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镜影再现的异常

作品:《秀女进宫,被剧透坑惨了!

    “进来。”萧玦淡淡道。


    一个内侍低眉顺眼走入:“陛下,贵妃娘娘托人送来一盏安神汤,说是担忧陛下近日操劳过度。”


    “放下吧。”萧玦挥手示意。


    内侍离开后,他端起汤盏,却未饮下一口。片刻后,他将汤盏放回桌上,目光投向窗外月色。


    “燕绾,你究竟藏了些什么?”他自言自语道。


    ……


    翌日早朝。


    “陛下,”沈其庸从列中走出,“臣有一事请奏。”


    “讲。”萧玦抬起手。


    沈其庸略微躬身:“近日京城中关于‘缘生镜’的传言愈演愈烈,不少百姓甚至将其视为祥瑞之兆。臣以为,此类谣言若不加以遏制,恐将影响朝纲稳定。”


    “哦?爱卿以为如何处置才妥?”萧玦不动声色地问。


    “陛下,”沈其庸斟酌片刻,“或许可以通过公告形式澄清此事,以正视听。”


    “澄清?”萧玦微微一笑,“若传闻只是无稽之谈,为何还需澄清?反倒显得我们心虚。”


    沈其庸一怔,不知该如何接话。


    这时,白辞忽然上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镇国军最近也收到一些关于缘生镜的传言。臣以为,与其急于否认,不如静观其变,或可借此观察各方反应。”


    萧玦转头看向白辞:“继续说。”


    “臣以为,此等传言虽荒诞,但其传播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实属罕见。若能利用此事,将传播者揪出,或许能找到幕后推手。”白辞沉声道。


    萧玦点点头:“有理。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


    “臣领旨。”白辞俯身行礼。


    沈其庸退回列中时,不经意间瞥了一眼白辞,目光中透着几分深意。


    ……


    早朝结束后,萧玦独自返回御书房。他将刚得到的情报放在桌上翻阅,一旁侍立的李文溪低声说道:“陛下,这些传言多半来自后宫,尤其是膳房和针线局之间流传最广。”


    “后宫?”萧玦冷哼一声,“看来,有人想借此掀起波澜。”


    “是否需要臣进一步调查?”李文溪问。


    “无需惊动任何人。”萧玦摆摆手,“继续密切关注燕绾,看她是否会对此有所行动。”


    李文溪应声退下,只留下案前孤灯摇曳,与皇帝深邃的思绪相伴。


    “李文溪,你可知朕为何召你?”御书房内,皇帝萧玦的声音平静而低沉。


    “臣不敢妄猜,请陛下明示。”李文溪微微俯身,语气恭敬。


    “近日朝堂与边疆皆有异动,朕命你暗中查探缘生镜相关的所有传闻,这件事不得外泄。”萧玦顿了片刻,“此事,关系到国运兴衰。”


    “臣遵旨。”李文溪垂首领命,“臣必将用尽一切手段探查清楚,绝不辜负陛下所托。”


    “你下去吧,记住,此事关乎大胤安危,不得有半分懈怠。”萧玦挥了挥手。


    李文溪领命退下,只留萧玦独自坐在御书房内。他眉头微蹙,似陷入深思。


    ---


    深夜,荣粹殿内,燕绾正在细细翻阅卷宗,烛火跳跃,将薄薄的纸页映成了一片柔和的金光。突然,她无意间瞥向桌旁的一面铜镜,镜中竟缓缓浮现出诡异的景象。


    镜中的她一袭正红色朝服,站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她的身旁,是一脸威严的皇帝萧玦。他们之间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极为重要的谈话,气氛紧张而压抑。镜中的她神情凝重,仿佛面临着某种生死攸关的抉择。


    “这是何意?”燕绾低声自语,她放下手中的卷宗,凝视铜镜。


    镜影中传来若有若无的低语,那声音飘渺难辨,却隐隐透露出关于权力、生死与命运的惊人秘密。燕绾试图捕捉那声音,却只能听到模糊不清的只言片语。


    她的指尖轻触铜镜的边缘,那影像突然消失,只余下她自己的倒影。心中震撼与好奇交织,她隐隐意识到,这或许是缘生镜给予的某种预兆。


    她坐回案前,思绪翻涌。这面镜子,为何会显现这样的景象?未来是否真的如镜中所示?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命运使然?


