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隋欺人太甚

作品:《无敌是多么寂寞

    群臣又不是傻子,既然他们能够看出杨广想法,又岂会和杨广对着干?


    这对他们没有半点好处。


    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人验证过了,哪怕是忠言直谏,只要不合杨广心意,同样讨不到半点好处。


    与其说太多得罪杨广,倒不如让杨广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不过,群臣之中依旧有人心存疑虑,他们对朝廷忠心,亦是真的想要办事,所以他们并未如其他大臣这般附和。


    这是一位身形清瘦的中年大臣,他踌躇之后,还是决定站了出来,拱手道:


    “启禀陛下,如今高句丽犯境,消息突然,亦是有些诡异。


    要知道,先前我大隋出兵征讨高句丽,接连取胜,高句丽距离灭国都只有一步之遥,这才过去几年,他们岂敢冒犯我大隋?


    是以微臣以为,此事是否有什么误会,陛下还是应当派人查探清楚,再做决断不迟!”


    虽然这名大臣说得很诚恳,但听在杨广耳中,情况就不一样了。


    只见杨广面露冷色,他眉头紧皱在一起,接着沉声说道:


    “高句丽已经杀到我大隋边境,残杀我大隋百姓了,难道朕还要熟视无睹,继续让他们放肆下去吗?


    自古以来,高句丽就是我大隋大患,只是在此之前,朕不愿大动干戈,所以留有余地,既然他们自寻死路,朕岂能罢休?


    诸位爱卿不必多言,朕已有决断,即刻调遣大军,朕要亲征高句丽,要让这辽东小国知道,冒犯我大隋的代价!”


    听着杨广的话语,群臣一阵战战兢兢,他们能够感受到杨广身上散发出的压迫感,内心多少有些惶恐。


    对于杨广想要御驾亲征之事,自有人觉得不妥。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众人知道劝不住杨广,干脆不再多言。


    如果说,杨广御驾亲征当真能够一鼓作气将高句丽覆灭,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他们之所以觉得此举不妥,无非是杨广亲征,容易荒废政务,同时自己亲临战场,若是出了什么变故,那就动摇国祚了。


    不过杨广之前亲征吐谷浑,取得了不俗的战果,有了这个先例在此,群臣也没有更好的理由阻拦杨广。


    群臣皆是面面相觑,在这大殿之中,杨广面前,他们还不敢窃窃私语。


    宇文化及倒是直接,杨广都已经表态了,他也该站出来引领风向。


    就这样,宇文化及行礼道:


    “陛下圣明,有陛下亲征,此战我大隋定能大获全胜!”


    “陛下圣明……”


    宇文化及都带了头,其他群臣只能跟着行礼呼喊。


    看着群臣反应,杨广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同样觉得如此,这次出征高句丽,大隋必然大获全胜。


    杨广有这个自信,也对大隋的精兵悍将有自信。


    先前杨坚只是调动二十万大军,就将高句丽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若他调动五十万大军,岂不是顷刻间就能灭了高句丽?


    到时候,高句丽便是杨广扬威的垫脚石。


    ——


    杨广命令传出,各地兵马尽皆调动。


    除了直属于朝廷的禁军,还有北平府、太原等地的边军,都在征调之列。


    虽然杨广很自信,但他并未轻视高句丽,想要速战速决,以雷霆之势将高句丽覆灭,当然要调动精锐之师。


    除了兵马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粮草了。


    但这个也无需杨广担心,如今大隋繁华,粮草充沛。杨坚死前积累的粮食都剩下不少,足够让杨广挥霍了。


    而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河北之地。


    世家之众聚集。


    各家之人早就赶到,他们将计划付诸实施之后,就一直等待着杨广的反应。


    他们的目标能不能达成,就看杨广是否如他们计划中那样,选择对高句丽出手,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为他们虽然派人假扮高句丽大军,但杨广真要查的话,还是能够查出,侵扰边境的并非高句丽,而是另有其人。


