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曹操的火烧江南之计

作品:《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不愧为家父所赞,军师真乃神人也!”


    当即不敢再拆余下二囊。


    生怕拆出来上面再言:“观定国行事,素来不羁,料其拆得一囊后,必难抑好奇之心,旋即再启他囊。”


    当即老老实实,按军师所设途径带军前行。


    而江北之地,曹操所设斥候亦多,他的动向很快为曹操所知。


    曹操大为惊愕:“此军过江,到底何意?”


    程昱按着地图观瞧:“乃奔我粮草营谷而去?”


    “哼哼!”


    曹操轻视一笑:“千人兵马,能有何为?”


    他粮草大营固若金汤,自有底气说出此言。


    而关平所领一千兵马想打进铁桶一般的谷营,堪比登天。


    而关平所部就算是随军带粮,能带粮草必然不多,晾他一段时间必然就回去了。


    “可截杀其于半路否?”


    “俱是骑兵,所行皆为大道,恐难以截杀。”


    “那当何为?”


    荀攸思索道:“便攻不进大营,若于营山之外放火,亦是麻烦事,当阻其于半路。”


    曹操慨然点头:“何人可阻关平?”


    曹彰虎步一迈,抱拳出列道:“孩儿可阻关平!”


    曹操满意点头:“好,可拨精锐五千予你,速往要道设伏。见关平军至,便以强弓硬弩射之,务必挫其锋芒,阻其前行,不得有误!”


    曹彰意气风发的摆摆手:“无须五千,其兵一千,我自带一千兵战之!”


    “不可!”


    曹操面有微怒之色,吓得曹彰赶紧抱拳低头。


    “父亲……”


    曹操见此,亦叹息嘱咐道:“我儿虽勇,然不可轻敌冒进。兵不在多寡,却关乎胜败之局,五千精锐,可保万无一失。若因你轻敌而致损兵折将,坏我大计,悔之晚矣!彰儿,切不可任性而为,须依令行事!”


    “喏!”


    曹操又不放心,使夏侯尚为其副将。


    亦锻炼年轻一辈能独当一面。


    他们的任务并不是围杀关平,而是阻其骑兵进山之路,别让他搞事情。


    关平的确和曹彰相遇了。


    当然,并不是面对面的那种相遇。


    部队如果不是疾行,在行军之前,都会命斥候于前路打探。


    关平打探到了曹彰的部队,曹彰也打探到了关平的动向。


    仅此而已。


    关平首先想到的是:“完了,路被人家堵死了。”


    他有心带兵直接冲阵,却为丁奉所劝:“公子,敌军纵五千之数,且着甲精锐,纵然硬冲得过,亦损失惨重!”


    关平细细想来,对方虽然步兵居多,但多为着甲精锐,自己都是骑兵,但为了能多带粮草,穿的都是轻薄皮甲。


    没法硬打。


    事已至此,只好再拆一锦囊。


    关平打开一看,顿感惊讶,锦帛所绘,乃一条全新的行军之图。


    绕道么?


    不是!


    这和原本那图的目的地都不一样。


    原图目的地画的是谷仓,这此图目的地画的竟是荒山。


    “这是哪啊?”关平抓头问道。


    丁奉凑过来瞧了瞧,决定把这个问题丢还给关平:“此为南阳之地,公子就居南阳新野,自比我懂。”


    关平一脸无奈:“那我也没去过这荒山野岭之地啊?”


    “既然你家军师有令,那咱们去还是不去?”


    “肯定得去啊!”


    关平虽然满心疑惑,自不敢违抗军令,遂领兵东行。


    曹彰闻之消息:“关平此为何意?”


    夏侯尚揣测:“向东而行,再行向北,恐欲绕路?”


    曹彰即命夏侯尚领两千兵马守住东北之路。


    夏侯尚守住了。


    关平根本没往北去而是一直东行。


    曹彰观察地图,翻过来调过去的看,关平所向之处都是一片荒山野岭。


    “不会是迷路了吧?”


    看似离谱的猜测,其实是极有可能发生之事。


    将军因为不熟悉地形而带兵走丢从来就不是什么奇闻轶事。


    有的因此而自刎谢罪,有的却因此而名扬千古。


    而能精准按照所设路线行军而不跑偏,也是评价一个将军能力的重要标准。


    曹彰因此而得出一个结论:关平年轻,还得练!


    遂将战报书毕,回呈于曹操。


    ……


    另一边,曹操命于禁暗中筹备柴油之事,又未曾说与孙贲和蔡瑁。


    只教魏延得知。


    刘巴遵曹操之命,修书孔明道:“已联得蔡瑁将军,蔡将军得知皇叔不弃,感动流涕,欲复降皇叔,愿于子月望日寅时,率三十艘粮船归降荆州。届时烦请皇叔与军师遣人接应,以全大义。”


    然后,刘巴又于信中多言自己在曹营胆战心惊,希望能尽快完成任务,回到荆州之事。


    以让此信看起来可信度更高一些。


    曹操,暗暗下令,命魏延悄然训练,指挥三十艘粮船,伪做蔡瑁粮船,行至距关羽船坞二百步时,放火烧船,待船毁营坍,则大军乘巨舟过江以破关羽。


    很快,诸葛亮的回信就到了。


    “闻蔡将军归降,主公不胜欣喜!欲亲往迎之,然望日潮汐骤涌,白浪如山,舟楫难行,当于子月十八日寅时,再整帆渡江方得万无一失。”


    对方的提议是往后延三日。


    刘巴初觉疑惑,但细细思来,人家说的也有道理。


    望日乃十五日,正值月满,潮汐确比平日大一些。


    往后三日亦无不可。


    然而,再往下看信,刘巴不觉心惊肉跳。


    “子初勿惧,若遭厄曹营,可通联孙贲将军,鲁子敬作保,其必会为子初纾困。”


    “难道孙贲将军竟然也……”


    这件事摆在刘巴的面前,倒有些难办了。


    为何?


    前番言蔡瑁欲有投曹之心,曹公信之,今番再言孙贲通刘……


    怎么有点让人感觉自己像在和诸葛亮一并做局,来做那离间之计。


    那么……不告诉曹操?


    也不行!


    现孙贲同刘,已证据确凿。


    做不告知曹公,待大军征南之紧要关头,孙仁突然反水,又当如何?


    思来想去,刘巴还是决定将此节坦率告知于曹操。


    他很聪明。


    坦言此有可能为孔明之计,还告诉曹操万要小心。


    据实所言,提出怀疑,再让曹操判断,可摘出自己的责任。


    曹操拿着信,良久不发一言。


    终于,他还是选择了相信了刘巴。


    下令命孙贲另着突袭要务,于禁暂代替孙贲大都督之职位。


    至于诸葛亮的延后三日止之约,曹操思来想去,认为合情合理,毕竟无论如何,只要火油船送出,曹军都将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