    ---


    次日清晨,楚妍走进殿内,轻声禀报,“娘娘,今日苏贵妃遣人送来些新制的衣裳,说是想为您添几分喜气。”


    “苏贵妃倒是用心了。”燕绾低声道,却未多言。


    “娘娘可是有什么烦心事?”楚妍小心翼翼地问。


    “烦心事倒不至于,只是……”燕绾顿了顿,“近日宫中流言四起,各方人心浮动,我总觉得,这后宫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暗藏着更深的漩涡。”


    “娘娘是指缘生镜的传闻?”楚妍压低了声音。


    燕绾点头,“昨日深夜,我在铜镜中见到了奇怪的影像。楚妍,你可知,这世上是否真有能预示未来之物?”


    楚妍沉吟片刻,“奴婢虽不曾见过那缘生镜,但听闻它确实神秘难测。娘娘是否需要奴婢去探探消息?”


    “不必。”燕绾摇头,“此事非比寻常,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我需亲自调查。”


    ---


    午后,燕绾借着闲庭信步的机会,以随意的语气同贵妃苏瑾闲聊。


    “贵妃娘娘可曾听闻缘生镜的传闻?”


    苏瑾一笑,道:“这宫中,有几个耳目清净之人?那些传闻不过是些无稽之谈,妹妹怎会对此感兴趣?”


    “姐姐既说是无稽之谈,那为何又兴致勃勃地与宁瑶密会?”燕绾轻描淡写地说道。


    苏瑾神色微变,但片刻后便恢复如常,“妹妹倒是消息灵通,不过与宁瑶相谈,也不过是探讨些古籍罢了。”


    “如此说来,姐姐也并未全然相信镜子的传言?”燕绾追问。


    “信与不信之间,不过是一念之间。”苏瑾淡淡道,“倒是妹妹,你似乎对这镜子的传闻格外上心。”


    “我只是好奇。”燕绾笑道,“若真有此物,它究竟能掀起怎样的波澜呢?”


    两人话里藏针,却都未挑明。燕绾越发确认,苏瑾绝非局外人,而她对镜子的态度,也许远比自己想象中复杂。


    ---


    当夜,燕绾独自整理白日收集来的零碎情报。她开始怀疑,这宫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知道更多关于缘生镜的秘密。


    “沈其庸……他与朝堂势力牵连甚深,会否知晓镜子的真相?”燕绾自言自语。


    “还有陛下……他对我的关注,是因为我本身,还是因为这镜子的传言?”她皱眉思索。


    她决定加快调查步伐,同时保持极度谨慎,不轻易透露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


    翌日清晨,燕绾遣楚妍前往藏书阁,以查阅更多关于缘生镜的记载。而她自己则选择了一处幽静的小亭,与宁瑶再次会面。


    “宁瑶姑娘,我近日在铜镜中见到了一些奇怪的景象,不知你是否能为我解惑?”


    宁瑶沉思片刻,道:“缘生镜从不单纯显示未来,它更像是在考验人心。你所见之景,也许是真实,也许只是幻象。”


    “如何分辨?”燕绾追问。


    “看你自己的选择。”宁瑶答道,“你是否能直面自己的执念与恐惧,才是关键。”


    燕绾点点头,“多谢姑娘指点。”


    ---


    夜深人静时,燕绾再次凝视那面铜镜。这一次,她没有任何犹豫,而是决心直面它所展示的一切。无论未来如何,她都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非被命运牵着走。


    她闭上眼睛,再睁开时,那面镜子映出的,是另一幅画面——宫廷内外风起云涌,各方势力明争暗斗,而她站在其中,冷静地筹谋着每一步棋局。这一次,她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