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作品:《李承乾李二

    常例朝议一个上午就结束了。


    正好到了饭点。


    李世民可没有留他们吃饭,各回各家去。


    底层百姓一日两餐。


    他们是一日多餐,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李承乾回到东宫,太子妃正在等他们。


    倒是令他意外的是,二郎竟然回来了。


    “阿耶!”


    “放假了?”


    李承乾问道。


    “没有,我偷跑回来的。”李厥说道。


    太子妃看起来是发过火了的,无奈的说道:“殿下,二郎学会逃学了,这怎么行?”


    “该好好的教育教育他才是。”


    李承乾笑道:“你倒是诚实,别人逃学,还会想个理由糊弄过去。”


    “你是不怕你母妃,还是不怕我啊?”


    李厥连忙摆手,道:“阿耶,我可没有。”


    “只是觉得什么都瞒不过你,还不如老实交代。”


    “骗先生没什么,骗阿耶可是欺君。”


    “我可不敢。”


    敢了,那就等着吃混合双打吧。


    李厥可是没少吃的。


    闻言,李承乾哈哈大笑,坐下来道:“讨好我就能躲过一劫啊?”


    “说吧,惹什么事了,要偷跑回来。”


    知子莫如父。


    他知道李厥肯定遇到什么难题了。


    只见李厥情绪有些低落的说道:“阿耶,狄仁杰走了,王孝杰也走了。”


    “骆宾王知道我的身份后,没以前那么亲近随意了。”


    “其他同伴也是如此,他们在我面前很是谨慎,一点都不自在。”


    “我说什么,他们都不反驳……。”


    “先生们也没韩学正在的时候,那么严厉认真的对我,反而是对我恭敬有加,都不为难我。”


    “我不开心,很难过。”


    “我不想这样的。”


    太子妃面临心疼之色,她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心里有这么多情绪变化。


    李承乾道:“你不应该高兴吗?”


    “没有人管你,什么人都听你的。”


    李厥摇头,“阿耶,我知道自己的身份,我要是想,我觉得什么都能做。”


    “但那样,我就找不到以前的快乐了。”


    “王孝杰跟我斗嘴打架,我打不过他,我也不气,狄仁杰会帮我的。”


    “我也从来没有记恨过王孝杰,只不过下次我见到他,肯定要骑脸打他一顿。”


    “以前,骆宾王跟我一起去打架,打不过,我护着他挨揍……。”


    李承乾安静的听着李厥的讲述。


    他以前很欣赏李厥的一点,就是从不仗势欺人。


    哪怕他长大知道自己是太子嫡子,地位身份显赫,贵不可言,全天下能与他比的人,屈指可数。


    但他打架打不过的时候,从来不报身份压人。


    只会自己想办法找回场子,不管是阴的还是光明的。


    他都会去想。


    当然,跟王孝杰的差距太大了,所以他才会让狄仁杰帮忙。


    现在,他不仗势欺人,但别人见到他的势,直接就服软了。


    他以为李厥身份暴露,会趾高气昂,大摆威风,狠狠的给以前的玩伴上嘴脸。


    却不想,玩伴,先生们的态度改变,反而让他很是失落。


    李承乾想到一个词,孤立!


    这是一种另类的孤立!


    有的人很享受,有的人很孤单。


    “你现在的学正是谁?”


    “张柬之先生。”


    李厥道:“以前教书先生,后来韩学正走了,就是他了。”


    “我这次偷跑回来,他看到我跑路,也没叫住我。”


    李承乾道:“或许是他觉得你有要事呢?”


    “可能吧。”


    李厥抬头望着李承乾,道:“阿耶,有没有回到以前的办法。”


    “有。”


    “什么办法?”


    “转学吧。”


    李厥一愣,“转学,我以前的那些朋友,不就见不到了?”


    “那你怎么想的?”


    李承乾道:“阿耶可以尊重你的意见。”


    李厥低头不语,在做思想斗争。


    这会儿狄仁杰来报。


    说是长乐公主来了。


    “你这是来打秋风的?”


    长乐不满道:“哥哥这话说的,东宫还差我一张嘴啊。”


    “嫂嫂。”


    她先给太子妃见礼,见到李厥后,惊讶道:“哎呀,姑姑的好二郎诶。”


    “好久没见到你了。”


    “快来姑姑抱抱,怎么了?看你这不高兴的样子,你阿耶收拾你了?”


    “别怕,姑姑给你撑腰,再不济,去姑姑那里。”


    李厥挣脱长乐的怀抱,认真的说道:“阿耶,转吧。”


    “孩儿听你安排。”


    长乐疑惑道:“转什么?”


    “那成。”


    李承乾道:“先吃饭,饭吃了,去陛下那里待一段时间。”


    “是!”


