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国乒直板独苗的待遇!与马泷的夜半加练!

作品:《如获至宝

    接下来几天。


    三点一线,都是训练。


    枯燥而又乏味,但一切按部就班,进行得有条不紊。


    身为男队主教练,王浩几乎每天都在训练馆,抽空便会指点陈金和谢名扬的训练。


    当然,他这个“空”,有时可能会“抽”有点多。


    对于其他选手,王浩双手抱胸,站在旁边,表情严肃,看了两三分钟,随口指点:“你正手得这样这样,反手得这样这样……好了,就这么练。”


    轮到陈金。


    王浩不但嘴上指点,更是亲身示范,全程笑眯眯的,与陈金谈笑风生。


    这哪里是什么亲儿子!


    分明是亲女儿!


    而且,王浩自己还是个女儿奴的那种!


    就连林施栋这个亲传弟子看了,都得嫉妒得质壁分离:王指导,所以爱会消失的,对吗?


    没办法,谁让他不是直板呢?


    况且,陈金的实力和成绩,确实值得王浩如此重视。


    日理万机的刘国良,偶尔出现,巡视之余,同样对陈金倍加关心。


    甚至,不顾自己的老腰,亲自上阵,为陈金示范,正手拉球时如何腰马合一。


    除此之外,刘国良兑现了自己之前的诺言。


    专门陪着陈金,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遮挡发球的接发球练习。


    要知道。


    刘国良的遮挡发球,在当初那个合规的年代,乃是一绝。


    旋转、弧线、落点……往往出乎意料,防不胜防。


    比某个人的遮挡发球强了何止一星半点。


    起初时,陈金吃了个饱。


    不过,随着逐渐熟悉遮挡发球的套路,以及陈金细致入微的观察,总算掌握了些技巧。


    再加上,刘国良也不藏私,将接发球的技巧和经验,一一详解。


    到了后来,陈金几乎不再吃球。


    “孺子可教。”


    刘国良喜上眉梢,这才放下球拍,对陈金道,“你是咱们国乒的直板独苗,一定要给直板争口气。”


    “是!”


    陈金郑重点头。


    旁边不远的薛飞,有些怀疑地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球拍,差点哭晕在厕所里:刘指导,要不您老再睁眼看看我呗?


    甚至,隔壁的马林,也经常跑过来串门。


    他的目标,十分明确。


    就是冲着陈金来的。


    三大直板宗师,打法各有特点。


    而且,都是各自直板打法的代表和巅峰。


    从发球接发球,再到台内技巧,正手爆冲,反手横打,乃至于推挡,各种打球的经验和意识……


    轮流伺候陈金一人,现场谁看了不嫉妒?


    陈金想不涨球都难。


    更何况。


    以陈金的悟性天赋,以及对乒乓球和直板的一腔热忱,进步愈发神速。


    自从澳门冠军赛归来,距离bj大满贯开赛,不到十天时间。


    特别是对像谢名扬这种还要打资格赛的新人选手而言,时间尤其紧张。


    跟利马站的资格赛不同。


    这次参加bj大满贯资格赛的各国选手,共有六十四人。


    三天时间,决出八人,晋级正赛。


    而国乒男单,加上谢名扬,正好也是八人参加资格赛。


    薛飞、温瑞博、曾蓓勋……无一不是国乒二队的后起之秀。


    至于正赛名单,则是按照世界排名,逐次邀请。


    由于陈金连续拿下利马常规挑战赛和澳门冠军赛两站的冠军,积分一口气冲到了一千四。


    早在澳门冠军赛结束次日。


    新的一周开启,世界排名更新。


    陈金以一千四百个积分,成功杀进世界前二十。


    排名,第十九位。


    恰好超过欧洲名将艾利克斯.勒布朗。


    也就是菲利克斯的哥哥。


    哪怕只论排名,照样可以获得bj大满贯赛的正赛资格。


    国乒男单,除了资格赛,正赛的参赛选手,基本已经确定下来。


    以排名先后而分。


    王褚钦、梁靖琨、马泷、林施栋、林高源、陈金、周启豪、向鹏、徐瑛彬,以及袁励岑。


    直接占了六分之一的参赛名额。


    男单前五号种子,业已出炉。


    分别是王褚钦、雨果、梁靖琨、菲利克斯和马泷。


    除了樊镇东以外。


    邱党和庄智渊,由于伤病,先后宣布,退出bj大满贯赛。


    听闻这消息,陈金有些郁闷:“怎么退赛的,都是在澳门冠军赛跟我交过手的呢?”


