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李伯玉高中

作品:《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

    就在赵小山绞尽脑汁在实验室使劲折腾之际,京城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李伯玉考上了。


    恩科大榜第六十七名,赐进士出身。


    这消息一传回赵家村,又是一场轰动。


    赵家村竟然出了个进士,这以后妥妥是个官老爷。


    况且人家还有个宗室媳妇儿,以后必然官途亨通。


    李安家的大门又快被踏平了,道贺的恭喜的每日里络绎不绝,就连密水县衙都有小吏前来道贺,更别提镇里徐老大那等胥吏了。


    李安和赵小山请了个长假,说是准备预备酒席,庆祝儿子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赵小山哪有不允的道理,痛痛快快的给了假。


    儿子都快当官了,估摸着李安以后都够呛能来上工了。


    赵小山琢磨半晌,决定提拔李安的弟弟李全上来,先给个小管事的职位,考察一下他的能力。


    李全没想到这天大的好事会落到自己头上,一时狂喜,当天晚上便拿着两条鱼到了赵家,对赵来福父子好一顿感谢。


    说实话,赵小山不是很相中这个李全。


    和他大哥李安相对比,李全没啥领导能力,只能说比较老实,十分平庸。


    他觉得作坊里不少年轻人都不错,就连赵家都有几个很像样的。


    这些人跟着程理读过书,做事很有法度,还有头脑,慢慢培养着以后也能独当一面。


    奈何李家是赵家村的大族,李伯玉又考中了进士,李家未来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尽管自己和李伯玉关系很好,但他考上了进士,以后必然出去做官,可能很久都不会回赵家村。


    而留在赵家村的李家人有官家背景,若不照顾到,谁知道以后会怎样。


    人心易变,他要防患于未然。


    这么做让赵小山觉得有点憋屈,自己的作坊,自己还不能随心所欲。


    先看看吧,若这个李全做的不好,他便找机会撤了他,再行提拔自己相中的几个人。


    反正机会给过了,能不能抓住就看他自己了。


    正在李家还处于祖坟冒青烟的兴奋时,乡君又派了管家前来报信:李伯玉不日将到家,然后很快就要启程出发,前往并州,任并州府下辖的上谷县县令一职。


    此话一出,李家大震。


    李安惊鄂了半晌才找回自己的思路,当下便颤音问道:“为啥去那么远,就不能在密水县当县令么?”


    并州在哪啊?


    他们李家人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密水,之前连青州府都没听过,现在竟然要去劳什子并州?


    都是做官,为啥不回家做官。


    去那么远,他们是跟着还是不跟着?


    跟着就要在乡君手底下讨生活,李安到底当村长当惯了,如何愿意看儿媳妇儿的眼色。


    不跟着,他这些年含辛茹苦的供儿子读书,终于熬出了头,却不能享有一点成果,如何甘心?


    乡君派来传话的管家心下鄙视李安的无知,面上却恭敬道:


    “老爷,这哪是你想去哪就去哪的,朝廷有规定,官员不能在原籍上任,就怕形成朋党关系,为祸乡里。”


    “那,若不能回密水,那就不能让乡君和郡公找找人,问问能不能去相邻的县?非得去并州么?”


    官家摇摇头,“这是朝廷的任命书,岂能是我们乡君能决定的。乡君也不愿离开密水,但皇命不可违,也只能跟着一起去。”


    听他如此说,李安知道再问无用,一时间心中不知该悲该喜,怔愣在地。


    管家走后,李安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天。


    第二天一早,他便通知马恭回,让他通知其父母赶紧过来,两家婚事提前。


    他决定好了,儿子都当官了,没道理他还窝在村里种地,管他在哪呢,他也要跟着一起去享福,当一把官爷的瘾。


    但前提是要把小女儿的婚事先办了。


    小翠的亲哥哥是进士,有他证婚,哪怕以后他们都不在身边,但婆家谁敢小瞧了她去。


    于是乎,李家的酒席由庆祝李伯玉考中进士到给李小翠成亲。


    虽然性质变了,但内容不变,反而更忙碌了。


    李小翠和马恭回的婚事双方早就商量好了,若不是马恭回这次坚持跟李伯玉去京城参加春闱,他们春天就成亲了。


    马家本是小富之家,最开始对李小翠并不是很满意,觉得自家儿子读书有天赋 ,配一个普通村姑颇有些遗憾。


    但两家婚事敲定不久李伯玉就考中了举人,马家就颇为惊喜,当初还拿着礼物亲自来了赵家村,拉着李小翠的手好一顿夸,怎么看怎么满意。


    后来李伯玉又娶了个宗室女,这门第又高了一层。


    马家那时候生怕李家看不上他们,马父马母没事就拎点东西过来联络感情,就想赶紧将婚事敲定。


    奈何李安心下大定后竟不似最开始那般着急了,对马家的提议敷衍一番,硬生生将婚事推到了今年。


    没想到这次更惊喜,李伯玉直接考中了进士。


    少年进士,二十不到的年纪,大有可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门亲,简直太让人惊喜了。


    马家因着沾了这样的姻亲,在村里都挺直了腰板,像是自家儿子考中一般,到处宣扬。


    这次收到李安的通知说要尽早成亲,马父马母不敢有丝毫懈怠,准备了四样重礼,第一时间登了李家门。


    两家之前还是平等的,说婚事时还有商有量的,现在天平完全倾斜了,何时成婚,成婚后如何全由李家说的算。


    哪怕李家要求小两口婚后在赵家村生活,马家也没敢说个不字。


    李小翠再见未来公婆也颇为倨傲,不似先前殷勤小意。


    李安说了,李伯玉回来待几天就要走马上任,李小翠的婚事就定在他回来的那几天。


    亲家公发话,马家哪有不从。


    就这样,李小翠和马恭回的婚期定在了七月二十。


    作为准新郎的马恭回这些时日颇为忙碌,连学堂的课都顾不上了,赵小山不得不让程理有时间代一下课。


    赵家村先是赵来福被皇帝表彰,又紧接着出了一个进士,这双喜临门,让别的村煞是羡慕,很多人都说赵家村不愧是古仙村,真是被神仙眷顾的好地方。


    一时间,村里很多适龄的姑娘都不愿嫁出去,好多外村的姑娘倒是愿意朝这找对象。


    这期间,赵小山的堂兄赵二旺和赵三旺的亲事都定下了,就连赵来庆家的堂姐也顺利定了人家。


    刘氏听说赵三旺定亲了,急的嘴里起了一层燎泡。


    “三旺比山子还小一岁呢,人家都定亲了,咱家山子到底要拖到啥时候。”


    赵来福也愁的很。


    现在的日子真是哪哪都好,唯一的遗憾就是小儿子的婚事始终定不下来。


    每次问他,山子都一脸不耐烦,一说就急,说多了就跑。


    让他们有力也使不上。


    “山子自己有主意,他若不想成亲,你催也没用,他若想娶谁,你反对也没用,儿孙自有儿孙福,咱就别管了。


    眼看着娇娘肚子越来越大了,你多去盯着点,她上面也没个公婆,可别出了什么岔子。”


    刘氏无法,也只能点头应是。


    日子在热闹和喧嚣中一晃而过,李伯玉回来了。


    赵小山的琉璃实验也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


    喜欢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请大家收藏:()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