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另有隐情

作品:《福女种田忙,全家悔断肠

    知道这丫头就是故意气他的,但还是气着气着就笑了。


    至少,证明那丫头还是惦记自己的。


    写了回信,又从自己库房里挑了一把轻弓交给小胖子,让他随信带给苏妍妍。


    赵阳那小子好歹也是自己的徒弟,一张弓的事他怎么好劳烦别人。


    只是小胖子有些一言难尽地看着他。


    "老国公,你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我妍姐让我给小阳做一张弓的意思,并不是在弓,而是......"


    小胖说着指了指自己,又冲他眨眨眼。


    老头儿终于明白过来。


    这小子现在就在工部任职,只是他资历浅再加上之前立功是在外面,好多人不信他是凭自己本事,都传他是借了朱夫人的钞能力。


    可他见过这小子的本事,他做的那些东西,很多是工部那些老家伙根本想都想不到的。


    曾经一度他也想过把人弄进苏家军去,但到底顾虑到苏家军现在的处境,原本就引人忌惮,若是再弄进去这么一个人。


    难保,上面的那位不会对他们起疑。


    原本想着这小子进了工部,也能搞出什么名堂来,没想到,他进工部以后就低调得很。


    一直在搞他那个水动车,听说要在护城河边搞一个什么水力磨坊,专门用来辗磨谷物,他还觉得以他的才能干这些有些大材小用了。


    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这么听苏妍妍那丫头的话,就因为一封信,他就转搞别的了?


    不过,想到那个小丫头,老英国公又忍不住笑了。


    也不知道是谁家流落在外的明珠,之前还有人传是他家的孩子,他还真隐隐有些期待这是真的。


    苏清芷虽然在京城也颇有才名,但和苏妍妍一比实在是差太多了。


    她那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在苏家鼎盛时期也算是锦上添花了。


    可现在他们正处于烈火烹油的状态,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连宫里的惠妃都低调行事,不敢有丝毫差错,皇子皇女更是约束有加。


    只有她还看不清形势与二皇子传出风言风语。


    不说她苏家手握兵权本就不能和皇子过从甚密,就算苏家要站队,他们自家的外孙不站,站一个外人可能吗?


    二皇子他能信吗?


    她与二皇子的风言风语,也只会让苏家陷入两难之地,不会有任何好处。


    到底是女孩儿,又不是他亲手带大的,老英国公都不好说什么,免得哭哭啼啼不好看,还当自己这个太祖父是个不慈的。


    也只能暗中提点一下他那长媳,让她约束着些了。


    有时,苏老头都忍不住想,要是妍妍那丫头是自己的重孙子就好了。


    老人家因为这事烦闷得不行,实在没人可以说,便干脆一封信写给了那个自己一手带大,正在边关戍守的大孙子。


    只是他不会想到,就是这封信到底掀起了多大的风浪。


    世子初接到这封信时只当是普通的家书,根本没放在心上。


    他与父亲都在边关,祖父一人在京中难免无趣,只当他又是抱怨不能上战场杀敌,却没想到里面居然藏了这么大的惊喜。


    世子没敢回将军府,而是直接拿着家书闯进了中军大帐。


    "父亲,我需要回京一趟。"


    此时无战,苏大将军正一人站在舆图前研究地形,听到儿子这般没有规矩地直接闯帐,当即脸色一寒。


    "莽撞,谁教你这么没规矩的?"


    跟进来的亲卫低着头不敢说话,他也试图阻拦的,可世子眼里却像是没他这号人一般,直接闯了进来。


    世子也快四十出头的人了,过几年他爹退下来,就要接手他的位置了,这把年纪还被像教训孩子一般训斥,换一般人来怕要觉得丢脸。


    可世子现在却是半点不觉委屈,相反一脸喜气。


    抬手打发那亲卫下去。


    "你先下去我有事与大将军说。"


    亲卫不敢动,而是看向大将军,见他点头这才退了下去。


    苏大将军这才坐回主位,看向自家儿子,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事让他这般失态。


    苏世子也没废话直接将家书递给自家老爹。


    "爹你看。"


    苏大将军不疑有他,接过家书一目十行。


    心里还在抱怨,这果然是隔代亲,他爹就从不会给自己写信,从来都是从儿子这里听到老父亲的消息。


    信还没看完,苏大将军已经''腾''一下站了起来。


    "云旌,安排好你手里的事,与媳妇即刻回京,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另外,听你祖父的意思,他近期应当是偷跑出京了。


    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不是这么没分寸的人,如今有多少人盯着苏家他是清楚的,这个时候若非是有什么事非逼得他亲自出面,他不可能离京。


    我怀疑京城应该是出什么事了,他老人家不想影响我们才没有说。


    还有他在外面应当是遇到过信中提的这姑娘了,而且交情还不浅,你回去后不要打草惊蛇,先问清楚什么情况再说。


    查一下,那丫头的近况,若是过得好还好,非必要暂时不要相认。


    上面那位对咱们越来越没耐心了,咱们家现在这情况,若是上面一旦动针对咱们的心思,认回来对她来说不见得是好事。


    不过,暗中帮衬一些更好。


    至于,你媳妇那边你自己想办法。


    告诉她就算不能相认,也并非不能走动,可以想个折中的法子。"


    苏大将军已经很多年没有这般仔细地叮嘱过自己的儿子了。


    苏家有一件隐秘,只有三人知晓。


    当年,老英国公重伤昏迷,急需回京救命,当时边关战事焦灼沈大将军和世子都被人拖住根本抽不开身,只能让身边亲信带三百精卫一路护送回京。


    那些蛮夷为了动摇军心,更是派出了大量潜伏在大周境内的探子和死士一路追杀。


    直到同安境内护送老英国公的人已经不足百人。


    而敌方派出的人手还在增多,无奈只得向京都求援。


    可彼时,正值政权更迭之际,苏家身为武将之家,更是首当其冲,但凡出点纰漏就会被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