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回到原先模式

作品:《萌娃进村,山里野兽瑟瑟发抖

    “不是这个意思,那您就把这两万块钱收下!”


    余成隆说道:“我知道,这两万块钱对您这样的隐世高人来说算不得什么。但这是我们家的一点心意,您要是不收,我们心里难安啊。”


    “而且,我儿子儿媳妇也说了,让我这次来,务必要好好感谢你。等我儿媳妇出了月子,他们还会亲自登门拜谢。”


    “没必要搞得这么隆重。”李青峰摆摆手,


    “这妇人刚生产完,身体亏损严重,让她好好休息即可,没必要爬山涉水来我这里。有这份心就可以了。”


    “李师傅,您真是个高人啊!居功不自傲!我余某敬重您!”


    余成隆这一口一个李师傅,一口一个您的,搞得李青峰都有些尴尬了。


    我这李师傅的名头怎么又响起来了?


    他笑了笑:“余局长,这样,钱我收下了,就当是您买我的这些东西,我给您把剩下的小鱼装起来,您带回去吃。”


    “哈哈,那敢情好,我刚才还想着要怎么跟您开口讨点鱼呢。”


    余成隆听到李青峰的话,高兴不已。


    说句实在话,那小虾小鱼虽然在城里也能买得到,但味道当真差很多。


    也不知是何缘故,这李师傅家的东西好像都特别好吃一点。


    李青峰直接把装着一桶鱼虾的水桶拎了过来,说道:


    “余局长,您先别急着走,再等一下,我去对面山脚,给您弄些别的东西。”


    “够了够了,不用那么多。”余成隆见状忙想阻止。


    可奈何李青峰动作太快,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已经走远了。


    无奈,余成隆只能等在院子里。


    看看风景,感受感受隐世高人的生活环境。


    不得不说,这地方真是个宝地。


    有山有水。


    人少!


    重点是,这院子的地势还十分平坦宽敞。


    虽然不算特别大,但在这样四面环山的村子里,却很难得。


    没一会儿,李青峰回来了。


    手里拎着两个蛇皮袋,气宇轩昂的走过来:“余局长,这里头有两只野鸡,还有几只石蛙。野鸡煲汤给产妇喝最好了。”


    “石蛙你就干锅。”


    “这里还有一些冬笋跟山药。”


    说着,李青峰放下两蛇皮袋。


    余成隆震惊了!


    抬腕看了一下手表,一个小时不到!


    高人!


    真正的高人啊!


    如果是普通人,一个小时的时间,估计连只野鸡都抓不到。


    可李青峰却不仅抓了野鸡,而且还挖了不少山货!


    牛逼!


    太牛逼了!


    这绝对是一个高人!


    毋庸置疑!


    余成隆的表情又多了一抹恭敬,连声道谢。


    二人又闲聊一会儿后,子瑜睡醒了。


    余成隆便先行告辞。


    李青峰抱起女儿,送别余成隆后,又去河里捞了一些鱼。


    黄昏时,把这些鱼串起来,挂在灶台边上,还可以蹭点火光烤一烤。


    寒风来得有些突然。


    李青峰炒菜的时候,院子里刮起了风。


    这夜风已经有了冷意,吹得灶台里的火苗忽高忽低。


    吃过晚饭后,一家人洗了澡,就呆在屋子里。


    如今的屋子已经不会有冷风灌入,要比外头院子暖和一些。


    子瑜趴在床上玩耍,子衡就坐在床边写字。


    李青峰自己学历不高,但也能教儿子多认几个字。


    子衡也好学,非常喜欢在书本上写写画画。


    看着灯光下认真写字的儿子,李青峰打算从明天开始不能再这么划水了。


    这几天已经抓了不少鱼虾,也晒了不少鱼干。


    明天得继续挖山货赚钱了。


    虽然抓鱼晒鱼干也可以赚钱,但毕竟货还压在自己手里,来钱慢。


    不如先去挖些山货,赚些快钱,先把家里的条件弄好一些,然后等开春之后,就把儿子送去幼儿园。


    子衡虽然聪慧,但也不能不去幼儿园吧。


    孩子长大后终究还是要面向社会的。


    挖山货不难。


    难的是贩卖。


    如今没了东来大酒店这个靠山,山货的贩卖只能回到原先的模式。


    不过也没关系。


    李青峰想了想。


    现在已经是农历十月份,部分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已经回来。


    也就是说,现在小镇的人流量已经有所突破。


    那么,山货的贩卖估计也要比之前一开始的时候好卖很多。


    还有就是,年底了,办酒席的人也会增多。


    在这样的山区,人们的酒席总是会推迟到年底的时候再举办。


    不管是结婚的,还是办满月酒的,都是如此。


    因为只有到了年底,村子里的人才多,下的帖子才不会石沉大海。


    不然你要是四五月份,人们都外出打工的时候办酒席,估计没几个人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