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建造工坊

作品:《无敌是多么寂寞

    大兴宫城之中。


    杨坚大费周章派单进去东平府,自然不可能毫不关注。


    而此刻,杨坚看着面前的奏折,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说道:


    “这单进才到东平府多久,如今便惹得世家攻讦,倒是让朕有些意外。你们说,单进当真能够解决山东的问题吗?”


    在杨坚前方的,正是高颎和伍建章等重臣,也是杨坚的亲信。


    对于单进,高颎等人也不算陌生了。


    在北伐之战中,单进可是给足了他们惊喜。有些话若非从杨坚口中说出,他们是绝对无法相信的。


    这时,听得杨坚询问,武夫起家的伍建章倒是没有太多犹豫,正色说道:


    “启禀陛下,老臣觉得冠军侯虽年纪轻轻,却并非不知分寸。他赴任东平府,引来世家攻讦,已足以说明其成效。


    要是他尸餐素位,世家之人岂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或许再过些天,便有捷报送到陛下面前了。”


    杨坚哑然失笑,但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反而是看向高颎,问道:


    “昭玄,你觉得如何?”


    既然杨坚问到自己,高颎便是拱手道:


    “陛下,微臣也赞同右仆射之言,冠军侯性格果敢,他既早有谋划,或许真能在东平府见得奇效。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此事成败其实不在于单进,而在于陛下。


    如今单进在东平府,能够推行新政,自然是倚仗陛下权威。若是失了陛下支持,他纵然有万般本事也无济于事。”


    高颎说得很直接,让杨坚短暂沉默,接着颔首说道:


    “这些奏章可吓不倒朕,他们既然想要参单进,那就留中不发吧!


    单进只是在东平府,就惹得他们这么大反应,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天下不是我杨家的天下。


    朕倒要看看,他们接下来有什么手段。”


    若是在往常,杨坚自然会心存顾忌。自大隋建国以来,这些世家大族便拥有非凡影响力,朝廷也不容忽视。


    但现在不一样了。


    前段时间,大隋刚覆灭突厥,朝廷威望高涨,让杨坚有了足够的底气。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让单进去东平府。这既是对单进的考验,也是试行新政之法,为未来做准备!


    杨坚自然是有野心的。


    他既为天子,岂能看着这些世家大族一直作威作福。如今大隋国力日盛,也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当然,杨坚并不会操之过急。


    要是他真的着急,那就不会从东平府开始,而是直接去河北了。


    听到这番话,伍建章和高颎皆是感受到杨坚的决心,便是拱手道:


    “陛下圣明!”


    虽然杨坚给了单进不小的支持,但杨坚自不可亲自下场。单进在东平府,必然面对许多压力,这是毋庸置疑之事。


    也不知,单进会给他们什么惊喜。


    ——


    在东平府的单进,倒是没有考虑这么多。


    在府兵的压制下,丈量田亩、核查人口之事,正井然有序推行下去。


    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查出了不少隐田和隐户,各家属于是不敢怒也不敢言,只能老老实实配合。


    这些东平府大族,无疑已经认清楚形势,就凭他们现在的情况,根本对付不了单进,只能寄希望于更强大的世家了。


    与此同时,单进对世家大族越狠,反而更多百姓支持他。


    正在府邸之中。


    单进等人齐聚于此,包括领兵的王伯当,也都来到这里。


    他们之前的计划,已经告一段落了,自然该商量一下,接下来要怎么做。


    看向众人,单进开口道:


    “如今清查田亩、人口之事,正有序推行下去,如今已经小有成效。


    那咱们也该进行下一步行动了,也就是将绿林中的兄弟接到山下来。


    到时候,可得麻烦俊达兄了。”


    尤俊达没有任何犹豫,他早就想明白其中道理。朝


    廷已经下定决心,要清剿山东绿林,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


    今日单进在此,还能用温和的手段将兄弟们接下山来。要是换了别人,那必然是真刀真枪打上山去。


    到时候,损失难以估量。


    尤俊达在绿林之中颇有威名,但他并未自大到,觉得自己能抗衡朝廷精锐。


    单进很强,但朝廷之中未必没有能与之媲美的猛将。而尤俊达在单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这就是差距。


    是以,尤俊达正色道:


    “雄义,你有什么话尽管吩咐吧!”