    “因伤退赛?”


    谢名扬道,“该不会上次比赛,被你打得心灵受伤了吧。”


    “……”


    陈金当然知道是玩笑话。


    毕竟,邱党和庄智渊都是乒坛老将,又岂会因为一次比赛的失利,而有心理阴影。


    作为职业运动员,平时训练,征战赛场,浑身伤病,十分正常。


    跟资格赛一样。


    正赛选手,也是六十四人。


    分为上下两个半区。


    每个半区,三十二人。


    至于具体的对战情况,则需要等到27号抽签之后,才能决定。


    “上次澳门冠军赛,菲利克斯退赛,邱党还在。


    “这次bj大满贯,邱党退赛,菲利克斯还在。”


    陈金有点哭笑不得,“敢情两人是约好的吗?”


    当然,菲利克斯上次退赛,可能是因为刚在主场,打完奥运会,身心俱疲。


    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休养生息。


    而邱党这次,的的确确是没有办法,因伤退赛。


    天下之大,凑巧之事,又何止一端?


    “希望这次大满贯赛,能跟菲利克斯交手。”


    陈金满心期待。


    正面击败这个现役世界第一的直板选手,本就是他的一个小小心愿。


    9月20日。


    一场淅沥秋雨,悄然来袭。


    气温骤降。


    不过,对乒乓球运动员而言,影响不大。


    反正训练都在室内。


    更重要的是。


    对他们来说,无论酷热,还是严寒,从早到晚,都是大汗淋漓。


    晚上十点半。


    结束了一整天的训练计划。


    按照往常惯例,马泷收拾背包,下训之后,准备驱车回家。


    “咦?”


    坐在车上,马泷摸了摸裤兜,又在背包里翻找了好一阵子,自言自语道,“我手机呢?”


    “siri?”


    喊了几声,siri始终没有回应。


    “落在训练馆了?”


    马泷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我之前放在了地上……”


    虽然不至于丢失,但这年头,谁能离得了手机?


    就算回家,估计整晚都睡不着。


    于是,马泷拉开车门,顺手将背包挎上。


    如牛毛般的秋雨,夹杂着冷风,扑面而来。


    冷得马泷不禁打了了寒颤。


    朝着训练馆,快步走去。


    训练馆,仍然亮着灯。


    “还有人没走?”


    马泷心下好奇。


    刚到门外,便听见极具节奏感的击球声。


    似乎比蔡依林的歌声,还要悦耳。


    推门一看。


    偌大的训练馆,空空荡荡,人几乎都已走光。


    只剩下两盏灯光,从高高的穹顶上方,投落而下。


    照亮了一张球桌,两道身影。


    “嘎吱——”


    忽闻开门声响。


    陈金和谢名扬不约而同,停下手中的动作,扭头望去。


    “龙队?”


    但见马泷朝这边快步走来,笑着打量两人:“这么晚了,还在训练?”


    按照国乒的训练强度,一天不间断九个小时。


    运动量已然足够。


    倘若没命加练,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对身体负担过大,容易伤病。


    “王指导之前教了我一招反手冲下旋,始终不得要领。”


    陈金笑道,“所以,想要多练练,找找感觉。”


    “哦?”


    马泷顿时来了兴趣,“什么样的反手冲下旋?”


    站在旁边,饶有兴致。


    陈金也不隐瞒,与谢名扬演示了一遍。


    然而。


    效果仍不理想。


    “我还是达不到王指导那一球的弧线,没找到旋转和撞击的完美比例。”


    陈金摇了摇头,“王指导之前给我们演示,那侧拐的弧线,就跟张霁科的霸王拧一样。”


    “跟饥渴儿的霸王拧一样?”


    马泷瞪大眼睛,霎时飞扬起了些许色彩,“王指导还有绝招没显露出来吗?”


    “给我讲讲,王指导当时是怎么冲的?”


    说着。


    马泷情不自禁,走近几步。


    “我看王指导的动作,跟寻常的反手冲下旋没什么区别,可能是手指手腕……”


    陈金一边做着动作,一边仔细讲解,“抢半出台的最高点,手腕内扣,身体顶住,往前发力。”


    “落点弧线,歘的一下,跟圆月弯刀似的。”


    手上划了半圆,以显示当时所见的弧线。


    马泷看得目瞪口呆,眉头微皱:“这么夸张?”


    “不!”


    谢名扬突然道,“比这还夸张。”


    作为亲身经历的当事人,站在王浩的对面,他比陈金更清楚这一球的恐怖。


    “哈?”


