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孙只求遮风挡雨,东宫还委屈上了?

作品:《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允炆那里出了什么问题?”


    黄子澄进来后,朱元璋立即关心的问道。


    黄子澄双手呈上奏折,“禀皇上,殿下一切安好。”


    “殿下今日早晨向太子妃请安时,发现太子妃的居所有些破旧,外墙色彩驳落,柱子的油漆也磨损得掉了一些,所以上书请求国库拨款,修缮东宫,以尽孝道!”


    朱元璋听到是这事,脸上的神情有了些变化。


    打开折子,看了几眼。


    “二十万两银子?”


    “允炆自己写的折子,还是你们帮忙写的,他做的誊抄?”


    “殿下挂念母亲,心下悲伤,挥笔一蹴而就,微臣观殿下真情,折子字字情真意切,竟一字不能修改,实在是孝心至诚……”


    黄子澄还在吹嘘着朱允炆的孝道,殊不知朱元璋已经出离的愤怒。


    “用国库的钱,修房子就是尽孝?”


    “圣贤之道,治国之理,哪一条是这么讲的?”


    “滚!”


    朱元璋把奏折撕成几块,直接摔在了地上。


    黄子澄看见朱元璋阴沉的脸色,吓得屁滚尿流。


    “微臣知罪,皇上请息怒!”


    “是微臣教导无妨,误导了殿下,请皇上息怒……”


    “快滚!”


    黄子澄不敢再多说,慌里慌张地退出乾清宫。


    他不断的用袖子擦着额头的冷汗,也不知最近到底是为何,自己来见了皇上两次,结果都很糟糕!


    马三在一旁,目送黄子澄远去。


    屋里,朱元璋的愤怒还没有发泄完。


    噼里啪啦的一顿乱砸。


    “咱大孙给军户盖漂亮院子,盖学堂,开作坊……自己却住剩下的边角料修成的小房子,只求挡风遮雨,还空出一间存放农具和种子!”


    “东宫那么华丽的宫殿,他们还不满足!”


    “二十万两银子,给大孙能买多少地,盖多少房子!”


    “……”


    骂骂咧咧的,朱元璋都替林洛感到委屈。


    马三张着大嘴,砸吧几下,万岁爷这到底是在气朱允炆殿下呢,还是在气林洛?


    咱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不知道,咱只是个守门的!


    可惜黄子澄是没资格,听朱元璋这些发怒的话了。


    他愁眉苦脸的回到东宫,迎面撞上了等候的太子妃吕氏。


    “参见太子妃娘娘,娘娘安好!”


    黄子澄恭敬下拜。


    “黄大人不必多理!”


    太子妃在朱标没过世前,和东宫属官也不熟,现在为了朱允炆,不得不出来拉拢人心。


    她向黄子澄盈盈一拜,直接双膝着地。


    “以后允炆要靠黄大人指教,我这个做母亲的什么也不懂,请黄大人多担待。”


    黄子澄急忙躲开,“微臣何德何能,如何敢受太子妃大礼……”


    “黄大人,您不是外人,本官就直说了,现在正是册立皇太孙的关键时刻!”


    太子妃恳切道。


    “希望您能多多在皇上面前为允炆多说话,今后允炆登基,您就是太师,位列三公,群臣之首!”


    “唉,这……”


    黄子澄叹气,“娘娘,微臣和东宫同为一体,自然尽心。不过皇上的心思,最近突然有些不明朗,微臣不敢造次!”


    “上月微臣受皇上之意,上书请立皇太孙,皇上却不知为何突然改变心意,不见微臣!”


    “今日,微臣上书请修东宫,又惹得皇上勃然大怒,一顿痛斥……”


    “实在惭愧!”


    请修东宫的事,自然是太子妃出的主意,黄子澄执行,为了试探朱元璋的态度。


    朱元璋若仍有意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肯定会批准此事,顺便也能在朝中提升朱允炆的威望。


    但黄子澄万万没想到,皇上的反应竟然如此剧烈。


    他只得如实向太子妃报告,方才朱元璋是如何将奏折撕碎,扔到地上。


    “那可怎么办?”


    太子妃又惊又急,“黄大人,我和允炆孤儿寡母的,在朝中也没个能说得上话的人,您一定要想想办法!”


    “娘娘,稍安勿躁!”


    黄子澄定了定心神,“此时不宜再向皇上进言,需日后再图!”


    “日后再图?”


    “不错!”


    “皇上前日命允炆殿下,挑选东宫属官,操练护卫士卒,微臣以为这是要在一个月后的军演里,考验殿下。”


    “只要殿下表现得好,在军演中展现出储君的气势,定能让皇上重新坚定册立皇太孙的信心!”


    黄子澄自信的分析道。


    “臣等一定积极奔走,请朝中将军为殿下练兵!”


    “本宫多谢大人!”


    太子妃觉得黄子澄的话非常有道理。


    ……


    第二天,朱元璋揉着脑袋召见了兵部尚书。


    他一晚都没有睡好。


    大明的军户制度,真的像林洛所说,一点用处都没有?


    到底什么样的制度,才是真正好的制度?


    朱元璋想不明白,又很着急。


    可是兵部尚书说了一大堆话,都是老生常谈,没点卵用!


    朱元璋甚至觉得,没有林洛骂两句来得实在!


    “把兵部侍郎,户部尚书和侍郎,都给朕叫来!”


    乾清宫里,七七八八一大屋子人,车轱辘话翻来覆去。


    要不称颂圣德,要不就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越听越心烦!


    胡乱的让群臣退下,朱元璋对门口的马三喊道,“备车,去正阳卫!”


    “是!”


    爷孙没有隔夜仇啊!


    马三笑嘻嘻的换了衣服,准备好马车。


    一路出了应天城,来到正阳庄。


    “去敲门,让那混小子出来!”


    朱元璋到了小院跟前,又摆起了臭脸。


    马三憋着笑,脸上不露出一点,皇上还有小脾气了,敲敲门。


    “老爷,没人!”


    “伤了大孙的心,他不见了我了啊!”


    朱元璋难受,“他肯定看到马车,躲起来了……呜呜呜!”


    马三左看右看,找到一个扫石板路的大爷,“你们林爷不在家?”


    “你是谁,找林爷啥事儿?”


    大爷没回答,反而打量了马三几眼,“你是不是昨天来过我们庄子,朝廷的御史?”


    “啊……大爷您认错了!我从公鸡村来,来找林爷说点事!”


    马三急忙改口,庄民们对文官怨念不浅,记起仇来了。


    一听是鸡公村来的,大爷立马热情,“林爷在河边搞训练哩!朝廷要庄子出兵军演,搞得我们连作坊都去不成……顺着那个方向走两里路就到了,要不要我带你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