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官员俸禄,发放煤球,可好?

作品:《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朝廷没钱给官员发俸禄,这不行!”


    朱元璋继续叹气。


    “咱要善待百姓,官员也是咱的臣子,不能苛刻。”


    “皇上圣明!”


    两位尚书大喜。


    天灾连连,北边鞑子闹事,海上倭寇也不老实,朝廷没钱……老朱说百官的俸禄先缓一个月,朝臣也不敢不同意呀!


    这一缓,就快三个月了。


    “不瞒皇上,臣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赵勉揉了揉眼睛,“就指着俸禄发下来的银钱过年呢!”


    “卿等为国为民,咱知道你们的难处,要用钱的地方多,咱也一直在想办法。”


    朱元璋笑呵呵,能不能揭开锅他不清楚?


    “如今寒冬凛凛,各家各户都缺柴火,给你们发放些煤球回去烧,烧不完的还可以拿去卖给城中百姓,如此可好?”


    “啊?”


    两位尚书一下有点懵。


    皇上赏赐煤球,他俩应该立即跪谢御赐。


    但一结合皇上前面那几句话,“皇上,您是说用煤球充当俸禄,发给臣等?”


    “咱觉得可以!”


    朱元璋笑道,“煤球完全能代替柴火,家家户户都能烧,不愁卖。”


    “反正发了银钱,你们还是要去买柴买木炭,不如直接发煤球。”


    “可……皇上,工部还需要将煤球带回去,仔细研究一番。勘察采石场的矿藏,加工的工艺也需时日研究,不可能短时间内制造大量煤球。”


    沈溍面露难色。


    用实物发俸禄,当然可以。


    朝廷原本也会用米布等代替部分银钱,发给官员。


    发放煤球,虽说奇怪了点,但把煤球当柴当木炭看,也不是不可以。


    问题是没那么多煤球呀!


    丝布绸缎、米面等物品,都是朝廷赋税收上来的,煤球得制造出来才行!


    “这你们就不用担心了,咱已经找到大量的煤球,足够给朝廷上下官员发放俸禄。”


    朱元璋心想大孙你可得撑住了,咱把大话都已经说出去了。


    “赵勉,你回去核算一下,欠的俸禄折成煤球,需要多少斤?”


    “以后每月,各地官员的薪俸,折算成煤球,每月又需要多少?”


    “就按刚才咱说的价格,二十文一百斤煤球!”


    “遵旨。”


    赵勉虽然觉得很奇怪,但能发点东西下来,总比不发要强。


    如今也确如皇上所说,柴火不愁卖,就算给他发个几万斤煤球,也能很快卖出去。


    “不过臣还有一个疑问,煤球开采需要多少劳役,请皇上明示,微臣早做准备。”


    “谁说要去开采了?沈溍,你主管工部,你说说工部有那能力吗?”


    “臣……臣无能!”


    工部要能制作出代替柴火木炭的煤球,成本还如此之低,早就屁颠屁颠的跑来献给皇上,邀功请赏了。


    没看着几天早朝,朝廷上下都被雪灾弄得焦头烂额,被皇上骂得狗血淋头。


    “那就是从别处采买?”


    赵勉心里一紧,“敢问本钱需要几何,臣要和谁交接?”


    “暂时欠着!”


    朱元璋大手一挥,“咱已经和林洛说了,明天让他来找你,具体怎么供应,你们商量出来个计划,给咱上一道奏折。”


    “反正尽量欠一下,等来年税钱到位,国库宽裕,再给他结账。”


    “是!”


    林洛这个名字,他们已经不陌生了。


    “记住了,一文也别给咱算错!”


    朱元璋嘱咐道。


    手心手背都是肉,朝廷给多了,国库亏钱,老朱心疼。


    给少了,大孙亏钱,老朱更心疼!


    两位尚书走,朱元璋从书架上,小心的拿出几幅地图。


    这都是他之前从林洛的小书房里,顺手拿回来的,绘制精美详尽。


    “三儿,你去给大孙传话,歇息够了,就赶紧滚回宫读书。”


    “顺便,问问哪里有煤山,让他圈几座,咱把那几座煤山先划给他。”


    金矿银矿都稀罕的很,国家命脉。


    朱元璋要留着以后了再给大孙。


    先给大孙几座煤山,不算什么大事吧?


    放着也是放着,以前又不是没人发现过那种叫煤的东西,没大孙加工,价值不大。


    ……


    林洛留商会的老板们在正阳卫吃了顿饭,送他们离开,就迎来了马三。


    听完马三的传话,林洛先是愁眉苦脸,又要去上学!


    接着喜笑颜开,煤山!


    “这是真的?”


    “皇上真的说让咱选几座山?”


    “千真万确,皇上的话就是圣旨,小的不敢乱传。”


    “皇上说林爷制造出煤球这种好东西,为百姓和朝廷做出了巨大贡献,给林爷几座煤山的开采权是应该的。”


    “还说山就在那里,没有林爷搞出来的煤球,千百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无人知晓那座山是宝藏。”


    “太好了!”


    林洛拍手高兴道。


    “咱还准备明天去拜访孙府尹,说服他再给咱弄几座荒山呢!”


    之前为了补足正阳卫军户的地,林洛从孙府尹那里买了许多没人要的滩地荒地,那时并没有专门去注意煤矿。


    后来采石场发现了有煤矿,纯粹是运气好。


    这年头的技术就那样,林洛再怎么改进,也只能开采浅层品相良好的煤,稍微加工下做成煤球。


    迫切需要更多的,品相更好的煤山!


    “咱多问一句,皇上说给咱煤山,限定了范围没有?”


    要问哪里煤山最多,是个人都能想到答案:山西!


    那可是煤都!


    “皇上说除了皇陵钟山,林爷看上哪儿都行。”


    马三和朱元璋哪里能知道林洛想的那么远,以为左右不过应天附近。


    “好咧!辛苦马三大哥晚上跑来传话,这是咱正阳卫新酿的酒,马三大哥尝尝。”


    说完正事,林洛很上道的从屋里拎出几个酒壶。


    搁现代,林洛就是刚才国家手里承包了煤山的大老板。


    还是独家的,全国煤矿随便选的那种。


    这么大的生意,该有的油水,自然不能少。


    马三连连摆手,“喝酒误事,小的当班要时刻候着,不能喝一点酒。”


    “又没让你当值的时候喝,回家了小抿几口,再配上点花生毛豆,赛过活神仙!”


    林洛把自己种出来的花生,也给马三装了一袋。


    酒,花生……这些东西都是打掩护的。


    “花生这东西,大明以前可没有!”


    “有炒好的,有生的,生的连壳一起煮了吃,加点盐,香得很……”


    一边给马三介绍,一边露出了花生里的两个小牌牌。


    “马三大哥,这两个小牌牌,你一个,爷爷一个。”


    “没事了去火锅店坐坐,小牌牌可以换点酒钱。”


    “咱能把生意做好,多亏了马三大哥和爷爷。”


    “咱也知道,皇上能这么快赏赐咱,爷爷肯定是出了大力的……”


    “放心,庄子里哪些人是锦衣卫的眼线,咱心里清楚,不会让他们知道。”


    声音压得低的不能再低,林洛说完,又扬了扬手里的酒壶,恢复了正常的说话。


    “这四壶酒,是咱专门给爷爷泡制的药酒。”


    “爷爷老了,养生酒喝几盅,是孙儿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