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给李靖上个双重保险

作品:《李承乾李二

    翰林院牵涉的师生名义,同窗情义,是很重的。


    没有人能够忽视。


    别说李世民,就连李承乾都极为看重。


    所以,大祭酒只能李世民亲自来出任。


    翰林院也没有设置官秩,里面大多都是兼职学士,除了个别外,是根本不会固定的。


    高士廉赋闲在家,年岁也高,不可能再参与朝政。


    可以给他点香火情,荫及子孙后代。


    这无关大碍。


    其他中枢大臣,兼翰林学士,大家都教,都来传授。


    那么师生名义,就不仅指一人了。


    你叫房玄龄是恩师,叫魏征也是恩师,叫其他人也是恩师。


    这份名义就要轻薄得许多。


    “陛下虽为翰林学院大祭酒,但要操劳国事决策,翰林学院的事务,还是要落到舅公的头上。”


    翰林院是要等到玄宗时期,才会逐渐出现并形成。


    李承乾现在就把它拿出来,还把它的作用给变更了。


    “长安是翰林总院,能来进修的,都是封疆大吏,官秩极高的。”


    他笑道:“陛下担任大祭酒,不可能收县令这一级的。”


    “应有之意。”高士廉点头,“所以要在地方也设立翰林院?”


    “对,地方翰林院,在道治所设立,只设九处。”李承乾道:“这就可以把县一级主官给纳入,可进修的范围。”


    “这一点,就需要舅公多多费心,操持此事了。”


    高士廉脸上涌出一抹红色。


    他以为自己告老下马,没有再做事的机会。


    谁知道,他还能发挥余热啊。


    “多谢殿下恩典。”


    “这是陛下首肯的。”


    李承乾强调。


    “伏惟陛下作威作福。”


    高士廉是应下了这教导大学士的差事,对他来说,错过这样的天赐机遇,比杀了他还难受。


    到底是高明啊。


    他还念着情分在的。


    “对了殿下。”高士廉顿了顿,道:“近来那些世家大族很不安分,频频来找臣。”


    “对二十一条规划,很是不满。”


    “些许微词罢了,他们还影响不了大势。”李承乾很是平淡的说道。


    讲道理。


    自从北征高句丽,大功一成。


    大唐内部的压力,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五姓七望?


    他们集体跳反,李世民都不带眨一下眼睛的。


    这就是李世民如今的威望与压制力。


    在李承乾的一手促成与推动下,李世民为圣天子,能镇压世间一切敌!


    “殿下还是不要轻视,他们可不是微词,是意见大了。”


    高士廉提醒道:“许多家族的话事人,都来长安了,有些没来,也是派了威望不小的。”


    “哼!”


    李承乾冷哼一声,“螳臂挡车,困兽犹斗罢了。”


    “且看他们能兴起什么风浪来。”


    他还巴不得这些人跳出来了。


    不跳出来,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跟理由收拾他们呢。


    “舅公先行准备,具体的章程还在商议之中,应该过一两个月,诏令就会下来了。”


    李承乾道:“舅公有什么想法,也可上奏提出来。”


    “争取在今年年前,把第一批进修官员的名单敲定。”


    “刚好等他们过完年后,再来长安。”


    说完,李承乾就走了。


    高士廉抿着茶水,看到李承乾的茶碗里,还冒着热气,他不由笑了。


    “老骥伏枥啊。”


    “你们也想不到老夫还有今天吧。”


    “我不站高明,站你们这群忘恩负义之辈?”


    “做梦去吧。”


    ……


    “知道为什么要让申国公任教导大学士吗?”


    回去的路上,李承乾看着喧闹的街道,随口问道。


    他是微服出行的,并没有大搞排场,让锦衣卫打出仪仗开道。


    所以能够见到长安百姓来往的景象。


    狄仁杰规规矩矩的坐着,意简言骇道:“申国公年岁已高。”


    “呵,你小子倒是看的明白。”


    李承乾笑了笑,道:“明日去给卫国公府去个帖子。”


    “我过几日会去登门拜访的。”


    “是!”


    “不回东宫,把魏征叫上,去太极宫。”


    李靖一万个没想到,太子会亲自登门。


    一直以来,太子与他们这些武官的关系,并不紧密,一切都是公事公办,从来不会有私下来往。


    有来往的,也仅有河间郡王一人而已。


    这次来见他,李靖是如临大敌,后背发凉。


    他都不知道该如何跟太子相处交流。


    “这么忧心?”


    张氏见夫君忧心忡忡,不由问道。


    “哎,如何不忧啊。”


    李靖叹息一声,道:“太子不见他人,偏来见我,你说这……。”


    “你是担心陛下吧?”


