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席卷吐谷浑
作品:《无敌是多么寂寞》 在单进开口之后,冯盎和杨世略都听得很认真,话音方才落下,杨世略就率先表态道:
“原来如此,侯爷此举利国利民,末将这就将消息传下去。凡我东俚之众,定然以侯爷马首是瞻。”
看到杨世略反应这么快,旁边的冯盎撇了他一眼,亦是拱手道:
“侯爷放心,末将定会安排妥当,侯爷若有何布置,尽管吩咐就是。”
看冯盎说话的意思,倒有几分和杨世略较劲的感觉在里面。
其实,在杨世略投降之后,单进就发现了二人的不同之处。
冯盎是个聪明人,他也能及时做出决断,臣服于单进。
可是真要说原因,那是迫于单进的实力,再加上单进朝廷的背景,不得不做出选择。
但杨世略就不一样了,虽然刚开始时,杨世略有些妄自尊大,但是当他见识到单进的实力,明白他的身份,那是心悦臣服。
按照杨世略的说法,他早就听说过单进威名,只可惜不得机会相见。如今愿为单进鞍前马后,以死相报……
不管这话真假与否,都不重要。
毕竟如今的冯盎和杨世略,皆为单进所用。只要他们能够遵从单进的安排,配合单进的行动,那就没什么好计较的。
就这样,此事与二人说定,单雄忠也是对着二人抱拳道:
“那就有劳二位了!”
他也知道二人身份,有他们相助,推广茶叶种植,并非什么难题。
而这,只是单雄忠近来忙碌的一件事而已。在上次与单进商议后,他已经派出手下,借着经商之名,去南方林邑国购买稻种。
其实所谓的三季稻,就是后世的占城稻,因为生长速度快,周期短,能够实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历史上,占城稻进入中原,是在唐末时期,真正推广出去,则是宋朝了。
单进此刻设法引进占城稻,无疑是将这个时间线往前推进了整整几百年。
此举能够给华夏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要知道,华夏人口众多,真正实现衣食无忧都要到现代了。
占城稻的推广,虽然无法一蹴而就,解决整个华夏的粮食问题,却能改善很多事情,对如今岭南用处极大。
果然,在冯盎和杨世略离开后,单雄忠看向单进,提了一嘴道:
“雄义,你之前说的三季稻,为兄已经令人去打探了,也不知是否顺利。”
单进不以为意,笑着说道:
“这三季稻也叫占城稻,找到应该不难,只要能够将稻种带回来,对岭南百姓的生活,可是有着不小的影响。”
单雄忠微微颔首,又感慨道:
“对了,近日关中传来的消息,你可听说了,当今这位陛下,已经出兵征讨吐谷浑,更是力排众议,御驾亲征。”
虽然单雄忠没有直说杨广有什么问题,但他的意思已经显而易见。
杨广此举,确实不太妥当。
然而,单进却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只要是杨广,不管是做出多奇葩的事情,他都能够接受。
如今御驾亲征又算什么呢?
不过,单进对杨广还是有信心的,虽然杨广喜欢微操,但大隋的国力摆在这里,对付区区吐谷浑不在话下。
就算如今大隋,那些老将都被杨广拿捏了,但年轻一代的战将,也足以撑场面。
其中最直接的,那就是宇文成都了。
宇文成都天赋异禀,武艺超群,更是杨广的亲信。有他坐镇,要是拿不下吐谷浑,那才令人奇怪呢。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能有多久呢?
如果杨广不知收敛,他继续肆无忌惮下去,等他穷兵黩武,耗尽民力,天下皆反的时候,一个宇文成都就不够看了。
但单进没有太过担心,在杨广登基之后,大隋的存亡和他又有什么关系,他只在意亡国和亡天下的差别。
华夏改朝换代,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
杨广想要御驾亲征,确实没有这么容易。
虽然杨广登基,但一国天子亲临战场,看着是威风凛凛,但风险实在是太大了,群臣皆是出言反对。
他们可以容忍杨广出兵征讨吐谷浑,此举算是出师有名。
此前吐谷浑确实侵扰过大隋边境,若能将之平定,也算是利国利民之举。
但是,这和御驾
亲征并不相同。
只不过群臣的想法改变不了杨广,当他做出决定的那一刻,这一切就已经尘埃落定了,不会有任何变化。
最终,杨广的计划还是实行下去。
他统领大军,向吐谷浑杀去,他要向天下人证明,他是比杨坚更英明的皇帝。
他要开创出比三皇五帝更宏伟的事迹。
转眼到了三个月后。
自从大兴出兵以来,杨广便是领兵抵达西平郡,接着下令大军度过祁连山,朝着吐谷浑境内杀去。
吐谷浑国主慕容伏允,在得知大隋兴兵的消息,也表现得颇为硬气。他直接调动大军,想要和大隋殊死一搏。
但结果却没有任何意外。
慕容伏允高估了吐谷浑大军的战力,也低估了隋军的战斗力。
虽然说,这一战杨林等人并未参与,但是有韩擒虎这位同在开隋九老之一的老将坐镇,亦是十分稳健。
除此之外,杨广也是调动了尚师徒、新文礼这等大将参战。
更别说一直跟着他的宇文成都了。
或许这次进攻吐谷浑的阵容,并没有之前杨坚覆灭突厥豪华,但他们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单说一个宇文成都,他的实力比起之前强大了许多,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实力达到巅峰的宇文成都,在战场上表现得颇为骁勇,接连斩将杀敌,为击败吐谷浑大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再怎么说,吐谷浑也是一方大国,所以他们的实力并不弱。
其中也有许多悍将,实力甚至比尚师徒等人都更加强大。
但是,当他们面对宇文成都的时候,却毫无还手之力,被摧枯拉朽碾压。
要知道,尚师徒等人也算得上天下少有的战将,可他们和宇文成都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根本无法逾越。
而且,当今隋唐之世,因为单进的到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包括宇文成都,他的实力在单进的刺激下,有了极大的提升。
虽然说,依旧无法和李元霸相提并论,却和后面的人,拉开了更大的差距。
可以说,此番征讨吐谷浑,不只是杨广的立威建功之战,也是宇文成都的扬名之战。
曾经的宇文成都很强,亦是名声在外。
但是在单进崛起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宇文成都虽然厉害,但比之单进还是稍逊一筹,不可相提并论。
然而此刻,宇文成都证明了自己,他在战场上展现的实力,令人瞠目结舌,大开眼界。
打得吐谷浑之众闻风丧胆,他们听到宇文成都之名,皆是胆战心惊。
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单进从来不曾否认过宇文成都的实力。
就算宇文成都比单进更弱,但是放眼天下,也没几个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
而单进不曾参与此战,杨广又特意给宇文成都立功的机会,他怎么可能籍籍无名?
