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干大事而惜身

作品:《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蓝玉?


    皇帝提起蓝玉,说明杀心已起。


    蓝玉功劳有多大,死的有多惨,诸藩心知肚明。


    论功劳,论能力,诸藩远不及蓝玉。


    然而,论杀伐果断,皇帝不逊于太祖。


    这半年,皇帝派刘鸿训,徐大化杀穿陕西官场,后整顿山东,河北,北直隶,每省被杀的贪官胥吏,不法商贾,乡绅恶霸都超过千余人。


    去山西,更诛杀八大晋商,张王两家大族下狱的下狱,抄家的抄家。


    对抗皇帝,福王已有取死之道。


    福王心神巨震,这场宴席不是谈判吗?


    谈判嘛,总要让人说话,皇帝何故直接掀桌子。


    若非是皇亲血脉,焉能有资格和蓝玉相提并论,以他的能力给蓝玉提鞋都不配。


    顷刻,福王呆呆愣在座位。


    朱由校恶狠狠瞪了眼福王,他对代王,福王,楚王印象奇差。


    明末,代王,福王,楚王富可敌国,代王勾结晋商,福王,楚王均因惜财而拒绝赏赐兵勇,性命攸关之际,依然分不清天下大势。


    这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足与之谋,更不能指望他们做事儿。


    此时,福王表面嚣张跋扈,实际任由他拿捏。


    当年,福王就藩,万历称赐福王四万顷庄田,实则仅是和群臣讨价还价的办法,最终福王田庄减为二万顷。


    关键万历为福王索要的不在于田庄而在佃金。


    昔年,太祖为休养生息,社会安定,百姓乐业。


    明初,河南地广人稀,其后百姓开垦所增田地称为白地,山东由于黄河河道的变迁,被淹后的田地重新开发,情形亦复类似。


    湖广则因河流湖泊众多,昔日之湖沼成为圩田,河岸瘠土仅征芦课者至此也有成为良田的趋势。


    洪武十三年,太祖诏陕西、河南、山东、北平等布政司及凤阳、淮安、扬州、庐州等府民间田土许尽力开垦,有司毋得起科。


    洪武十九年,明太祖有旨:自今河南民户止令纳原额税粮,其荒闲田地听其开垦自种,有司不得复加科扰,违命者罢其职。


    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有旨:方今天下太平,军国之需皆已足用。其山东、河南民人田地、桑枣,除已入额征科,自二十六年以后栽种桑枣果树与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所谓永不起科,即鱼鳞册记录之外,对新开垦的田地不纳税。


    故而,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


    然而,洪、永、熙、宣之后朝廷吏治逐渐腐败,豪强肆意兼并,这些开垦的农田成为纷争之地。


    地方官吏开始这种田地征赋税,而税赋既不归入寻常田赋,亦不被视为官田地租。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朝廷重新丈量耕地,永不起科田基本尽数起科,朝廷财政快速改善。


    纵使万历不喜张居正,却在其死后继续坚持其政策。


    然而,朝廷官吏腐败,永不起科田数量成谜,田亩赋税收入既未公开详尽的交代,也没有上缴朝廷,反而多让地方官中饱私囊。


    万历给福王两万顷庄田,即是这些税收不明的永不起科田,落到福王手里的非亦庄田,而是让福王收庄田的收税。


    然而,福王亦是个怂货,地方官未满额给他俸禄,迫使他亲自量田收税,事情依然不了了之。


    福王如此,潞王亦如此。


    朱由校懒得和福王斗嘴,他安排农部,户部,重新丈量全国耕田,关于永不起科田亦开始按照摊丁入亩收税,关键,他不会让田税无辜落入地方官私囊,所以,必须拿掉尸位素餐的福王。


    掷地有声向藩王说:“昔年,太祖分封诸王,本为巩固江山社稷,奉天靖难结束太祖计划破产,历任皇帝对藩王限制越来越严苛,使藩王暮气沉沉,毫无作为,成为朝廷供养的米虫。


    今朝廷既要打仗,又要供养世袭罔替的诸藩,然而,宗室数量之大,人口之多,实乃历朝历代罕见,朝廷财政负担不起,地方财政亦负担不起。


    故而,似福王叔庄田两万顷,扬州到安徽沿江各类杂税拨归福府,四川盐井部分收益划归王府,请淮盐一千三百引,必须纠正改变。”


    “这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闻言,诸王垂首,道理他们懂得读懂,然而,朝廷对藩王限制过多,藩王能有什么办法。


    福王尚未表态,旁边璐王表态说:“陛下,臣愿放弃封地,举家迁回京城。”


    与口头承诺四万顷良田不同,其父确实获得四万顷良田的税赋,关键其父跋扈嚣张,铺张大婚,奢侈就藩,疯狂敛财,荒淫无度,导致民怨沸腾。


    以前皇祖庇护,诸事无恙,怎奈其父去世,他幼年继承王位,潞王府占据海量财富,全靠孤儿寡母支撑。


    今皇帝不似皇祖,削藩势在必行,其父离京就藩,动用五百多艘船装运财宝家私,抵达封地更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


    皇帝杀伐果断,最讨厌贪得无厌的藩王,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的藩王均是前车之鉴,保不齐因福王迁怒河南诸藩,故而大开杀戒。


    秦王,周王向皇帝示好,靠拢,担任北直隶总督,宗人府大宗正,与其死扛到底,不如缴械投降。


    顺了皇帝的意,或许自己还能受到重用。


    哦?


    朱由校微愣,联想到潞王软弱的性格,便见怪不怪。


    崇祯去世,建奴逼近杭州,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等均各自逃命,而陈洪范回到杭州与张秉贞等劝潞王勿战,郊迎清兵,开城投降。


    楚王朱华壁闻讯苦口婆心劝说潞王,声称以殿下之贤,远近所闻,天下绝智殊力,方将凭附以起。周之孙子,能无眷然,宋人半壁,亦尝有年。况闽、粤、滇、蜀,延袤万里,犹吾故物。失今不为,时事一去,万事不复。他日求尺寸地为死所,岂可得哉?


    结果,潞王依然选择投降,气的楚王拂袖而起,裂冠带掷地而去。


    潞王。


    非成大事者,不可倚仗。


    喜欢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请大家收藏:()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