一丝不耐烦:“别闹。”
薄珏默不作声地将脸扭向一边,生闷气去了。不一会儿,下巴被一只温冷的手捏住,强行转了过去,刚才在皇宫喝的红茶味道顺着舌尖渡了过来。
薄珏根本不担心什么九公主八公主的,那些人都抢不走赵清阁,她无非想体验一下恃宠生骄的感觉,赵清阁一定是越来越喜欢她了,不然也不会由着她。
回去宿舍之后自然又是好一番亲昵,缠缠绵绵到了半夜。
第二天开始正式实习,连续好几天在外面跑了,直到天黑才被集中带回来。赵清阁已经彻底在薄珏这里住下了,不知道是不是薄珏的错觉,赵清阁好像变得特别温柔体贴,虽然还是会凶她、嫌弃她,但是次数却呈几何系数减少,她洗完澡后对着墙上的镜子一直照,也没发现自己脸上长了朵花,究竟是为什么呢?
“赵清阁。”她从浴室里探出半个脑袋,头发藏在浴帽里,水汽随之蒸腾出来,雾蒙蒙的一片,说,“我没拿睡衣,你帮我拿一下。”
“好,你等一下。”
赵清阁停下手里的笔,在床头翻到薄珏的睡衣,走到门口递上去。
薄珏就势握住她的手腕,坏笑一声,将人拉了进去。
浴室里弄得一片狼藉,薄珏满面红潮地迈步出来,腿软得扶着墙壁站了一会儿,才把赵清阁的睡衣给她,里面传来冲水的声音,薄珏闲得无聊看见桌子上铺着一张白纸,上面还搁着一支黑色圆珠笔,笔帽是打开的。
她好奇地走过去,移开笔,拿起来看。
赵清阁没什么绘画天赋,但是画起来军事布局图却线条平直,一目了然,足以媲美智脑。薄珏觉得非常骄傲,然而看着看着笑容渐渐凝固在脸上,这分明是她们所实习的基地兵力分布图,还有各个指挥室、动力舰舱、兵种分类,每个营房有多少人,沿着这些排布,一条红色的细线从基地入口游鱼似的流过,一直流出出口。
薄珏是上过指挥训练课的,稍一分析便看出来这条红线是进攻路线,这张纸上还圈了几个蓝色的圆圈,圆圈内标了数字,代表着兵力,这幅图完成了大半。
“你画这个干什么?”薄珏抖了抖手里的纸,奇怪地问刚从浴室出来的赵清阁。
赵清阁擦着头发,不以为意:“画下来练练手,我不是经常画这些东西吗?”
“说的也是,不过这个不能流出去,不然就是泄露军事机密了,”薄珏让赵清阁坐下,自己拉过吹风机的线来给她吹头发,“你怎么不在终端上画,突然用起纸笔了?”
“练手。”
“我知道,你刚才不是说过了么?我说的是为什么用真的纸笔。”
赵清阁头也未回,扬手轻而易举地把薄珏在她发间穿梭的手拉到自己胸前,手指缠着她的指节,低而缱绻的缓缓重复了一遍:“我说了,练手。”
细长而有力的手指夹着她的指缝,时而用力时而放松抽出来,又插回去,好像不仅仅是牵着她的手,而是在隐晦地暗示着一些别的事情,薄珏心脏一紧,方才在浴室里的欢好又浮上心头,她夹紧了双腿,仿佛对方的手指还在自己身体里,不由得脸红心跳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薄珏就失忆了,她几乎在赵清阁浅浅的主动撩拨中丧失了记忆功能,仅凭着机械记忆替她吹干了头发,挂好吹风机,身下早已湿得不像话,赵清阁将她打横抱起来,放在床上,身体覆了上去,手指畅通无阻地深埋进了等待已久的湿沼之中。
同时封住了她的嘴唇。
薄珏舒服得轻哼了一声,觉得这是一场梦境了。
一场漫长而美好的水乳交融。
薄珏在幽暗中醒了过来,房里一灯如豆,是终端上的手电,赵清阁正伏在书桌前,影子落在墙壁上,拉得格外的长,自然也真实地反射出了她手上的那支圆珠笔。
薄珏本想叫她上来睡觉的,这么晚还练什么手,就算要练……她在心里偷偷不知羞耻的想道,在她身上练不就好了,她难道比不过那些死物么?
