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大明的困境

作品:《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众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呀!?”


    早朝上,朱元璋把军情战报甩在地上,脸色阴沉的可怕,比前几日的暴风天气还要恐怖。


    “干他娘的!”


    蓝玉怒目圆睁,“小小倭寇,竟敢犯我大明海疆!”


    “上位,末将愿领兵十万,东渡大海,踏平扶桑!”


    “末将亦愿往!”


    “臣附议!”


    “请皇上即刻发兵,荡平倭寇,以振大明国威!”


    大殿中响应声四起,基本上所有的武将都义愤填膺,恨不能立马上阵杀敌。


    其他朝臣,则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朱元璋也是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他为大孙林洛的安危担心。


    他为大明沿海的百姓心痛。


    但——


    “皇上,倭寇骤然来袭,属实诡异,不可不防!”


    兵部尚书茹瑺上奏,随即话锋一转。


    “孙子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今年江南饥荒,北元入侵,朝廷多有困扰,近日暴风来袭,沿海又有百姓受灾,亟待朝廷赈济……”


    “而国库存银不足五十万,此刻言兵,粮草从何出,军饷从何出?”


    “茹尚书所言极是!”


    户部尚书赵勉感动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不当家不知银钱少!


    他刚才听几位国公和众多武将气势汹汹的要出兵,看着皇上那黑锅底一样的脸,正愁不知道如何化解当前危机情势,兵部尚书茹瑺就主动说明了困难。


    赵勉急忙顺着茹瑺的话说下去,“本月江南地区的灾民,依旧在往应天城聚集,各地米价有上涨,国库花费四十万两赈灾,成效一般……”


    “幸有皇子皇孙上书,带头节省开支,以为天下表率,帮助朝廷赈灾……”


    “南城门外,灾民已达十万之多!”


    “秋收之粮税银税,还需一月才能收齐,且照去年少了三成,恐不能够支撑一年朝廷支出……”


    赵勉字字是泪,要不是怕砍头,他都想撂担子不干了!


    这没钱的户部,谁当尚书谁倒霉!


    官员的薪水欠了两个月不发,朝廷上下都逮着他们户部骂,可他们户部自己都已经三个月没发钱了,赵勉难道还敢找朱元璋说理?


    “狗官,百姓辛苦一年,交了那么多的粮,那么多的钱,都被你们弄哪去了?”


    “我大明地域辽阔,百姓众多,自打皇上起兵以来,洪武建元,大明立国,向来休养生息,善待百姓,至今已有二十五载,天下富足,可比汉唐!朝廷却年年缺钱?”


    蓝玉一听这话就火了。


    其他功勋武将,也都怒气冲天。


    “北征说没钱,赈灾说没钱,现在倭寇都打到脸上来了,还是没钱!”


    “一定是你们把钱都贪污了,和那蒙古鞑子没两样!”


    “该杀!”


    “银钱到底被你们弄到哪里去了?今天不说出个道理来,一个都别想跑!”


    “说!”


    “蓝玉,你别血口喷人!”


    赵勉气的须发皆张,脸红的跟火烧了一样,“本官在朝七载,两袖清风,为大明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从不敢因私废公,更无一点贪赃枉法!”


    “若所言有半点虚假,本官愿即刻伏诛!”


    赵勉就差赌天发誓,一头撞死在大殿了,茹瑺和其他几位尚书急忙劝道。


    “赵尚书且不必着急,梁国公所言并不是针对户部,实乃性情所致,为大明百姓心痛,恨倭寇侵袭……”


    “哼!”


    蓝玉等武人却丝毫不买账,这些天他们日盼夜盼,几位国公轮番去面见朱元璋,甚至交谈到深夜。


    就等朱元璋点头,出兵北征。


    可每每朝议,都被各部以国库空虚,大明百姓不堪重负为由而拒绝拖延。


    朱元璋那边又不知怎么,这一个多月总是心不在焉,对蓝玉等人多有敷衍,众武将肚子里憋了一股火无处发泄。


    现在正好逮着六部一通臭骂。


    “茹瑺,你好歹也是兵部尚书,身上一点军将的血性都没有!”


    “大明万里疆土,每一丈土地都有士卒的血!”


    “当年上位起兵,不过十数人,无粮无兵,而蒙元狼兵百万,钱粮无数,上位可曾惧怕?”


    “如今大明兵多将广,士卒能征善战,军械精良,反倒怕起来了?”


    “梁国公,我也是从实际出发……”


    “实际个鸟!”


    “事实上就是你们怕死,怕打败仗!”


    蓝玉气的一拳打在茹瑺胸口上,然后扑通一下跪在地上。


    “上位,他们怕死,咱不怕!”


    “当年鄱阳湖大战的水军,现在还没死绝!”


    “末将恳请上位,派末将领水军一万,收拢水师战船,出海迎击倭寇!”


    这一个多月,林洛不见了踪影,蓝玉去过正阳卫好几次,差点都把正阳卫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一点消息。


    大明水师全部出击,蓝玉虽然管不到,但也都看在眼里。


    蓝玉就隐隐猜到林洛肯定出海去了,朱元璋正在海上寻找林洛的踪影。


    朱元璋急,蓝玉就不急?


    前段时间的海上飓风,现在的倭寇,几乎让蓝玉把头发都急白了。


    “上位,倭寇事小,我大明江山是大啊!”


    “请上位立即下令!”


    蓝玉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求到,比求情北征还要恳切。


    “蓝玉,你的心咱知道!”


    朱元璋一听这话,就知道说的大孙林洛。


    他也难过的差点流泪,大孙一个多月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他能做的,就是尽快催促各地把税收上来。


    有了银钱,朝廷才能办事!


    可现在,朱元璋再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大孙十年前走了,标儿今年也走了,天见可怜,又让他寻回了大孙,说什么也不能再失去!


    “朕便依你所言,大明军士你任意挑选,船只尽可征调,从崇明水师大寨出发,剿灭倭寇!”


    “国库所余银钱,你尽可使用,务必达成目的!”


    朱元璋从龙椅上站起,走下,紧紧握住了蓝玉的双手。


    蓝玉跪在地上,抱住了朱元璋的腿,哭道,“上位,咱明白!”


    “咱要是没把这事办成,咱就不回来了!”


    找不回林洛,蓝玉也觉得自己没啥好活的了,不如死了!


    “皇上,不可!”


    “皇上,三思啊!”


    其他朝臣,哪里知道朱元璋和蓝玉之间隐藏的秘密,更不会把这些事和一个正阳卫的都指挥使,东宫伴读林洛联系起来。


    纷纷出言劝谏。


    “各处倭寇多则百余,少则几十,加起来不过七八百之众,何须梁国公亲自提兵剿灭!”


    “此次侵扰,不过是海上飓风之后,倭寇补给短缺,掠劫沿海以求补给……”


    “又恰逢水师主力出海,大寨疏于防备,一时多了点伤亡。”


    “调集精兵,征调天下船只,国库那点钱经不起折腾,大明百姓也经不起折腾!”


    “臣不愁大明将士不能打胜仗,唯恐百姓遭难!”


    一句话,击中了朱元璋的心窝。


    同时也是大明当前的困境,猛将犹在,雄兵百万,却百废待兴,民力却无法再承受过多的征伐!


    朝廷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