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出国喽
作品:《人在澳洲开牧场》 “没事,就是想起来一些小时候的事儿。”
两个人一起坐在院子的短围墙上,看着对面长满野草的小路。
“小时候我就喜欢在那玩。”江源指了指远处的一小块洼地:“那会儿一下雨就有一个小水坑。”
“我还经常去抓蝌蚪玩。”
江源头脑放空,开始跟申彩妍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儿。
申彩妍也同样如此,虽然没有身临其境,但是也和江源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快乐。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好不开心。
甚至都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
“等等。”
一只小蝴蝶从远处飞过来,缓缓落在了申彩妍的头顶上。
江源凑近了一些,想要仔细看看这只蝴蝶的样子。
似乎是感觉到了江源注视着自己,亦或是蝴蝶感觉到了两个人之间的暧昧气氛。
它挥动了两下自己的翅膀,朝着天上飞去了。
四目相对。
唇齿相接。
阳光洒在脸上,莫名觉得很是温软。
之前多次被打断的氛围,在这一刻终于没有人再打扰了。
两个人谁也没有舍得把头往后挪上一挪。
直到江珊珊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嫂子....”
“咳咳...”
不过出来就看见了两个人在互相啃的激烈,江珊珊立刻就转身回了房间里。
“烦人!被看到了!”申彩妍也不像之前那样放得开了,脸蛋上多了一抹粉色。
“咳咳,那咋啦?”江源看了一眼屋子的方向。
“姗姗刚刚一口一个嫂子叫你,我看你不也答应的很是开心。”
申彩妍伸出手,用大拇指蹭着江源嘴边的口红:“嘁,那是说明我有魅力。”
“行行行。”
“等改天让你知道谁的魅力更大。”
“现在我得去省城了,今天就让姗姗陪你吧。”
......
江源父亲的手术的确很顺利。
只需要在病房里面休养几天就能回家了。
江珊珊和申彩妍过来看望了一下之后,两个人就被李秀梅赶走了。
只留下了江源和父母在病房里面,等着亲戚朋友的看望。
从早上一睁眼,就有不少的亲戚朋友过来了,大家拿的东西也很统一。
一般都是牛奶鸡蛋小面包之类的。
到了下午的时候,就没有人来看望病人了。
这个时候江源才对着父母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爸妈,等你们出院,我带你们去澳洲住几天,咋样?”
江国庆立刻摆了摆手:“不去不去,那国外有啥呆的。”
“咱也不会说澳洲话,去了也不知道干啥。”
李秀梅虽然有些好奇国外的生活,但是看江国庆态度坚决,她也跟着说道:
“就是,去一趟怪麻烦的。”
“再说了,咱们都走了,家里的事儿谁管呢?”
江源知道这件事,老两口不会轻易松口,他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家里还能有啥事啊。”
“就那两亩地,租出去就行了。”
江国庆把头往旁边一扭:“不去不去,去了你们那,都没有几个人会说中文。”
“就剩我和你妈聊天啊。”
江源早就找好了对付老爹的话:
“那边现在有咱们国内的施工队。”
“而且我们那个牧场正在建设一下华夏风的游乐园。”
“那边还有唐人街,华夏人很多的。”
“你们也不用担心无聊。”
老爹沉默不语,老妈也沉默不语。
江源这就是知道火候已经快到了,他就赶紧继续加了一把火:
“你俩去了也能帮帮我的忙。”
“万一到时候,我和...彩妍要个孩子。”
“你们不得带带孙子么?”
“那我也不能请个国外老太太给我带孙子啊。”
“那边带孩子可都是从小喝冰水的。”
带孙子,这就是江源的必杀技。
“那可不行,那不能这么带孩子。”李秀梅赶紧开了口。
先把牛吹出去再说。
果不其然,老两口一听这个话,立刻就对视了一眼。
江国庆的口风立刻就松了:“那家里怎么弄?”