    李靖不作声,是默认了。


    “我说啊,你有些时候就是过于杞人忧天了。”


    张氏摇头,道:“太子既然不怎么与武官接触,这次先来了帖子,这是分明告诉他人,太子光明正大来的。”


    “你觉得太子没有陛下的首肯,有什么值得他冒险这么做的?”


    “要你依附,还是另有所图?”


    李靖眼睛一亮,拨开云雾似的,“陛下是知道的?”


    “这是肯定的啊,陛下不知道,太子也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来。”


    张氏道:“你还是想着该如何迎驾吧。”


    “那太子来是何事?”


    “来了,你不就知道了?”


    “行吧。”


    李靖的压力,全部都来源于李世民。


    李世民对他的态度,是人尽皆知的。


    又爱又防备。


    他都想不明白,我都快要入土的人,你这么防着忌惮我干什么?


    狗入的司马。


    你吃人饭,不做人事。


    老夫就想有个太平晚年而已,却被逼的不得不跟着陛下到处跑。


    老夫少活十年,都跟你司马脱不了干系。


    太子驾临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李承乾并没有打仪仗,锦衣卫开道而已。


    “臣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李承乾与李靖一同入内,屏退其他人后,就他们几人谈话。


    “今日前来,是有一事要与卫国公商议啊。”


    “不知是何等要事,要殿下亲自前来。”


    李承乾道:“陛下决定设立一所军校,想让卫国公出任军校大教官。”


    军校?


    李靖一怔,他不疑惑军校干什么,他疑惑的是,为何不是陛下召见他来说的?


    反而是太子来讲。


    “陛下觉得封赏将士,固然能重军功,但也要重视他们的能力。”


    李承乾徐徐说道:“卫国公在兵法造诣上,无人能出其右。”


    “正好可以发挥余热,将自己的军事经验,指挥能力,兵法知识等传授给有功将士们……。”


    他嘴上说的是李世民。


    实际想法都是出自他。


    他是要给军中开辟另外一条晋升的通道。


    通过军功的表现遴选,大量的培养基层军官,乃至于中高级军官。


    这样能让军中涌现出更多具有打仗能力的军官人才。


    同时也能更加激发底层将士们的作战之心。


    只要你有军功,还有优秀的表现,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士卒,也能进入军校学习。


    有封赏不说,还能让你学习上进。


    可比之前只有封赏,要有盼头得多哦。


    朝廷也能获得优质的军事人才。


    李靖的能力毋庸置疑,军事天赋独一档都存在。


    他要是不把自己的所知所得,流传下来,多可惜浪费啊。


    当然,这一想法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培养军官人才体系。


    李靖与高士廉的反应,截然相反。


    他表现出来极大的抗拒与不情愿。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李世民也真是,说那种话干什么。”


    “看把李靖给吓得,多少年不安生啊。”


    对李靖的反应,李承乾只能表示同情。


    谁让前人造了那么大的孽呢?


    “殿下,臣年事已高,怕是……。”


    李靖想要婉拒推辞,李承乾可不给他机会,“卫国公,你是舍不得自己的本事,被他人学去?”


    “臣没有这样的想法。”李靖摇头,他后背有些发毛。


    太子这话,有很严重的指向啊。


    “孤有一言,卫国公可以听一听。”


    “敢请太子赐教,臣不甚荣幸。”李靖正色道。


    李承乾慢悠悠,道:“有本事的人越多,一个人再有本事,是会显得出类拔萃,却不会有太过无人能及。”


    “卫国公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李靖当即愣住了。


    太子这是告诉他,自己藏着本事,只会无解,但要是更多的人学会,成为路边货之后。


    哪怕没有得到他的真传,但学会带兵打仗的本事。


    就不会显得那么另类扎眼了。


    “卫国公,写一本集你军事能力,思想大成的兵法出来吧。”


    “正好可以用于军校的教材。”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不带兵,可以教人带兵的嘛。”


    “臣……!”


    李靖犹疑再三,吐言道:“臣蒙圣天子器重,不胜感激,安敢不尊。”


    闻言,李承乾露出笑意。


    这事最主要的症结,还是君臣之间的关系造成的。


    李世民不来,是不知道怎么开这个口。


    就算来了,李靖答应,就怕心存顾虑,也不会用心来教。


    但李承乾来,却是代表着另外一个意思。


    我这个储君,来给你做担保了。


    当下,你不用担心,未来也不用害怕被清算。


    “陛下是军校的校长。”


    这一句话,让李靖彻底的放下所有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