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母寿辰

作品:《无敌是多么寂寞

    开河之事,就这样推行下去了。


    在杨广的强势下,朝臣自然不敢反对。他们已经能够想象,如果那王山亭不能把事情办妥,会落得何等境地。


    没有人愿意以身犯险,倒不是说大隋没有这样的干臣。只不过,这样的人大多被杨广清除在朝堂之外了。


    杨坚治理天下,麾下亦是人才济济,但他留下的人,未必能够得到杨广看重和任用,这就是差别。


    朝会散去。


    大殿之中只留下杨广和宇文化及,以及刚被任命为开河总管的麻叔谋三人。


    杨广目光扫过,他颔首说道:


    “麻叔谋,朕对你委以重任,将开河之事交给你,你可不要辜负朕的信任。


    朕等不了十年,朕给你三年时间,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将运河给朕修好,你能否做到?”


    听得杨广之言,麻叔谋却没有犹豫,他表情无比认真,拱手答道:


    “启禀陛下,末将定不负陛下信任,在三年之内挖通运河。”


    这个答案,让杨广颇为满意,他招了招手,说道:


    “好,那朕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麻叔谋告辞而去,并没有纠结太多。


    一方面,他不知道开河的难度与艰辛。


    另一方面,在他看来,如果进度拉不上,大不了多招些民夫,多点开工,总能赶上的。


    在麻叔谋离开后,杨广眯着眼睛,似乎在回想着什么,缓缓道:


    “宇文化及,等到运河开通之后,朕想要乘龙船,下江南。若是一直待在深宫之中,实在是太无趣了,非朕之所愿。”


    宇文化及神色微怔,却很快明白了杨广的意思。如果杨广想要乘龙船下江南,如今缺的不只是运河,还有龙船。


    他连忙拱手道:


    “如今大隋繁富,陛下若是乘龙舟巡视江南,乃天下之幸,江南百姓之幸。陛下可以派遣大臣,前往江南草木制船。”


    杨广面露微笑,他就知道宇文化及能够明白他的意思。有些话,杨广自己说出来,和宇文化及提出建议,终究是不一样的。


    下一刻,杨广若有所思道:


    “宇文爱卿所言有理,那你觉得,有谁可以担当大任,负责此事?”


    宇文化及还真有人选,当即答道:


    “臣以为,可令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世澄负责此事。”


    这二人,都是杨广新提拔的官员。


    在宇文化及说完之后,杨广对这二人也有些印象,便是微微点头道:


    “那好,就让他们去吧,不过,朕打算让你总揽此事,如果有什么消息,宇文化及你再来禀报朕,如何?”


    宇文化及自不敢怠慢,连忙拱手应下。


    ——


    江曲县。


    这里已经成为单进长时间驻所了。


    自从单进等人从林邑国回来,也过去了半年左右时间。


    在这些天,单进的日子过得颇为舒坦。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他什么都没做,事实上,单进的生活还是十分充实的。


    虽然他很少参与练兵之事,统领兵马的重任,大多交给了王伯当等人。


    而王伯当也乐在其中,他本就是文武双全之类,当初他考入朝廷,原本想要大展拳脚,结果却被官场黑暗所逼退。


    原本王伯当都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恐怕就这样了。能够在逍遥快活一事,倒也不算什么坏事,总好过事事受到拘束。


    只不过,有时间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些不甘。明明他才华横溢,却不如那些贪官污吏,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此刻,王伯当不需要考虑这些。虽然他并非朝廷登记造册的官员,但他跟着单进,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目标。


    从东平府开始,他就做了很多事情,推行改革,打击世家大族。这都是王伯当以往就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身份反而其次,王伯当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兢兢业业,没有半分松懈,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原本这些兵马,就是从百越各部里挑选出来的精锐。如今经过王伯当的操练,他们的精锐程度更胜一筹。


    只不过,训练终究只是纸上谈兵,想要让他们变得更强,拥有更强大的战力,唯一的途径就是战场上的磨砺。


    如果没有经历战场上的风霜,一支军队就不可能拥有无畏的勇气。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单进可没有操之过急。如今的岭南之地,已经完全安稳下来,他总不可能去没事找事。


    而除了最开始的五千人,单进也是征召了一批新兵。他并没有过分爆兵,加上这些新兵,单进直接掌控的也就万人。


    别看单进兵马不多,但冯盎和杨世略,或者其他百越首领,都不敢有半分逾越,他们对单进无比敬畏。


    因为他们很清楚,单进威压岭南,靠的不是麾下的兵马,而是他自己的实力。


    正如单进刚到岭南之地时,他麾下也就单雄信等人,以及少量亲随,却硬生生解决了杨世略,战力何其惊人。


    此后,又带人南下镇压了林邑国。


    哪怕有些事,单进没有直言,但冯盎和杨世略却不可能毫无察觉。


    总之,只要单进还在岭南之地,就无人敢放肆。包括冯盎等人在内,他们都明白,任何人胆敢招惹单进,必然死得很惨。


    事实上,如今岭南的稳定,也不只是单进的威望。更是因为,单进推行的那些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先前,单进利用单雄忠的手段,因地制宜,让百越部众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有些东西短时间无法看到成效。


    但还有一部分,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收获。其中就包括了单进从林邑国带回来的占城稻。


