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究竟是武曌要杀长孙无忌还是李治呢?

作品:《让你写日记,你咋写古代女人们?

    就在大唐大明两个当家老大还在焦急激动的时候。


    江白收敛心神继续说着其他公主的命运。


    大唐肯定要去的。


    至少也得把当前手上的日记完成才行。


    【好了,聊过了长孙皇后三个女儿,接下来再说一下她的最小女儿——新城公主。


    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她只有两岁。


    她在八岁那年,被册封为衡山郡公主。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封号。


    《唐六典》中有规定,像山川这样不可以用于封号中使用。


    衡山这样的名山大川,其所在之地,按理说是不能作为皇子公主的封号的。


    李二为女儿破坏规定,可见对女儿多么的宠爱!


    至于后面她为何又叫新城公主,那是她的哥哥李治登基后,把她的封号改为了新城长公主。


    后面为了方便,直接称呼其新城公主。


    然而,


    她的婚姻是不幸的。


    新城公主深受父兄宠爱,但她的一生,一次悔婚,两次嫁人。


    甚至一辈子都毁在了婚姻上。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贞观十七年,魏怼怼(魏征)临终之前,


    李二带着不到十岁的新城公主去探望魏征,对魏征说:“看一看你的儿媳妇吧。”


    没错!


    李二话中之意就是想把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大儿子魏叔玉。


    这个魏叔玉就是长安四大纨绔之一。


    可人算不如天算啊!


    谁能想到,魏征去世没多久,太子李承乾就造反了。


    其中造反名单中还牵扯出两个人。


    这两个人可不得了。


    他们正是魏征生前推荐给李二的。


    为此,李二对魏征心存不满了。


    若只是这些还没到李二的临界点,不至于让他下达重大的决定。


    可惜,


    后来,李二又发现了魏征曾经把他自己劝谏的谏辞拿给了史官褚遂良看。


    这下好了,彻底把李二给惹毛了。


    李二怀疑他就是个到处显摆之人,自己劝谏不够,还要拿去和别人分享他的成果。


    于是,李二一怒之下,取消了新城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


    这还不算完,他还下令推倒了为魏征立的墓碑。】


    甘露殿内幸亏今日魏怼怼不在。


    不然的话,这样的场合他会不会社死当场啊!


    以他那样古板固执的性格,知道这事后,还不知道会做出啥傻事来。


    “咳咳,各位爱卿,日记中发生之事是在未来。


    而且无从考量,朕希望今日关于魏征之事大家烂在肚子中。


    事后不管他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至少朕不需要此事是从诸位口中传出去的。”


    李二脸上古井无波。


    可一众人知道此时李二已经很努力忍着了。


    一个个只好恭敬行礼:


    “谨遵圣谕!”


    【后来,李二又张罗给新城公主挑选驸马,他就是长孙皇后的堂弟长孙诠。


    有些跨辈分了哈。


    可这些在大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在贞观二十三的时候,李二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了。


    他怕耽误了新城公主的出嫁,就下令尽快准备婚礼。


    可惜,婚礼还没完成,李二就去世了。


    这下可好,新城公主只能延迟结婚了,得为父守孝三年。


    李二去世的时候,新城公主已经16岁了。


    要知道她姐姐长乐公主在11岁的时候,就许配给了长孙冲。


    大唐当时的规定是,女子15岁就可以洞房花烛了。


    可惜,天公不作美。


    守孝半年后。


    李治想张罗给妹妹举行婚礼。


    他不想让妹妹拖到19岁才出嫁。


    可惜被朝中的一些人上书反对了。


    拿出的理由字字珠玑,若不照办,就是对先皇的不孝。


    李治没办法,只能暂时放下了妹妹的婚事。


    不过好在,刚满三年,李治就迫不及待给新城公主安排了婚礼。


    据说,新城公主和驸马长孙诠婚后生活非常幸福。


    本来新城公主历经了多次波折,应该安稳才对啊!


    可事与愿违。


    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被人诬告谋反。


    其实早就想着扳倒舅舅的李治借着这件事把长孙无忌流放到了黔州。


    不久后就把他逼死了。


    其中还牵连出一大批长孙家族的人。


    其中有一个说法是:


    表面看是李治要扳倒舅舅,还不如说是武则天武曌要除掉长孙无忌。


    若没有她经常在李治身边吹枕头风。


    李治说不定还能放过长孙无忌。


    要说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长孙无忌是武则天坐上皇后之位的绊脚石。


    当时李治要封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是坚决反对的。


    可见,他们之间的政见不合。


    关于长孙无忌之死,普遍认为是武则天及党羽下的毒手。


    原因是长孙无忌曾在高宗废立皇后问题上得罪了武则天。


    还有一个说法是:


    长孙无忌是三朝元老,皇亲国戚,武则天虽为皇后,但绝不可能轻易撼动这位人望极高的功臣元勋。


    长孙无忌死后的第二年,武则天才开始代理国政。


    所以,武则天当时即使有杀心,也无杀力,逼死长孙无忌的只能是唐高宗李治。


    李治能当上皇帝,全靠长孙无忌从中周旋。


    那么,对于这位舅舅,把自己推上权力巅峰的第一功臣,李治为什么会有杀机呢?


    李治比较懦弱,但在立武则天为后的问题上相当果决。


    他发现——皇帝宝座对于自己来说,只是名义上的而已。


    他既感到被李二遗留下的光环所掩盖,又处处掣肘于长孙无忌。


    随着年龄越大,那种朝纲独断的信念就越强烈。


    为了亲政,李治必须要除掉长孙无忌。


    于是就有了开头说的,在没有调查实证之时,只是一些风言风语就给当朝太尉长孙无忌定性。


    李治既没有找长孙无忌当面对质,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取证。


    就下诏削夺长孙无忌太尉封号及封邑,发配到了黔州。


    这说明他内心已经默许了诬告。


    三个月后复审此案,


    许敬宗命人到黔州逼令长孙无忌自缢而死,抄没家产,子孙长流荒野之地。


    长孙无忌死后没多久,李治的身体就不行了。


    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乃至于最后改国号为大周,使唐朝国祚差点就此终结。


    李治逼死长孙无忌,本想独掌大权。


    但最终却被武则天夺去了天下,这恐怕是他没有想到的。】


    此时甘露殿内,李二、长孙无忌等人的心情会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