    李厥吃完饭,就被送到太极宫去了。


    长乐饮着茶,问道:“哥哥,我觉得你对二郎太过苛刻了。”


    “这么大点孩子,你紧着他高兴的来呗。”


    “紧着他高兴?所以你就找差不多大点的姑娘,围着他转?”


    李承乾道:“我还没找你算账呢。”


    “哥哥这话就错了,我是在考验二郎。”


    长乐笑嘻嘻道:“这不,二郎就经受住考验,哥哥高兴才对。”


    “说事。”


    “这不刚参加完朝议嘛,我就想听听哥哥的教诲。”


    长乐想起朝议,还是有点心有余悸的。


    “怎么?”


    李承乾笑道:“感觉差点走不出太极殿了?”


    “那倒不至于。”长乐摇头道:“就是觉得,自己随时可能都坐不稳行长之位,回到以前当个太平公主。”


    “你有这样的感受就好。”


    李承乾道:“你那个位置,多少人盯着,走错一步都会被无限放大。”


    “以后做事,三思而后行,多想想为什么,再考虑怎么做。”


    长乐点头,旋即露出狠色,道:“哥哥,那些人怎么处置?”


    “陛下不是说了嘛。”


    “我觉得还不够,我要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长乐有仇就报,没受过这么大的气。


    那么多王公大臣数落她,把她给气坏了。


    李承乾无所谓,那些人的死活,真让他提不起一点的兴趣。


    也就在他们谈论的时候,长安奔驰出数匹快马,朝着北方而去。


    ……


    太极宫,两仪殿。


    李世民刚吃完饭,看了一会儿奏本,就准备午睡一会儿。


    却听到奏报,皇孙厥求见。


    “二郎!”


    李世民嘴角都裂到后耳槽了。


    “阿翁!”李厥乖乖的喊道。


    “怎么想着来阿翁这里啊,看看多壮实啊。”


    “就跟个小牛犊一样。”


    李世民笑道:“有我当年小时候的风范。”


    李厥这个嫡子。


    注定是未来储君。


    他对这小子也是喜爱得很,只不过太子老是把他给丢到外面去。


    少有回来亲近的时候。


    “阿耶让我来的。”


    “哦?为什么?”


    这有点稀奇了。


    以前他都是派人去叫,二郎才来的。


    还不是第一时间。


    “我要转学了。”


    “转学?去哪里。”


    “不知道去哪里,阿耶说让我来多陪陪阿翁。”


    李世民可不是李厥,他一下子就想到这话的深意。


    多来陪陪他的另外一层意思。


    就是二郎会去很远的地方。


    “为什么要转学,你告诉阿翁,是不是你爹安排的?”


    “不是,是我自己要转的……。”


    李世民没有想着午睡的事,俩爷孙就这么聊着。


    他也大致清楚来龙去脉了。


    太子对二郎的安排,他是很有微词的,一直都不太爽利。


    天潢贵胄,他的嫡孙,多金贵啊,怎么能这样教育呢。


    但太子一意孤行,反驳的也是头头是道,煞有介事,他左右不了,也觉得说的有点道理。


    “那就在宫里住吧。”


    “你小兕子姑姑,可是念着你呢。”


    “好诶阿翁!”


    ……


    李厥在长安待了一个多月,孙思邈给他多次检查身体后,就被送走了。


    李承乾亲自送他离开的。


    这次去的是江南,上海州。


    “殿下,学生想不明白,为何要让小殿下在民间学习。”


    狄仁杰很是不解。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李承乾望着远去的队伍,目光也有些不舍,道:“二郎注定是未来的储君。”


    “他肩上的担子,是整个大唐江山。”


    “生于宫中,长于妇人之手,这不是孤的儿子。”


    “孤的儿子,是要从小在各种环境中长大,真正的看清楚民间的一切。”


    “他要在各种磨砺中成长。”


    “一个从民间而起的帝王,孤想,往后会比孤更出色吧。”


    狄仁杰觉得太子的教育方式,太难令人理解了。


    但他很清楚,为什么李厥注定是未来储君。


    “可江南如此之远,上海州也是才直辖,殿下要小殿下去能学到什么?”


    “学到什么?”


    李承乾轻笑一声,“他会看到一座城市的兴起,他会看见一艘海船从建造到下海,他会看到那波澜壮阔,广袤无垠的大海。”


    “那一切都将会在他心里,留下不可抹灭的印象。”


    “孤要让他看到,让海洋在他心里扎根。”


    他看的很长远,也走的很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李承乾不可能一步就走完了的。


    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将一个个目标实现。


    李世民扫除外忧内患,李承乾打下国家基础。


    等到李厥。


    他就能扬帆起航,征战星辰大海。


    大航海时代,从李承乾开启,但大航海盛世,李承乾可能等不到哪一天。


    所以,他只能将自己为大唐设想的蓝图,托付到下一代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