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朱元璋怒了!咱大孙的东西也抢,该死!

作品:《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孙儿,跟爷爷细细说,谁抢了你的火锅店?”


    这还得了!


    孙儿的火锅店,朕都还没舍得要,就有人抢走了?


    不知死活!


    朱元璋面带杀气。


    “朱爷爷,火锅店的事,我自有打算。”


    林洛站起身,看着都停下筷子的村民们。


    “各位叔伯,兄弟姐妹,该吃吃该喝喝,不为这件事扫了兴!火锅店是咱们的,谁都抢不走,明天我去应天府走一趟。”


    “好孙儿,你是要急死爷爷啊!”


    朱元璋气得吹胡子瞪眼,磨刀霍霍,就等待林洛说出个名字。


    “唉,朱老丈,说起这件事,我就气得吃不下饭!”


    王汉生愤愤不平。


    “林洛发明火锅的吃法后,到应天府摆了个小摊,经营不到一年,赚够钱买了家大店面,开了火锅店。”


    “咱们公鸡村,种出来的菜呀,养的鸡喂的猪,都以比市面上高三层的价格供应到火锅店。”


    “农闲时去店里帮忙,每家每户还能分上几十两银子。”


    “可是那泼皮钱有德眼红咱,在火锅店下毒,还买通官府,把我抓进打牢。林洛不卖店,就不放人!”


    “钱有德只出八十两,咱家的店一天也不止赚那么点钱,这摆明了强买强卖啊!”


    王汉生声音哽咽,“是我拖累了林洛!”


    “该死!”


    朱元璋怒喝。


    “朱爷爷,应天府尹已经被皇上砍头了。”


    林洛道。


    最可恨的,破坏了林洛的赚钱的计划!


    要不是这个钱有德勾结官府。


    林洛也不至于辛辛苦苦考秀才。


    他刚来到大明时,年纪小也干不了太多事,最简单有效的,就是读书考科举。


    一般人肯定都这么想。


    古代读书人地位高,还能当大官。


    可是这条路,在大明初年极度危险,走不通!


    一不小心就掉脑袋,满门抄斩!


    稍微知道明朝历史一点的人都明白,朱元璋对百姓好,对手下的官员可是要求严格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俸禄不算多,稍微犯点错,立马人头落地,还要连累全家。


    更严重的是,朱元璋在太子朱标过世以后,为了让朱允炆顺利继承皇位,连续清洗了好几波朝臣。


    朝堂之上,人头滚滚。


    林洛可没那个把握,科举做官,能保住小命。


    朱元璋还不算完,朱允炆皇位还没有坐热,朱棣就来了。


    打仗死人不多说,朱棣夺取皇位后,清洗的官员,特别是文人,不比朱元璋少!


    方孝儒都故事大家都知道,明朝二十四功臣也可以挨个的去数数看,善终的有几个?


    总之一句话:想在明朝初年,活得滋润自在,不要跟官场沾边。


    林洛起初制定了很好的计划。


    他在随身商城里,买了各种现代工业生产的调料,做火锅。


    从小推车开始做大做强,在应天府开店,教孩子们,认字算数,以后可以在店里,当掌柜多赚钱。


    再往后,以公鸡村的村民为骨干,去全国各地开火锅连锁店,做的更大,更强!


    在朱棣打仗之前,赚到足够多的银两,咱就消消停停的隐居。


    等仗打完了再出来继续做生意,快快活活地过一辈子。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遇到了钱有德。


    不过是个有点背景的小地痞,就把火锅店抢走。


    这让林洛深刻的体会到,民不跟官斗。


    没有关系,没有身份,没有地位,连自己的财富都保不住!


    恒古不变的道理!


    古今通用!


    林洛只能买了本《明清状元科举合集》,学习八股,考上秀才。


    先把火锅店拿回来。


    “孙儿,爷爷给你壮胆,你尽管去告状。”


    “官司打到皇帝那都不用怕!实话告诉你,爷爷在皇帝那里说的上话,捅破天去爷爷给你撑着!”


    朱元璋当着大家伙的面,拍着胸脯保证,“讲道理,按律法,没问题。谁敢对我孙儿用刑,我杀他全家!”