    但现在来看,他们显然无需担心了。


    杨广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便是调兵遣将,做好了出征高句丽的准备。


    既然如此,他们也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在场的世家之人,皆是面露笑容,看得出来,他们的心情很好。


    在此之前,他们还有些担心,如果杨广识破了他们的图谋,那他们的处境将极为被动,想要扭转局势就更难了。


    其中一人朗声笑道:


    “杨广这昏君,未免太急功近利了吧,恐怕他在得到消息之后,连查探验证都没有,就迫不及待要对高句丽动手了。


    恐怕在杨广看来,高句丽根本不堪一击,他迫不及待想要以此扬威了。”


    另一人赞同道:


    “正是,若是正常情况下,大隋的国力自然远胜于高句丽。


    但现在,大隋老将尽皆被杨广外放,他提拔的那些人,能否担当大任,如今还尚未可知。


    尤其是那单进,先前杨林领兵直逼平壤,此人功不可没,如今却被远放岭南偏远之地,也省得我们麻烦。


    否则有他随军出战,战局必然难以预料。”


    这些世家之人,亦是十分认可单进的实力。


    要知道,当初单进在东平府的时候,他们可是想方设法,想要除去单进。


    结果他们联系海寇,杀进登州府,非但没能成功解决单进,反而是给了单进建功立业的机会。


    那一战,一路跟随杨林从登州府杀到海外,破敌灭国。


    更是打的高句丽节节败退,损兵折将,若非杨广突然下令退兵,恐怕高句丽早就被单进覆灭,岂能存续至今?


    如果是这样的话,世家之人就有得头疼了,他们想要借助其他势力的力量,来应对杨广,多半要无从下手。


    这样的人,不得杨广重用,无疑是他们的幸运。否则的话,他们想要对付杨广,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说到这里,最前方一名老者,他是崔家族老,便是缓缓道: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现如今,昏君已经决心出兵征讨高句丽,我们也是时候,将此事告知那高句丽王了。


    虽然高句丽不愿与大隋为敌,但大隋兴兵来犯,他们岂能坐以待毙?


    这一战,总要有人付出代价!”


    说到这里,众人皆是眼前一亮,显得无比期待。他们相信,哪怕杨广能够对付高句丽,损失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世家之人的计划,亦是显而易见。


    他们先派人伪装高句丽兵马,在边境肆意杀戮,以此激怒杨广。


    等到杨广发兵北伐,他们便可提前将此事传到高句丽。如此一来,高句丽一方肯定有所准备,他们不会坐以待毙的。


    一方来势汹汹,一方早有准备,注定了对战双方,谁也讨不到好处!


    这件事情,世家之人并未犹豫,其实早在上次,他们就已经商议妥当,接下来应当采取什么举措。


    如今不过是确定消息,将之付诸实施。


    ——


    平壤城。


    高句丽都城所在。


    自从经历上次大战之后,高句丽一方的损失难以估量。


    虽然说,这场战斗最终没有打到平壤城,可是折损的兵马和大将,却是怎么也弥补不回来的。


    哪怕高句丽一方,近些年发展极好,也完全称得上伤筋动骨了。


    所以在大隋退兵之后,高句丽王高元立刻派出使者,向大隋称臣求和。


    这是高句丽唯一的选择。


    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总好过被彻底灭国。


    那一场大战,大隋双管齐下,一路由老将邱瑞、韩擒虎统领,从辽东城杀来。


    另一路则是杨林统领,单进在此番征战,堪称功勋卓著。他的威名,甚至可以在高句丽之地,起到婴儿止哭的效果。


    出于这种种原因,高元已经认清楚现实,大隋不是高句丽能够招惹的。


    所以他的称臣,不只是面子话,而是真的不敢再犯大隋半步。


    高元原以为,一切都会这样安定下去,虽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是能够这样混吃等死,倒也不是坏事。


    可变化始终来得突然。


    当一名士卒,脚步慌张的冲入王宫中时,高元不禁面露疑惑之色,他目光扫视而来,接着沉声道:


    “何事在此这般大惊小怪?”