“姗姗咋办?”
“她自己在国内我也有点不放心。”
“没事的爸,在
澳洲给她找个大学上就行了,学校的水平要比她原本能上的大学还好一些。”
“家里的房子也老了,回头我找个工程队修修补补,再盖一盖。”
“地给了我二叔家不就行了。”
“这都是小事儿。”
“那也行....”李秀梅跟着点了点头。
事情解决的非常简单,孙子的诱惑是巨大的。
江源几句话就给老两口整服帖了。
谈判就是这样,一定要找准对方的弱点才能下手。
老两口最期盼的事儿,就是要生一个孙子,满足一下天伦之乐。
“出院了你们先把护照办理了。”
“签证我来想办法。”
江源又跟父母说了许多国外的事儿,为的就是让老两口放心。
澳大利亚,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陌生了,以前只在新闻里见到过。
......
在村里住了好几天的时间,江源终于等到父母的护照办理成功了。
农村这个地方,最离谱的就是情报的传播速度。
只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江源要带家人去澳洲了。
而且还有一些好事儿的,还来江源家里串门了。
“国庆啊,小子太出息了!”
“这都要出国了。”
“四爷爷。”江源对着老头打了个招呼。
“诶呀,小源非让我去。”
“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去,你说这国外有啥好的。”
“还是咱们村里好,种啥吃啥,饿不着。”江国庆笑的脸上的褶子一层一层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江国庆的脸上全都是骄傲。
村里有几个小子在国外打工,不过去的都是非洲那些地方。
反正思来想去,整个村里还没有人去过澳大利亚呢。
更别说他们这一辈的人了,多少人这辈子都没有坐过飞机,也没出过省。
一辈子,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村子度过的。
唯一出去省城的机会,可能就是生了大病看病的时候。
大多数农村的华夏人都是如此,一辈子不过是几十场麦熟。
春往秋来,一年一年,每一年的日子都差不多。
一辈子值得记住的,也就是孩子上学,结婚的几件大事。
“没事,就是想起来一些小时候的事儿。”
两个人一起坐在院子的短围墙上,看着对面长满野草的小路。
“小时候我就喜欢在那玩。”江源指了指远处的一小块洼地:“那会儿一下雨就有一个小水坑。”
“我还经常去抓蝌蚪玩。”
江源头脑放空,开始跟申彩妍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儿。
申彩妍也同样如此,虽然没有身临其境,但是也和江源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快乐。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好不开心。
甚至都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
“等等。”
一只小蝴蝶从远处飞过来,缓缓落在了申彩妍的头顶上。
江源凑近了一些,想要仔细看看这只蝴蝶的样子。
似乎是感觉到了江源注视着自己,亦或是蝴蝶感觉到了两个人之间的暧昧气氛。
它挥动了两下自己的翅膀,朝着天上飞去了。
四目相对。
唇齿相接。
阳光洒在脸上,莫名觉得很是温软。
之前多次被打断的氛围,在这一刻终于没有人再打扰了。
两个人谁也没有舍得把头往后挪上一挪。
直到江珊珊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嫂子....”
“咳咳...”
不过出来就看见了两个人在互相啃的激烈,江珊珊立刻就转身回了房间里。
“烦人!被看到了!”申彩妍也不像之前那样放得开了,脸蛋上多了一抹粉色。
“咳咳,那咋啦?”江源看了一眼屋子的方向。
“姗姗刚刚一口一个嫂子叫你,我看你不也答应的很是开心。”
申彩妍伸出手,用大拇指蹭着江源嘴边的口红:“嘁,那是说明我有魅力。”
“行行行。”
“等改天让你知道谁的魅力更大。”
“现在我得去省城了,今天就让姗姗陪你吧。”
......