    马泷和陈金同时望向谢名扬。


    “王指导那一球,不但侧拐弧线呈c形,而且还狠狠往下沉。”


    谢名扬认真道。


    “还往下沉?”


    马泷不由得轻吸凉气,“我来试试。”


    将背包放在地上,拿出球拍,哈了口气,擦了擦灰尘。


    随即,站上反手位。


    谢名扬发了个半出台过去。


    按照陈金刚才演示的动作姿势,马泷以横板,反手冲下旋。


    力量速度弧线,绝非寻常选手可以比拟。


    但,与王浩那一球相比,仍然相去甚远。


    “不对。”


    谢名扬摇摇头。


    “再来。”


    马泷全神贯注。


    “还是不对。”


    “再来。”


    ……


    “不对,弧线不够。”


    “继续。”


    ……


    一口气尝试了十几个球。


    无论马泷如何调整,始终不甚如意。


    “没道理啊。”


    马泷眉头微皱。


    “可能是因为侧旋不够。”


    陈金沉吟道,“王指导当时用的是直板。”


    “是吗?”


    马泷想了想,对陈金道,“借我直板一用。”


    将自己的球拍递过去,马泷刚接过,有些诧异:“这么重?”


    “数字301,正手国狂,反手d09……难怪这么重。”


    马泷笑道,“你这是真正的铁手腕啊。”


    自从进了国家队,不止一人提过这个问题。


    陈金挠了挠鼻尖,讪讪一笑:“主要是习惯了。”


    “恐怕不只是习惯吧。”


    马泷再次掂量了一下球拍,“牺牲速度,置换力量……只要手腕天赋够好,这种选择,绝对没问题。”


    不愧是乒坛goat,一眼就看出了关键所在。


    “不过,随着你年级增涨,速度必然下降,以速度换力量的打法,就会出问题。”


    “以后还是得把球拍的重量降下来。”


    一席话。


    跟王浩之前说的几乎一样。


    陈金点头:“明白,等后面空闲下来,我会重新挑选适合的底板和胶皮。”


    “到时候,可能还要请龙队帮我把一下关。”


    马泷答应得十分爽快:“没问题。”


    紧接着。


    马泷使用直板,在陈金的指点之下,再次尝试。


    众所周知,马泷的职业生涯,横跨了六个奥运周期。


    经历过二王一马和里约三剑客的时代。


    曾与王浩、马林、许炘这些顶尖直板选手争锋。


    因此,他虽是横板选手,却对直板也有自己一些理解。


    更何况。


    直板横板,在动作框架和发力技巧等方面,其实大同小异。


    只不过,直板的手指手腕,相较更为灵活。


    马泷手握直板,按照之前的动作姿势,反手冲下旋。


    “啪!”


    力量之大,速度之快。


    连马泷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卧槽!”


    “直板的反手这么爆吗?”


    马泷笑道,“比我横板的反手强太多了。”


    “我小时候是不是选错了,我应该打直板的。”


    说着,仰头大笑。


    眼如月牙,唇红齿白。


    “以龙队你的天赋,无论是横板,还是直板,都限制不了你。”


    陈金笑道。


    “哈哈哈哈……”


    马泷甩了甩手,笑道,“不行,还是不能选直板。”


    “食指硌得太疼了。”


    “刚才那个球好像挺有感觉,再来几个。”


    随即。


    谢名扬又发了几个半出台。


    “啪!”


    “啪!”


    “啪!”


    ……


    根据上个球的表现,马泷不断微调着撞击和摩擦的比例。


    第八个球。


    “歘!”


    谢名扬突然一挑眉:“这个球有点像了。”


    “是吗?”


    马泷精神大振,“再来一球。”


    啪!


    歘——


    “卧槽!”


    目睹这一球的侧拐弧线,马泷都被惊住了。


    “对!”


    谢名扬低声惊呼,“就是这样。”


    与陈金一起,有些震惊地望向马泷。


    这么快便掌握了技巧?


    果然不愧是乒乓球之神!


    “嘶~”


    马泷又甩了甩手,“直板真不是寻常人能打的,手指真疼。”


    “龙队,求指点。”


    陈金抱拳道。


    “这一球很吃手感,不是我能讲得出来的。”


    马泷将球拍还给陈金,“可能真的需要你多练才行。”


    手感这东西,本就玄之又玄。


    除了天赋以外,便只有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


    在一板一板的训练之中,滴水穿石。


    马泷的手感,同样也是从二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中逐渐磨砺而出。


    世上哪有什么神,无非就是一个比所有人都还要努力的天赋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