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北征蒙元,还是开海?

作品:《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今日上朝,讨论主要围绕北征蒙元展开。


    武将这边,为主帅人选争个不停。


    以蓝玉、冯胜、傅友德三人为首,都要自己挂帅。


    文官这边,争论的点就多了。


    国库没钱!


    一点点银子户部要用,工部要用,礼部也要用……


    兵部尚书茹常这时候倒是和武将站在一起了,拼命的要钱。


    “几位国公,茹尚书,国库现在勉强只能凑出一百万两白银,就是全部都给你们,也不够大军北征的啊!”


    “蒙元骑兵每年都来打秋风,都是小股进犯,好生守备,仔细提防便是!”


    “此番入境,也只是乘各大塞王入京参加军演,小小的抢掠骚扰而已,皇上已经命令藩王们尽快赶回封地,击退来犯之敌。”


    “朝廷集结大军,所费极多,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准备妥当的,待大军开拔,行至边疆,蒙元骑兵早已远遁,白费力气!”


    “况且,劳师远征,若一个不小心,为蒙元所败……”


    “你姥姥的!”


    “你才打败仗!”


    “大明国力强盛,士卒上下一心,武将身经百战,你这个鸟人说打败仗?”


    “蒙元骑兵骚扰抢掠的不是你家,你当然不急,那我大明边疆的百姓呢?”


    “他们就活该被草原上的饿狼抢走粮食,掠走妻儿?”


    “臣恳请上位,将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鸟人,全家流放到北部边境戍边,让他们体会下被骑兵践踏的滋味!”


    “梁国公,朝堂之上,你怎么能这么说……”


    “爷爷就说了,怎么?”


    “不服气的话来和爷爷打一架!”


    “有种北征之时跟爷爷一起去?”


    “荒唐!”


    “不可理喻!”


    “……”


    朱元璋揉揉脑袋,他不愁打不赢蒙元,只是银两粮草的确很成问题。


    元末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又经过连年征战,好不容易将蒙元赶出中原,这才刚刚休养了几年,天下百姓依旧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


    大军一动,光是粮草都要数百万计,对本已贫穷的百姓是极大的负担。


    是以在捕鱼儿海之战后,朱元璋几乎没有再派大军出征过。


    今年又正好不巧,江南地带遭灾歉收。


    思来想去,朱元璋刚升起的北征之心,也开始动摇了。


    以他之前的打算,是想等太子朱标继位,重新集结大军,仿照昔年汉武帝之事,出塞征讨蒙元,彻底解决大明北部的问题。


    这样,自己是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儿子是文治武功的圣明君主,一同留名青史。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众位不必争吵,北征之事朕再多想想,明日再议。”


    “是,皇上!”


    “上位!”


    大部分文官躬身称是,蓝玉等人却急了。


    他们等待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好多年。


    眼看皇上一天天老去,太子又出了意外,本来他们都已经死心了。


    现在好不容易又看到了希望,若是错过,怕是此生都不再有机会!


    “臣蓝玉愿尽数捐献家资,以充国库,为大军出征作为粮草兵饷!”


    “臣傅友德附议!”


    “臣冯胜附议!”


    武将这边纷纷表态,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


    既是欣慰,又是难过。


    当年天下义军四起,光是红巾军就分为了好几支。


    最终确实他朱元璋带领的这一批,统一天下,驱逐蒙元。


    靠的正是他和一帮弟兄们同甘共苦,上下齐心。


    有十分力,就使出十二分,绝不只出九分力!


    “你们的心,咱都知道!”


    “咱还能不清楚你们府中那点家产,就算都拿出来,能够大军几天的?”


    “老蓝,先不提这,咱最近一直在考虑海禁的事。”


    “你说是开海好,还是禁海好?”


    朱元璋的话问的蓝玉一愣。


    海禁,开海?


    怎么突然从北征蒙元扯到海边了?


    “回上位。”


    “咱就是一粗人,带兵打仗能行,要是有倭寇海盗犯我大明海疆,我老蓝一定领兵扫荡盗寇,用贼人的血,扬我大明之国威!”


    “好。”


    朱元璋微微点头,这个问题确实难为蓝玉了。


    他的目光扫过傅友德冯胜等人,冯胜一低头,“臣以为,若开海禁,必练水军,海防事大,不容马虎。”


    “大海茫茫,比之草原更甚,海盗倭寇藏匿其中,难以找寻,若无齐备的海防,恐怕百姓遭难比之北部边疆更甚!”


    “可如此一来,军费支出更多,只怕届时不仅无法扫除海患,亦无力再北出塞外,扫荡蒙元!”


    “臣以为,当前应以北部边塞为重,海禁维持现状,不宜变动!”


    冯胜的话不无道理。


    朱元璋当年选择禁海,也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投入到海防上。


    大明海岸线绵长,建设海防抵御海盗,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开海获得的那一点利益完全不对等。


    所以朝廷宁愿让沿海百姓改变多年来的习俗,内迁种地。


    “皇上,宋国公此言差矣!”


    “海盗虽多有骚扰,但远不如蒙元兵强马壮,我大明当前的水师足以御敌!”


    “若开海,则沿海州府必然繁荣,诸州府可组件乡勇抵御贼寇,各商会亦能出钱建设水师,保卫来往船队的安全!”


    “狗屁!”


    “说的比唱的好听!”


    “往年弄的那些通商衙门,银子没见多少,哪里繁荣了?”


    “动不动就要朝廷发兵出海护航,一趟下来,赚的钱还不够发粮饷的!”


    “说什么商人出钱,比从狗嘴里抢肉还难……”


    蓝玉和傅友德,在刚才冯胜的一番话下,也立即反应了过来。


    现在朝廷财政不宽裕,要是筹划开海,那一定没钱给他们北征了。


    打海盗哪有打蒙元过瘾!


    况且,他们说的也是事实。


    开海真的有利可图,朝廷也不会禁海多年。


    “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大明百废待兴,顾不过来沿海,如今朝廷精兵强将,已经足以应付小小的海寇!”


    “只要筹划个两三年,先挑选合适的州府设立市舶司,开启通商口岸,海上藩国必然来访……”


    “那也是两三年以后的事了,现在北征蒙元才是要紧!”


    “请上位三思!”


    “皇上,北征兴师牢众,开海则有诸多好处,一是……二是……”


    朱元璋突然提到开海,让百官措手不及。


    对朝廷是否有利暂且需要仔细斟酌,但对一些官员,好处是一眼能看见的。


    不说别的,把消息透漏给几个商人,先准备几十船货物,开海第一时间就能卖个好价钱。


    海洋贸易路线利润颇高,唯一的缺点,就是有海寇骚扰抢劫。


    但那是朝廷该考虑的事。


    他们先多卖几船货物,赚钱了再说!


    以后船翻了,货被抢了,那是武将剿灭海寇不力。


    损失也是商人的,他们该捞的也都捞了。


    哪怕开海短短几个月,哪怕自己不捞银子,告诉家族里的远方表亲,总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