    单进笑了笑,接着道:


    “但在此事之前,我们应当做好前期准备。要接兄弟们下山,真正困难的并不是过程,而是后续如何安置。


    要是无法安置妥当,不仅是绿林里的兄弟,甚至那些流民都会生乱。


    这就需要大哥了。”


    单雄忠若有所思,当初在大兴城的时候,单进就已经说过一遍了。


    他沉吟片刻,随即答道:


    “雄义你的意思,是让为兄先在东平府兴建产业,以为安置之处?”


    单进点头,郑重说道:


    “正是,想要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除了农业,还有商业也很重要。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斟酌此事。


    先前我单家的酒坊,在大兴城多有不便。虽然大兴城繁华,人口繁多,但人手什么的,却施展不开。


    如果说,我们能够在东平府建造一处大规模酒坊,除了能够安置兄弟们,更是能够为我单家创造收益,为朝廷创造税收。


    这二锅头,乃是我单家独门秘方,只要能酿出来,别说大兴城、东平府之地了,就算卖遍整个天下,那也不在话下。”


    讲到这里,尤俊达面露好奇之色,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二锅头之名了,心中显得颇为疑惑,犹豫了一下问道:


    “雄义,这二锅头当真有这般厉害?”


    单进闻言,失笑道:


    “二锅头和一般的烈酒不同,但具体的滋味,还得你自己尝过才知道。”


    旁边的单雄忠有些可惜道:


    “俊达兄弟,这二锅头在大兴卖得极好,可谓是供不应求。若是某早知今日,定然给你带一坛过来。”


    尤俊达下意识舔了舔嘴唇,见单进等人如此推崇,他越发有兴趣起来。


    可现在,这二锅头只在大兴城有卖。他也不可能为了喝一壶酒,大老远跑去大兴城,也只能先按耐下来。


    若是当真确定下来,要在东平府开设酒坊,往后喝酒就不必如此麻烦了。


    所以,尤俊达连忙摇了摇头,客气道:


    “无妨,等单大哥在东平府酿了酒,某再尝尝也不迟。”


    单雄忠仔细斟酌,他在经商之上还是颇有经验的。同时,他也是敢于尝试之人,若非如此,怎能搞出炒茶和蒸馏酒呢?


    单进已经把好处说得很清楚,若是能在这东平府建起酒坊,确实多有裨益。


    没有犹豫太久,单雄忠沉声道:


    “好,此事就交给为兄吧,开办酒坊一举多得,为兄何乐而不为?”


    单进点头道:


    “那就辛苦大哥了,不过我话先说在前面,这只是开始而已,后面怕是还有不少事,需要大哥你来操持!”


    单雄忠朗声笑道:


    “你以为你大哥是什么人,为兄只怕手里没事,岂会怕事多?”


    众人皆是哑然失笑。


    这段时间,单进一直在思考,要怎么才能真正削弱这些世家大族。


    如今单进所为,虽然限制了世家大族兼并土地,但能够维持多久,却尚未可知。或许等他走后,又会人走政息。


    经过一番思索,单进有了答案。


    那就是印刷术。


    科举制让寒门乃至于平民,都有了入仕的机会,打破了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而印刷术的出现,知识的普及,则是进一步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影响力。


    至于说,为什么大唐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但世家大族却一直到宋朝才消亡。


    不只是因为世家杀手黄巢,更是因为宋朝科举制度完善,以及商业进一步发展,知识流通加快,让世家失去了立身根本。


    科举上的事情,单进干涉不了,他能做的,也就是印刷术了。


    想到这里,单进忽然看向王伯当,开口问道:


    “王大哥,如果我有个法子,可将天下书册复制千份万份,再将之以低价售卖,你觉得可对世家造成影响吗?”


