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大喜

作品:《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胡宗宪的捷报很快传到了京城,落在了嘉靖皇帝的手中。


    这个道君皇帝看着这份轻飘飘的奏报,心中却大为激动。


    “好好好!”


    一连夸赞了三个好字,才算是缓过神来。


    “主子,什么事那么高兴啊?”


    吕芳小心翼翼的凑了上来,用漫不经心的语气询问着。


    实际上这奏报就是通过他的手传上来的,上面到底记载了些什么东西,虽然他没有亲眼见到,心里却猜了个七七八八。


    但伺候皇帝就是这样,要把他当作小孩来哄。


    你明知道胡宗宪传到京城的书信中讲了什么内容,也的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得给皇帝提供情绪价值!


    果然,被吕芳这么一问,嘉靖的那股分享欲瞬间就涌上心头。


    他故作淡定的道:“也没什么,就是胡宗宪把那倭国给打下来了,喏,赏你看看吧!”


    说着用手捻着奏纸放在吕芳眼前。


    他小心翼翼的接过,做出一副大为惊骇的表情,接着迅速览了一遍信上所讲的东西,噗通一声,吕芳毫不犹疑的跪在嘉靖脚下。


    用无比激动的语气道:“奴婢为主子贺!为大明贺!胡将军此番立了大功,全是仰赖主子您的恩德啊!”


    当皇帝就是这样的。


    你自己犯了错,会有人给你找借口,说这是身边的小人啊,妖妃啊迷惑了圣上,这才致使出了问题的。


    总之皇帝是天底下最神圣的存在,是绝对不可能犯错的。


    但要是国家有人立了大功,那不好意思,你就算再牛逼也只能排在第二。


    最大的功绩是皇帝的,正是因为有皇帝福泽庇佑,才能让你立功的。


    嘉靖也早就习惯了这些阿谀奉承,并不以为意,甚至心情极为畅快。


    “去,快去!把这消息给那些阁老们也说一说,接着传阅百官,然后是整个天下,普天同庆啊!”


    这么多年来,嘉靖鲜少会有喜形于色的表现,但这一次实在太激动了。


    胡宗宪给他解决了个大大的难题。


    就打了这么一次仗,国家的多少矛盾都得解决了不是。


    正因如此,才会让嘉靖兴奋成这样。


    当然了。


    胡宗宪在前边打仗,他们在后方也没闲着。


    通过从姜饼那学来的不少改革知识,现在已经是初见端倪,想来再有个一年半载的功夫,就能有些成效了。


    在这短时间内,从倭奴国开采回来的白银根本冲击不了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甚至还会因此让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足起来呢。


    至于再往后,那就不用担心了。


    等到生产力起来了,国内财富能匹配这么多白银的时候,就可以放心的让这些东西流进大明了。


    “是,奴婢遵旨!”


    吕芳恭敬的答了一声,捧着胡宗宪万里之外传回来的奏报,喜滋滋的朝着内阁跑去。


    当传到内阁时,所有阁臣的神色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都有极大的喜悦包含在其中。


    “天佑大明,陛下福泽绵长啊!”


    严嵩不咸不淡的拍了个马屁,其他人别管心中是怎么想的,这会儿也都一一附和了起来。


    接着消息传到京城所有官员的耳中。


    他们除了一股发自内心的自豪之外,更多的是喜悦。


    他们可早就听说了,在倭奴国上有好几座银矿山呢。


    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开采回来了,他们可不就更有钱了么。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在这些人的心中,胡宗宪的功绩比以往任何一个将军都大。


    毕竟,就算是打过灭国战的人,除了耗费本国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外,最多也就是提升一些民族自豪感和开疆扩土青史留名的声誉了。


    对于他们这些当官的,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可这次不同啊。


    那是要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银的。


    倭国的矿山,国家和嘉靖皇帝占了大头,他们这些当官的也能捞点汤喝吧。


    就算只是喝汤,也足以让整个家族几辈子的荣华富贵了。


    千里为官只为财,有此等大喜事,整个紫禁城的官员们那是堪比过年了,喜气洋洋的,逢人就是道喜说些吉利的话。


    当消息传入百姓耳中时,整个京城甚至都洋溢在了一种极其快活的氛围中。


    一些大点的商铺甚至将商品降价打折处理,以示庆祝。


    大酒楼更是宣布三日内吃食免费,许多青年人弹冠相庆,无比热闹。


    随着这些人的传播以及朝廷的邸报,消息也在短短十多天内传遍大明各州县中。


    所有人都知道在当今皇帝的治下,他们的大明灭了周边的倭奴,从此再也不会有倭寇了。


    可保海域一片祥和安宁。


    那些沿海省份城市的渔民们家家户户的感念嘉靖的功德,甚至有人在家中为其立了长生牌坊,保佑帝君福寿延绵。


    只怕嘉靖自己都想不到,荒唐了大半辈子了,临到头竟然被百姓们奉为了明主圣君,真是颇为讽刺的。


    而另一边,胡宗宪在把捷报送往京师后,已经在组织倭奴国的百姓去挖矿了。


    至于织田信长嘛,后面被人带下去后,经由随军医师的诊断,能治,但是需要花费一些昂贵的药材,还得随时有人服侍着,才能勉强保住一条命。


    消息传到胡宗宪耳中,他直接回了一句:“扯淡!浪费好东西,喂狗算了。”


    于是倭奴国的一代枭雄织田信长,最终的结局居然是葬身于野狗腹中。


    倘若能有来世,他大概率是不愿意投胎在倭奴国了。


    虽然胡宗宪已经统一了这个小小的岛国,但和其上的百姓相比,大明军队的数量还是少了些。


    这会儿倭奴国大约有近千万的人口。


    而大明军队只有十万,大概是百分之一的样子。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想凭借这么点人就统治这个人口近千万的国家应该是颇为不易的。


    事实也正如胡宗宪预料的那样。


    虽然已经把各地大大小小的大名军阀打服了,说是完全接手了这个国家也没任何的毛病。


    但倭奴国的民间,依旧是有一些不愿当亡国奴的家伙站出来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