在大隋进军吐谷浑后,隋军高歌猛进,接连取胜,打得吐谷浑狼狈逃窜,毫无反抗之力。
吐谷浑国力虽强,却只是相对于其他小国,但是和大隋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现如今,隋军已经逼近了吐谷浑国都伏俟城,这里是吐谷浑最后的防线。
可以说,此前的三个月时间,隋军在战场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他们几乎横扫整个吐谷浑,距离获得最终的胜利,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只要拿下伏俟城,那么一切都将尘埃落定,吐谷浑也不再有任何反抗的可能,这场战斗对于大隋来说至关重要。
杨广也不希望,有任何意外的发生。
他亲自领兵来到这里,为的就是一鼓作气,彻底拿下吐谷浑,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天命之主。
他就是要用这场战斗,让所有人都明白,他会让大隋走向更巅峰。
而在大军营寨之中。
杨广为了此战,聚集了三十万大军,如今大军齐聚于此,即将宣告吐谷浑的末日。
而在伏俟城中,是吐谷浑最后的力量,他们也有将近二十万人。
但是,凭借吐谷浑如今的实力,他们根本没有扭转局势,反败为胜的可能。
杨广正在大帐中,而他前方的,则是大隋的众多战将,包括韩擒虎、宇文成都等人,皆在杨广面前。
只见杨广眼
中,闪过锐利锋芒,他的目光格外坚定,接着缓缓说道:
“诸位爱卿,自我大隋出兵以来,一路横扫吐谷浑之众,如今兵锋已至伏涘城外,这里是吐谷浑国都,也是他们最后的防线。
诸位应当也明白,这一战对我大隋的重要性。只要拿下伏涘城,吐谷浑便是灭亡,也意味着此番出战大获全胜。
朕不喜欢废话,此战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鼓作气,拿下伏俟城。
朕要宣扬大隋国威,让四方诸国明白,与我大隋为敌的下场!”
杨广神色毅然,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在杨广前方,众将也是神色肃然,他们都已经打到这里了,当然不会疏忽懈怠,他们要带着大胜班师回朝。
正因为杨广选择御驾亲征,所以这一战的结果为万众瞩目。如果出了什么变故,必然有损杨广威严。
反之,杨广的威势将更进一步。
这本就是杨广计划之一。
虽然他登基之后,以雷霆之势镇压反对势力,但不少人心中仍旧存在非议。
只有杨广足够强大,才能打消一切。
紧接着,杨广的目光落到了为首的韩擒虎身上,他继续说道:
“韩卿,你是我大隋老将,对朝廷忠心耿耿,如今你为大军主帅,朕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听到这话,韩擒虎深吸一口气,他表情一丝不苟道:
“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其实无需杨广多言,韩擒虎也很看重这个机会。他和杨林、伍建章等人,虽然同为大隋老将,但他的成就却逊色不少。
伍建章、杨林,以及邱瑞等人尽皆封王,只有韩擒虎是上柱国。
他需要军功来更进一步。
杨广对他委以重任,只要能够顺利拿下吐谷浑,那韩擒虎定然能够获得封赏,或许就能走出这一步了。
看到韩擒虎坚定的态度,杨广缓缓点头,继续说道:
“有爱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接下来攻城,应该如何调动兵马,朕就不干涉了,交由爱卿全权处置。
朕只要看到结果,看到我大隋的旗帜,插上伏俟城的城楼。”
虽说杨广心中,也有不少想法,但此战太过重要他也不敢冒险微操,如果顺利赢了还好,要是输了可就麻烦了。
所以,还是将此事交给韩擒虎,人家领兵多年,经验丰富。
“老臣领命!”
韩擒虎立刻拱手道。
有了杨广这道命令,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原本因为杨广御驾亲征,韩擒虎还有些拘束,此刻也无需瞻前顾后了。
翌日。
大军尽数调动。
朝着伏涘城而来,作为吐谷浑的都城,此处的城防,确实异常坚固。
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若是和大兴城比较,伏俟城就不值一提了,双方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杨广在中军坐镇,但他没有干涉,将指挥权尽数移交韩擒虎。
各路兵马皆是排布整齐,这是与吐谷浑的最终之战。像宇文成都等大将,也都各自领兵在前,他们是攻城的主力。
如今吐谷浑之众,皆坚守于城池之中,他们不愿轻言放弃。既然正面战场无法击败隋军,就只能防守于城中。
不过,这并不能打消大隋覆灭吐谷浑的决心。隋军准备了大量的器械,所有人磨刀霍霍,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韩擒虎在大军前方,他发色稍显斑驳,却神采奕奕,显得很是硬朗。
“众将士听令,宇文成都攻南门,尚师徒攻西门,新文礼攻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