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十万西域联军东征大明!

作品:《我,重骑30万,请皇上退位让贤

    闻言,法拉赫心中猛地一惊,仿佛被一道突如其来的惊雷击中,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原本满心期待,以为大明皇帝霍无畏会提出一个对大月国有利的方案,比如联合大明共同抵御辽国的侵略,让两国携手并肩,共同抵御外敌的侵袭;或者至少给予大月国一些支持和保护,让大月国在辽国的压迫下能够有一丝喘息之机。


    却不曾想,霍无畏却语出惊人,竟让他促成辽国太子耶律基西域之行的目的,甚至怂恿西域诸国联合出兵东征大明王朝,这无疑是给大月国出了一个难题,让大月国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大月国作为辽国的附属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辽国的威逼利诱,不得不虚与委蛇,以保全国家的安危;


    另一方面,大月国又深知一旦真的跟随辽国东征大明,那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可能会面临灭国的危机,无数将士将葬身异国他乡,家破人亡。


    法拉赫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个决定的严重性,也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沉吟片刻,最终只得面露难色,向大明皇帝霍无畏再一次表明大月国愿意与大明王朝交好的决心:“大皇帝陛下,臣下此番奉王命出访大明,是拿出来大月国国王陛下和百万子民的诚意前来与大明交好的,我们断然不敢东征大明啊!”


    听闻此话,霍无畏自然很清楚法拉赫显然是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只见他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随即便开口循循善诱地问法拉赫:“法拉赫使臣,你可还记得三百年前大唐太祖皇帝陈怀安西征西域,并最终促成中原西域大一统,更是完成对域外的阿拉伯帝国的实际控制一事?”


    对于三百年前唐太祖陈怀安西征一事,熟读史书的法拉赫自然是一清二楚。


    他心中一震,不禁抬头看向龙椅之上的霍无畏。


    只见霍无畏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眼神睥睨天下,那份霸气和神态,仿佛是让法拉赫看见了从史书中走出来的唐太祖陈怀安。


    这一刻,法拉赫终于明白了大明皇帝霍无畏的意思。


    原来,霍无畏并不仅仅满足于守护大明的疆土,他更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他想成为像唐太祖陈怀安一样的千古一帝,将整个西域和域外都纳入大明王朝的疆域版图,这就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促使西域诸国随辽国东征大明,正好就让大明王朝的西征师出有名了!


    这份野心和魄力,让法拉赫感到震惊和敬畏,也让他深深地意识到,无论是在耶律基还是在大明皇帝霍无畏的野心和计划中,连同大月国在内的西域诸国,都不过是他们棋盘上的一枚棋子罢了!


    法拉赫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然后缓缓开口道:“大皇帝陛下的雄心壮志,臣下钦佩不已。三百年前唐太祖的丰功伟绩,至今仍在史书中熠熠生辉,若大皇帝真能再现那一辉煌,无疑将是千古一帝。”


    霍无畏微微一笑,矜持的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赏:“法拉赫使臣,你果然是个明白人。朕知道,大月国夹在大明与辽国之间,左右为难;


    但朕要告诉你,只有强者才能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去。大月国若想避免被战火吞噬,就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法拉赫苦笑一声,道:“大皇帝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大月国国力微弱,难以左右大局,臣下此次前来,也是希望大明能给予大月国一些指引和帮助。”


    霍无畏沉吟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法拉赫,朕可以给你一个机会。你回到大月国后,设法说服你的国王吐尔逊,让他明白与大明合作才是大月国唯一的出路;”


    “朕可以答应你们,日后大明王朝完成西域大一统之后,可以优先保留你们大月国现有的统治体制,连同你们的国王吐尔逊和大月国群臣,皆保留原本的官职和待遇,朕只需要在大月驻扎一支大明军队负责维护西域丝路的安全即可;”


    顿了顿,霍无畏神色冷峻,一脸严肃的说道:“就像,三百年前唐太祖陈怀安对西域诸国实施的“军政分离”政策一样,朕所需要的,只是掌控好西域诸国的军事权即可;”


    “在这个基础上,你们大月国享有比其他西域诸国更高一级的待遇!”


    听完大明皇帝霍无畏的这一席话之后,法拉赫不由得心中一动,他没想到大明皇帝竟会如此坦诚地提出合作。


    想了想,然后恭敬地行礼道:“大皇帝陛下的恩德,臣下铭记于心。臣下一定竭尽全力,说服大月国国王和西域诸国,共同抵御辽国的侵略,与大明携手共创未来。”


    嗯!


    霍无畏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挥手示意法拉赫退下。


    离开帅帐,法拉赫心中五味杂陈,既感到荣幸能得到大明皇帝的赏识,又担忧大月国的未来和西域的和平。


    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勇往直前,才能为大月国和西域诸国谋得一线生机。


    紧接着,法拉赫在大明第一亲王霍元封的安排下,被秘密送出了河间城。


    踏上回国的路上,法拉赫望着那逐渐远去的城墙和烽火,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大明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为大月国和西域诸国争取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霍无畏则继续坐镇河间城,等待着法拉赫和前往西域的大明大将军林良玉带来的好消息。


    与此同时。


    辽国太子耶律基一路西行,他的身影成为了西域各国宫廷中的常客,以宗主国皇位继承人的尊贵身份,先后出访了大宛、楼兰、皮山、西夜、莎车、山国、车师国等西域十七国。


    每到一处,他都以那对付大月国国王吐尔逊的方法,将这威逼利诱的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


