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看他那嚣张的模样。

作品:《大秦:多子多福,打造长生家族

    “皇上,臣也认为......”


    李斯一派的官员纷纷站出来,支持胡亥成为太子。


    秦始皇看着这些站出来的官员,心中暗自惊异。


    人数还真不少!


    他们口中的胡亥纯良,秦始皇心中却是冷笑。


    自己的儿子什么品行,他会不清楚?


    而且,胡亥的情况,能瞞得过他?


    胡亥性格暴虐。


    稍不如意,便动辄杀人。


    在他眼中,奴仆与畜牲无异,都是低贱的。


    “皇上,臣也认为胡亥是位合适的储君。”


    李斯一派的官员还在不断地站出来。


    秦始皇的脸色愈发阴沉。


    朝堂之上,李斯的影响力已显而易见,其党羽遍布朝廷,势力庞大。


    他们竟然敢在朕的面前讨论立储之事,难道他们不知道朕还未离世吗?


    秦始皇紧握扶手,心情激荡,却强行按捺住怒火,面不改色地转向叶轩,问道:“叶爱卿,对此你有何见解?”


    叶轩闻言,立刻收敛起轻松的姿态,神情严肃地回答:“立储乃是国家大计,全凭陛下圣裁,臣等不敢妄加置喙。”


    秦始皇目露不满,叶轩素来是他的得力助手,以往遇到难题,总是叶轩为他提供解决之道。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面对李斯与众臣的逼迫,叶轩却似乎不愿为他分忧。


    若是叶轩能提出不同意见,哪怕是一丝反对,也能为他提供推脱的借口。


    但现在,李斯联手众多臣子,强迫他立储,使他无法回避。


    秦始皇沉吟片刻,终于下定决心,道:“此事,朕需再思量一番。”


    说罢,便挥袖起身,带着浓重的阴霾离开朝堂。


    随行的太监们紧跟其后,而李斯则望着秦始皇离去的背影,眉头紧锁。


    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定会触怒秦始皇,但为了胡亥能成为储君,他别无选择。


    李斯的一众追随者却心怀忐忑,担心他们的逼迫会引起秦始皇的怒火。


    但李斯信心满满,安抚他们道:“有我在,定不会有事。”


    李斯沉声强调:“胡亥公子才是最适合的储君人选,我们只是据实而言。”


    他目光凌厉地扫过众人,吓得他们再不敢多言。


    朝堂之后,叶轩与赵高在宫中一隐蔽处密谈。


    “李斯竟敢如此大胆,率众臣暗中逼迫陛下立储。”叶轩感慨。


    赵高则有些困惑地提及:“那突如其来的陨石,又是怎么回事?”


    他指的是那块刻有“承大统者,胡也”字样的陨石。


    在繁华的函谷关城,流言如疾风般刮过。


    “这会不会是李斯暗中为公子扶苏造势呢。”


    秦始皇亲自授意蒙毅封闭的神秘陨石降临事件现场。


    于是,蒙毅得以一窥其神秘面纱。


    方圆半里的土地都被烧成焦土,陨石坠落在坑洼中,表面刻着奇异的文字。


    对于蒙毅来说,这还是头一回亲眼见证陨石,以往的经验仅限于史书记载,真假难辨。


    然而,他已身处异世,对于命运和超自然的力量,他抱持着深深的敬畏。


    “兄弟,你觉得扶苏会不会就是那位天选之人。”


    “历史记载,最后登基的也是扶苏啊。”


    蒙毅深知叶轩的心思,毫不隐瞒。


    叶轩将自己的计策道出,包括伪造铁陨石,上面刻有“承大统者,扶苏也”的字样,然后让整个函谷关为之轰动。


    他的目标,就是要李斯推动扶苏登上皇位。


    蒙毅听得瞠目结舌,随后由衷赞叹。


    “兄弟真是智谋过人。”


    “没想到你的布局如此深远。”


    “简直匪夷所思。”


    “那陨石仿佛真的存在,兄弟,你竟然能伪造出这样的奇观。”


    “不,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


    “兄弟,你让李斯推扶苏,有何深意。”


    叶轩微笑着,话语中蕴含深意。


    “以后你会明白的。”


    “我召你来,另有他事。”


    “何事。”


    蒙毅的好奇心被勾起。


    叶轩缓缓道出,蒙毅的眼睛逐渐闪烁起来,不时点头,他将叶轩的话语铭记于心。


    “如此一说,始皇帝定会对李斯产生更深的不满。”


    “原来兄弟早有打算。”


    蒙毅恍然大悟。


    叶轩只是微笑,若非想削弱李斯的丞相地位,让他在秦始皇心中失宠,他怎会如此精心布局。


    叶轩叮嘱:


    “老蒙,这些只在秦始皇询问时提及,若他未问,切勿主动提及。”


    “否则,即使你是始皇帝的亲信,他也会因你的主动而疑虑。”


    蒙毅点头应允,两人密谋完毕,各自离去。


    秦始皇的寝宫内,气氛压抑。


    “李斯,简直是无法无天。”


    “荒谬至极。”


    “不如朕将皇位让给他。”


    秦始皇握剑狂舞,愤怒的情绪犹如狂风暴雨。


    瓷器摔得粉碎,发出清脆的声响,宛如冬日的冰雹。


    寝宫的家具在剑光下哀鸣,床榻上的锦被纷飞,如同漫天雪花。


    宫女太监们缩在角落,战栗不已,畏惧秦始皇的怒火。


    “该死的李斯,终有一日,朕定要取他项上人头。”


    “看他那嚣张的模样。”


    “这哪里是选拔接班人,简直是挑选未来的帝王。”


    “他巴不得我早日撒手西归。”


    一声巨响回荡,“砰。”


    秦帝将剑重重摔在地上,心中满是压抑。


    李斯的行为虽合乎臣子职责,但他心中的怒火却难以抑制。


    选择储君本是天经地义,可他此刻却只能默默承受。


    他曾寄希望于叶轩能站出来,或许能打破这僵局,他在朝会上特意征询叶轩意见,就是为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叶轩这次竟选择了沉默,仿佛并未察觉他的微妙暗示,这让秦帝的心情愈发低落。


    尽管他内心偏向扶苏为储君,然而扶苏过于崇尚儒学,那群儒家总是口口声声仁义道德,只会用道德的枷锁束缚他的决策。


    他们懂什么?大秦的辉煌是他的汗水和血泪铸就的,那些儒生只知道空谈仁义,他怎能容忍他们影响大秦的铁血之路?


    若真听从儒家,他的统治可能早已被颠覆。


    那些儒家徒有其表,不仅不干实事,还常诋毁大秦和他的功绩。


    他对儒家的不满,已积压许久,正是因此,才将扶苏派往边疆,以磨砺其锐气,让他明白大秦的真正力量。


    如今,朝臣几乎一致倾向于胡亥,这股压力如同千钧巨石压在他心头,使他无法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