    这名士卒喘了口气,也没有废话,直接道:


    “启禀国主,大事不好了,大隋传来消息,当今隋主已经下令,从各地征调数十万大军,要进讨我高句丽。”


    原本高元还不觉得,这件事和他有什么关系,当他听到此处,瞬间瞪大了眼睛,接着有些难以置信道:


    “什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士卒不敢怠慢,连忙呈上一份奏报,这上面已经把事情说清。


    高元看到奏报内容,顿时眼皮子直跳,沉默了一会,方才咬牙说道:


    “当真欺人太甚,我高句丽何曾出兵侵扰过大隋边境,他们却以此为理由,要出兵征讨我高句丽,未免可笑!”


    别的地方,高元或许无法确定,但他作为高句丽王,怎会不知高句丽兵马调动?


    这段时间以来,他可是下了严令,让人不要去招惹大隋。结果现在却出了这档子事情,恐怕只有一种可能了。


    那就是大隋这边在自己演戏。


    所谓高句丽犯境,只是他们自导自演,为了对高句丽用兵的理由罢了。


    想到这里,高元仿佛已经发现了正确答案。


    如果此事不是大隋朝廷所为,那他们为何连查探质问都没有,就调遣大军准备出征,未免太过干脆利落了吧!


    显然,大隋一方早有准备,他们就等着这个理由出现。


    一切豁然开朗,但高元脸上却没有半分轻松之色,他的心情并不好,接下来,他将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


    面对来势汹汹的隋军精锐,他该如何应对,高句丽又该如何应对?


    转瞬之间,高元心中万千思绪涌现,但他终究没有自乱阵脚。


    虽然先前大战,让高句丽损失极大,但大隋退兵之后,他早已令人重新构筑防线,防的就是这一天。


    只是高元根本不曾料到,还没有过去几年,大隋就已经按耐不住了。


    可大隋蓄势待发,大战在即,根本不容他有半分犹豫,必须做出决断。


    虽然高元对大隋心存忌惮,但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胆气之辈。如果大隋当真咄咄逼人,那他们也只能殊死一搏了。


    他绝不能看着高句丽的基业,就这样拱手相让,沦为大隋的垫脚石。


    只见高元郑重其事道:


    “即刻传令下去,召集群臣议事!”


    在高元下令不久,群臣尽皆聚集于大殿中,他们看到高元严肃的表情,也是意识到情况不妙。


    如果没发生什么紧要之事,高元绝不会这般匆忙召集他们。


    在群臣聚集之后,高元没有废话,而是直入主题道:


    “诸位爱卿,本国主方才得到急报,那大隋杨广以我高句丽犯境为由,调遣大军欲要征讨我高句丽,恐怕此战在所难免。”


    霎时间,众人皆是面露愕然之色,群臣面面相觑,有人惊呼道:


    “国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先前国主不是下令,让边境守军不可越界,侵扰大隋边境吗?”


    高元缓缓摇头,接着道:


    “若此事当真是我高句丽将士所为,那本国主也无话可说,但我高句丽何曾对大隋用兵,这是欲加之罪。


    以本国主预料,这分明就是大隋找的借口,他们想要趁此机会,一举覆灭我高句丽。


    若非如此,他们得知消息,岂能不派人来我高句丽问罪,而是直接调兵?”


    高元直接表明自己的想法,群臣亦是不住点头赞同,似乎只有这种可能了。


    但众人神色更加严肃,因为这意味着,大隋早有预谋,这场战斗是避免不了的。


    先前高句丽的惨败,他们还历历在目啊!


    若是大隋再度兴兵而来,他们该如何是好,高句丽当真能够挡住吗?


    群臣心有不安,可他们也不好发表什么意见。因为他们是高句丽的一员,和高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若是高句丽当真被大隋横扫,在场群臣又有谁能够占到便宜呢?


    这就是他们如今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