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1148.对线下零售的思考

作品:《假如主神是家公司

    完全照搬乌金山合作模式的智翱线下体验店大同古城店、云冈石窟店与北岳恒山店于同天开业。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这一次,智翱门店严格采取了网上预约模式,没能获取预约资格的用户,就算当天根本没有人,也无法获得智翱大师的体验资格。


    当然现实中是不可能没有人的,三家门店外依然人山人海。与上次的情况类似,相当一部分都是来凑热闹的大同本地居民。而且比起要上班的年轻人,现场更多的反而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


    不过这一次,大同地方做了完善的预案与充足的准备,不仅在三个现场布置了充足的警力与公务员事业编大学生志愿者,甚至还部署了消防车、救护车,准备了大量食水药纸等生活物资,甚至还在在附近搭建了紧急医用帐篷、布置了大量可移动公共厕所。


    全市上下可以说是严阵以待。


    智翱这边同样派出了三支堪称豪华的工程师团队,准备随时应对现场突发状况。


    这一次三店同时开业,智翱同样无比重视,给了大量租赁预约名额,几乎将仓库中积压的二手无人机全都搬过来了。


    如此大量的无人机在同一个场景中飞行,尤其还涉及城市、山岳这两个复杂地貌,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


    而且对智翱而言,这也是第一次四位数的影像大师同飞,对智翱一直在产业内力推的i&A快速惰性和警报刷新系统而言,既是一种考验,也是宝贵的经验。


    智翱上下严阵以待,既要趁此机会尽可能收集宝贵的数据,深入一线总结经验教训,也要将这三场大型无序的“无人机秀”做成i&A系统与智能联动避障功能的名片。


    这一次乔木也来了,相比技术部门上下的忙碌,他就清闲很多了,随着人流漫无目的地溜达,一路上左顾右盼,仿佛真的是来凑热闹的一般。


    毕竟他不懂技术,帮不上忙,就算他和技术团队待在一起也看不懂人家在做什么,反而会给人家带来困扰。


    不如远远躲开,不招人讨厌,事后等着看报告就是了。


    比起租赁,乔木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门店服务与试飞体验上。毕竟租赁那边关注起来太麻烦了,他得跟着游客走全程,怎么想都很变态。


    而试飞体验的主力就是大同古城。在新入职的宋志波的陪同下,他主要的关注点就在这里。


    粗略观察了一会儿,乔木最大的感受就是,宋志波在乌金山必输小镇停车场时说得没错,对方确实比门店业务之前的负责人更专业。


    他并没有见过乌金山店的服务细节,但只从一点就能直观感受出来:卫生。


    乌金山店关门整改前,明明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打扫卫生,乔木上次去,依然从各个角落里找到了不少垃圾,不得不自己上手打扫。


    而这一次,他观察了很久,在店内摩肩接踵、店外人山人海、所有员工都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店内没有任何垃圾能存在超过五分钟。


    几乎所有店员,只要看到周围有垃圾,都会抽空捡起来,没有条件直接扔进垃圾箱,就会塞进兜里或者攥在手里,尽量不让顾客看到。


    这肯定不是因为大同的店员素质更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新入职的店员调教到这种程度,宋志波确实很有一手。


    他确实捡到、或者说挖掘了个宝贝。乔木对此有些得意。


    不过整场观察下来,乔木也发现了很多令他不满意的地方。


    “我们还是要尽量鼓励用户上手。”一路上他一直喋喋不休地提着各种不足之处,有大有小。


    宋志波一开始还拿着小本本不停地写,后来发现跟不上了,干脆也不记了,直接掏出手机打开录音。


    乔木也不在意,说到这里他看了眼对方,发现对方有些迷茫,就解释:“3C门店最大的隐性成本,就是顾客的上手成本。


    “不要以为顾客走进一间门店,自然就会上手体验那些产品。3C产品价格昂贵、容易损坏的印象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恰恰相反,大部分顾客如果不是有明确的购买意愿,几乎是不会上手尝试的。


    “他们往往都是进来看一眼就转身离去。而如果他们不上手


    ,就无法直观感受到我们产品的过人之处,也就无法产生需求。”