    王伯当愣了下,有些没有反应过来,他略显恍惚的说道:


    “若真有这样的法子,那这些世家大族可就有大麻烦了。世家之所以为世家,不就是他们赖以传承的经典吗?


    若是常人也能轻易买到书册,不说让世家直接覆灭,但长此以往下去,他们的影响力必然不断削弱。”


    要知道,王伯当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他大概算是寒门子弟。


    单进的话语让他颇为振奋,但回过神来,王伯当却有些犹豫道:


    “雄义,世上真有你说的法子吗?”


    对此,单进肯定的点了点头,答道:


    “我既然说起此事,那自然是有的,此法名为印刷术。我想要在建造酒坊的同时,也兴建一处印刷工坊。”


    虽然单雄忠不是读书人,但他却听明白了事情严重性,当下郑重道:


    “此事交给为兄便是!”


    单进笑着道:


    “此事也只能麻烦大哥了,稍后我会将需要之物告知大哥,再去筹建也不迟。”


    见单进如此信誓旦旦,王伯当的脸上已是浮现笑容,惊叹道:


    “等此法面世,到时候影响的可不只是区区东平府之地,更是整个天下。”


    看得出来,王伯当很激动。


    当初他受不了贪官污吏,选择弃官而走。现在,能够看着单进改变这天下,他自是与有荣焉。


    众人很快说定。


    单雄忠负责酒坊和印刷坊之事。


    而单进等人,自然负责接人。


    ——


    在府衙之中。


    单进找来周俊,他要对山东绿林用兵,自然不可能一声不吭。


    当周俊听得单进之言,有些惊奇道:


    “侯爷打算着手清剿山东绿林了?”


    单进肯定点头道:


    “不错,陛下派遣本将来此,本就是为了剿匪之事。因为这些世家大族,已经拖延得足够久了,岂能一直耽搁下去?”


    见单进已经下定决心,周俊却显得有些犹豫,单进看破他心思,说道:


    “就算本将暂且离开,这些世家大族也翻不起什么风浪。周太守你便在郓城之中,安心执行计划即可。


    别的地方本将管不着,但是在东平府之地,谁也不容放肆!”


    感受到单进决心,周俊不由得松了口气,他确实在担心此事。


    而在单进看来,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周俊此人确实可以信任。


    最起码在对付世家的问题上,周俊是真不含糊。单进交代的事情,也都办得一丝不苟,确实是可用之人。


    ——


    登州府。


    靠山王府之中。


    两名发色斑驳的男子,正在正堂之中叙旧,二人关系和睦,乃是旧识。


    其中一人,正是靠山王杨林。


    自从单进离开大兴城之后,杨林也是离开京城,回到了登州府。


    毕竟,镇守登州府是杨林的分内之事,他也不放心离开太久。


    海寇之患无法一举解决,也只能由他守在此处,稳定沿海之地了。


    只见杨林前方男子,微笑着说道:


    “虎臣啊,真是没想到此番我大隋北伐,竟然能够覆灭突厥,当真是大快人心啊!


    这突厥侵扰我边境多年,百姓惶惶不安,如今终于平定。此番之后,你这靠山王之名,必然名垂千古!”


    听到男子夸赞,杨林却感慨道:


    “彦平,若非你选择辞官归隐,此番北伐突厥,定然也少不了


    你。


    当初你我征战沙场,助陛下一统天下,却不能一起平定北漠,当真可惜!”


    显然,在杨林前方的男子,正是与杨林同属开隋九老之意,号称双枪将的定彦平。


    定彦平听得杨林之言,摆手笑道:


    “那就不必了,老夫辞官归隐,便是因为天下太平。你能覆灭突厥,足以说明如今大隋国力之盛,哪里需要我这区区老朽?”


    杨林连忙正色道:


    “这是哪里话,彦平你之实力,老夫再清楚不过。恐怕当今天下,年轻一辈中,也没几个是你的对手。”


    说到这里,定彦平忽然想起一事,他看向杨林,好奇问道:


    “此言差矣,老夫可是听说,如今朝廷多了一位冠军侯,此人小小年纪,便是立下不世功勋,堪比大汉冠军侯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