却见赵清阁已经将笔放了下来。
她心中一喜,以为赵清阁要回来休息了,于是阖上了眼睛装睡。一阵特别轻特别轻的纸张卷起的声音,然后她感觉赵清阁的目光落在了她脸上,难以察觉的放得极轻的脚步声,还有……开门关门声。
薄珏从床上一骨碌弹了起来,残存的困意消失得一干二净,这么晚了赵清阁要去哪里?还带着那张图纸?对了,刚才见她的背影,好像不是穿着睡衣的,而是衣着整齐,明显是准备好要出门的。
她来不及多想,随手卷过挂着的军装,把睡裙扒下来,连内衣都不穿了,套了个背心,抓着外套跑了出去,除了第一步脚软了一下,其他的动作堪称紧急集合最高标准。
顾念着在宿舍楼内,赵清阁走得并不是太快,薄珏下到楼底时,看见一道人影匆匆在拐角处走过,军靴在月色下泛着暗色的光,昴宿星一向太平,军方也不会给学生——这些未来的军人特殊优待,所以这里并没有重兵把守,稀疏的几个巡逻兵被赵清阁轻松绕过,薄珏紧随其后。
出于能力上的碾压,只要薄珏想隐藏,赵清阁便不会发现她自始至终都跟在后面。一路走到了离空间站几十里远的地方,月光像是碎银洒下来,在那些碎银中还有一道更加亮眼的光,在雪白的月光下几乎融为了一体。
赵清阁走了过去,那道光便幻化成了一个人,不,那就是一个人,个子只到赵清阁的胸口,头上扎着两个小山包,仰头对赵清阁说着什么。
这场景何等熟悉,和前两天一模一样,薄珏微微睁大了眼睛,那是昴宿星皇室的九公主。
赵清阁从怀里摸出一卷东西,交到了她的手里,正是她晚上画的那张,天宿人在昴宿星军事驻地的兵力布局图。
她们又对着图纸,说了好一会儿话,九公主似乎认真地点了点头,离开了。
薄珏心里的疑惑越来越盛,赵清阁仰头看着月亮,已经准备要回去了,她连忙在赵清阁之前逃了回去,躺进被窝。赵清阁带着一身夜间的露气回来,制服脱下来换回睡裙,她把手臂和脖子上的皮肤摩擦热了,才窝进去抱住薄珏。
如同以前每个日日夜夜一样,薄珏自发地黏了过来,搂住她的脖子,在她手臂上漫无目的地亲着,呢喃道:“赵清阁,你去哪里了?”
“没有去哪里,你做梦了。”
“嗯……我梦到有一只大怪兽追我,我就掉下悬崖了。”
“都这么大了,你怎么还做这种梦?大怪兽又打不过你,怕什么?”
“怕你。”
“怕我什么?”
“怕你不在我身边。”
“甜言蜜语。”赵清阁在黑暗里轻轻笑了一下,找到薄珏的嘴唇精准无比的亲了上去,她手扣在薄珏后脑勺上,额头相抵,温柔地说,“我不会离开你。”
“我觉得我现在还是在做梦,你是不是对我说情话了?”
“你想继续听吗?”
“想。”
“我爱你。”
第二天,天尚未亮,两人便在集合的号声中醒了过来,沉默地各自穿衣,时间不等人,赵清阁便回了自己房间,薄珏探头去看桌子,笔还在,那张纸却不见了。
昨晚她看到的一切到底是不是梦?