    见对方连连点头称是,表情却依然有些迷茫,乔木指着那边正在服务顾客的店员:“跟你说这些呢,是要告诉你,咱们的人在顾客体验过程中,插手太多了。”


    宋志波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耐心地观察了一会儿。


    乔木不说还好,这一说,他再一看,也觉得店员们有些过度干涉了。他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自己是消费者,体验过程中导购不仅不停地聒噪还要不停地插手,自己确实会烦。


    不过他依然没有迎合乔木的观点,而是谨慎地说:“毕竟咱们的产品实在太贵了……”


    这么贵的产品,店员们肯定会紧张,顾客也会紧张,生怕弄坏了。而且如果因为店员们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导致顾客损坏了无人机,这之后的纠纷反而更糟糕。


    “正是因为咱们的产品太贵了,顾客的顾虑更多,上手成本也更高,所以反而要尽力降低顾客的上手成本与试用体验才行。”乔木如此说道。


    不过宋志波的顾虑也很有道理。


    “例如不要随意去抢夺用户的操控权,这样会破坏用户对这件商品的拥有感。还有就是不要一直推销,这个真的很惹人烦,也会破坏用户的沉浸体验感……”


    他想了想,补充道:“当然啦,这个不是我一说你一应回头嘱咐一声就能解决的。按下葫芦浮起瓢,没有一套科学的机制,拍着脑门胡搞乱搞,最后肯定会坏事。你刚才说的产品损坏风险,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怎么才能既减少干涉,改善用户的体验,又能避免用户因不专业而损坏产品,这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乔木忍不住感慨,“门店服务看上去没有技术含量,却也有着高深的学问在里面……”


    说到这里,他愣了一下,继而笑了:“我这算是班门弄斧了?”


    两人之中,宋志波才是那个门店专家啊。


    对方也笑了,一脸谦逊地说:“乔总说笑了,隔行如隔山,我以前并没有专注于3C产品门店,现在听您说这些,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乔木当然不会把这吹捧的话当真。


    他又道:“这件事你记下来就行了,有好的想法就去尝试,没有的话也不用着急。人类零售业发展了几十个世纪,哪是那么容易就能革新的?


    “不过这方面你也要当回事,该请专家请专家,该花钱就花钱,不要觉得这是小事,就往小了解决。零售业发展了几十个世纪,大的方面大家都吃透了,照本宣科就是。现在能拼的就只剩下细节了。”


    宋志波在旁边连连称是。


    乔木也没指望对方能当场和自己展开深度讨论甚至驳斥自己。


    毕竟和老板讨论细节,和外行讨论细节,对专业人士而言都是很蠢的行为。恰好,他既是老板,也是外行。


    他只负责提自己的观感与建议,是否正确,是否可行,如何解决,那是对方的工作。


    两人又观察了一圈,就走远一些,去削面店解决了午餐才又返回来。


    到了下午,本地市民们大多都散了,智翱门店周围空旷了不少。乔木他们也可以靠近一些了。


    他们一靠近,门店就有人认出了宋志波。一旦认出了宋志波,那个让宋经理都得一脸恭敬走在其侧后方的年轻人是什么地位,也就不需要乱猜测。


    得到消息的店员纷纷强打起精神,更加卖力了。


    乔木当然不可能做什么把店员聚在一起加油鼓劲,或者拽过一个慰问褒奖的蠢事儿。


    他没有打扰他们,只是在一旁近距离静静地听着。


    上午是看,下午是听。才听了一会儿,他就发现了新的问题。


    但当着周围好几名店员的面,他并没有立刻说出来,而是记在心里,一言不发地听了许久,才带着宋志波离开。


    一路上宋志波不停地偷偷回头,生怕那些店员不等他们走远就“原形毕露”,惹这位年轻的老板不快。


    好在直到门店彻底从视野中消失,员工们都扛住了。


    “别看了,”直到此时,走在前面的乔木才笑道,“人不是铁打


    的,忙了这么一天,扛不住是正常的,扛住了才稀罕。有什么可看的?”


