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林洛大战齐泰,朱元璋也问为什么?

作品:《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眉清目秀,温文尔雅。


    在军演上,林洛看到朱允炆从马上跌下来的样子,不免觉得这倒霉孩子太过弱鸡。


    此时。


    在文华殿内,再见朱允炆,林洛觉得顺眼了很多,书院才是朱允炆该待的地方。


    “允炆殿下宅心仁厚,既然如此,今天便不惩罚他了。”


    齐泰心思电转,瞬间读懂了朱允炆之意,便先对朱允炆点点头,再对林洛道。


    “林洛,你坐下吧!”


    “以后务必认真听讲,不可睡觉,更不可说谎!”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你深受皇恩,为东宫伴读,当用功读书,不负陛下恩典,亦不辜负皇长孙之心!”


    “读书不用功是态度问题,按讲学规矩,本该罚你站起听讲!”


    “但你满嘴谎言,欺骗先生,乃人品不端,故而对你惩罚尤为严厉。”


    “皇长孙替你求情,惩罚可免,但你自己需要认识到错误,好生反省!”


    “明白吗?”


    要搁其他人身上,肯定喊一声明白了,再谢谢朱允炆。


    偏偏林洛身为现代学渣,最讨厌的就是被老师长篇大论,上纲上线的教育。


    而且,齐泰屡屡提到朱允炆,让林洛顿时有些警觉。


    皇宫里,可不比在正阳卫或者公鸡村。


    老阴比多得一比!


    这老家伙,该不是和朱允炆那小子,一起算计咱?


    “多谢先生教诲,学生铭记于心。”


    管他什么套路,林洛首先不失礼节。


    然后腿踢开椅子,自顾自的朝门口走去。


    “站住!”


    齐泰喝道,“你去哪?”


    “学生深刻反省了错误,自认为先生教导的十分有理,学生甘愿受罚,门外罚站,不敢懈怠。”


    林洛说道,表示不接朱允炆和齐泰这一套。


    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谁还没个站着打瞌睡的本事,看不起谁呢?


    殿内皇子皇孙,一片哗然。


    从没见过自己找罪受的人,更没见过和齐先生顶罪的家伙!


    朱允炆也皱皱眉,他的确有示好林洛,收服林洛之意。


    只是没想到林洛油盐不进,没有入套。


    齐泰当即气得脸色铁青。


    “林洛,你可知尊师重道这四个字!”


    “学生尊重齐先生,故而反省错误。”


    “至于道?”


    林洛笑了,“正巧,学生今日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敢问先生,何为道?”


    “尊师重道,便是指你要尊重先生所传授的知识,重视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


    齐泰满腹经纶,想都不想脱口而出。


    林洛反问,“那我认同齐先生所说,按齐先生说的做,何错之有?”


    “强词夺理!”


    齐泰之前还有点故意惩罚林洛的意思,想朱允炆求情,既卖个面子给朱允炆,又让朱允炆卖个人情给林洛。


    可谓一石二鸟,一举两得。


    现在却是真生气了!


    “我齐泰生平,从未见过你这么顽冥不灵之学生,真朽木不可雕也!”


    齐泰?


    林洛听其他人叫齐先生,自己也跟着叫齐先生,还以为是谁,原来是这货啊!


    他对明史没有太多研究,但靖难之役中的几个著名人物,林洛还是有印象的。


    比如燕王朱棣那边,黑衣宰相,一代妖僧,姚广孝。


    建文帝朱允炆这边的,大明战神李景隆,诛十族的方孝孺。


    还有就是朱允炆身边最重要的两个老师,黄子澄和齐泰。


    相比之下,齐泰比黄子澄强一点,但依旧改变不了他是坑货的本质。


    林洛在听到齐泰这个名字之时,瞬间肃然起敬,毛骨悚然!


    原来朱允炆这晦气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和齐泰臭味相投了。


    刚才朱允炆求情,那肯定是和齐泰打配合,想让咱心里感激他。


    我感谢你大爷!


    珍爱生命,远离坑逼!


    “齐先生,道这个东西,太复杂,答不出来不怪你。”


    “其实咱也弄不明白。”


    这可是自人类诞生,文明伊始,便存在的终极问题之一。


    无数先贤圣人,英雄豪杰,都没有寻找到真正的答案。


    包括现代社会,依旧没有统一的认识。


    “不过,咱还有其他几个问题,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请齐先生解惑!”


    林洛决定给齐泰来个猛的。


    你和朱允炆联合起来给咱下套,咱也不是吃素的!


    “呵呵!”


    齐泰不以为然。


    “你说!”


    “齐先生,请听好了!”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


    齐泰答不出。


    “齐先生,再听题!”


    “唐有诗仙李白,李白爱喝酒!”


    “一天,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店不邻开,花不双长,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请问壶中原先有多少酒?”


    “这……”


    齐泰一头雾水,哑口无言。


    皇子皇孙,皇女皇孙女们,也都目瞪口呆。


    林洛所说的每个字,他们都听得清清楚楚,也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


    可字词句子连在一起,他们就完全听不懂了。


    “唉!”


    林洛长叹气。


    华夏古代教育的痛处啊!


    第一个问题,乃《孙子算经》中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大明八九百年前的古人就已经提出了集中解决方法,也不复杂,孩童都能理解。


    第二个问题稍微难一些,也只不过是后世三年级的小学生都能回答的。


    若早几百年,比如唐朝初年,那时科举不仅有进士科,还有诸多其他科目,比如算学,法学……


    科举取士,选拔人才,固然是好的,在封建社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经过唐宋几百年的发展,考试的范围越来越狭窄,读书人的思维越来越僵化,已经隐隐出现阻碍社会发展的苗头。


    这使得我泱泱华夏,在几百年后,落后于世界,为列强所辱!


    “敢问,苹果熟了,为何会直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远处再落地?”


    “大地究竟是圆的,还是平的?”


    “十斤的铁球,和一斤的铁球,同时从高处坠下,哪个铁球先落地?”


    “人需要吃盐,海水里有盐,那为什么海边的渔民,不能直接喝海水?”


    “……”


    鸦雀无声!


    林洛一连串的提问,直接让文华殿内,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连刚走到文华殿外,怒气冲冲,领着锦衣卫准备狠狠锤林洛一顿的朱元璋,都被问住了!


    是呀,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