江源父亲的手术的确很顺利。
只需要在病房里面休养几天就能回家了。
江珊珊和申彩妍过来看望了一下之后,两个人就被李秀梅赶走了。
只留下了江源和父母在病房里面,等着亲戚朋友的看望。
从早上一睁眼,就有不少的亲戚朋友过来了,大家拿的东西也很统一。
一般都是牛奶鸡蛋小面包之类的。
到了下午的时候,就没有人来看望病人了。
这个时候江源才对着父母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爸妈,等你们出院,我带你们去澳洲住几天,咋样?”
江国庆立刻摆了摆手:“不去不去,那国外有啥呆的。”
“咱也不会说澳洲话,去了也不知道干啥。”
李秀梅虽然有些好奇国外的生活,但是看江国庆态度坚决,她也跟着说道:
“就是,去一趟怪麻烦的。”
“再说了,咱们都走了,家里的事儿谁管呢?”
江源知道这件事,老两口不会轻易松口,他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家里还能有啥事啊。”
“就那两亩地,租出去就行了。”
江国庆把头往旁边一扭:“不去不去,去了你们那,都没有几个人会说中文。”
“就剩我和你妈聊天啊。”
江源早就找好了对付老爹的话:
“那边现在有咱们国内的施工队。”
“而且我们那个牧场正在建设一下华夏风的游乐园。”
“那边还有唐人街,华夏人很多的。”
“你们也不用担心无聊。”
老爹沉默不语,老妈也沉默不语。
江源这就是知道火候已经快到了,他就赶紧继续加了一把火:
“你俩去了也能帮帮我的忙。”
“万一到时候,我和...彩妍要个孩子。”
“你们不得带带孙子么?”
“那我也不能请个国外老太太给我带孙子啊。”
“那边带孩子可都是从小喝冰水的。”
带孙子,这就是江源的必杀技。
“那可不行,那不能这么带孩子。”李秀梅赶紧开了口。
先把牛吹出去再说。
果不其然,老两口一听这个话,立刻就对视了一眼。
江国庆的口风立刻就松了:“那家里怎么弄?”
“姗姗咋办?”
“她自己在国内我也有点不放心。”
“没事的爸,在
澳洲给她找个大学上就行了,学校的水平要比她原本能上的大学还好一些。”
“家里的房子也老了,回头我找个工程队修修补补,再盖一盖。”
“地给了我二叔家不就行了。”
“这都是小事儿。”
“那也行....”李秀梅跟着点了点头。
事情解决的非常简单,孙子的诱惑是巨大的。
江源几句话就给老两口整服帖了。
谈判就是这样,一定要找准对方的弱点才能下手。
老两口最期盼的事儿,就是要生一个孙子,满足一下天伦之乐。
“出院了你们先把护照办理了。”
“签证我来想办法。”
江源又跟父母说了许多国外的事儿,为的就是让老两口放心。
澳大利亚,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陌生了,以前只在新闻里见到过。
......
在村里住了好几天的时间,江源终于等到父母的护照办理成功了。
农村这个地方,最离谱的就是情报的传播速度。
只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江源要带家人去澳洲了。
而且还有一些好事儿的,还来江源家里串门了。
“国庆啊,小子太出息了!”
“这都要出国了。”
“四爷爷。”江源对着老头打了个招呼。
“诶呀,小源非让我去。”
“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去,你说这国外有啥好的。”
“还是咱们村里好,种啥吃啥,饿不着。”江国庆笑的脸上的褶子一层一层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江国庆的脸上全都是骄傲。
村里有几个小子在国外打工,不过去的都是非洲那些地方。
反正思来想去,整个村里还没有人去过澳大利亚呢。
更别说他们这一辈的人了,多少人这辈子都没有坐过飞机,也没出过省。
一辈子,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村子度过的。
唯一出去省城的机会,可能就是生了大病看病的时候。
大多数农村的华夏人都是如此,一辈子不过是几十场麦熟。
春往秋来,一年一年,每一年的日子都差不多。
一辈子值得记住的,也就是孩子上学,结婚的几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