她心里突然压上了一块大石,心事重重,一起出门的时候她忍不住开口问道:“你昨晚上画的那张图纸去哪里了?我刚才打算收拾掉的,结果不见了,不会是被风吹跑了吧。”
“我早上拿走了。”
“哦,那就好。”
薄珏静静地垂下眼帘。
骗人,她早上根本没看到赵清阁碰那张桌子,也没看到她带任何东西出去。
石榴有话叨逼叨:七夕快乐,先送一碗糖玻璃渣。
为什么这两天留言特别少呢,是都去看奥运会了吗?还是你们不喜欢科幻剧情?还是啥别的原因?对了,明天七夕,想要什么福利哇?可以跟我说,任何想法都可以。
为了激励自己,以后逢深水必加更,地雷总数多了也加,长评有很大几率掉落x1
不是我在日六千,我日不动它,是六千在日我
----------------------------------
屎屎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6-08-0714:36:33
(*^__^*)嘻嘻……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6-08-0715:46:06
(*^__^*)嘻嘻……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6-08-0715:53:09
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6-08-0716:19:22
sy3327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6-08-0723:15:43
早睡早起好不好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6-08-0801:07:42
我真的吃得不多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6-08-0809:40:20
(*^__^*)嘻嘻……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6-08-0814:56:00
:百发百中
:baibaizhng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手,枪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手,枪,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百感交集
:baiganjiaji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卫獶,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怀帝时任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他精读《易经》、《老子》,说话常常是非常深刻的。
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北方的匈奴贵族刘裕乘机起兵入侵。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军队两次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西晋都城洛阳,但都被西晋军队击退。尐説φ呅蛧
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卫獶决心把家迁往南方。他的哥哥卫za在朝廷担任官职,母亲不忍心和卫za分离,卫獶劝她要以家庭大计为重,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南迁。永嘉四年,卫獶告别哥哥,离开洛阳,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起南下。
卫獶一向体弱多病,一路上步途跋涉,餐风饮露,经受了千辛万苦。在将要渡长江的时候,他的神情容貌都显得憔悴不堪。他对左右的人说:“见到这白茫茫的江水,心里不由得百感交集。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又有谁能排遣这万千的思绪和感慨呢!”
由于社会动荡,卫獶南迁也没有能够安居乐业。过江不久,妻子不幸亡故。他辗转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于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病逝,年仅二十七岁。
:百闻不如一见
:baienrujian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百丈竿头
:baizhanggantu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折:挫。挠:弯曲。
百折不挠: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屈服、退缩。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
楚汉战争的时候,汉军大将韩信打垮了魏王豹后,继续攻打投靠楚军的赵王歇。但是他们必须经过一个叫井径的狭窄山口。赵王的谋臣李左车向赵王献计说:井径道路狭窄,汉军辎重一定拉在后面。我带一部分军队,抄小路去截断他们的辎重,就会使他们因失去给养而败走。可惜赵王没有采纳他的计策。韩信攻克赵后,向作为俘虏的李左车请教一些问题。李左车谦虚地推辞说:作为败军之将,我怎么可以教导你呢?这个成语意指打了败仗的将军。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人写的诗,这些诗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诗人,而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诗人面前炫耀自己,岂不就像在鲁班的门前耍弄斧头一样可笑吗!
鲁班是春秋时期我国有名的巧匠。他聪明灵巧,有很多发明创造,是我国木匠、泥瓦匠的“祖师”,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内行人的代称。
成语“班门弄斧”就是从“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变化来的,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内行人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人,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
:半部论语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谱》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半途而废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离开家到很远的地方去拜师学艺。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布,乐羊子突然回来了。他的妻子觉得奇怪,便问:你这么快就学完了?乐羊子说:没有,我在外面想家了,所以回来看看。他的妻子听了以后,拿起剪刀把一块已经织好的布剪成两段,然后对他说:这布是我辛辛苦苦、一点一点织出来的,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以前的时间和辛苦都白费了。你拜师求学,和我纺线织布是一样的!于是乐羊子离开家继续拜师求学去了。
废:废止,停止。这个成语比喻事情做到一半停止不做了,不能坚持到底。
:傍人门户
:傍:依靠,依附;门户:门第。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
古时候,中国民间有一种风俗:过年时,用两块桃木板写上神仙的名字挂在门旁,以便压邪,这木板称作“桃符”;五月初五那天,将艾蒿扎成人形悬挂门户上方,用来驱赶毒气,称为“艾人”。
有一天,桃符和艾人在一家的门上争吵起来。桃符抬头望着艾人骂道:“你这下贱的东西,怎么总是在我的头顶上!”艾人弯下身子说:“你的半截身子已经埋在土里了,还跟我争什么高低呢?”桃符听后,气得火冒三丈,同艾人争吵不休。这时,门神听得实在不耐烦了,出来调解说:“别吵了,我们都是没用的东西,正靠着别人的门户过日子,哪里还有闲工夫闹这种意气呢?”桃符和艾人听了门神的话,羞愧地垂下了头,不再争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