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北平到了

作品:《重回1949长白山都是我的猎场

    “同志们都醒醒,都醒醒。”


    谢一城听着耳边音乐传来的声音,睁开眼看着来人,火车上的列车员在身边不断喊着人。


    坐直身子,谢一城透过窗看向火车外,一片漆黑,没有一丝光亮出现。


    时间大概率是在下半夜,而且大概率距离天亮不会太久,这个时间段最安静,天色最暗,看不到一点繁星月光,黎明前的黑暗。


    这个年代火车速度一般在一小时30到60公里的速度前进,建国初期从奉天到北平的600多公里,火车路途中需要停下上下人处理卫生运送食物饮水等等,中间会耽搁一段时间,需要15-20小时的才能到达北平。


    谢一城一行人从长白山最近的火车站上车,一路上千公里的路程,一坐就是30多个小时。


    随着建国后不断研究,速度也逐渐提升起来,等到了1956年生产的胜利蒸汽机车时,最高时速能破百,能大量减少行程时间。


    此时国内的火车很多都是承接之前留下的,很多设备偏老。


    谢一城刚上火车时,还觉得窗户可以随意打开的火车,能看着外面的风景还挺好,不会闷着。


    时间还在秋季,不算冷不算热,开窗也是刚刚好。


    可是坐上后并不是这样,人声、气鸣、车轨转动,上厕所没有地方,直接是直排方式进行。


    厕所直接连接铁轨,蹲下来低头一瞧,能瞧见下方地面不断后退,要是不适应的人说不准上个厕所都能头晕。


    这两天火车坐下来,谢一城睡觉做梦,梦到的都是火车气鸣和车轨咣当咣当晃动声,精神状态少有的差。


    相比较坐火车,谢一城更愿意跟之前小队那样退步前行。


    他这双腿,真的有能耐,几千里一路走都没大碍,哪怕是后世的大凉山参军的战士也比不上。


    当然,跟两万五千里的战士们比,谢一城还是自愧不如。


    他只是行军,吃喝用都安排好,也不用提心吊胆,两万五千里是前有狼后有虎两边夹着堵,缺医缺药又少粮。


    可能也是经历过这种磨难,能一路坚持走下来从没有退缩,以及路途中牺牲的战士,这才有了之后的红国


    身边战士迷迷糊糊睁开眼,看着周围昏暗,出声问道:“同志,啥时候了?”


    “下半夜了。”


    “下半夜?不是说上半夜就到地方吗?”


    “火车晚点,前往铁轨出现问题,途中减速,抢修一段时间才加速跟上。


    “还有半个时辰左右天能亮,到时候也差不多能到站,大家清醒一下,稍微整理整理,收拾收拾东西,到站有同志来接你们。”


    列车员出声招呼提醒,示意众人千万不要忘记,这次情况不一样,有人现场接人,可能还会有记者在,到时可能会拍摄照片上报纸。


    谢一国听着声音,起身将众人唤醒:“起身整理一下,军人模样要有,等到地方再好好歇一宿。


    “来北平了,也让地方同志看看咱们38军部队军人的气质,都收拾收拾。”


    众人起身,分成两批忙活,一批收拾这行李,一批收拾个人卫生,清理军容军貌。


    就跟谢一国说的那样,他们是38军的战士,在战场上跟米国鬼子打生打死还能活下来的人,军人容貌必须保持。


    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形象,代表的是整个38军,是部队的形象。


    出门在外,都是有身份的。


    “一城,你在这愣着干啥?”


    谢一国看着谢一城没动静,好奇问着:“坐车坐的不舒服?”


    “没。”谢一城摇头,“我在想北平是啥样。”


    “这有啥想的,下了车到地方咱们就看到了,有时间咱们绕着瞧瞧。”


    谢一城笑了笑点头答应着起身收拾,实际上心中却是另外一种想法。


    他想的不仅仅是北平,地方变化对于他来说只是其中一点,他想的是到了北平,后续有没有时间外出。


    来到北平怎么都要出去瞧瞧看看,了解了解情况,顺便找一下能拍照的照相馆,看看给私下拍几张照片。


    除此之外,还要找时间去看李为民和李爱国两人。


    当初两人分别去谢家屯跟小队跟他见面,邀请一家人去北平,在被拒绝后离行前几番嘱咐要是来北平一定要联系他们。


    现在到地方,怎么说都要找时间去一趟。


    而且不是一个人去,还要带着谢一国一起去。


    老谢家不只有他一个人,之前只是谢一国不在,这次兄弟两人一起上门见面。


    跟战士起身交替收拾着,正忙活完,一众战士坐在座位上沉默不语,目光注视着窗外,看着天际边逐渐有些微弱亮光出现,目光能看到的信息更多。


    随着光亮逐渐增强,一行人也看清了火车外的场景。


    大片的山脉丛林,因为入秋的原因已经橙黄落下,远处还有能用肉眼隐约看到的城墙在。


    “那边就是报纸上写的长城吗?”


    “是吧。”


    “回头咱们也去瞧瞧看看,老人家写过不到长城非好汉,咱们都来到北平,肯定找时间去看一看,虽然咱们不用长城来说咱们好汉。”


    谢一城深表同意。


    能从半岛战场上参加战役后成功活下来,并且存活到战争结束,确实有资格这么说话。


    到长城的也不一定是好汉,但是38军活下来的功臣,绝对是。


    随着山脉丛林枯树逐渐消失,大片平原农田开始出现在眼前,田地间有人不断忙碌着。


    相比较东北,北平已经属于关内,种植的是冬小麦,在夏季已经收完粮。


    比东北更友好的天气,让北平拥有两年三熟的条件,如果条件足够好,化肥薄膜普及开,可以做到一年两熟。


    随着农田不断消失,远处已经能看到聚集的建筑物。


    火车咣当咣当声响,随着速度减缓,火车驶入站台,紧接着一阵气鸣声响起,火车停靠下来。


    谢一城看着窗外男女老少,有的携带包裹跟身边人亲近说话,有地伸着脖子望向火车,等待着车上旅客下车。


    “同志们,北平到了,带齐东西准备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