    宋志波一惊,这才意识到自己那点小心思早就被老板看透了,难怪老板从头到尾都没回头看一眼,走得相当坚决。


    自己这算是小人之心了?不仅小人之心,还被老板点破了。


    一想到这里,他顿时感觉脸颊火辣辣的。


    乔木依然没有回头,也并不在意自己这位手下此刻的想法与情绪,只是自顾自地说:“再跟你讨论个情况。”


    “您说。”宋志波立刻回神,立刻加快脚步来到他身旁,恭谨地等候。


    “我觉得咱们的推销过于热情了,对消费者而言已经成了一种压力。”


    “您是说要减少推销的频率和话术?”宋志波若有所思。


    “不是,”乔木却摇头,“我刚才想的是,直接取消线下门店的所有推销行为,你觉得如何?”


    宋志波愣住了:门店不推销了?那……那还要门店做什么?!


    难不成自己又要失业了?


    惶恐之间,他脑子乱糟糟的,还没想好怎么说,乔木又问:


    “你之前不是说这段时间自己跑了多少家3C门店吗?你觉得咱们的产品和绝大多数3C产品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


    “先进!轰动!”宋志波没有一丝犹豫地给出了答案。


    然后,乔木终于扭头看向了他,眼神中是不加掩饰的不满。


    只是这一记眼神,就让宋志波心头一颤,脚步都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等他从惶恐与后悔的情绪中回过神,才发现乔木并没有等自己,两人之间已经拉开了一段距离。


    他连忙快步跟上,重新来到对方身旁,讪讪地说:“我觉得是贵……”


    这个答案确实是他的心里话,但这种心里话他不确定该不该说出来。倒不是怕得罪人,而是这个答案无法在外行老板面前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性,甚至可能会让对方小瞧自己。


    没想到此刻他这么一说,乔木却立刻点头:“我也这么想,比起普遍的3C产品,影像大师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昂贵。”


    宋志波愣了愣:这就是标准答案?所以自己刚才又想多了?


    乔木则自顾自地说:“所以你觉得这么贵的产品,现场成交率能有多高?”


    不用问,一定低到地心深处。


    “这么贵的产品,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不可能当场就做决定。能来就已经花费不菲、艰难决定了,回去之后肯定还要深思熟虑一番。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店员还一个劲地催他们成交,这会不会导致反效果,激起消费者的反感与逆反?”


    听到这里,宋志波恍然:“所以您想要取消推销行为?”


    他想了想:“我觉得也没必要完全取消吧?只要适度的推销,顾客是能够理解的。而且没有销售提成,也很难激发店员们的积极性……”


    “这一点我也想到了,我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你也帮我参谋一下。”乔木笑了。


    当天下班后,三家门店全体店员都在的大群,接到了宋志波的通知:线下门店取消所有推销行为,同时取消的自然还有门店店员的销售提成。


    在人们满身疲倦的迟钝与惊愕之中,宋志波又强调这并非是取消激励,让员工只拿底薪死工资,而是要换成更先进更合理的激励模式。相关方案目前公司还在讨论,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所有人并推行。


    其实不止宋志波,乔木自己从规划乌金山店开始,就跑了很多线下门店,太原本地的,下沉区县的,甚至北上广深的,乃至国外那些知名3C大店,他都跑了个遍。


    经常公司员工深夜呼呼大睡时,他正在地球另一边享受导购的服务,尽力观察门店的模式。


    如果吉尼斯能有一个“浏览全球知名3C门店最快频率记录”,乔木的记录肯定无人能够打破。


    等回来之后发现过了点儿睡不着了,就趴在软垫上,背着困到不行的小米看书,看各种零售工具书,补充专业知识来和自己的直观体验形成相互印证。


    他甚至“抢走”了大蛇丸的割字镰。这东西用来高效学习确实很厉害,乔木甚至都想有机会再买一把了。


    看的越多,学的越多,乔木越看自家公司旗下门店不顺眼,也就越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开店的决策过于草率了。


    不是因为开店有什么不好,而是因为现在他才清晰而系统地意识到,开店,竟然都有这么多门道!


