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十年后,大明再无精兵可用!

作品:《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浩海达裕没有掩饰自己的不安,他的话被周围的人听在耳中。


    其他使臣见蒙元都低头了,对大明愈发敬畏。


    马三心想皇上这下总高兴了吧,秦王给咱大明长脸了!


    偷眼望去,朱元璋却面色阴沉。


    太子朱标,正是从秦王封地回来以后,大病身亡!


    朱元璋很有理由怀疑,太子病故和秦王朱樉有关。


    朱标正值壮年,向来身强体壮,没有隐疾,怎么会好端端的大病不起,一命呜呼!


    若非朱标十分清楚父亲的脾气,在临死之前,再三向朱元璋求情。


    朱元璋愤怒之下,都想把秦王朱樉给宰了,以泄心头之很!


    理由什么的,重要吗,需要吗?


    朱标一死,最大的皇嫡子是谁?


    朱樉!


    按惯常,皇位就要落在朱樉头上。


    只此一条,足够朱元璋把朱樉给砍了!


    看到朱樉骑在马上,贼眉鼠眼的四下张望,还不停的向左右挥手,朱元璋的牙都气痛了。


    老子还没死,你个逆子就迫不及待的出风头,想做皇帝?


    最好别叫老子查到你和太子之死有关,否则就算朕答应了太子的求情,也要把你这逆子送下去陪葬!


    秦王朱樉的军阵通过后,朱棡带着士卒走了过来。


    朱元璋阴沉的脸色,总算缓和。


    特别是看见朱棡这货,吃的胖胖,谦逊有礼的向城楼中各位叔伯招手,又向另一边等待入场的将士们打招呼示意,朱元璋脸上的笑意更多了。


    没错,就是这么偏心眼子!


    除了朱标以外的二十多个儿子里,朱元璋比较喜欢的就是朱棡。


    对人随和,没有架子,对马皇后也很孝顺。


    驻守边疆,能保卫一方百姓周全,偶尔也能出塞追击蒙元。


    打仗虽然比不了老四朱棣,但也不差!


    毛病嘛,不是没有,好吃就是其中之一,曾经因为厨师做菜不好,鞭打厨师。


    不过对于一个王爷,吃吃喝喝不是什么大缺点,何况经过朱元璋的训斥,朱棡后来也改正了。


    看朱棡招手,就是随和有礼。


    看朱樉招手,就是招摇过市!


    老朱偏心,那是从内到外,随时随地的。


    晋王朱棡之后,便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


    朱棣挑选的士卒,一半骑兵,一半步兵,看上去似乎不怎么强悍。


    骑兵的战马,不如前面经过的三个军阵的战马高大。


    步兵的铠甲,多有破损,不是新的,远不如东宫卫队。


    朱棣本人淡淡的向城楼方向拱拱手,算是打过招呼,不再有其他动作。


    朱元璋有些疑惑,老四打仗很厉害,治军为何会比其他人差?


    朱棣也很沮丧。


    他也想在大明军演上,展示自己部将的强悍,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治军之能。


    但现在,只能示弱!


    特别是经过刚才朱高燧和正阳卫的事情一闹,朱棣仅有的一点出风头的心,也没了。


    夹起尾巴,来日方长!


    城楼上,浩海达裕的目光却郑重无比,紧绷着身体坐在位子上,眼睛眨都不眨的仔细观察朱棣的军队。


    “蒙元使臣,为何突然严肃?”


    “草原敬重强者,燕王便是边塞王中,令草原最头疼的存在!”


    说敌人强大,等于变相夸奖自己强大。


    何况朱棣确实能打,草原人天生慕强。


    “哪怕雄鹰收起了爪子,无精打采的停在山上,没有展翅飞在天空,也依旧是王者!”


    浩海达裕还有话没说完。


    朱棣是将来对蒙元的大威胁,如果大明江山被朱棣继承,蒙元今后必有苦战,后患无穷!


    但这几句话,已经让朱元璋心中微动。


    在没有朱标的情况下,老四朱棣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不行!


    朕要立皇太孙!


    转瞬间,朱元璋就把这个念头扔到一旁。


    他对朱标的感情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嫡长继承是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总结的优秀制度。


    按宗法礼制,皇子里继承皇位的,应该是秦王朱樉,朱元璋一万个不同意!


    传位皇长孙好歹有个说法,符合礼制,为后世左做出了标榜。


    倘若挑选朱棣为太子,立贤不立长,看似很好,对大明有利。


    毕竟朱棣的能力,连蒙元使臣都认可。


    但眼光放长远一点,大明要传承几百年,甚至千年!


    这给后世子孙树立了非常不好的榜样!


    立贤不立长,谁贤明?


    长子天生就注定了的,谁也抢不走。


    但贤明这个东西,谁都能来争一争!


    争贤明就是争皇位,到时候和养盅没区别,斗成一团乱。


    手足相残,宫廷政变,足以让大明国力空耗,江山不稳。


    嫡长继承,虽然可能出庸主,但稳定呀!


    教育好长子,避免出昏君,总比不停的政变要稳当!


    朱棣走过后,其他藩王逐一出场。


    天气也越来越不好,乌云压城,阴风阵阵。


    但浩荡的军阵,还是让文武百官不住点头,各国使臣从心里敬服。


    浩海达裕冷眼看着接受检阅的军队,不时撕一片肉喂进嘴里,再喝一口酒。


    听到其他国家的使臣赞叹大明军威,浩海达裕不屑的一笑。


    “我观大明之军,强则强矣,但不过如此!”


    “呵呵,你别说大话!”


    “什么叫不过如此?”


    李芳远怎么看蒙元使臣,怎么都不顺眼。


    人呐,最重要的是认清现实!


    “都是被大明打趴下的,嘴硬有用?”


    “我等确实败给了大明。”


    浩海达裕看了几眼周围的使臣,然后向着朱元璋的方向。


    “陛下,您有没有发现一些问题?”


    “蒙元使臣有话直说。”


    “朕从南打到北,还没怕过什么!”


    朱元璋将众人神情,尽收眼底。


    他知道,蒙元一直不服气。


    也不指望看个军演,就能让浩海达裕心服口服。


    一句话,欠打!


    “诸位,大明军队之强,有目共睹,但——”


    “军演中的精兵强将,年龄俱在四十岁以上。”


    “百战老兵,战斗力十分强大,却也离老不远,还能打几年?”


    浩海达裕脸上带着笑,朗声问道。


    “参加军演,是从大军中百里挑一的勇士。”


    “少年血气方刚,而世上在有没比战场更有血性的地方,军营中最勇猛的士兵,应该是年轻的勇士,大明正好相反!”


    “也就是说,大明百万大军,最能打的精兵已经快要老了,并没有年轻的勇士补充进来!”


    “十年之后,这一批勇猛的将士退役,大明再无精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