    在大宛国,耶律基以辽国的强大军力为后盾,要求大宛国出兵助战。


    大宛国王虽心有不甘,但在耶律基的强势威压下,只得勉强答应。


    而在楼兰国,耶律基则是以辽国与楼兰之间的贸易往来为筹码,许诺楼兰国在战后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说服了楼兰国王出兵。


    就这样,耶律基一路走来,凭借着他的个人魅力和三寸不烂之舌,竟然成功地促使这十七国国王都答应出兵东征大明。


    他不断地向各国国王描绘着战后的美好前景,许下种种诺言,使得这些国王们都被他的言辞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为宗主国效力。


    终于,耶律基费尽心思,好不容易凑齐了一支十万大军。


    这支大军由西域各国的精兵强将组成,打着各色各样的西域彩旗,浩浩荡荡地自西域出发,途经河西走廊进入辽国,再前往河间城前线。


    这一日,身处西域的辽国太子耶律基身披黄金战甲,手持镶嵌着宝石的长剑,骑在汗血宝马的马背上,显得威风凛凛。


    在他身后,则是一支十万人队伍的方阵,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他们准备跟随宗主国继承人东征大明,抢钱抢粮抢女人,心中充满了对战争的期待和渴望。


    马背上的耶律基看着身后这支大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壮志。


    他很清楚,这支大军仅凭他的个人魅力和三寸不烂之舌就拉了起来,实在是不易。


    他大声给随行的太子府仆从下令,让他即刻派出八百里加急将此消息送达河间城,送到皇上耶律大河手上。


    随从一边领命,一边还不忘拍马屁说道:“等到此次击败大明之后,太子殿下就该考虑登基称帝的事情了。想必皇上也乐得当个太上皇呢!”


    哈哈哈!


    随从的这个马屁,可谓是拍到了耶律基的心坎上,他当即放肆大笑着,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随即,耶律基下令大军东征。


    他高举长剑,大声喊道:“西域诸国的勇士们,跟随本殿下一起东征大明!去抢夺大明的财富,掠夺大明的粮食,掳走大明的女人!让我们西域联军的旗帜飘扬在中原的每一寸土地上!”


    “太子殿下英明神武!”


    “联军威武!”


    士兵们闻言,纷纷高呼响应。


    他们的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对战争的狂热和渴望。


    就这样,耶律基率领着这支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东征大明的征程。


    数日后,河间城内辽国皇帝耶律大河的行宫中,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将领们来去匆匆,士兵们严阵以待,整个行宫都弥漫着一种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息。


    就在这时,一封自西域传来的八百里加急,如同及时雨一般送达河间城前线。


    传令兵一身尘土,满脸疲惫,但他眼中的光芒却透露出内心的激动。


    他跪在耶律大河面前,双手奉上那封珍贵的信件。


    耶律大河接过信件,拆开一看,脸上顿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原来,这是太子耶律基自西域传来的消息,他成功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的西域援军,正浩浩荡荡地前来增援河间城。


    耶律大河看完信件,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他很清楚这支西域援军的到来,对于目前的战局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随即,耶律大河下旨让丞相萧文和兵马大元帅萧武前来行宫议事。


    不久,萧文和萧武便匆匆赶到。


    两人同样身心俱疲,与明军对峙至今,已经一月有余。


    这段时间里,他们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日都在为战局的变幻而忧心忡忡。


    耶律大河看着两人,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之情。


    这段时间里,萧文、萧武二人为了守住河间城,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努力。


    耶律大河微笑着将耶律基的消息告诉了两人,萧文和萧武闻言,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太好了,有了这支西域援军,我们的胜算就大大增加了。”萧文感慨地说道。


    萧武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这段时间里,我们几乎被明军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有了援军,我们终于可以喘口气,然后发起反击了。”


    耶律大河听着两人的话,心中充满了信心,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打败明军,守住河间城。


    然而,他们也知道,目前的战局仍然十分严峻。


    随着夏季的到来,不断升高的气温已经让河间城内的辽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非战斗减员。


    而城外的明军神机营的红衣大炮,就像是不要钱一样,每日犹如瓢泼一般砸向河间城头,让守城的辽军疲于应付。


    双方激战至今,河间城外围已经再无辽军的立足之地,只能勉强的据城而守。


    但即便如此,耶律大河和萧文、萧武都坚信,只要他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等到援军的到来,然后发起反击,打败明军。


    同一时间。


    河间城外的明军大营内,气氛同样紧张而肃穆。


    帅帐内,大明皇帝霍无畏端坐在案前,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霸气。


    他身旁,将领们各司其职,忙着处理军务,整个大营都处在一种大战前夕的紧张筹备之中。


    就在这时,两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如同闪电般迅速送达帅帐。


    传令兵满身尘土,但眼神坚定,他双手奉上那两份珍贵的奏报,仿佛捧着的是整个大明的命运。


    霍无畏接过奏报,首先拆开的是年轻的大明将军林良玉发来的那一封。


    林良玉在奏报中详细描述了西域的局势,以及他亲眼目睹的西域十八国组成联军东征大明的惊人消息,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局势的忧虑,但更多的是对大明军队的信心和决心。


    紧接着,霍无畏又拆开了大月国谋臣法拉赫发来的奏报。


    法拉赫在奏报中同样证实了西域联军东征的消息,并提醒霍无畏要警惕辽国与西域联军的勾结,建议大明应尽早做好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全面战争。


    哈哈!


    看完奏报之后,霍无畏忍不住放声大笑出来,他很清楚灭掉辽国,一统西域的天赐良机终于来了。