    智翱的店,开得太随意、太敷衍了。


    门店也是等级分明的。


    有的门店就是个杂货铺,什么都卖,蹭的是卖场的流量,抢的是其他门店与线上渠道的份额,做的是内耗的生意。


    有的门店却能成为消费者逢见必进的精品,培养用户习惯,放大用户需求。例如小米之家。


    如果说上面这两种只是门店、卖场、渠道的话,有的品牌,却能将门店本身做成商品、赢利点,反过来成为卖场流量源,乃至直接创造本不存在的需求。例如苹果直营店。


    最高的层次,自然是将门店做成艺术品,甚至形成文化、孵化理念,最终让品牌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标签。例如那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钱奢侈品牌。


    相较之下,智翱的门店,一定程度上还比不上大卖场那些杂货铺。


    看上去智翱的门店在为景区引流,可实际上真正引流的不是智翱的门店,而是智翱的商品,是影像大师。


    即使没有这家门店,智翱只是将影像大师向线下第三方渠道铺货,一样能取得类似的效果。


    实际上智翱门店并没有创造新的流量和需求,它只是顺应时势,恰好成了互联网流量的一个小小出口罢了。


    从这一点来说,智翱的门店就算设计装潢得再前卫时髦,也遮掩不住其穷矮矬的本质。一旦流量红利期结束,只怕立刻就会现出原型,反过来扯智翱品牌形象的后腿。


    可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都已经开了一家门店了,已经组建起线下零售部门的草台班子了,要么就一咬牙不开了,直接把所有人裁掉;要么就硬着头皮开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解决问题、提升品质。


    没有说现在全部停下来,店暂时不开,员工无偿养着,然后慢慢梳理问题,等所有问题梳理清楚了再重新开店……


    企业不是这么运营的,人也没有这么做事的。


    所以乔木明明有一肚子不满意,却依然在大同文旅找上门后顺势而为,决定开三家让自己不满意的门店,以解决另一些问题。


    但他依然不满意,所以他给了宋志波一个机会,让对方甫一上台就成了线下零售部门的一把手。


    所以三家门店一开业,他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对方上门找茬,敦促对方提升门店品质。


    几天后,三家门店的店员们就看到了新的促销激励方案:


    他们可以向每一位获得预约资格并到店体验的顾客,发放一枚二维码。顾客前往官网购买智翱·影像大师,都能凭借这枚二维码获得500元的减免,可以与智翱之前发行的补偿券同时使用。


    而一旦顾客使用二维码购买了智翱·影像大师,发放这枚二维码的店员,将获得800元的提成。


    也就是说,线下每促成的官网订单,智翱要少赚1300元。但这依然只有电商平台抽佣的一半。


    也就是说比起放任消费者前往电商平台,用线下门店为官网商城引流,对智翱而言是有利可图的。


    当然如果在现阶段将线下门店的成本算入官网商城商品成本,这么做肯定是亏本买卖。但未来随着智翱产品线的丰富,这个情况必然有所改善。


    虽然这套全新的促销与激励结合的方案刚刚颁布,短期内还看不到实际效果,但至少店员们的直观反馈非常好。因为这几天的实践来看,线下推销的转化率确实低得可怜,而且经常确实会让顾客不耐烦,甚至出言训斥他们。


    凭着店员的反馈与自己的经验,宋志波认为乔木这个想法相当不错,在自己专业能力的推动下,将来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让他敬佩之余,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入职这段时间的不安也渐渐烟消云散了。


    但他没想到,经过这件事后,乔木却有了新的心思,对他很不利的心思。


    这几天深入接触下来,乔木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智翱的线下零售业务,宋志波担不起这个重担!


    他并不


    是否认对方的能力,只是认为对方也许是一个优秀的二级部门负责人,不错的区域业务负责人,甚至合格的副手。


    但对方的水平,远不足以扛起他构想中智翱线下零售业务的大旗。


    这个新生的业务板块,还是需要一位足够专业、经验丰富、站位足够高的大厂3C零售负责人才行。


    以智翱的成长速度,从头开始现培养肯定是来不及了,就算是从现在开始培养宋志波也来不及了。


    他还是得另觅人才,连同生产部那边一起。


    提到生产部,自然是因为那边又出事了,而且是不小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