    单进在将稻种带回来之后,便是立刻让人将之播种。经过这段时间的耕耘,第一批占城稻已经收获。


    还真别说,这占城稻确实有独到之处,完美契合岭南之地的环境,在最南方亦是能够做到一年三季。


    哪怕是岭南之地的北方,也能一年两季。


    原本一年只能种一次的粮食,现在一年可以种两次三次,对于百姓来说,这自然是天大的好消息。


    当今百姓,怕的不是辛苦,只要努力有收获,能够吃饱饭,他们就不会懈怠。


    单单这个举措,就给单进积累了大量的名望。更别说单进也在岭南之地,推行了分田改革。


    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受到阻力,只是对于单进来说,这些岭南小世家,或者干脆就是地主,根本无法对他造成影响。


    岭南之地的世家,影响力实在是太小了,面对掌控绝对武力的单进,只有被拿捏的份。


    越是贫瘠之地,普通百姓占据绝大多数。只要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哪怕触碰一些人的利益,也不足为惧。


    值得一提的是,单进分田对冯盎所在的冯家,亦是有不小的影响。


    要知道,冯家作为曾经的百越首领,他家本就算是百越最大的世家。所以单进推行的政策,对冯家有不小影响。


    一般人可能会反对,但冯盎不一样,他是个聪明人。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冯盎已经深刻认识到单进的强大之处。


    有些事情,不是冯盎反对就能改变的。


    既然他早就选择追随单进,那又何必纠结,倒不如一黑到底。


    或许,会完全改变冯家的命运。


    以往的冯家,就算作为百越首领,也只是一个小人物。在这天下,并没有太多存在感,也无人在意。


    如果能够跟着单进,成就一番功业,些许田地又算得了什么?


    有冯家带头,单进受到的阻力就更小了。


    反正单进在岭南之地的行事,可比在东平府顺利得多。这里少有根深蒂固的世家,单进的武力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要是在东平府,在山东之地,就算单进武力再强,他也不能只用武力。


    除了这些,单进平日里大多数时间,都在习武之上。


    在获得新词条后,单进的力量大幅度增长,但在控制细节上,却有所削弱,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半年多的时间,已经能够改变很多东西了。


    单进苦练武艺,熟练度多了不少,但仍旧没有抵达上限。不过,对于单进来说,能够看到经验的提升,他就有努力的动力。


    要是看不到前路,也看不到提升,那单进恐怕也会懈怠。


    就像玩游戏一样,当角色到了满级之后,乐趣便少了许多。


    而此刻,哪怕单进也不确定,自己继续练下去,会到何等境地,但最起码能够看到提升,那就足够了。


    如今的单进,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无敌了,哪怕让他面对鱼俱罗,他也丝毫不惧,有着绝对的把握取胜。


    当然了,等到李元霸出场后,他还是稍逊一筹。但最起码,他还是有希望的,未来他的力量未必不能进一步提升。


    李元霸很强,但单进可远没有到巅峰。


    而这一日。


    众人聚集在府衙之中。


    包括王伯当也离开军营,来到了此处,他们当然不是闲来无事,而是因为,一道从历城县传来的信件。


    这封信不是别人,正是秦琼所写,而其中内容,则是秦母六十大寿,秦琼请诸位兄弟到历城县一叙。


    单进等人,和秦琼关系皆是不俗。


    单雄信他们就不说了,单说单进自己,他的锏法就是秦琼传授,如今秦母大寿,他岂能熟视无睹?


    所以这一趟,他们肯定是要去的。


    在府衙后院中。


    单雄信率先说道:


    “幸好叔宝来信,提醒了为兄,否则真要疏忽耽误此事了。秦伯母六十大寿,为兄现在还没有准备好礼物呢。”


    说这话的时候,单雄信略显唏嘘,转眼间他们到岭南之地,也过去将近一年了,还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同时,这些天他们并未懈怠,有不少事情要做。以至于对外面的事情,都有些淡忘了,其中就包括了秦母的大寿。


    王伯当精神极好,虽然岭南贫瘠,不如中原之地繁华,但他在此处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是兴致极高。


    不过,王伯当对秦琼之事亦是十分看重,当下认真说道:


    “二哥说的没错,这些天太过忙碌,难得空闲,既然叔宝来信提醒,我们也该加紧准备贺礼,准备前往历城县了。”


    单雄信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是啊,也没多久时间了,总不能等到出发再准备。而且,也得提前联系各路兄弟,一起到历城县祝寿。”


    众人皆是赞同,这不只是单雄信的排面,更是要让秦琼有排面。


    言及此处,单进也不耽搁,当即拍板道:


    “如今岭南之地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了,哪怕我们离开,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过些天我们便出发吧!”


    众人纷纷赞同,久别重逢,能够与好兄弟一聚,也是难得之事。


    这时候,谢映登忽然想起一事,说道:


    “也不知道东平府情况如何了?”


    单雄忠也在此处,他沉吟道:


    “如今东平府的产业,倒是没出什么问题,虽然单进已经不在东平府任职,但他余威尚在,无人胆敢挑衅。


    不过,那边也有消息传来,朝廷为了开掘运河,也在东平府之地,征召了不少青壮。”


    说起这个,众人神色微肃,朝廷开河的消息,他们自然也有所问题。


    虽然这条运河,和岭南之地没什么关系。但朝廷开河声势极大,单进等人想不知道都难。


    对于单雄信等人来说,他们自然对杨广多有不满。天下还没有安稳多久,就如此大动干戈,当真是个昏君。


    但单进却是十分平静,因为他很清楚,这原本就是历史的轨迹。杨广登基之后,果然还是没有什么质的改变。


    就算单进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杨广的秉性如旧,他贪图享乐,好大喜功的性格一如既往,那有些事必然出现。


    所以杨广开河,是一个信号。


    大隋的安宁,恐怕持续不了多久了,单进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段时间,他便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扩充的新兵,亦是与此相关。只有掌控足够的实力,才能拥有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