    “嘿,牛你尽管吹!”


    林洛哪能信他啊?


    还能在皇帝那说的上话?


    以为姓朱,就是皇亲国戚啊?


    林洛夹起一个大鸡腿,塞到朱元璋的小碗里,“朱爷爷,你别光说话,你吃菜吃肉!”


    哟,这孩子不相信朕……鸡腿真香!


    到太阳下山。


    朱元璋才意犹未尽的,离开公鸡村。


    “孙儿,爷爷先走了。”


    走在回应天府的官道上,朱元璋吩咐,“马三,我要林洛的所有资料,这十年里,一件事都不能漏过!”


    “遵旨!”


    马三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小的一定仔细。”


    “还有,去查钱有德!惹到咱孙儿,他活腻了!”


    “是!”


    从东上门进了皇宫,马三立即去完成朱元璋的命令。


    朱元璋在乾清宫批阅奏折,满脑子想的,却是在公鸡村,林洛的画面。


    便丢开奏章,望着窗外沉思。


    “启禀皇上。”


    这时太监总管赵公公,双手捧着一封奏折,恭恭敬敬走进来。


    “黄大人说这是皇上命他写的,奴才不敢耽搁,马上呈了过来!”


    “嗯,放下吧。”


    朱元璋有意册封朱允文为皇太孙,便命东宫伴读,翰林院修撰黄子澄写了奏折,明日朝议。


    黄子澄作为洪武十八年的探花,才情俱佳,奏折写的文采斐然,条理清晰,十分符合朱元璋的心意。


    但现在朱元璋打开奏折,很烦躁。


    “皇上,黄大人还在门外等您召见。”


    赵公公细声道。


    “朕说了要见他?”


    朱元璋啪的一声,将奏折摔在桌面,怒道。


    “叫他滚,朕还没死呢,就急着新主子了?!”


    “皇上息怒,奴才马上滚。”


    见到朱元璋勃然大怒,赵公公吓得大气不敢出,屁滚尿流的退出乾清宫。


    也不知到底哪里说错了话,做错了事。


    万岁爷那眼神就跟要杀人的似的,恐怖!


    赵公公后怕的吸了几口气,平静了一会儿,才继续往前走,找到宫门外等候多时的黄子澄。


    “皇上看了你写的奏章,十分生气,让你滚!”


    “公公所言属实?”


    黄子澄一愣,“皇上早晨吩咐我,务必今天之内,将奏章来亲自送来,怎么会不召见我?”


    “黄大人给圣上的折子里写了什么话,自己心里不知道,还要问我一个大字不识的奴才?”


    赵公公没好气,呛了黄子澄一句。


    然后清了清嗓子,学着朱元璋的语气,传达圣上口谕。


    “叫他滚,朕还没死呢,就急着认新主子了?!”


    不仅声音一模一样,连神态都惟妙惟肖。


    黄子澄心惊胆战,冷汗直冒。


    难道自己折子里,请立皇太孙的意思太急切,犯了圣上的忌讳?


    黄子澄摸不着头脑,失魂落魄的离开。


    赵公公也擦擦额头的汗水,十分沮丧。


    朱元璋对太监绝不姑息,只要犯错,立马杀头。


    伴君如伴虎啊!


    没走几步,就遇到了一个宫女,冲他招手,“赵公公,我家娘娘在前面等你。”


    赵公公仔细一瞧,这不太子妃的贴身女官吗?


    在宫里当了几十年太监,赵公公还是能看清一点形势的。


    万岁爷不太疼爱其他皇子,太子朱标刚刚过世,乾坤未定,一切皆有可能。


    太子妃轻易不敢开罪。


    而且太子妃娘娘,平日就对他们这些奴才不错,经常赏赐。


    “参见娘娘!”


    赵公公跟随宫女,拜见道。


    太子妃吕氏,并非太子朱标的原配。


    朱标的原配常氏去世后,吕氏以次妃的身份扶正,她也是朱允炆的亲生母亲。


    “公公,听说皇上今日去给钟山,悼念太子,十分悲痛,回宫可好了些?”


    太子妃和颜悦色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