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吕氏禁足,受罚!

作品:《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自从处理了李善长和胡惟庸以后,皇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大明的文臣在朱元璋手下,压根掀不起什么风浪。


    纯纯的治国工具。


    干得好,用的顺手,就继续;干的不好了说换就换。


    文臣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更别说在宫中闹事造反,简直笑话。


    但凡蒋环想还手,锦衣卫早就把这些个尚书、侍郎,吊起来打,宫里几千锦衣卫,一人一刀都能把他们剁成肉酱。


    之所以最后成了这种局面,蒋环不得不妥协,带着兵部尚书来到正阳卫找朱元璋,原因皆在太子妃!


    若不是太子妃带着朱允炆出现,蒋环能在宫中和大臣们耗一辈子。


    文臣们的本心,说的好听点是图名,恶意揣测下是想要拥立之功,但或多或少,都还是有一些保大明社稷的意思。


    朱元璋对他们的惩罚,并不重。


    至少在老朱看来,很轻很轻,一点都不重。


    太子妃吕氏就不同了。


    老朱给东宫的命令是老老实实待着,皇位该给你的时候,自然会召见你。


    你带着朱允炆来乾清宫前堵门,那算什么事儿?


    咱孙儿是心念皇爷爷,真心为皇爷爷祈福。


    你作为太子妃,那点小小的心思,以为咱看不出来?


    哼!


    幸好这次中毒,最终化险为夷。


    否则皇位传给朱允炆,还不知道这女人要怎么折腾!


    “吕氏,昨晚朕命你带着允炆返回东宫,你可听清楚了?”


    “回皇上,臣妾听清了。”


    “今日你带允炆来乾清宫,各宫门处,可有锦衣卫劝阻?”


    “有……”


    “那你为何无视皇命,强闯乾清宫?”


    “臣妾知罪!”


    吕氏惊慌的跪下,俯身不起。


    朱元璋冷冷的看着她,“你在东宫,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特意来到乾清宫?”


    吕氏脸色刷的一下变得苍白,眼中满是惊惧。


    幸好她此时正额头触地认罪,看不到她的神情。


    站在远处的太监总管赵公公,听到朱元璋这句话,也惊出一身冷汗,腿都在打颤。


    “皇上恕罪!”


    “臣妾今日用过早膳,见允炆没有像往常一样,来给皇上请安,唯恐有失孝道,便带着允炆来乾清宫,却没想到众位大臣也在……”


    吕氏战战兢兢的解释。


    朱元璋又问,“是你的主意,还是允炆那孩子吵着要来?”


    “是臣妾自作主张,带着皇孙过来!”


    吕氏急忙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请皇上责罚妾身!”


    上一刻,她还心存侥幸,现在却只希望朱元璋不会因此迁怒朱允炆,讨厌朱允炆。


    “太子妃吕氏,无视皇命,擅离东宫,即日起禁足三月,除日常请安、监督皇孙学业以外,不得在宫中走动!”


    “臣妾领罪!”


    吕氏叩头谢恩,稍微松了口气。


    这个责罚也说重也不重,只是给吕氏这三个月带来一些不方便。


    但朱元璋还没完。


    “其父吕本之墓,迁出钟山!”


    “革除吕本礼部尚书之位!”


    吕氏顿时犹如五雷轰顶。


    吕家虽为书香门第,吕本短暂的做过几个月的礼部尚书,但只不过沾了朱标的光,是皇家给的荣耀。


    不久吕本外放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司运使,算是给吕家攒了一些家底。


    洪武十四年吕本病重,召回朝廷,授为太常寺卿,死后以礼部尚书的规格下葬。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特许葬在钟山。


    钟山乃朱元璋钦定的风水宝地,皇陵所在,吕本能葬在此处,虽然不是真的进了皇陵,也是莫大的光荣。


    吕本没有儿子,无人能延续家族,这也是吕氏在朝中式微的根本原因。


    现在,连最后的遗产,都被朱元璋无情的剥夺!


    更可怕的是,朱元璋这个惩罚,向外传递出的信息。


    吕氏一介妇人,儿子姓朱,吕本留下的那点萌阴毫无用处,但皇上对吕本得态度,却间接向外界表明了他对储君之位的态度!


    总不能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的外祖父被剥夺之前赐予的恩宠?


    “臣妾……臣妾……知罪,甘愿受罚!”


    吕氏泣不成声,却不该有丝毫的辩驳。


    “望你以后安分守己,用心教导皇孙,去吧!”


    朱元璋这才满意一点。


    今天这事儿肯定有人犯错要被重罚,朱允炆不是大孙,但也是朱标亲生的啊,肯定没错!


    那就只能是太子妃吕氏了!


    吕氏掩面痛哭,在宫女的搀扶下,向东宫而去。


    朝臣莫不惊骇。


    今日之事,皇上连东宫都一并处罚了!


    “好了,朕累了。”


    “蒋环,你带着他们去奉天殿前受罚。”


    “是!”


    朱元璋昨晚睡得香,中午又小睡了会儿,其实精神正好。


    待蒋环领着朝臣离开,他立刻向马三道。


    “找回蓝玉三人的圣旨,发出了没有?”


    “锦衣卫已经出发。”


    “好!那给大孙的麒麟服,绣春刀,金带,有没有送过去?”


    “这……尚在宫中库房,不如等明日大孙来宫中伴读之时,一并赐下。”


    马三确实忘了这个。


    昨晚朱元璋出宫时走的匆忙,也没有随身带着赏赐。


    “嘿!你以为那孩子能记得明天来宫中?”


    “现在就派太监,带着赏赐去正阳卫。”


    “顺便告诉大孙,千万别迟到,文武百官都看着的,别给咱丢脸!”


    “小的马上去办!”


    马三一琢磨,真是这个理,咱皇上想的周到。


    ……


    乾清宫前往奉天殿的路上,蒋环走在最前面。


    六部官员,除了任亨泰以外,跟在后面。


    这回是真的视死如归了。


    锦衣卫手黑,石头在他们手下都能脱成皮!


    何况他们这些一辈子读书的文官?


    四十大板下去,能剩下几口气,那就全看天意了!


    “蒋大人,咱们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明日上朝还要和蒋大人打招呼……”


    茹瑺硬着头皮,上前和蒋环套近乎。


    蒋环揉了揉自己肿着的脸,没说话。


    上朝确实天天见,可哪天见过你们这些尚书和咱打过招呼。


    咱一心为皇上办事,你们都是二品大员,咱不敢高攀!


    吏部尚书也一点就透。


    “蒋大人,前日有御史上奏本,弹劾锦衣卫贪赃枉法,六科廊一时大意,没有挑拣出来,实在是罪过……咱回去就查查,是谁不长眼乱写,把他贬到边疆去!”


    “啊哈哈,御史监察百官,有上书的权力,咱锦衣卫可管不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