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吕雉、武曌、刘娥若处于同一个时期,谁强谁弱?

作品:《让你写日记,你咋写古代女人们?

    【其实这里面存在了一个客观现实问题。


    那就是刘娥所做之事,宋真宗赵恒是知晓的。


    宋真宗临幸了刘娥的侍女李氏,侍女李氏生下了一个儿子。


    刘娥便对外宣称这个孩子是自己亲生的,这也成为传说中“狸猫换太子”。


    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若说宋真宗不知道里面的猫腻,除非告诉我太阳是从西边升起来的!


    也许这一切是宋真宗设的一个局也说不准。


    可能是赵恒太想让刘娥做皇后了,为此他就和刘娥谈了自己的计划。


    刘娥也没有好的办法,就依了赵恒。


    这也是我的一个大胆的猜测。】


    【而至于武曌扼杀自己亲生女儿的行为,前者她并没有和李治说过。


    她这么做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压倒王皇后。


    没错!她确实做到了!


    也慢慢地坐上了皇后的位置。】


    此时看着日记内容的武曌嘴角比ak还难压!


    气的浑身哆嗦。


    东汉末年兖州境内。


    蔡琰看着日记上显示的内容,她的嘴角也是难压!


    只不过,她的心情和武曌是截然不同罢了!


    “夫君真是够坏的,逮着武则天一个人薅羊毛,相信她看到日记后,一定坐不住了吧!”


    此时,江白若是在她的身旁,一定会给她竖起个大拇指。


    这个“薅羊毛”他一共就和蔡琰说过一次。


    没想到,她却在此时用了出来。


    【宋真宗的5个儿子全部都夭折了,所以赵祯就成了宋真宗当时唯一的儿子。


    刘娥也以此实现了真正的“母凭子贵”,成功问鼎皇后的宝座。


    成为皇后的刘娥,不像其他女人一般,在后宫内搞什么宫斗。


    而是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了政事上,成为了赵恒的幕后帮手。】


    【刘娥知古通今,熟知政事。


    赵恒每天批阅奏章,刘娥就侍随在旁,为其分忧解劳。


    《宋史》中记载了这段情景。


    公元1020年,宋真宗病重。


    政务奏折基本上都是由刘皇后处理。


    这也为刘娥日后垂帘听政打下了基础。


    随着宋真宗疾病加病重,他干脆下诏:


    “此后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


    两年后,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


    当时的太子赵桢还不到12岁,执政能力不足。


    皇太后刘娥便开始了自己长达14年的临朝称制生涯。


    由此可见其有很强的政治野心。


    刘太后掌权后,她首先加强了与宋仁宗赵桢的母子关系,不许任何人离间。


    其次,她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提高自己的地位。


    她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追封了刘氏祖宗,并积极地与刘氏士大夫结亲。


    刘太后当政十一年,也做了不少大事。


    她恢复了太宗时期设立的理检院,创立了立谏院,曾先后六次下令严惩贪官污吏。


    她批准成立了最早的官办纸币发行机构--交子务,发行官交子。


    她还热衷于办学。


    在她的倡导下,创办了一些府州学,成为“庆历兴学”的先声。】


    【不过,女主听政并不被正统接受。


    刘太后在垂帘时也不得不许诺“候皇帝春秋长,即当还政”。


    可当宋仁宗赵桢到了到及冠之年(二十岁),刘太后依旧没有还政的意思。


    面对内外大臣要求仁宗亲政的呼声,刘太后充耳不闻,不予理睬。


    公元1033年二月,宫中举行祭太庙大典。


    刘太后感觉自己大期将至,想要在生前穿一次皇帝的龙袍,惹得群臣哗然。


    刘太后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步入太庙行礼。


    仪式结束后,刘太后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


    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她这是想在临了过一把女帝的瘾啊!


    有大唐武曌武则天给她做榜样,她仅仅只是过一把穿天子服饰的瘾。


    表面看她并没有学武则天那般趁着太子年幼,自己直接称帝。


    这也是她最终能列入十大贤后之列的一个因素吧!】


    【至此,刘太后彻底还政于儿子宋仁宗。


    同年3月,刘太后病逝于宝慈殿,享年65岁。


    宋仁宗召集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


    参知政事薛奎回答说:“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


    仁宗恍然大悟,立即下令给刘太后换上了皇后的冠服。


    由此可见,刘娥她内心深处并不想真的去做这个女帝。


    也许只是她一个心血来潮的大胆尝试罢了!】


    【从临终脱拉扯龙袍这里也可以看出,在生命终结的时候,刘娥的内心是复杂的。


    她十分清楚,自己从一介民女变成权倾天下的皇太后。


    这一切都是她的夫君赵恒带给她的机会。


    况且,称帝对当时已经掌握大权的刘娥来说是没有阻力的,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


    或许,刘娥是不想愧对赵恒,才会在自己临死前示意儿子赵桢让人将她身上的龙袍脱下。


    《宋史》这样记载刘太后:


    “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


    这种褒赞,也能客观地说明,刘太后临朝期间,政令严明,恩威并用,内外赐予均有节制。】


    【刘娥的前半生,有一半时间是站在暗处不能见光的。


    但她却用这段时间韬光养晦,让自己拥有了日后可以光明正大站在赵恒身边的资本。


    她的后半生手握权力,却不滥用私权。


    又悉心教导小皇帝,在适当的时候还政于新皇赵祯。


    从被宋真宗金屋藏娇的平凡女子,再到成为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


    刘娥的魅力绝非仅靠美貌加持。


    比美貌更打动人心的,是她的努力、智慧、才华和能力。


    因此,后世常将她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写到此处,我在想,若她们三人同处在一个时期,谁强谁弱呢?


    比狠是吕雉强还是武则天强呢?


    比监国她们中谁又是最强呢?】


    江白给看着日记的不同时空的人留下了一个思考话题。


    就在这时候。


    【叮!恭喜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